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探礦

陶十七騎着馬,神采飛揚,對身邊的楊大郎道:“此次奉官人之命,前去覆查你探的鐵礦。如果真是富礦,官人定然不吝賞賜。不說賞錢,說不定還給個官兒給你做。”

楊大郎道:“小的什麼人,不過是個鄉間鐵匠,哪裡做得來官兒。”

陶十七道:“做官有什麼難的!我自幼一個人長大,碰到官人,立了些功勞,不一樣做個官。只要你真找到了大礦,又是鐵匠,礦場裡謀個差事易如反掌!”

楊大郎聽了這話誠惶誠恐。一到營田務衙門,權二郎便就領了十貫賞錢走了,楊大郎看着那錢十分眼熱。在他想來,十貫錢到手已經十分滿足,做官哪裡敢想。

與陶十七在一起兩日,聽他講起自己的經歷,又覺得做官也不是不可能。此人又會什麼?不過是制些機器,看着鑄炮,一樣是匠人手藝,官做得順風順水。

兩人身後,羅鋒沉默不語。他能寫會算,到衙門一應募就被招入吏人。因爲是跟楊大郎一起的,此次一起去方城覆查鐵礦。看看前面就到羅渠鎮,心情複雜。

陶十七看着前面的鎮子,道:“我們進去用些酒飯,午後一氣到方城縣去。”

羅鋒拱手:“官人,不進鎮子,徑直向北也有賣酒飯的地方,路還要近一些。”

陶十七並不知道羅鋒的來歷,覺得奇怪,道:“過了羅渠鎮,到方城再沒有大的村鎮,縱有賣酒食的,也是鄉野小店。無非是多走幾裡的路,有什麼打緊!”

羅鋒沒奈何,只好道:“不瞞官人,小的正是羅渠鎮人。因兄弟容不下我,離家到衙門裡應募,謀份衣食。若是進了鎮子,被家人看見,只恐惹出事端。”

陶十七一聽是離家出走的,不敢怠慢,忙問是怎麼回事。這個年代最重孝道,如果羅鋒是在家裡惹出禍事,爲父母所不容,可不能置之不理。

羅鋒不敢隱瞞,把自己的經歷說了一遍。道:“自父親去世,我家裡敗落,母親改嫁羅家,沒帶什麼家產。兩個兄弟時時欺我,母親在家裡說不上話,不能維護,實在難以存活,我才離家自謀生路。離開羅渠的時候,我曾發誓,不混出個樣子,絕不回家!”

這經歷跟陶十七倒是有幾分像,聽了想起身世,對羅鋒道:“男兒就當有這份志氣!你兄弟瞧不起你,早晚有後悔的天!你只要在衙門裡好好幹,官人最喜歡提攜下人,以後必然揚眉吐氣!既如此,我們就不進羅渠鎮了,徑直去方城!”

說完,撥轉馬頭,繞過羅渠鎮,直向東北方的方城而去。

方城是溝通南北的要地,自春秋時起,楚國圖謀中原,不知在這裡打了多少仗。附近的方城山上有楚長城,過了千年,依然大段完好。縣城東北有一處埡口,寬敞平坦,穿過方城山,直到北邊的葉縣。沿着這一條路,南邊的江漢平原可以直進中原,西北到西京河南府,東北到東京開封府。

方城埡口地理條件太過優越,太宗時候修建襄漢漕渠,便就是企圖從這裡,把淮河的支流汝河與漢水的支流唐白河連接起來,溝通南北水運。因爲大雨垮壩,工程廢棄,下游唐州一帶被水淹,至今人口稀少。如果真能在這裡修通運河,意義當不下於靈渠。後世的南水北調,也是經過這裡。

杜中宵對舞陽的鐵礦如此重視,除了記憶中儲量豐富的原因,還有一個原因便就是這處埡口。這是溝通南北的大動脈,在附近建起鐵礦基地,可以輻射廣大地域。北邊汝河和南邊的唐白河水運都發達,一連淮河、汴河水系,一連漢水、長江水系,水運條件優越。

與這裡比起來,北邊的相州雖然同樣有煤鐵,卻過於靠北,南運不便。與北方比起來,南方更加缺鐵,這裡的市場前景優好過相州。特別是此時荊湖兩路還沒有開發,這裡建起鍊鐵基地,對後續開發江漢平原會起很大的作用。

