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欽差試炮

正月十二,杜中宵一行終於到了開封城外。在驛館歇下,杜中宵派人稟報中書和樞密院。

過了不到一個時辰,樞密院都承旨戰士寧到了城外,到驛館見杜中宵。

分賓主落座,戰士寧取出文書交給杜中宵:“樞密太尉札子,命學士帶大炮前去鹹平縣,安置於殿前司雄勇軍中。到那裡之後暫住,聽候指揮。”

杜中宵接了札子,拱手稱是。

中書出來的正式命令稱敕,樞密院稱宣,均須奉聖旨,皇帝畫押。遇有平常事務,則用札子,宰執簽字畫押即可。更低一級的還有頭子,用於處理瑣碎細小事務。另一個實權衙門,三司發出來的命令文書稱檢。這幾種文書都有不同的格式,大臣不同的權限,效力也不相同。

杜中宵看了札子,給戰士寧寫了回執,問道:“此去鹹平,不知承旨是否同行?”

戰士寧道:“爲免諸多麻煩,樞密太尉命我隨學士同去。現在天色還早,學士用些酒飲,我們便就出發。晚上歇於赤倉鎮,明日到鹹平縣城。”

從樞密院的安排看,杜中宵此次帶回來的大炮,樞密遠比上次重視。京城中人多嘴雜,各方勢力眼線衆多,乾脆不讓進城了,直接去開封以南的鹹平。

鹹平縣位於蔡河邊上,交通便利,是京城附近最大的軍營之一,駐有各種編制的禁廂軍近萬。雄勇軍名義上隸殿前司,在鹹平有三指揮,也算精兵。不過從太宗朝開始,三衙的勢力逐步縮減,大多開封城外的禁軍只是名義上隸三衙,實際上已經等同於地方禁軍,雄勇軍也是如此。

杜中宵和陶十七等人用過了酒飯,帶了大炮上路。赤倉鎮歇了一宿,到了鹹平雄勇軍營中。

進了軍營,魏都監也不把杜中宵和戰士寧讓進帥帳休息,直接讓拉着火炮,到了軍營後面的校場之中。口中道:“兩位莫要怪罪在下無禮,樞密院有令,火炮是國之利器,不可示人。嚴令到軍營之後,立即選隱密之處安放。還有一位宮裡來的石太尉,等在這裡試炮。”

到了校場,就見到一箇中年人在那裡指揮着軍士背土築牆,極是熱鬧。

這人杜中宵認得,是他初到河東路的時候,在那裡任並代路鈐轄的石全彬。杜中宵去火山軍之後不久,石全彬便就從河東路調回宮中,現在做到入內副都知,是最有實權的幾個內侍之一。

幾人見禮,石全彬上下打量杜中宵,口中道:“你我河東路相見,那時學士文弱書生,樞密太尉手下做籤判。不想還有行軍打仗的本事,那時錯過了,着實可惜。我若是在河東路多待上一年兩年,收唐龍鎮的時候也能撈些功勞。”

杜中宵拱手:“太尉說笑,不過僥倖而已。”

石全彬指着不遠處新築起來的堵牆道:“學士不必謙虛,僥倖不僥倖,一會試過便知。”

杜中宵看着那牆,約有兩人高,厚不足一步,跟城頭的女牆相差不多,心中隱約猜到石全彬要做的事情。拱手問道:“敢問太尉,這牆築了何用?”

石全彬道:“前年你回京演示槍炮的時候,人人看了都覺得是利器。結果去年貝州之亂,樞密院拉了你制的炮出來,演示一番,說是攻城完全無用。不想你到貝州,用火炮又把城打下來了。你們這樣翻來覆去變着法來回說法不一,官家也覺得頭大。這次不用你們演示了,官家自己定了這樣規格的牆,你用自己的炮轟上幾炮,到底如何,我看在眼裡,回去稟報官家。”

杜中宵聽了,一時不知該說什麼好。炮有很多種,有鐵的有銅的,有大有小,威力當然不同。不能只聽一個炮字,就認爲都一樣,更不要說還有用法不同呢。

石全彬祖上數代都是宮中內侍,他自小入宮,有他爺爺教誨,一向小心謹慎,慢慢坐到了今天這個位子。跟以前的閻文應等得勢便囂張跋扈的內侍不同,石全彬跟外朝的官員一向無衝突,關係良好。在河東路的時候,他以並代路鈐轄管勾麟府路軍馬,如果晚走上兩年,還真能混上唐龍鎮的軍功。

杜中宵和石全彬在河東路共事過,交往不深,關係不好不壞,不明白他的性情,不好多說話。

魏都監吩咐親兵讓了茶水來,請石全彬和杜中宵坐了,道:“太尉和學士在這裡做什麼事情,與在下無關。樞密院只是借了我的軍營,有什麼事情,儘管吩咐我好了。”

杜中宵忙道不敢。飲了杯茶,便吩咐陶十七御了騾子,準備火炮轟石全彬築的城牆。

石全彬和魏都監湊上前來,看着又粗又長的青銅炮管,對視一眼,道:“怪不得能夠把貝州城牆轟塌,這樣大炮,哪裡是以前鑄的小炮可比!”

