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溼法鍊銅

後衙裡,杜中宵抱着兒子,手中拿着一根小木棒,教他吹肥皂泡。面前一個瓷盆,裡面裝了滿滿的藍水,插了幾塊鐵片。旁邊韓月娘捧了幾塊製出不久的飴糖,輕輕吹着,涼了便遞一塊給兒子。

千百年來,糖都是奢侈品,本小利大。京西路還是太過於靠北,無法種植甘蔗榨糖,杜中宵又不想放過這條賺錢路子,便把主意打到了飴糖上。

飴糖就是麥芽糖中的一種,歷史悠久,市面上有賣的,一文錢買一小塊,用來哄小孩。這糖價格並不便宜,大人很少買了吃,並不普遍。而且此時工藝不精,要麼太粘,要麼太硬,也就靠着點甜味吸引小孩子。至於後世旅遊景點幾乎處處可見的吹糖人,杜中宵還沒有見過。

這樣的飴糖商品性自然不會太好,杜中宵依據前世的記憶,進行了改進。選此地的芝麻,在鍋裡炒得熟了,碾成粉,與化了的糖漿攪拌均勻。涼了之後,用刀切成塊,便就成了簡易的酥糖。這樣做出來的糖又甜又香,比市面上賣的飴糖精緻多了。最要緊的,如此加工之後,進行分割,可以長久保存,方便長途運輸,便於進行大批量的商業生產。

最近這些日子,杜中宵讓十三郎帶了幾個人,不斷試製,終於慢慢成熟。用黑白芝麻,分別製成黑白兩種酥糖,一小塊一小塊,用竹紙包好,已經有了後世糖果的雛形。

試製的這些日子,杜中宵的兒子大塊朵飴,對這香甜可口的酥糖怎麼也吃不夠。這糖又不像飴糖那麼粘牙,一口一塊,甚是方便。

孩子吃糖對牙齒不好,不過這個時候沒這個概念,杜中宵說了幾次,韓月娘不信,兒子一要便就給他,杜中宵也沒有辦法可想。只好等什麼時候孩子什麼時候牙痛了,再給他立規矩。

見兒子還吃個不休,杜中宵對韓月娘道:“糖吃得多了,牙會被蟲蛀,早晚要吃苦頭。一天吃一兩塊解解饞就好了,不能吃個不停。而且這糖裡拌的芝麻,油性太大,吃得多了不吃飯不說,還鬧肚子。”

這幾日兒子糖吃得多,不怎麼吃飯倒是真的,韓月娘才把剩下的糖收了起來。

正在這時,崔主簿從前進來,拱手道:“官人,新任主事蘇頌已到衙門,候在外面。”

杜中宵看看了天色,道:“今日不辦公事了,晚上後衙擺個宴席,爲他接風。”

說完,把兒子遞難韓月娘,理崔主簿一起到了前衙。

蘇頌從永城離任後,先到杭州看了父親,再沿長江逆流而上,走漢水,進唐白河,一路坐船到了這裡。行數千裡,行色匆匆。

杜中宵出來,雙方見禮。杜中宵道:“子容遠來辛苦,且到後衙安歇。”

兩人到了後衙,韓月娘已經抱着孩子回了住處,只留了那個瓷盆在那裡。

杜中宵道:“那邊給你安排了住處,我帶你過去。對了,怎麼子容的家眷沒有來?”

蘇頌道:“限期急迫,我在前面先行,他們再過些日子纔到。”

官員的任期是按日算的,一任兩年或者三年,指的是從到任的日子到離任的日子。如果其間調任幾個地方,那便把天數加起來,日期夠了纔算滿任。中間如果請假,還要扣掉。

官員大多不願到邊遠地區爲官,除了條件艱苦,路上浪費的時間太多也是原因之一。一來一回動輒數月甚至近一年,中間如果再調動幾次,時間全浪費在路上了。正常一任三年,川峽兩廣地區則是一任兩年,便就留出一年路上的時間。同樣是做十年官,運氣不好的,路上奔波加上待選,任期只有四五年,跟同僚的差距一下就顯出來了。這種情況下,京城做官的好處就顯出來了。

蘇頌與杜中宵同年,兩人的起點差不多,不過六七年的時間,官職就已經被遠遠甩在了後面。其他地方倒也罷了,到杜中宵這裡,他一路急行,早到一天也是好的。

爲蘇頌安排了住處,分配了隨從,兩人又到了院子裡,等候晚宴。

到了適才坐的地方兩人坐下,杜中宵看了看地上的瓷盆,裡面的鐵片已經變得少了許多。

蘇頌看見,問道:“這裡面藍藍的是什麼?因何放在這裡?”

