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諸使慶功

杜中宵和韓琦帶着錢晦看過耶律宗真屍身,確認過了是真身,一起到衙門用茶。

錢晦出身閩越錢家,錢惟演次子,娶妻太宗九女。他是世家出身,娶的又是公主,身份尊貴。

三人正說閒話,士卒來報,新任河東路體量安撫使曾公亮、副使李兌,還有賞功賜御酒王珪和副手曹偓,觀軍使李瑋及副使李綬,以及杜中宵也沒聽清什麼名目的來使,已經到了唐龍鎮外。

杜中宵和韓琦對視一眼,心中都已經明白,來這麼多人是幹什麼了。

這些人不管是以什麼名目來的,都有一個共同點,是上年或前年出使契丹的人。看來耶律宗真之死對朝廷的意義過於重大,見過他且在京城的官員,幾乎全部派過來了。現在有火車方便,組團來看。

杜中宵三人迎出城外,行禮如儀,把各種名目的使節迎入城裡。

尚未入城門,李瑋便拉住錢晦的手,小聲問道:“如何?”

錢晦點了點頭:“真。我使契丹是幾年前,屍身看起來蒼老了些。”

李瑋道:“官家也怕認錯,特意遣我與幾位官員一起來。我使契丹時,曾畫宗真容貌。”

錢晦是太宗附馬,李瑋是當今皇帝的表弟,平時關係親近,一路小聲議論。李瑋擅丹青,當年從契丹回來,便就專門畫了耶律宗真的容貌,給皇帝觀看。前年劉六符使宋,也想畫趙禎容貌,連續兩次都覺得過於模糊,提要求不要遮擋,被王珪擋了回去。

李兌是杜中宵的同鄉,落魄之時,多虧他幫忙,算是杜中宵的長輩。王珪是杜中宵的同年,當年的榜眼。未進城,兩人就到杜中宵身旁,打聽當日擊斃宗真的情形,極其興奮。

到了衙門,不管什麼使節,都把自己的職責拋開,涌到了停放耶律宗真屍身的地方,圍着一邊觀看一邊議論。由於頭部中彈,耶律宗真的遺容不完全,幾個人你一句我一句,湊記憶中的特點。

過了小半個時辰,曾公亮才道:“這麼多人都認爲,這是耶律宗真無疑,看來契丹國主真被斃於唐龍鎮城下了。且回去寫封奏章,我們所有人聯署,上報朝廷。此事還有無數官司要打,不得確信,朝廷一直沒有向外散佈此事。得了我們奏章,纔可與契丹交涉,他們故犯我國土之事。”

衆人一起應諾,出了偏廳,到了正廳,由曾公亮執筆,寫了一封奏章,衆人聯署。

吩咐把奏章送走,曾公亮纔對杜中宵道:“待制此次出戰,一戰敗耶律重元,再戰斃契丹國主,一鳴驚人天下知!實不相瞞,得了你的奏章,聖上和朝臣都不敢相信。直到我們離京的時候,許多官員還認爲是誤報,連下一步怎麼辦,都沒幾個人真正想過。”

杜中宵拱手:“也是運氣,契丹國主大意親臨陣前,被我軍重炮捉住。”

“這種運氣別人怎麼就碰不上?待制不必謙遜,此一功,大宋立國以來無人可比!”曾公亮一邊說一邊讚歎不已。“我與丁相公編《武經總要》,書成時尚不知火炮如此厲害,現在看來編早了。”

衆人分賓主落座,各種使節,濟濟一堂。

爲首的自然是翰林學士曾公亮,第二位是御史知雜李兌,然後是李瑋。王珪此時是太常博士、直集賢院、同修起居注,雖是清要之職,這些人中就顯不出來了。

出使契丹,文官要求進士出身,不管是容貌還是言辭、書法都有可觀,最好有文名。武將多是作爲副使,一般出身外戚或者將門世家,皇帝身邊的親貴之人。

不多時,正在城中巡視的石全彬得了消息,急忙趕回衙門。各自見禮,一大羣人坐在一起,興致勃勃地詢問議論着當日的情形。

杜中宵的心思在近些時間的戰事上,說的簡單,不能滿足這些人熊熊的八卦之心。石全彬把擊斃耶律宗真當作自己一生最得意的事,當日的情形歷歷在目,說的活靈活現。衆人一邊聽,一邊讚歎。

