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秘密回京

帥帳外的空地上,王信提着王則,一把摜在地上,嚮明鎬叉手:“諫議,已拿了首犯王則在這裡!”

明鎬擡着看了看天上的太陽,長出了一口氣,高聲道:“一應人犯,全部收押。一定要看住了,不得有絲毫差錯!等朝廷旨意,如何處置!大軍駐城外,沒有軍令,不得入城!”

說完,對身邊的高繼隆道:“知州,貝州新經戰亂,如果大軍進城,難免擾民。你帶手下進城,妥善撫慰百姓。除叛亂士卒,及曾入妖教者,其餘皆不問,不可再激起民變。”

高繼隆拱手稱是,帶了手下官吏,進了貝州城。王信、王凱和郝質則帶部下出城,依然回營。

貝州一座小城,幾萬大軍涌進去,不說軍隊的軍紀不能指望,就是軍紀良好,城中百姓也負擔不了。

把幾個首領押在帥帳外,明鎬對一邊的杜中宵道:“此次破城,學士當居首功!今日軍中設宴,爲衆將士慶功!學士請上座!”

杜中宵笑着搖了搖頭:“攻破城池,浴血奮戰,是諸將之功。我不過是帶人放了幾炮,哪裡敢自居首功。諫議主帥,自當上座,幾位太尉作陪。我叨擾一杯酒即可。”

城一破,杜中宵的作用就消失了。這個時候,正是攻入城中的諸將意氣風發的時候。王凱與杜中宵熟識,自不必說,王信、麥允言和郝質等人也都心中有數,不會失禮。下面的鈐轄、都監,以及王凱屬下的軍都指揮使、營指揮使,可就沒有這麼高的覺悟了。打了勝仗,人人趾高氣揚,互相誇耀爭功。爲了言語衝突,幾次打了起來。對於接着發放的賞賜,更是斤斤計較。

這種時候,將領比前邊作戰的時候更難約束,明鎬看着也頭痛。見杜中宵不爭功,心中讚許,當下命親兵擺了酒筵慶功,杜中宵作陪。

酒至半酣,明鎬把杜中宵叫到一邊,低聲道:“學士,城已破,再在城下多留無甚益處。王則一衆賊犯,先押在這裡等候朝廷處置。等到明日,你立即帶了大炮返回京城。樞密院特別交待,回京的路上要仔細遮掩,不要被人看破了行藏。”

杜中宵一愣:“怎麼,難道王則還有同黨?要到別的地方追剿?”

明鎬道:“不是。貝州回京,正是契丹國使北迴的路。你早走一步,在契丹使節動身之前,押着大炮回到京城。此次貝州之戰,大炮居功至偉,此是國之利器,不可示人。”

杜中宵點了點頭,明白了明鎬的意思。貝州之戰的情形,肯定瞞不過人,契丹使節必定會四處打聽大炮是什麼樣子。自己提前回去,避開契丹使節,免得被他們打聽了消息去。

此次大炮雖然沒有轟塌城牆,能夠把女牆防禦體系消滅,對於攻城的意義已是非凡,不是上次的槍炮可比的。樞密院年前自己試炮,得出沒用的結論,丟了一次臉,現在格外重視。這一次回到京城,只怕不會再讓杜中宵在百官面前試炮了,能夠見到這武器的,只怕沒有多少人。

城已破,賊首已拿,攻城官兵放下了包袱,這一夜人人盡興。

杜中宵微覺酒意,見王信、王凱和一衆將士暢飲不停,便嚮明鎬告罪,回到自己帳裡。

陶十七與幾個炮手,還在旁邊小帳喝酒吃肉,痛飲歡呼。杜中宵吩咐一個衛士,把他叫進自己帳裡。

叉手唱諾,陶十七道:“官人,今日大勝,你怎麼不多飲幾杯酒?”