陶十七帶了楊大郎和羅鋒,進了方城縣,拜會了知縣。住了一夜,從縣城借了二十多個差役,進了方城山。沿着楊大郎留下的記號,一路東行,到了發現鐵礦的地方。

在附近紮了營,陶十七對楊大郎道:“這兩日,我們到你發現礦苗的地方查探一番,大致估算一下此處鐵礦的範圍。官人已經發了公文,過些日子會從相州那裡借精於此事的人來。他們來了,弄清了此處鐵礦情形,纔好開礦。”

楊大郎拱手稱是:“小的對探礦只是略知一二,真要鍊鐵,委實是要老手來看。”

陶十七道:“河東路鍊鐵,現在都不用木炭,改用石炭了。官人詢問過了,這附近產石炭的地方不少,只是不知哪裡有大礦。在相州來人之前,我們再在周圍探一探石炭。若是有石炭有鐵礦,此處冶鐵就容易了。此事做成,你就立了大功,朝廷必有賞賜。”

河東路已經普及了用煤鍊鐵,楊大郎只是聽說過,卻沒有見過。他出去幫人修理農具,一直用的木炭,所有隻能化生鐵,給農具淋口。方城山北邊,產煤的地方不少,特別是龍興、襄城、陽翟三縣組成的三角地帶尤多。龍興縣用煤燒造磁器,天下聞名,遠銷各方。這一帶正是中原磁器製造的中心,聞名後世的北宋青瓷、鈞瓷等,正是產在這裡。

杜中宵知道葉縣、襄城一帶必有大煤礦,只是不知道確切位置,不知煤品如何。要建冶鐵中心,當然是煤礦離着鐵礦越近越好,吩咐陶十七帶人以葉縣爲中心,查探一番。如果幾十裡之內,既有大鐵礦又有大煤礦,這裡冶鐵大興就順理成章了。

此時這一帶的冶鐵中心在葉縣北邊的龍興縣,不過那裡的鐵礦不大,品位不高,只有一些小作坊而已。不要說跟佔天下鐵產量一半以上的相州相比,就是比東邊的徐州也遠遠不如。不過這些小作坊,正說明了此處煤鐵資源分佈廣泛,也減小探礦的難度。

此時的地名與後世不同,地理位置也有差別,杜中宵即使知道這裡煤炭資源豐富,也不知道到底在哪裡。龍興縣就是後來的寶豐縣,陽翟就是後世的禹縣,葉縣的位置偏南,中原地區最大的煤礦恰巧位於這幾個地方中間,就是後來的平頂山煤礦。現在這幾個縣個個產煤,但資源豐富的地區,卻位於他們交界的地方,根本沒有開發。特別是離着方城山比較遠,配合新礦冶鐵成本高了些。

第228章 奇怪的軍隊第241章 保值第100章 輕鬆時刻第158章 人贓俱獲第31章 良好兵源第51章 大敗第31章 你想錯了第50章 困難第213章 演練第44章 貴人?第42章 故人屬下第59章 大變革時代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52章 禁地第39章 壟斷漲價第6章 從河曲到河曲第64章 不嚇你們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79章 破靜州第20章 農民舉人第65章 天賜良機第134章 不原諒第28章 也是狗官第131章 京城來使第50章 沒有展開第202章 不理他們第109章 新式菜餚第50章 烈酒如火第134章 獻城第26章 突發大案第17章 通判要來了第64章 曲線前進第154章 快進快出第210章 韓琦到來第34章 人心惶惶第43章 兄弟之爭第246章 議事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第9章 培根固本第208章 奇才第13章 殺良冒功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92章 舊人去向第186章 蠢蠢欲動第2章 同年第29章 奏對第145章 康員外的煩惱第159章 大軍西進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43章 意外之喜第164章 商量第246章 議事第41章 阻力重重第22章 大局已定第65章 生事第113章 最後一戰第144章 先玩吧第26章 反噬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52章 除夕第249章 內賊第109章 獻不獻城?第182章 細作第5章 刁難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88章 何去何從第225章 新與舊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17章 言過其實第31章 競爭第150章 破城第40章 不進則退第89章 各有側重第31章 良好兵源第137章 什麼教育?第49章 草棉第210章 韓琦到來第37章 錢的問題第52章 準備攻城第58章 真香第159章 大軍西進第9章 鑄門炮吧第198章 定調第96章 歸順第114章 難以捉摸第18章 給你放個煙花吧第181章 開店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231章 細作第89章 內亂第33章 悔不當初第105章 面對第236章 同年再會第163章 夜議第130章 大包圍圈第62章 新奇第8章 制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