杜中宵忙道:“兩位說得差了,這樣大炮,也轟不塌貝州城牆,只是把上面的女牆轟塌了。”

魏都監道:“沒了女牆,城牆還有什麼用處?上面站不住人,還不是任人宰割!”

道理就是這個道理,歷史上歐洲火炮成熟之後,要塞很快改變了形狀,由城牆發展堡壘。不是火炮把城牆轟塌,而是能把依託城牆的防禦設施轟爛。沒了防禦體系,城牆也就沒了作用。

石全彬上前,仔細查看了一番火炮,口中道:“我自然知道只能轟塌女牆,學士看那邊築的,也只是跟女牆一樣厚。不過能轟塌女牆,也是極厲害的利器了。”

說着,使勁拍了拍炮管,問道:“學士,這炮用多少斤銅?成本幾何?”

杜中宵道:“這都是用上好的銅打造,重五百餘斤,值百餘貫。不過這只是材料本錢,工費另算。”

石全彬點了點頭,又問:“鑄這樣一門炮,不知要用多少功?”

杜中宵道:“一個師傅帶着十幾個學徒,要用一月有餘。當然,若是有制好的模芯,用工少些。”

石全彬心裡默算一下,對工錢便就大致心裡有數,工錢不會比材料成本便宜了。

飲了一會茶,那邊兵士把土牆築好,石全彬看看天色,對杜中宵道:“天色還早,學士可命人對着牆打上一炮,看看如何。若能轟得塌,這幾日我再命人築得更結實些,到底要試這炮威力如何。”

杜中宵聽了,命令陶十七,指揮炮手,裝填火藥炮彈,轟剛築起的土牆。

裝填完畢,杜中宵取了指揮的紅色小旗出來,一聲令下,驚天動地一聲響,冒起一陣硝煙。

石全彬和魏都監沒想到聲音如此之大,都嚇了一跳,說不出話來。

這一炮把整個軍營都驚到了,幾個指揮使驚慌失措地跑到校場,被魏都監罵了出去。

定下心神,石全彬看不遠處的城牆,已經被轟出了一個豁口,塵土飛揚。

盯着那豁口看了一會,石全彬道:“這一炮乾淨利落,那邊的牆便就轟塌了。親眼看了,才知轟塌貝州女牆,所言不虛。利器,着實是利器!”

上前看了看轟出來的豁口,石全彬道:“學士,這幾日我們便一起在軍營裡,非要試試這火炮的威力如何不可!今天的牆塌了,明日我帶人再築牆起來,非要到轟不塌的時候!”

第54章 相持第156章 兩說第201章 廣招人手第10章 血濺五步第211章 分岐第43章 意外之喜第41章 阻力重重第48章 高朋滿座第31章 兩手準備第42章 聚飲第253章 斬將奪旗第34章 似是而非第69章 各有算盤第16章 一燒了之第141章 北進第95章 秋收第113章 迎接第14章 交涉第117章 苦寒之地第217章 新式軍器第78章 重炮第85章 四散而逃第37章 熟人第172章 擔憂第33章 家事第220章 早做準備第53章 重新編組第252章 初戰第154章 降不降?第29章 去不去?第61章 物是人非第45章 乾寧軍第120章 遠方來客第145章 沒有準備第54章 同病相憐第40章 不進則退第44章 背後勢力第228章 奇怪的軍隊第79章 破靜州第269章 斃敵城外第97章 大刀闊斧第58章 糧草到了第75章 一潰千里第134章 不原諒第35章 這是掛麪第98章 回京奏事第3章 破城第52章 分岐第67章 無法可想第230章 大勢第38章 民豈能與官鬥第187章 人財兩失第151章 進城第81章 合議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133章 回鄉第41章 張馳有度第129章 慢用第99章 奚人降了第98章 鋼如泥土第273章 封賞第165章 首戰告捷第87章 軌道第5章 往何處去?第148章 人選第18章 無路可走第77章 諸事不同第94章 針鋒相對第59章 兩軍會師第41章 試探第191章 集議第45章 各有前程第76章 偏頭寨第25章 終究心軟第20章 農民舉人第26章 文還是武?第142章 迷惑行爲第166章 調兵遣將第60章 不正經的男女第78章 期貨第37章 接待第15章 意外收穫第35章 風雨欲來第44章 新與舊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187章 大戰將起第191章 集議第119章 一定要做好第107章 生財有道第122章 見面第153章 鬼谷口第71章 壓路機第4章 汴河上的縴夫第184章 兩翼夾擊第38章 兵臨渡口第109章 新式菜餚第49章 明哲保身第120章 委以重任第159章 分而治之第30章 殺人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