看見使節不宣聖旨,賜御酒的也不拿酒出來,都在那裡聽故事,杜中宵對韓琦小聲道:“相公,諸使從京城來,當有聖上和政事堂的託付。”

韓琦點了點頭,拉了曾公亮到一邊,道:“內翰,此來可有宰臣話語?”

曾公亮道:“有。且請李團練來,他帶得有聖上話語。”

叫了李瑋,韓琦和杜中宵與兩人到了後面,各自落座,拱手道:“外面人多嘴雜,裡面講話。”

曾公亮道:“在下離京前,龐相公特意召見,言如耶律宗真果斃於唐龍鎮,則其軍必亂。相公言窮寇勿追,已立大功,不必多求小勝,以免有失。”

李瑋道:“官家言,一切謹慎。二相公爲邊帥,許便宜行事。宗真一亡,契丹必生內亂,本朝坐觀成敗即可。不必逼虎入絕地,過於撩撥契丹人。”

韓琦道:“滅宗真已是大勝,朝廷謹慎也是對的。不過,我與韓待制已命大軍北上,取契丹的河曲數州。你們二人回去告知聖上和龐相公,河曲之地我們能取則取,契丹死守則會退回。”

曾公亮和李瑋點頭,一起表示必然把話帶到。

兩人帶來的話不是朝旨,只是表明宰相和皇帝的態度,供韓琦和杜中宵參考。面臨大勝,朝廷雖然有意保守,卻不能直接命令韓杜二人退兵。如果那樣做,以後的仗就沒法打了。這就是韓琦坐鎮這裡的作用。如果只是杜中宵一個人,朝廷表明不想大打的態度,他命大軍北上就要仔細掂量了。

皇帝和朝臣只見知道戰果,這一仗到底怎麼打的,杜中宵的軍隊相對契丹的戰力如何,他們都一無所知。僅僅三萬人,還是營田的廂軍,對契丹大舉進攻過於玄幻了些。

曾公亮詳細問了杜中宵北上的部署,一一記下,道:“待制且小心,河曲之地不只有契丹大軍,還與黨項爲鄰。宗真一死,党項人未必如從前恭順,與我爭河曲也有可能。”

韓琦道:“我已命麟府路和並代路一共四萬兵馬,到唐龍鎮來支援,樞密院並無異議。朝廷可命秦鳳、環慶和鄜延三路兵馬集結,以當党項,以防党項生事。”

曾公亮道:“相公的話我記下了。只是那三路精兵隨狄太尉南征儂智高,只怕當不得大用。”

韓琦道:“只要有兵馬集結,讓党項不敢以傾國之兵奪河曲就好。如果耶律仕守不守三州,帶大軍回上京,我們七萬兵馬,也不怕党項人來。”

商量了戰事,曾公亮一一記下,四人才重回廳裡。

打了勝仗,朝廷會維護前方將帥的權威,有不同意見,也只是提建議,由主帥自己決定。當然,如果不按朝廷說的做,打了敗仗,建議就不只是建議,成了罪狀了。如果最後勝了,當然一切好說。

石全彬已經吩咐準備酒筵,見到韓琦和杜中宵出來,高聲道:“今日衆人歡聚,甚是難得,痛飲一場,以慶賀大勝!兩位相公且來做,你們不來,別人如何敢飲酒?”

