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壓路機

看着幾個騎馬官人,帶着一隊隨從走來,孫三郎扶着鐵杴,看着好奇。一邊的孫老爹沉聲道:“不用心做活,你東張西望做什麼!”

孫三郎道:“我做得累了,歇一歇又有什麼。阿爹,自家做活也沒這麼拼命。”

孫阿爹道:“自家做活,可沒人發錢給你!那邊吳六叔盯着呢,不要讓人閒話!”

孫三郎轉身一看,就見吳六叔一比銳利的眼睛正看着自己,急忙低頭剷土。

看着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蘇頌道:“這些人做活倒是賣力,以前徵民夫修渠治路,還沒有見過如此用心的。一路走來,這些人都盡心盡力,沒有偷懶的。果然,發錢是個好辦法。”

杜中宵道:“一天三十文,看起來不起眼,但只要現錢發到百姓手裡,那就大不一樣了。現在最要緊的,是讓衙門裡的人盯緊了,錢必須如數發下去!獎懲要從別的地方想辦法,這三十文無論如何不得剋扣!哪個敢剋扣的,直接報到營田務衙門,必須重懲!”

蘇頌點了點頭,沒有說話。雖然是從推官這樣的基層做起,但對於更下面,基層小官小吏的工作蘇頌並不熟悉,對杜中宵抓這樣的細節感覺不到重要性。

杜中宵曾經是社會的底層,對於基層官吏的手段更加清楚,願意多花精力。再好的政策,如果監督不力,基層官吏也可以執行得荒腔走板。一人一天三十文實在不多,但對直接管理的基層官吏來說,蚊子腿也是肉,只要過手就要刮層皮下來。不直接把錢發到做活的百姓手裡,只要給他們決定發錢的方式、制定獎懲的權力,這些基層官吏可以玩出花來。

比如不直接發現錢,他們就可以進行各種抵扣,最後莫名其妙錢就沒了。讓他們決定獎懲,最後賣命幹活的百姓發錢少,錢七拐八拐還是到了他們手裡。所以這裡幹活,一天三十文必須每日發,到了收工發錢,不能拖到吃晚飯的時候。這樣的問題,便是有人不出力,反正錢總是到手的。

這個問題,就要靠吳六叔這些人解決了。簡單地說,他們是這個時代的包工頭。從選定的鐵監到選定的煤礦這一段路,約一百里,每五里爲一段,按段發包。衙門規定了時間,規定了修路標準。按質在規定時間完成,有一定的獎勵,時間越短,獎勵越高。包工頭從獎勵中爭錢,也負責分配獎勵,他們管着手下的人施工。做好做壞,這些人承擔責任。所有的包工頭,都是按照地域,由施工的人選出來的,大家知根知底。他們怎麼管理,衙門概不過問。

發包制有各種各樣的缺點,無法控制直接施工,造成質量問題,材料問題,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卻有一個無法拒絕的好處,管理力量不足,可以用這種辦法讓施工隊伍自我管理,降低管理成本。

現在的營田務衙門,官吏數量不足,能力不夠,實際是沒有能力管到施工細節的,只好使用這種辦法。如果衙門的隊伍能力足夠,完全可以不用包工頭,由自己人監督施工。

不管什麼時代,老百姓都很難。通過做事讓老百姓得到好處,同樣不是容易的事。精兵簡政,輕徭薄賦,之所以自古以來是善政,就是因爲簡單。是少收錢,少做事,給老百姓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尋找改善生活的辦法。做工程,給工作,哪怕是給錢,一個不小心,也會成了濫用民力。

看着杜中宵一行過去,吳六叔走到自己手下做活的人面前,道:“這是營田務的運判官人,今日來查看你們路修得如何。此次營田務拿出大注錢來,每天做完了活,日日發錢,以前可曾有過?你們不賣力做活,如何對得起官人?對得起朝廷!”

一個大漢扶着钁頭道:“六叔,一日三十文而已。我到汝州城裡做零活,替人搬運瓷器,除了管吃飯之外,還要四十文呢。我們出力,朝廷發錢,天經地義的事情,你不用說的似我們賺多大便宜好麼。”

衆人一起大笑。這個時代做零工的工錢,大約就是一日一百文。繁華的地方高一些,貧窮的地方少一些,大致相差不多。一家幾口,只有做工能賺這麼多錢,才能養得活。如果管飯,那就大約是四五十文的樣子。鄉下地方少一些,但一日三十文也說不上多。

吳六叔看着衆人,板着臉道:“且不說朝廷徵人做事,以前沒有發錢這一回事。就說做工,你出去做活,有一沒一日,能連做兩月的,會給你發這工錢?你們哪,念官人的好處吧。不相信,儘管去汝州城裡,能夠一個月九百文,看有沒有人僱你。我告訴你們,修完了路,鐵監還有許多活計,會發給我們這些領着修路的。做得好的,以後我會領着一起幹,不賣力的,以後就各奔東西了。”