杜中宵道:“水裡面化了膽礬,因而是藍色。我裡面放了些鐵片,看看能不能生出銅來。”

蘇頌低頭仔細看了一會,道:“鐵片上面紅紅的應是銅粉。葛洪《抱朴子》雲,以曾青塗鐵,‘鐵赤色如銅’,當指此事。不過只是薄薄一層,裡面的鐵依然是鐵。”

杜中宵道:“不錯,銅只是外面一層而已,刮取下來,裡面的鐵依然是鐵。不過,如果銅覆蓋了鐵片,便就取出刮下銅粉,再把鐵片放進去,積少成多,豈不是可以用鐵鍊銅。我今日就是試一試,若是此法可行,冶銅就容易了許多。”

“鐵賤銅貴,此法若真是可行,倒也不失爲鍊銅的好辦法。”

這就是溼法鍊銅,化學課必講的,是中國冶銅技術的巨大進步。蘇頌熟讀雜書,對這種現象並不陌生,並不覺得多麼神奇。不過這個時代,溼法鍊銅還沒有應用,也沒有人向這個方向去想。

此時天下最大的銅礦在饒州德興縣,那裡多雨,礦石溶於水中,就成了硫酸銅溶液,其實就是膽礬溶液。杜中宵用膽礬溶液代替,基本可以模擬那裡的情形。

鐵放入硫酸銅溶液中,發生置換反應,可以置換出銅金屬。此法雖然廢鐵,但常溫就可進行,既省了火法鍊銅的燃料,也大改善了生產環境,成本低了許多。

前些日子北邊山中發現鐵礦,勾起了杜中宵對化學的興趣,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此法只要知道原理,理解不難,而且操作容易。這裡試得成熟了,可以上報朝廷,作爲自己的一個政績。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因這一個小發明,自己得到一次升遷機會。升官不易,多條路子總是好的。

第32章 危機第83章 霹靂車來了第7章 一拍即合第145章 沒有準備第16章 用刑第103章 大開眼界第69章 南線出兵第143章 拉攏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131章 京城來使第47章 隨你喜歡第40章 模範村莊第132章 離別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61章 物是人非第63章 長見識第127章 重回鐵監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13章 抓人第205章 抓人第120章 遠方來客第132章 先下手爲強第235章 突破口第107章 超出想象第86章 逝者已矣第50章 煉焦第49章 諸多不足第151章 進城第15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20章 威力盡顯第235章 突破口第74章 風波第162章 不如離去第86章 塵埃落定第50章 沒有展開第118章 賽馬第74章 風波第146章 遇仙樓重聚第192章 二使前來第76章 人心惶惶第50章 煉焦第95章 秋收第79章 有進有出第6章 從河曲到河曲第198章 內部複雜第35章 工廠的不一樣第34章 大勢第41章 天章閣講武第96章 好土第136章 納稅人第59章 要學好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159章 分而治之第76章 試刀第144章 不許殺人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128章 模範農戶第148章 人選第63章 葉縣第32章 危機第115章 該裁軍了第45章 時移世易第60章 無商不富第257章 偶遇第86章 塵埃落定第147章 曾經的上司第99章 輕重緩急第214章 保護價收糧第17章 破城第149章 農事第22章 釀酒證明第102章 拿人第174章 大炮主義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103章 接見使節第34章 似是而非第34章 人心惶惶第173章 廣立村社第7章 投敵第161章 兩輸戶第136章 初戰第182章 擒賊擒王第50章 糧草第88章 隨你們打去第140章 拒絕第159章 從輕發落第42章 吃個痛快第43章 舊人相見第112章 大生意第107章 生財有道第49章 明哲保身第168章 安撫第73章 生財之道第241章 保值第3章 同年重逢第121章 家事第11章 未雨綢繆第126章 行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