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大炮主義

杜中宵站在小山上,看着山下兩隊廂軍,踩着鼓點不斷接近。到了雙方接近三十步左右,才各自停下開始整隊,裝填火藥放槍。

楊畋在一邊道:“提舉,爲何要走到這麼近?火槍平放,總還是比箭射得遠。邊放槍,邊前進,不是更加好一些?所謂一箭之地,現在用槍了,當是一槍之地,纔是立住陣腳的時候。”

杜中宵道:“無他,軍中試了多次,只有到這個距離上,士卒擡槍平射,才能足夠射中人身。現在軍中有槍有炮,立住陣腳的地方,不是一槍之地,而是一炮之地。現在兩隊相距的三十步,其實是用刀槍時,衝到敵軍陣前短兵相接時的距離。”

楊文廣道:“提舉說得對。現在射住陣腳,是用火炮,比以前遠了許多。兩軍相接,是火槍能打中身子的三十步,比對面拼殺,遠的更多了。”

楊畋一直有病,最近纔好了些,真正參與軍隊訓練。前些日子都是楊文廣代替楊畋,與杜中宵一起訓練廂軍,對情況更加熟悉。

這個時候用火槍列陣對射,後世常稱爲排隊槍斃。因爲極其殘酷,特別是方便影視畫面表現,常被認爲此時的軍人,要求比冷兵器的軍隊要求更有紀律,更有勇氣,當然也更加精銳。其實不是,包括槍炮在內的火器都是遠程武器,拉開了敵對雙方的交戰距離,並不比冷兵器時代更加殘酷。

火槍對比的不是弓弩,而是冷兵器時代士卒手中的刀槍長矛,火炮代替的纔是弓弩的作用。兩軍擺開陣勢的時候,冷兵器作戰距離要大於一箭之地,不然陣形無法穩住。到了火器時代,則要大於火炮的一般射程,不然同樣無法立住陣腳。

排隊槍斃的距離,對應的是冷兵器時代雙方互攻,短兵相接時的距離。這個距離,最遠也只是長矛兵的那十步八步,冷兵器作戰比火器對射殘酷多了。要用冷兵器衝開敵方的陣形,可不是身邊的人中了一槍倒下,而是血肉滿天飛的場面。拿着冷兵器能夠硬衝敵陣的軍隊,必然是精銳中的精銳,常勝軍無不是百中挑一的人物。到了火器時代,要求低得多了。

火器更容易暴兵,不只是因爲訓練簡單,還因爲其要求本就比冷兵器低得多。無論紀律性還是身體條件,火器時代的步兵,都比冷兵器時代要求低得多。冷兵器時代敢戰能戰的精兵非常難得,能夠硬衝敵陣的精兵,更加少見。普及火器,大降低了難度。

宋軍特別重視弓弩,禁軍中的一般配置,弓弩手可到六七成。換成火器時代的說法,其實是重視炮的作用,而不是火槍。用後世的話說,就是大炮主義,能夠用炮把敵人轟爛,絕不上人去硬拼。

在營田務組織教閱廂軍,從最基本的單人對單人對射,到一隊對一隊對射,到都,都營,杜中宵慢慢開始認識到火器作戰的規律,改變了以前的一些錯誤認識。火槍爲什麼稱槍?因爲火槍的作用,代替的就是槍矛,而不是以前想的弓箭。代替弓弩的,是各種各樣的炮。這一點想清楚,才能真正認識到現在的火器,應該如何作戰。最重要的不是排隊槍斃,而是槍炮配合,不然就從現在的軍事水平退回去了。

認識到了火槍相當於長矛大斧,火炮相當於各種各樣的弓弩,從冷兵器時代的作戰,到火器時代的轉變就水道渠成。依禁軍的傳統,最核心的應該是各種各樣的炮,槍其實處於輔助地位,杜中宵同樣信奉的是大炮主義。

中國在漫長的歷史時期,大部分時候都是最富裕的國家,對周邊國家尤其如此。軍隊組織,到作戰形式,都是富人的作風。這跟杜中宵熟悉的時代是迥然不同的,要慢慢適應這一點。

現在的火槍火炮水平,宋軍會如何組織作戰?排隊槍斃必然不會被重視,哪怕敵人是同樣的火器水平也是如此,而是會製造裝備大量的火炮。

此時的宋軍,有射速高的弓,弓還有強有弱。有射速稍低但威力強大的弩,有手弩,有蹶張弩,有牀弩,牀弩還分三牛弩、八牛弩。對應過來,軍中就應該裝備大量的炮。有裝填迅速威辦較小射程較近的霰彈炮,還要有利於搬運機動的各種小炮,大量裝備的標準炮,還要有重炮。