杜中宵道:“酒隨時可以喝,這幾日人人興奮,容易出事,還是自我約束一下得好。”

陶十七不在意地道:“我們都是自家兄弟,在一起喝幾杯,說些閒話,又會出什麼事!”

從相州一路前來,陶十七跟幾個炮手混得熟了,都像兄弟一般,倒沒有外面那麼亂。

杜中宵道:“十七,朝廷旨意,明日一早我們押炮回京。此次攻城,大炮威力盡顯,許多人都看在眼裡。現如今契丹使節在京城,要防他們耳目,我們回京要隱密一些。”

陶十七喝得暈暈忽忽,聽了杜中宵的話,愣了一會,明白過來意思。叉手道:“官人放心,我自會約束他們,不要飲得爛醉。明日一早,我們收拾妥了,上路就是。”

杜中宵點頭,讓陶十七回去準備,明日不等天亮就出發。

看着陶十七離去,杜中宵在帳裡又坐了一會。本來想的,過年的時候請個假,回許州把妻子和兒子接到京城來,沒想到碰到貝州之亂,錯過了。此次回京,短時間不會再四處奔波,應該讓月娘帶着兒子到京城來與自己團聚。最好在上元節前到京,一家人熱熱鬧鬧。

河東路兩年多,沒有家人在身邊,難免覺得冷清。人這一輩子,總不能只是忙忙碌碌,沒有家人的陪伴,總覺得少了些什麼。不管下一任做什麼官,最好不要再到邊地去,不能帶家眷實在坑人。

第二日一早,不等天亮,杜中宵便就起身,讓陶十七等人架好炮車,準備出發。

昨夜許多將領飲至凌晨,睡得正死,軍中靜悄悄的。杜中宵到明鎬帥帳外,讓親兵通稟。

入了帳,卻見明鎬已經收拾整齊,杜中宵上前叉手唱諾。

明鎬把公文交到杜中宵手裡,道:“樞密院宣旨,你此次回京,一路只在驛館歇宿,不得入城,也不得拜會官員。把大炮細細遮掩,拿此公文,徑直回京城去。如果有人敢阻攔,或是要查看大炮,憑此公文命地方官府人。不得有誤!”

杜中宵見明鎬說得鄭重,急忙拱手稱是。從樞密院的安排來看,此次對大炮重視非常,保密工作做足,顯然是真當國之重器,不準備讓別人看了。

大炮雖然簡單,技術細節還是不少。沒有借鑑,一個小細節就能把人憋死。哪怕杜中宵對原理一清二楚,制火炮的時候還是經過無數次試驗,一點一點摸索出來。

從明鎬帥帳出來,杜中宵又到王凱那裡告辭。

王凱一向與士卒同甘共苦,昨夜各軍中不知道飲了多少酒,現在還迷迷糊糊。聽了杜中宵的話,使勁搖了搖腦袋:“學士怎麼走得如此匆忙?我還想着這兩日與你痛飲一番呢!”

杜中宵道:“樞府嚴令,不敢耽擱。我在京城坐等太尉,等到班師,再暢飲不遲。”

王凱是軍中的人,知道樞密院的命令不可違抗,只好依依惜別。

東方露出一抹魚肚白,陶十七與炮手架好了炮車,杜中宵騎在馬上,離了貝州軍營。

一路無話,到了大名府的時候,賈昌朝派人送了酒肉,爲杜中宵慶功。聽說不得探望官員,不免覺得可惜。特意命了親信,帶了一封信給杜中宵,跟他商討甲骨文中一些字的意思。

相州數月,杜中宵又收集了一些甲骨,陸續運回了京城。商朝的史料缺乏,這些甲骨引起了很多官員的興趣,不少人沉迷其中,試圖解出其中文字。遠在大名府的賈昌朝,也託人描了上面文字,參與其中。

