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

史員外狠狠瞪了一眼站在門外的一衆莊客奴僕,與幾個大戶一起,跟在婁知縣的身後進了營田務衙門。今天必須讓營田務收回成命,不然,各家的莊客都去自己開地,以後出門連個隨從都沒有了。

賀大抱着胳膊,晃悠悠到了大樹底下,蹲着乘涼。

大家拴馬的拴馬,停車的停車,忙碌了一會,也都聚到了大樹底下。

皮達對賀大道:“賀大郎,此次營田務募人開田,又貸種子,又貸農具,你不去指射幾畝地?有了自己的地,再建幾間草屋,你的婆娘說不定就回來了。”

衆人一起大笑:“是呀,是呀!賀大你在史員外家裡做了六年,當初借的錢糧已經還清了,有這個機會,指射塊地,依然過你以前的好日子!”

聽見衆人語帶戲謔,賀大嘆了口氣,並不說話。

大部分莊客,都是幾代人受僱在主人家裡,已經如家人一般。賀大不一樣,他曾經有自己的地,是個小自耕農。前些年遭了大水,家中顆粒無收,就連房子也被水淹了。因爲不是普遍遭災,衙門不但是沒有救災,連錢糧都沒有減免。爲了存活,賀大隻好到了史員外家裡做莊客。朝廷的錢糧不能不交,只好從史員外家裡借,從此背上債務,竟然就還了六年。自己的地,無力耕種,只好白送給員外,他這個里正才肯動手把錢糧轉到其他人名下。

那一年衣食無着,賀大的妻子受不了苦,帶着剛滿一歲的兒子去了幾十裡外的襄陽縣,與一個屠戶住在一起。賀大至今還記得,自己跑了幾十里路,找到妻子,讓她跟自己回來。妻子說,你能夠讓自己母子衣食無憂嗎?能,就跟着回家。不能,就不要再去了。

那一天天氣很冷,地上下了一層雪豆子,路上其滑無比。賀大高一腳低一腳,不知摔了多少跤。回來之後生了一場大病,從此絕口不提此事。

襄陽縣不遠,此事很快周圍的人都知道了。還有許多人見過賀大妻子,回來跟他說他妻子和兒子在那裡過得如何。這六年來,此事一直是別人調戲賀大的笑料。

賀大和妻子並沒有離婚,到了襄陽縣後,也沒有嫁與那戶屠戶,就這麼不明不白地住在一起。鄉下地方底層人的生活,有時候亂得很,不管是法律還是道德,離他們其實非常遙遠。

婁知縣帶着縣裡幾位大戶,進了營田務衙門,被領到一個花廳,坐着等待。

吏人上了茶水,飲了茶,婁知縣道:“諸位員外,運判官人可不比我這樣好說話,到時你們可要有分寸。把運判官人惹惱了,於你們沒半分好處。”

衆人紛紛稱是。

惟有史員外氣呼呼地道:“我們縣裡多閒地,朝廷要營田,沒有人說什麼,就是要我們出些錢糧也是應該。可現在怎麼回事?不許大戶指射,只要一家一戶的,是什麼道理?如此一來,新田未開,我們這些人的熟田沒人種了,拋荒在那裡。天下哪有這個道理!”

衆人聽了,紛紛點頭,都說史員外說的是。婁知縣嘆口氣,無話可說。

過了不多時間,杜中宵從裡面出來。婁知縣急忙帶人起身行禮,得了吩咐,再重新落座。

杜中宵道:“不知知縣登門何事?還帶了這麼多人。”

婁知縣拱手:“運判,前些日子營田務揭榜,要縣裡人戶投充,開墾田土。本縣的員外見了,有些看法。下官覺得他們說的有些道理,今日特意登門拜訪。”

“哦,好,好。”杜中宵連連點頭。“因爲此事是營田務募人,與地方無涉,事前沒有招集父老商議,是我疏忽了。現在看來,營田務募人,還是對地方有影響?不妨說出來,我們參詳一番。”

婁知縣對史員外道:“員外,你向運判官人分說一番如何?”

史員外因爲兒子的事情,本就對杜中宵有意見,此時當仁不讓,起身拱手:“官人,前些日子營田務募人的榜文,小民看了之後,覺得不妥。與其餘幾位員外商議,俱都認爲若如此做,棗陽縣危矣!”

杜中宵點了點頭:“不要激動,慢慢說。棗陽危矣,何出此言?”

