第273章 封賞

衆人看過了耶律宗真斃命的地方,又到谷中已經整裝待發的重炮邊圍觀,紛紛讚歎。

曾公亮道:“沒想到世間有如此神器,一輪炮出,毀天滅地!有如此神器,如此戰功,朝廷當重修兵書。若不重修,《武經七要》就成世人眼中的玩笑了。”

王珪道:“內翰若有意,再選人重修就是。”

曾公亮搖了搖頭:“如何使得?不是杜待制軍中的人,難知其精要。”

衆人圍着二十幾門重炮,看個不夠。火炮他們都是見過的,但擊斃契丹國主的火炮,自然不同。

王珪道:“聽聞我等離去,待制欲往東勝州,親自指揮河曲之戰。你我同年,立此大功,我也與有榮焉。昨夜錄唐陳拾遺出塞詩一首,以送待制。”

杜中宵接過王珪遞過來的一紙素箋,見上面是陳子昂的一首詩:忽聞天上將,關塞重橫行。始返樓蘭國,還向朔方城。黃金裝戰馬,白羽集神兵。星月開天陣,山川列地營。晚風吹畫角,春色耀飛旌。寧知班定遠,猶是一書生。

看過,杜中宵急忙道謝。王珪擅文章,擅書法,雖是錄的別的人詩,文字神采飛揚。自己即將出徵的契丹河曲數州,正是朔方郡之地,這詩倒也應景。

當年進士登第,王安石因“孺子其朋”四個字失了狀元,第二名就是王珪,不過他和韓絳都因恩蔭做過官了,最後由第四名楊寘遞補狀元。登第之後,王珪一直任清要之職,雖然此時官職不如杜中宵,地位卻差不到哪裡。回去之後,即將出任知制誥,扶搖直上了。

衆人看過重炮,心滿意足地離去,到保德軍坐火車回京城。奏報送到京城,消息傳了出去,滿京城百姓都在慶賀。契丹這個巨人,陰影籠罩了宋朝數十年,終於一掃而空。

新得的消息,耶律重元已經在蕭革的擁戴下,在西京大同府稱帝。耶律洪基則在重臣擁戴下,於南京析津府稱帝。契丹一時劍拔弩張。

面對這種局勢,耶律仁先終於給了韓琦和杜中宵回信,願意帶大軍放棄豐州。不過對於弟弟耶律義先,則明確拒絕宋軍放回。他的心思韓琦和杜中宵明白,放棄豐州,回兵上京,是爲了擁立耶律洪基,爲了公事。而如果放回弟弟耶律義先,則有私事之嫌。非常時期,他寧可弟弟做俘虜,以後再說。

耶律交先隨着來的使臣,一起回了京城。有他哥哥,宋朝沒有苛待他,甚至都沒有看作俘虜,好吃好喝,還有人伺候。依韓琦和杜中宵的建議,回京之後,會封他官職,好好養起來。

送走衆人,杜中宵略作收拾,準備帶着重炮和其餘兵馬,發兵東勝州。

韓送出城外,吩咐屬下拿了酒來,爲杜中宵送行。舉杯道:“待制一書生,練兵於京西,一朝奉命征戰,便立不世之功。此去並無大戰,當佔了諸城,謹守地方。世間最難得的是人心,由此向北去,自晚唐時候起,二百年間百姓不見朝廷兵馬。待制當妥善安撫,佔住地方,人民安樂。”

杜中宵接過酒,一飲而盡,翻身上馬,向韓琦拱手道:“相公保重。耶律重元已稱帝,數年之內當無南下犯宋之事。河東路是北邊河曲數州的根本,一時無外患,可大力整治。”

韓琦道:“我會在火山軍待些日子,督促地方,修造從保德軍來的鐵路。希望數月之後,有火車直到東勝州。只要通了鐵路,那些地方就再無憂慮,不懼異族來攻了。”

杜中宵點頭,向韓琦拱手行禮:“下官去了,相公告辭!”

說完,與石全彬一起,打馬北去。炮兵副指揮使鄭廉,指揮兵馬,押着二十八門重炮一起,向北而去。耶律仁先放棄豐州,帶走了契丹所有兵馬,數州已經成了空城,實際已是宋地。

一路無話,由於重炮緩慢,三日之後杜中宵一行纔到東勝州,劉幾和十三郎、姚守等人迎入城中。

到了衙門落座,劉幾道:“前日已經得到消息,耶律仁先帶附近數州兵馬,已經離開豐州。過陰山之後,他們直向上京而去。楊文廣已帶兵馬去豐州,竇舜卿在雲內州,我等和趙滋在東勝州。契丹已經放棄這一帶,豐州和振武縣不必佈置重兵,現在要緊的是怕党項來搶。”

杜中宵道:“這一帶州縣多黨項部族,此事不得不防。”

劉幾道:“西邊河清和金肅二軍,都是契丹近幾年所建。建城時,每城五百戶,多是漢人。契丹大軍離去,這些漢人還在,倒是省了我們不少功夫。我軍三萬餘人,到底如何佈置,還請待制示下。”

杜中宵道:“現在要最緊的是天德軍。立即命令趙滋,帶所部佔住那裡。陳勝州一帶,暫且交由騎兵駐守。契丹軍一走,這裡的小部族無大威脅,命令所部不騷擾他們就是。”