賈昌朝以經學起家,此時的訓詁名家,學問比杜中宵強得多了。杜中宵對甲骨文有些隱約印象,怎麼比得了這些把典籍翻爛的人物?好在知道甲骨文記的是卜辭,再就是知道以干支紀年,依據賈昌朝已經解出來的文字,猜出了一些篇章的大致意思,沒有太過丟臉。

簡簡單單的幾頁紙,猜測意思,把杜中宵急得滿頭大汗。絞盡腦汁,附了自己的猜測,杜中宵給賈昌朝回了信。

把信寫好,杜中宵抹了把額頭的汗水,出了一口氣。自己這學問,在這個年代的文官中着實是差了些。在地方上還好,一般官員的學問也好不到哪裡去,回到京城面對這些人尖就吃力了。

賈昌朝基本沒有在地方爲官,大部分時間就是在京城侍讀講經,精研典籍。凡是能查到的書,幾乎全部讀過,無非是在雜學上不足罷了。杜中宵跟他交流學問,太過吃力了。

命人把信送走,杜中宵喝了口茶,心中暗道,現在看來,在京城做官着實不容易。賈昌朝還不是天資特別突出的,自己的那位同年王安石更是號稱無書不讀,過目不忘,經史子集,佛道兩家,三教九流就沒有他不知道的。這樣的人還不是一個兩個,便如三司使張方平,書只看一遍,看過就扔,全記在心裡。

這些人天生一個好腦子,跟他們交流學問,不是給自己找罪受嗎。可這些人,都是天下翹楚,入不得他們的眼,官場上日子也難過。便如現在的首相陳執中,能力也強,卻被公開譏笑不學無術。

要想在官場上立住腳,就應當有自己的學問。跟這些比書本是比不過了,不說自己半路出家,從小就學也比不過他們。自己應當建立新的學問,把客場變成主場,總不會還這麼吃力。

杜中宵嘆了口氣,到了今天,是應該想辦法總結些理論知識了。

第150章 爲什麼第91章 同年閒談第166章 惡人當道第113章 分岐第130章 香布的改變第21章 眼見爲實第100章 意外之喜第40章 模範村莊第90章 別有任用第26章 文還是武?第57章 民以食爲天第223章 軍制暗合第79章 破靜州第16章 複雜的地方第134章 不原諒第109章 國情不同第81章 出鐵第1章 壚邊人似月第227章 利器第98章 只取朔州第59章 大變革時代第112章 調回京城第2章 城狐社鼠第89章 內亂第206章 閒話党項第70章 商場開業第44章 債券第80章 另起爐竈第99章 破靈州第126章 行會第61章 時間不等人第109章 新式菜餚第125章 有些不對第46章 工業種子第83章 晴天霹靂第40章 模範村莊第8章 制硝第116章 疑惑第30章 殺人者死第233章 大國遊戲第27章 知己知彼第156章 審問第236章 同年再會第8章 兩難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58章 真香第111章 權在官員第113章 分岐第155章 看你像賊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40章 不進則退第6章 再回相州第45章 各有前程第175章 帶兵叔侄第111章 石州第42章 聚飲第228章 大敵當前第47章 探礦第65章 胸有成竹第33章 泄秘第19章 各有門路第25章 何不拼一場第103章 接見使節第4章 包龍圖第232章 回頭路第133章 回鄉第89章 各有側重第41章 天章閣講武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83章 晴天霹靂第167章 猴戲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82章 霹靂車第212章 通車了第159章 琳琅滿目第44章 吾鄉有人第73章 舊人第136章 再次掛帥第52章 一敗再敗第91章 攜手致富第35章 這是掛麪第70章 各有怨言第71章 壓路機第86章 多學多煉第70章 試炮第81章 故人來第28章 三路齊出第96章 歸順第45章 時移世易第55章 玩具第87章 進城第193章 會員制第76章 靈州城第65章 天賜良機第21章 一起抓走第154章 降不降?第147章 前路艱難第51章 戰俘就是戰俘第23章 可曾讀書?第1章 壚邊人似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