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鐵監

堵水旁邊的鋪子裡,孫指揮拍着桌子道:“店家,兩碗麪,再來兩個小菜,兩碗酒來!”

小廝高聲應着,不一會,端了一盤小蔥拌豆腐,一盤藕面上來,又打兩碗酒放在桌上。

孫指揮端起碗來,對對面的秦副指揮道:“兄弟,難得今日有閒,我們且盡一醉!”

秦副指揮端起碗喝一口,對孫指揮道:“自到了青臺鎮,日日苦悶,今日見哥哥心情纔好了一些。”

孫指揮道:“有什麼,我們現在一樣做官,錢糧照領,不管人了,不知多麼快活!”

秦副指揮使拍了拍桌子:“如何甘心!我們一二十年,才得個指揮使做,不想卻被閒置。現在場務裡做事,如行屍走肉一般,有什麼意思!”

孫指揮道:“兄弟,看開些吧。以前拉縴的時候,也不過是安排手下到各船,又有多少意思?那時還會被剋扣錢糧,時常有爭端,哪似現在清閒。”

嘴裡如此說,孫指揮還是有些落寞。以前管着幾百號人,前呼後擁,多麼威風。現在坐在場務的衙門裡,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別人拿一堆紙來,自己大字不識,連上面寫的什麼都不知道,只管在上面簽字畫押。反正只要認住大致長個什麼樣子,不畫錯地方就是了。

很明顯,衙門沒指望他們這些人起什麼作用,就是當個吉祥物鎮在場務裡。有這麼個人在,吏人就要心存謹慎,不敢過於弄虛作假。如果虛報,這些官員是照畫不誤,但只要被衙門查出來,處罰就比平常嚴厲得多。而且吉祥物終究是個官,騙了他們一次,後面就總要想方設法找回來。

這樣的日子不說無趣,也沒有前途,難道人就一輩子這樣?自己沒點追求,朝廷總不會一直養着閒人。長久下去,說不定跟這次一樣,以後還會不知被踢到哪裡。

不大一會,小廝端了兩碗麪上來。細細的麪條,上面幾根菜,帶着幾塊雞骨,香美的肉湯泡着。

用筷子攪了攪麪條,孫指揮道:“這是衙門裡新制的面,叫做龍鬚麪,極是滑嫩有嚼勁。我聽衙門裡的人說,過幾日,我們都要調到做這面的場裡去。”

秦副指揮使吃一口面,道:“這面倒是不錯,平常家裡做不出這個味道。也虧衙門裡的幾位官員心思靈巧,想出制這制那,建幾處場務。如若不然,我們這些人到了青臺鎮裡,還沒有事做呢!”

孫指揮道:“兄弟錯了,這幾處場務不算什麼。我聽人說,北邊方城山裡探出鐵礦,要在葉縣大興礦冶,那裡需要的人才多呢。過些日子,我們這些人都要讀書認字,轉運司考試,考得好了別有重用。”

“好笑,我們幾十歲的人了,活了半輩子,卻要跟孩童一樣入學,不怕被人笑話!”

孫指揮道:“兄弟,我勸你一句,識時務者爲俊傑。我們這位管着營田的運判,不管做什麼,都要用讀書認字的人。只要在他手下做事,大字不識,必然沒有前途。拼着辛苦一些,還是識些字好。”

“我就不學,難道奪了我的飯碗?!”

孫指揮嘆了口氣:“兄弟,我本來也是你這樣想的,這些日子在青臺鎮,卻有些想明白了。運判自然不會奪我們的飯碗,不管怎樣,錢糧按時發放,從不克扣,這就比許多官員強了。但你不按照他的路數來,就沒有了前程,一輩子就要清水衙門做着沒油水的事。”

秦副指揮使道:“只要不克扣錢糧,我便能養活家人,什麼前程,由他們去騙鬼!”

孫指揮搖了搖頭,不再多說。上次因爲跟龐都頭吵架,實在做不下去,終究還是主動辭職,回到了青臺鎮來。經過了這一次變故,性了變得圓滑了些。在鎮裡這些日子,他看出來了,杜中宵用人做事,對知識很是看重。不能讀書識字的,在他手下基本沒有前程。沒辦法,那些細密的章程看不懂,怎麼可能做好事?營田務一點一點立規矩,事無鉅細,事事都有程文,不認字根本做不了。

那三本小冊子,就是啓蒙課本,營田務衙門分成幾批,讓屬下的官吏去上課。此事並不強迫,不願學的可以不去。但營田務的公務,很多都要學會那三本冊子才能做好,不學很快就跟不上了。

此事對官員的影響還小一些,他們有官階在,有俸祿的標準在,總要有合適的職位。吏人就沒有這麼輕鬆了,除了從州縣借調來的極少數有職級,大多數吏人身份等級是一樣的。學得好的人,很快就能得到重要職事,事權越來越重,慢慢把其他人排擠出去。