這纔是宋軍的風格,是富裕的中原員外打仗的風格。不是一羣苦哈哈,拿着火槍去打,而是大量的火炮,鋪天蓋地地轟過去。歷史上歐洲火器時代早期作戰的模式,是不適合大宋國情的。

槍炮配合,宋軍的短板在協同度差,組織過於散亂。

練了近一年了,杜中宵才清楚,讓此時的禁軍換成火槍,他們沒什麼不適應。而且訓練精良,用火槍一樣是精兵。現在禁軍沒換槍,不是火槍的原因,而是不適合其作戰形式。說到底,就是軍中大量的弓弩手定位不清楚。思路一通,認識到弓弩手其實就是炮手,弓弩就是大炮,轉變並沒有那麼複雜。

這就是直覺會騙人。看到火槍,射程與作戰動作與弓弩類似,就以爲是代替弓弩的,大錯特錯。只有在實踐中,纔會認識清楚,這些武器在戰爭中的定位是什麼。不要被影視劇中西方早期作戰的畫面給騙了,以爲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武器是火槍,最重要的是排好隊到陣前放槍。他們是苦哈哈,打仗是苦哈哈的戰法。當他們變得有錢起來,戰爭形式也就不一樣了。有了錢有了鐵,歐洲的作戰中炮的地位迅速提升。

杜中宵有鐵監支持,自然不會少炮。本來認識不清的時候,想着用鋼炮,質量儘可能好,一尊炮能用許多年。現在看清楚了,就知道炮並不是貴重武器,而應該普及使用。以宋軍大量弓弩手配置,軍中需要海量的炮。現在鐵監已經改用鑄鐵製炮,鑄造之後退火,而後進行精密切削。

廂軍中的火槍對射,訓練士卒的意義不大。火槍兵的訓練難道會比刀牌手更難?簡單得多。他們不像冷兵器時代,需要在血肉橫飛的情況下作戰,遠遠放槍容易多了。

現在訓練的目的,是杜中宵要搞清楚火器時代,陣形如何展開,不同的單位如何配合。進而儘量推演出,什麼等級的炮要配置到什麼單位,小規模戰鬥、大規模作戰的情況下,槍炮如何配合。

杜中宵對軍事不懂,不懂沒有關係,可以學嗎。沒有人教也沒有關係,可以在實跟中學習。

教閱的廂軍沒有裝彈,到了規定的距離後,模擬放槍,模擬裝彈。一邊有軍官記數,依據規定時間內開槍的次數定勝負。

楊畋道:“臨敵不過三矢,看下面放了六槍,有些多了。如果是面對敵騎來襲,其實只發兩槍已是難得,可能只有一槍。要真正對敵,還要練他們的槍術。”

杜中宵點頭:“不錯。現在練的,其實是兩方都用火槍的情況。其實面對外敵,大多都是刀槍,遇到我們放槍,必然儘快衝上來。本軍如何應對,是後邊要練的。”

第56章 人多糧少第46章 工業種子第42章 吃個痛快第76章 無冕之王第150章 陳勤當官第108章 教科書式失敗第203章 不期而遇第79章 破靜州第61章 心驚肉跳第41章 新奇吃法第72章 兵臨靈州第69章 志同道合第159章 大軍西進第99章 破靈州第118章 賽馬第86章 地方龍蛇第58章 真香第137章 馬車第266章 清洗第20章 結冰了第66章 給錢第48章 溼法鍊銅第5章 召試中書第126章 清量土地第62章 援軍第41章 差強人意第192章 二使前來第118章 新政失敗第1章 平安是福第104章 終於降了第46章 遊學第8章 擦邊球第62章 分兵而進第38章 兵臨渡口第76章 人心惶惶第272章 諸使慶功第136章 學校第126章 輸不起第261章 戰機不能失第24章 大軍集結第240章 錢與物第178章 軍民配合第117章 大主顧第2章 城狐社鼠第223章 軍制暗合第28章 奪權第96章 新米第95章 經銷商第77章 先關起來第69章 打出去第246章 議事第72章 不務虛名第118章 韃靼人第32章 不許看第226章 霹靂車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85章 內亂第101章 陛下,降不降!第59章 兩軍會師第136章 初戰第2章 入宮第64章 曲線前進第129章 慢用第127章 南下第250章 兵臨城下第31章 大軍南下第112章 大生意第27章 善後第111章 鐵甲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128章 剛剛好第133章 忘記以前第69章 志同道合第202章 動物園第173章 帶話就是第36章 窮則獨善其身第85章 大比武第71章 何去何從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189章 必須稱臣第234章 泄密第192章 二使前來第248章 北上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180章 奇人第106章 草市飲酒第6章 糟民第103章 爭議第139章 打探消息第23章 物是人非第51章 進逼甘州第64章 形勢逆轉第133章 回鄉第200章 何不參軍第83章 攻城受挫第10章 血濺五步第75章 制刀第27章 回城第15章 人多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