史員外道:“營田務募人,我們這些人最難接受的有兩條。一是不許多戶指射——”

杜中宵一揮手:“慢着,榜文裡何曾有不許大戶指射這樣的話?”

史員外道:“應募者不許僱人傭種,不就是不許大戶指射嗎?以前唐州一帶也曾營田,都是特意招募大戶,僱人開田。如此做,纔可防那些奸滑之民,三年一到,便就逃去一空,讓營田功敗垂成!”

杜中宵道:“那麼,唐州的營田辦起來沒有?”

“聽人說是屢興屢廢,不能支持。不過,那是因爲衙門賦稅太重,營田者難以支持,不得不逃亡。”

“既然唐州的營田按你說的沒有辦起來,那便不需要說了。到底是怎麼回事,衙門比你清楚。你只說棗陽縣之事。我再說一遍,營田務沒有不許大戶指射,只是不許僱人耕種。”

史員外聽了,一口氣沒上來,原先想好的說詞有些混亂。喘一口氣,理了一會,又道:“好,營田務不許僱人耕種,就是不讓我們這些人指射。我們這些人家裡田地都種不過來,家中還要養許多莊客,怎麼可能到營田務應募。此是官府心思,我們小民不懂,便就不說了。第二年事,一家一戶應募,衙門貸給種子、農具、耕牛。官人,如此做,沒有保人,那些應募民戶收了糧食便就逃走又該如何?”

聽到這裡,杜中宵已經有些不耐煩:“那是衙門的事,又不是你當官,你操心什麼!”

史員外聽了一怔,見杜中宵面色嚴厲起來,忙道:“小民也是爲衙門着想。既然官府早有防備,此事便就揭過不提。不過營田務這樣做,我們這些人家的莊客,必然貪圖便宜,到營田務投充。沒有了這些人種地,我們該怎麼辦?都去開荒地了,熟地反而拋荒,哪有這樣的道理?”

杜中宵皺起眉頭:“你們的莊客走了,再去僱人就是。實在僱不到人,就把地賣了。不賣荒在那裡也沒辦法,只要錢糧賦稅不缺,衙門也不會管你們。”

史員外道:“官人說的輕鬆!僱人?棗陽縣地廣人稀,哪裡僱人去?現在家家如此,地又能夠賣給誰?營田務把我們的莊客招了去,就是絕了我們的生路!官人,衙門要爲我們這些小民着想啊!”

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76章 吃好住好第47章 隨你喜歡第3章 同年重逢第112章 慶功第229章 如果勝了呢?第26章 突發大案第55章 上下相制第272章 諸使慶功第42章 疑惑第167章 陣兵河北第163章 夜議第99章 輕重緩急第64章 寶地第72章 一路向西第85章 大比武第267章 敵軍再至第20章 官哪第93章 我想謙虛第90章 狼狽爲奸第104章 賞識第28章 三路齊出第84章 窮途末路第89章 賺錢第一第176章 錢荒第139章 求而不得第146章 遇仙樓重聚第3章 官制第27章 冤家路窄第136章 走向遠方第61章 于闐商人第2章 腳店和酒樓第65章 佔地賠償第78章 回鄉的榮耀第99章 鐵路留念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139章 你想什麼第37章 熟人第42章 債券第6章 偶遇第149章 不經打第65章 佔地賠償第115章 錢糧有了第191章 集議第70章 試炮第91章 爭鬥第15章 意外收穫第15章 初具規模第142章 巧遇第141章 傳言第145章 康員外的煩惱第83章 霹靂車來了第14章 隱情第122章 陰暗角落第185章 張網第58章 鐵監第270章 讓一讓如何?第166章 兵臨高昌第159章 從輕發落第189章 被圍第33章 舊人重逢第49章 圍殲第128章 夜談第53章 技術狂人第227章 利器第160章 甲骨第220章 生活不同了第100章 不同心思第85章 內亂第116章 都堂議事第125章 有些不對第26章 突發大案第154章 投奔第7章 御史臺案第23章 全力應戰第20章 結冰了第55章 自尋煩惱第142章 今非昔比第50章 糧草第136章 堅守原地第157章 不可鬆懈第54章 爭端第17章 出戰第130章 普遍貧窮第92章 不買別動第33章 悔不當初第35章 工廠的不一樣第58章 百年計第149章 不經打第14章 隱情第48章 邀賞第67章 安排第95章 賭東道第29章 讓你吃雞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88章 和爲貴第10章 攻守易勢第131章 邊打邊談第30章 京西營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