衆人嘻嘻哈哈,知道吳六叔說的是實情,繼續幹活。零工的工錢,是做不了準的,不管什麼時候都要高於正常的普通工資。連續做兩個月,就要另算了。

杜中宵和蘇頌一行回到葉縣,已經天近黃昏。到衙門歇了,吃過了晚飯,杜中宵叫過來蘇頌,對他道:“那臺在永城制的機器,自運到葉縣也有些日子了。前幾日我吩咐七郎,帶了幾個人重新裝起來,我們一起過去看看。這機器雖然笨重,終究是有用處的。等到鐵監建起來,我們有鐵,有了人,再改掉這一臺不足的地方,重新造幾臺起來。”

蘇頌道:“這些日子諸事忙碌,倒忘了此事了。不過,這機器裝起來又有什麼用?”

杜中宵道:“用處大了。那臺機器,最大的毛病就是笨重,能在路上跑,卻拉不了貨物。我們現在正在修路,路修好了要夯,費人費工。若是這機器一路壓過去,便就省了這些功夫。”

蘇頌想不出這是個什麼用法,與杜中宵一起,向城外走去。

機器笨重,有笨重的用處,可以做壓路機啊。現在修的路,杜中宵改了標準,正兒八經當前世的公路修的。路是魚背狀,中間高,兩邊低,兩側是排水溝。路基最底下是大石,上面是小石塊,再用泥沙填充。上面是石灰,黃土夯平之後,再鋪一層粗砂碎石,就是砂石公路。

這種路的好處說不盡,路基特別耐用,而且耐重載車輛。養護只需重鋪碎石粗砂即可,路基可以用數十年。最重要的一點,旱天不起塵,雨天不積水,可以做爲運貨的主幹道。

到了城外,陶十七和十三郎兩人正趴在機器上,呼突呼突地開着來來回回。此時機器的輪子已經拆了,前面換成了兩個巨大的碾子,看着極是壯觀。

蘇頌見了,奇道:“沒了輪子,用兩個碾子,竟然還能奔走!”

杜中宵道:“換成兩個碾子,這機器沉重無比,就可以去壓路了。一臺機器,不知省多少人力!”

蘇頌點了點頭,不知該說什麼。這機器如此用法,遠遠超出了自己的預料。這樣幾千斤的東西壓在土路上,自然堅硬無比,比夯的還要結實。可這機器費錢無數,最後成這個用途,總覺得哪裡不對。

第101章 要熱鬧第89章 接下來怎麼辦?第93章 死路一條第86章 連夜攻城第106章 夫妻團聚第250章 兵臨城下第53章 升遷第158章 百貨商場第66章 三州賣酒第32章 世交第154章 避風驛第160章 新生活第114章 重兵出擊第32章 官、吏、差第47章 致命的一里路第89章 同去第209章 難題第5章 當街兇案第96章 出陣第17章 波折第99章 輕重緩急第58章 真香第47章 不念舊惡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88章 何去何從第107章 我有什麼辦法?第179章 窮途末路第48章 雙刃劍第152章 裝車的辦法第126章 行會第117章 大開眼界第44章 吾鄉有人第89章 同去第185章 地方矛盾第16章 一燒了之第211章 各有各煩惱第49章 因地制宜第176章 錢荒第201章 兩隻老虎第25章 窮治地方第174章 誓死不降第37章 接待第74章 挑撥第166章 兵臨高昌第208章 騎兵第一營第22章 實驗第120章 委以重任第98章 只取朔州第97章 大刀闊斧第60章 聞風而至第64章 聖心難測第71章 關鍵第一戰第93章 工農並舉第167章 猴戲第120章 不問從前第175章 張岊東來第75章 小人書第12章 要搶佔先機第46章 失誤的代價第55章 自尋煩惱第57章 掛麪第224章 回鄉第65章 強行收錢第104章 都堂問對第80章 另起爐竈第4章 應對第40章 派兵第77章 先關起來第72章 數字嚇人第88章 談判第145章 不得要領第100章 要不要也降?第158章 暫且忍耐第145章 康員外的煩惱第83章 自相殘殺第38章 向東第127章 南下第24章 抓人第50章 糧草第8章 派人第146章 貢品第122章 新的時代第21章 一起抓走第117章 大主顧第201章 廣招人手第226章 進退兩難第10章 馬大官人第9章 培根固本第28章 三路齊出第208章 騎兵第一營第171章 快刀斬亂麻第80章 新婚第98章 回京奏事第168章 你們不管我管第123章 軍令軍政第17章 自尋出路第179章 戰前嚴令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111章 不降立斬第209章 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