石全彬的嘴裡,杜中宵的地位這幾天一直上升,現在平時稱呼,待制減少,經常稱相公了。沒做過宰執,杜中宵這個相公,着實水了些。

各自落座,宰了一隻羊煮了。這時候王珪等人才突然想起自己的身份,拿了賜的御酒,以及京城裡帶來的各種下酒菜,吩咐擺了一桌子。此次大勝提振士氣,不只是御賜,知道的王公大臣,也紛紛送了慶功的禮物,讓來的人帶着。各種雞鴨魚肉,甚是豐富。

事出突然,所謂御酒也只是宮中封存的好酒,食物多是京城市面上買來的。正是冬天,也不怕路上腐壞,大家都是有什麼買什麼。甚至還有幾十筐襄州的柑桔,讓杜中宵覺得有些熟悉。

飲了一杯酒,杜中宵道:“其餘的御酒封了吧,留給前方的將士。諸位遠來,若不嫌本地的酒粗劣嗆喉,還是用些本地的酒好了。多年以前,我知火山軍,這裡開了幾處制酒作坊。”

衆人稱是。石全彬吩咐把剩下的御酒封了,有機會運到前線去,重新換了本地酒來。

酒過數巡,氣氛熱鬧起來,十幾位使節紛紛過來向杜中宵勸酒。他們都是出使契丹見過耶律宗真的人,今日見了他的屍身,有隔世之感,感觸最深。

李兌看着豪飲的杜中宵,甚至覺得有些不現實。這是那個自己幫助下,到京城遊學,才中進士的故人之了?自小到大,一向平平無奇,沒想到能做出這種驚天動地的大事。想十年前,在家鄉的縣城,還被本鄉的勢力之家欺負。十年之後,統數萬大軍爲一方帥,誰還記得那個欺負他的小人物是誰。

杜中宵飲了十幾碗酒,只覺酒勁上涌,渾身燥熱。自那一戰後,他一直壓抑自己,生怕得意忘形出了亂子。到了今天,藉着酒勁,才甩掉了心理上的包袱,只覺豪氣勃發。

第110章 三岔口第43章 兄弟之爭第28章 奪權第46章 初戰告捷第107章 超出想象第130章 交接第33章 各個突破第231章 細作第260章 內亂第36章 發財的機會第39章 前線第58章 請求第235章 先鋒南下第40章 派兵第75章 制刀第132章 不服打過第36章 窮則獨善其身第137章 再回幽州第57章 靜候時機第81章 合議第175章 逃跑第123章 年前時節第172章 擔憂第103章 只開一路第25章 地斤澤第5章 刁難第177章 早做準備第160章 甲骨第17章 自尋出路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42章 趕着做靶子第77章 此一時彼一時第28章 奪權第67章 安排第42章 聚飲第157章 拿人第271章 韓琦第62章 追查第151章 畏難的營田軍隊第104章 賞識第81章 親征第111章 石州第78章 期貨第190章 無路可退第38章 進山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25章 地斤澤第29章 夜戰第41章 試探第102章 這是小的?第20章 威力盡顯第63章 脫胎換骨第104章 都堂問對第145章 康員外的煩惱第53章 先党項後契丹第4章 仗勢欺人第3章 破城第258章 出首第46章 分道揚鑣第11章 亂起第157章 避嫌第259章 劉淮在此第9章 地方的難處第39章 前線第95章 特區第46章 民亂第82章 鍊鋼第15章 難得良機第172章 擔憂第44章 新與舊第97章 無敵霹靂車第8章 制硝第34章 人心惶惶第209章 難題第78章 作戰當勇第63章 欠債還錢第221章 朝廷來人第111章 石州第208章 奇才第103章 杖斃第181章 開店第90章 十三郎第168章 你們不管我管第174章 打探第10章 模範部落第127章 該讓而讓第158章 暫且忍耐第100章 要不要也降?第94章 誰不缺油?第31章 良好兵源第47章 你去葉縣吧第78章 作戰當勇第179章 窮途末路第23章 割韭菜第67章 數路齊出第117章 牢城營第172章 高僧出使第43章 戰前聚議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108章 無本買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