最近這些日子,因爲青年人學東西快,很多重要職位,都被年輕吏人佔住。甚至有十七八歲的孩子做主管,手下管着一羣老吏的事情。這裡衙門是新建的,職事是以前沒有過的,不管年老年幼,一切都是從頭開始。一旦被別人管住了,老吏也無可奈何。

現在劇烈變動的老吏,終有一日會動到官員頭上來。孫指揮這些人,是武職小官,地方上無非是監當官,有權便有地位,一旦無權了,就可有可無。真有一天,全部事務都按章程來,這些不識字看不懂章程的人,早晚會被別人取代掉。

從村子到青臺鎮,換了個環境,人的心思也就變了。看着周圍的吏人地位變動劇烈,這些基層小官不可能沒有想法,也要思考自己的未來。看現在的架勢,營田務在快速發展中,一旦抓住機會,說不定還真升上去了。現在做糖做面的場務算什麼,真開了礦冶,裡面需要的官吏纔多呢。

杜中宵坐在衙門裡,閉目假寐。下面的村裡做大工程,鎮裡新開場務,最近事務繁忙。營田務下屬的官員還是太少,大多都要自己親力親爲,着實勞累。

正在這時,蘇頌從外面快步進來,見杜中宵睜開眼睛,道:“北邊礦冶的事情,朝廷已經定了!”

杜中宵精神一振:“怎麼說?上個月陶十七已經帶人煉出了好鐵,送到了京城去。那一帶既有鐵礦又有煤礦,諸事齊備,不可多得,要開就開大礦!”

蘇頌道:“是要開大礦。兩府議定,葉縣從汝州劃出來,再把有鐵礦的地方劃入,設一鐵監,名柏亭監。先由營田務兼管,等過些日子朝廷再派得力官員來。還有,聖上從內庫出五十萬貫,讓柏亭監鑄槍炮供禁軍使用。這錢很快就到,缺錢的日子就快到頭了!”

杜中宵怔了一下,沒想到還有這種好事。軍隊的事情,額外資金支出,多由內庫,這是立國以來的慣例。一是左藏庫沒有多少積蓄,而且錢都有用處,再一個內庫用錢也顯得軍隊是承皇帝恩典。不過皇帝出錢讓自己辦鐵監,還是出乎意料之外。

想了想,杜中宵又問:“五十萬貫,說多其實也不多。一處大鐵監,動輒數萬人,分到人頭一人才多少錢?朝廷還有什麼好處,讓我們建鐵監。”

蘇頌笑道:“還有一樁,就是仿河東路鑄鐵錢。這裡的鐵錢供應陝西路和川峽,朝廷用京西路的糧賦抵扣,我們也可以分潤一點。”

第177章 早做準備第99章 輕重緩急第28章 當要大變第155章 販魚第187章 人財兩失第173章 廣立村社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228章 奇怪的軍隊第91章 爭鬥第12章 施粥第29章 波及部族第208章 基礎不牢第57章 民以食爲天第143章 亂起第186章 蠢蠢欲動第22章 難題第51章 大敗第166章 惡人當道第62章 新奇第41章 阻力重重第88章 入幽州第219章 打獵第200章 捕虎第38章 向東第102章 拿人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10章 馬大官人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2章 託付第200章 何不參軍第35章 怎麼切換?第39章 順化渡第45章 定計第41章 天章閣講武第207章 不奉旨第123章 軍令軍政第166章 惡人當道第36章 收錢第6章 御史之論第5章 舊人第123章 新家第100章 兩使相遇第182章 細作第156章 兩說第141章 抑配車票第221章 朝廷來人第107章 無可奈何第81章 故人來第73章 各想出路第42章 疑惑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184章 文武殊途第159章 大軍西進第62章 追查第95章 經銷商第126章 清量土地第101章 好心第243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下)第22章 分別對待第48章 溼法鍊銅第138章 佈置第128章 夜談第76章 靈州城第163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95章 一邊倒的戰爭第33章 舊人重逢第236章 同年再會第222章 觀軍第27章 要開拓市場第85章 四散而逃第157章 不可鬆懈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226章 進退兩難第105章 加工難題第4章 汴河上的縴夫第45章 時移世易第45章 乾寧軍第129章 由他去吧第25章 窮治地方第184章 文武殊途第82章 鍊鋼第12章 意外之喜第187章 關鍵一戰第211章 風雨欲來第5章 舊人第6章 偶遇第5章 生意人家第54章 同病相憐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120章 坐山觀虎鬥第62章 心累第10章 馬大官人第134章 不原諒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78章 回鄉的榮耀第13章 抓人第39章 雜談第92章 大戰將起第225章 大戰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