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專業化

杜中宵指着剛端上來的滑蛋蝦仁對其餘幾人道:“附近河沼大蝦不少,我讓取了蝦仁出來,加了蛋液炒成此菜。如此炒了,極是鮮香可口,諸位嘗一嘗。”

劉幾和楊畋吃了,讚不絕口。這種做法,既有蝦仁脆脆的口感,又混合着蛋香和蝦仁的鮮。

這個年代野生的食材非常豐富,杜中宵每想起一道前世的名菜,便就讓手下取最好的食材,想方設法做出來。隨州湖沼遍佈,水產多得根本吃不完。就是河蝦,也是要挑大個的吃,小了看都沒有人看。

楊文廣和趙滋幾位武將,咂了咂嘴,卻只覺得不過癮。好男兒吃飯,就該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弄這許多花樣,一點都不爽利。

飲了幾杯酒,杜中宵道:“我們練兵許多日子,現在都該有些眉目了。有兩件事,難以抉擇,今日與幾位商議。一是現在教閱編成的軍隊,約是從營田廂軍中五抽一,難免將多兵少。現在教閱廂軍中所用的軍官,多是臨時抽來,不知其賢與不肖。前幾日軍中一個都頭只因命士卒買雞下酒,士卒有怨言,便打了幾十軍棍。還有就是以前用刀槍,我們現在用槍炮,練法打法都不同了。新的戰法對於將領自然就有新的要求,似現在這般,難以培養出合用的將領來。”

趙滋道:“軍中低級將官,因爲沒有公使錢,多有向士卒斂財的。教閱廂軍還好,以前軍中剋扣軍食的就不知道有多少。更不要說役使士卒,或開場開貨,或長途販運。提舉,依我說,既然營田務的錢糧不缺,不如也向下級將官發些公使錢,不讓他們打普通士卒的主意。”

杜中宵道:“人慾難填,發了公使錢,也難根本上改變。”

楊文廣道:“如此,就只能嚴明軍紀。一有將官法外施刑,或是聚斂財物,重懲就是。”

劉幾搖了搖頭:“嚴明法紀又何用?營中之事,上官又怎麼能知道?若是許士卒投告,將領便就心存忌憚,如何管軍?不許投告,將官再是違法亂紀,軍中也無法知道。”

宋朝軍隊管理的基礎是階級法,一級壓一級,每一級軍官總攬大權。與階級法對應,不許下級告上級,以免動搖其權力基礎。如此統兵官可以爲所欲爲,下級士卒只能忍受,哪怕明知上級干犯軍法,也投告無門。這樣的格局另一個附屬產物,就是驕兵悍將難制。將領專權,管理屬下就是其個人事務,管好管不好看個人手段。將領軟弱,拿下級沒有辦法,權力就轉移到了小團伙中,無法依制度理順軍中關係。

這幾個現象相輔相成,同時存在。理想的是統兵官專權,用嚴厲的軍紀,讓整個軍隊成爲一體,號令嚴明。其實不可能做到。沒有制度約束,統兵官和士卒的關係就如老鼠和貓。貓能抓老鼠,耗子就天天戰戰兢兢,大氣不敢出。沒本事抓老鼠,耗子騎到貓的脖子上,也不稀奇。

楊畋道:“今年朝廷興武舉,頗選了些人。不如軍中也選官如何?”

與進士相對應,從唐朝起便有武舉,入宋之後或興或廢。對外作戰不力,便有舉行武舉的聲音。今年就是武舉之年,選了些人出來,補到了軍中。

這是簡單的辦法,既然文官能用科舉選出人才來,武將爲什麼不行呢?其實就是不行。依杜中宵的瞭解,明清時代武舉幾乎常設,雖然出了些優秀將領,但根本無法改變軍事面貌。有人認爲,是因爲武舉的科目不合適。簡單地試弓馬武藝,甚至定名次以策論,與軍事實際脫節,當然選不出人。其實這沒有什麼關係,進士考試也是策論,跟政務關係不大,又怎麼成功的。

文科進士成功,是朝政就是常握在他們的手中,從制度上保證選出來的人掌權。而軍隊卻不在武舉將領手中,封建化的皇傢俬軍性質,決定了他們不可能掌權。軍隊的將領,是由各級封建化的軍中大小貴族們來決定的,並不是靠能力。戰功非常重要,但並不是決定條件,還要是體系中的人才行。

封建的本義是分封國土成爲貴族,但隨着大一統,貴族與土地脫鉤,而與權力聯繫了起來。軍中特別典型,將要專權,實質就是對權力層層分封,形成一個一個的小獨立王國。宋軍以營爲基本單位,就是一個一個的小封建主,所以指揮使以上必須由皇帝任命。這個體系打不破,武舉就只是點綴,並不能改變軍隊局面。實際上宋朝的武舉就是點綴,沒有什麼優秀將領是從這個渠道出來的,經常廢掉不舉行。