劉幾稱諾,立即命人通知在河清軍的趙滋,帶所部去天德軍。

如果杜中宵記得不錯,這一帶就是後世內蒙古自治區的中間部分,呼和浩特到包頭一段。這一帶農牧兼宜,有黃河流過,可以發展成重要的農業區。對於中原文明來講,多種地,種好地,纔是文明能夠堅持下去的根本。把這裡開發起來,就具有了防草原民族南下,並向西向東開拓的本錢。

唐朝的時候,這裡建了數年受降城,安置內遷的各民族。除了党項,還有吐谷渾、突厥、對及韃靼諸族。五代戰亂,這裡的農業人口幾乎全部消失,完全成爲了牧區。現在通了鐵路,內地漢人遷來不再辛苦,有了大規模開發的條件。杜中宵營田務的手段還在,應該能發展起來。

軍以民爲根本,只有軍隊,沒有發展,以後還會跟以前的朝代一樣,中原一亂,這裡就成了遊牧民族的樂原,成了他們進入中原的跳板。發展農業,支撐軍隊,軍民互補,纔是長久的辦法。

陰山下,黃河邊,是北方草原遊牧民族和西北來的遊牧民族的跳板,契丹的根本不在這裡。契丹的根本之地,是以上京和中京爲中心,契丹和奚兩個民族佔據的地方,也就是後世的呼倫貝爾草原和遼東之地。正是因爲如此,耶律仁先才願意放棄,帶兵去搶上京。

數日之後,宋軍戰據了豐州、雲內州、東勝州、金肅軍、河清軍、天德軍,以及所屬各縣,接管了契丹在河曲的地盤。這一帶地方廣大,人口卻很稀少,當不得內地一大州,不足萬戶而已。

也正是這個時候,杜中宵的新官職下來,以酬賞軍功。禮部郎中超遷右諫議大夫,爵封許昌郡開國公。開國郡公是官員不做宰相所能封到的最高爵位,再往上屬於宰執特權。許昌郡則是杜中宵的家鄉許州的郡名,這是一種特別的榮耀,爵封故里。

差遣則改爲河曲路經略使兼都部署,兼制置營田等使。新設的河曲路爲軍事路,隸河東路之下。

雖然依舊在河東路韓琦之下,但從這個時候起,杜中宵真正成了方面之帥,獨攬軍政大權,並許便宜行事。石全彬由團練使升節度留後,依然是杜中宵的副手,離着建節只有一步之遙。

營田廂軍所有軍官,俱以以前的假攝官爲實任,從三資到十一資不等,超遷授官。

劉幾直過橫行,授正任團練使,帶河曲路部署兵職,軍職依然是營田廂軍軍主。

十三郎和姚守信由假左侍禁直升莊宅使和六宅使帶遙郡,他們升遷的階數已無法計算。

楊文廣和趙滋文思使帶遙郡,竇舜卿洛苑使帶遙郡,其餘使臣無數。

這是前所未有的一次升遷,如果不是杜中宵以前的官職太低,石全彬會直接建節。杜中宵以前只是郎中,升到六部長貳實在沒有可能,石全彬做節度使爲副有些過分了。

軍官之下的兵員,則到處都是使臣,炮兵裡面除了少數的後勤人員,戰鬥人員連效用都沒有了。現在的營田廂軍,整營沒有普通兵員,全是使臣的並不罕見。這支軍隊,已經軍官氾濫,兵員稀缺。

杜中宵擔心出現這種情況,封官賞賜制度不合理,造成軍官氾濫。軍隊里人人都是官,沒有兵還打什麼仗?官與兵的區別,本該是職位,是不同的職責,而不應該作爲待員的替代品。

第120章 坐山觀虎鬥第20章 燒成白地第209章 編制第58章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第78章 期貨第35章 防守反擊第66章 屬官第80章 各有前程第234章 泄密第14章 去葉縣第43章 示之以恩第93章 一切都很新奇第8章 賈逵出兵第86章 多學多煉第10章 模範部落第46章 初戰告捷第141章 抑配車票第88章 隨你們打去第49章 明哲保身第115章 國之重器第116章 如何安置第52章 一敗再敗第32章 世交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152章 重甲守城第115章 四面合圍第217章 是東是西?第149章 農事第45章 時移世易第216章 三策第25章 地斤澤第70章 試探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254章 畏敵如虎第204章 萬事新奇第193章 分岐第82章 日暮途窮第245章 越次入對第53章 分兵第10章 血濺五步第33章 臣願出征第252章 初戰第30章 殺人者死第30章 殺人者死第177章 分岐第89章 各有側重第25章 欽差試炮第79章 由遠及近第59章 大變革時代第140章 反常第181章 焉耆第63章 脫胎換骨第215章 軍校第110章 要好處第37章 白紙做畫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20章 結冰了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119章 小火慢燉第104章 賞識第56章 心生去意第15章 難得良機第92章 舊人去向第176章 錢荒第260章 內亂第55章 上下相制第185章 張網第160章 甲骨第41章 差強人意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1章 驚天大案第95章 一邊倒的戰爭第33章 各個突破第157章 不可鬆懈第93章 死路一條第69章 格外可惡第36章 各奔東西第115章 錢糧有了第218章 用盡全力第18章 無路可走第26章 反噬第35章 來客第246章 議事第30章 兵臨城下第186章 刺刀戰第82章 亂起第113章 虧了第14章 準備進攻第2章 腳店和酒樓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3章 官制第2章 腳店和酒樓第101章 陛下,降不降!第20章 威力盡顯第125章 無差別打擊第113章 最後一戰第133章 回鄉第79章 破靜州第84章 接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