武舉的地位很尷尬。如果真用這種手段選拔人才,就會跟文官體系一樣形成官僚階層,軍權就被從皇帝中手中奪了過來。皇帝既不能完全掌控政權,再不能完全掌控軍權,就面臨被官僚階層架空的危險。

與歐洲相比,他們立憲是各種各樣的傳統貴族或新興貴族與國王分權,大一統的制度下其實是官僚掌權。不管是文官官僚,還是武官官僚,再怎麼分,他們也還是官僚。作爲官僚的總頭子,宰相的地位就會提高,把持朝政,成爲權相。歷史上南宋權相層出不窮,便與官僚系統對軍隊的控制加強有關。

一旦權力體系中的官僚封建化,由各種世襲家族把持職位,事實子孫相繼,皇帝就被架空了。

杜中宵知道武舉,但更清楚這個辦法無用,不然他就會向朝廷要幾個武舉人來軍中了。

見幾人沒有其他說法,杜中宵道:“選官是個辦法。只是不能用武舉的方式,與文官相比,軍中的將領,必須具備帶兵和打仗的本事,只會管人可是不行。不如這樣,用鐵監的辦法,廣開學校,我們編制些教材,學的好的人便到教閱廂軍中來帶兵。你們覺得如何?”

這幾個人對鐵監不熟,一時沒有答話。劉幾想了想,道:“只要是選官,怎樣都行。”

用鐵監的辦法,其實就是讓軍隊專業化。只有專業化了,制度才成爲制度,才能被執行。只要是不改變一個一個小獨立王國的局面,制度再好也是沒有作用的。

杜中宵道:“剛纔說到公使錢,下級軍官沒有,只能向士卒攤派,這是事實。地方的縣衙,沒有自己的公使錢,一樣會攤派給差役。有廉潔自律的官員,做縣職極苦。俸祿微薄,養家不易,一年吃不上幾次肉的縣令大有人在。若是肯向差役攤派,則天天燈紅酒綠,也不是難事。軍中的低階統兵官,一樣是如此。選出官來,有專人管錢糧,有專人管軍械,有專人管軍紀,如此等等,就可以發放公使錢了。”

公使錢實際上是辦公費用,當然,有時候會被做爲官員將領的私人福利。特別是實際不在職的使相等名義武臣,就單純只是官員福利。如與黨項交戰的時候,八大王自動要求減半發放公使錢,他的公使錢就是俸祿的一部分。軍隊專業化了,可以把公使錢做爲軍費的一部分,讓專業後勤軍官管理。

一旦實現了專業化,有上級專業部門爲下級專業軍官撐腰,使其可與統兵官抗衡,很多問題就應刃而解了。專業化,纔是解決軍中頑疾的出路。

第37章 不同看法第68章 有好酒第236章 時移事易第78章 重炮第124章 密商第60章 全軍出擊第35章 來客第110章 變出來的錢第34章 似是而非第222章 觀軍第17章 需要改革第129章 取朔州第91章 爭鬥第17章 通判要來了第24章 秘密回京第34章 親臨前線第90章 等不得了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177章 分岐第198章 定期儲蓄第168章 安撫第9章 初戰第56章 莫名其妙的黨爭第10章 攻守易勢第2章 夜襲第126章 行會第44章 新與舊第111章 鐵甲第247章 劉淮相親第126章 細作第226章 霹靂車第77章 無可奈何第172章 先下手爲強第92章 不買別動第70章 喜憂參半第16章 用刑第188章 風雲匯聚第232章 回頭路第52章 準備攻城第14章 去葉縣第269章 斃敵城外第211章 分岐第113章 創業維艱第50章 糧草第185章 地方矛盾第140章 用人換地第228章 大敵當前第80章 洞房花燭夜第130章 商路第65章 介紹進學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100章 入城難第31章 大軍南下第91章 沒有出路第125章 有些不對第127章 劍指西域第130章 普遍貧窮第157章 拿人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118章 韃靼人第67章 無法可想第155章 販魚第80章 洞房花燭夜第44章 貴人?第30章 換酒而已第21章 契丹來客第18章 互相推諉第131章 邊打邊談第31章 大軍南下第112章 大生意第2章 同年第94章 武都第57章 靜候時機第29章 奏對第26章 合作第216章 三策第58章 真香第89章 同去第19章 各有門路第192章 二使前來第142章 巧遇第88章 入幽州第93章 恩威並施第149章 召試學士院第219章 兩府聯手第157章 拿人第80章 新婚第105章 去牢城營吧第114章 獻城第159章 新軍北上第76章 吃好住好第164章 戰還是降?第24章 新知縣第118章 賽馬第41章 試探第36章 收錢第26章 反噬第227章 利器第24章 劫富濟貧第4章 三項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