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亂起

十一月二十八,冬至,從京城到各地,所有官員早早焚香沐浴。京城百官隨皇帝出南門郊祀,稱爲南郊,三年一次。地方官員則到各官方寺廟,一起祭祀。

南郊之後慣例推恩,天下所有官員一起升官,是個皆大歡喜的日子。很多不得志的官員,正常的升官渠道被堵死,就等着三年一次的南郊升個一官半職,格外興奮。還有很多杜中宵這種,前邊該升的時候沒升,等着南郊的時候多升幾階的官員。這是個普天同慶的日子,對官員來說,比春節隆重得多。

天未亮,貝州知州張得一便與新任提點刑獄田京一起,帶着通判董元亨、兵馬都監田斌,以及判官李浩等一衆幕職官,還有附廓的清河縣令齊開以下官員,前往城南的天慶觀。

城中宣毅軍軍營,王則全身披掛,駐着一把大刀,坐在軍帳中間。宣毅軍指揮使曹制帶着一衆軍將頭目,簇擁在王則的身後,既興奮又緊張。

宣毅軍是慶曆元年在京東、淮南、兩浙和江東路設立,後推行於各路的護糧禁軍。他們屬於禁軍序列,但分駐各地,做着廂軍的活。這支軍隊自設立之時起,便就麻煩不斷。職責護糧,受地方管轄,經常因爲運糧超期之類的事情,受到責罰。加上俸祿發放不及時,久不訓練,管理不善,人心渙散,這幾年不知鬧出了多少亂子。前幾年沂州王倫之亂,縱橫兩淮數十州,也是從宣毅軍鬧起來的。

宋朝軍隊裡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一方便階級制森嚴,在制度上,營級指揮使對屬下有絕對的權力,一言可決屬下生死。另一方面,除了一部分精銳的三衙直屬禁軍,大部分軍隊的軍官難以建立對自己部隊的權威,帶有濃厚的五代遺風,經常成爲部下的傀儡。

貝州的宣毅軍便是如此,王則只是一個小校,但由於是本州彌勒教的香主,黨羽衆多,在軍營裡說一不二。就連指揮使曹制,也對他言聽計從。王則說今日起事,宣毅軍無一人反對,大部人心裡,想的都是大事功成,自己是從龍功臣,會得到什麼好處。

這種軍隊鬧事,都是一窩蜂。有人帶頭,就羣起響應,一片混亂。如果碰到手段高明的知州,只要處置幾個首腦,其他人就做縮頭烏龜,裝作什麼都不知道,依然當兵吃糧。

可惜本州知州張得一沒有這個本事,他既沒有提前發現宣毅軍要作亂的徵兆,也沒有處置這種事情的膽識與手段。張得一恩蔭出仕,父親張耆對太后劉娥有恩,備加榮寵,太子太師致仕,現居京城。張耆有兒子二十多個,張得一併不突出,並不受朝廷的賞識。

王則平時喝酒使氣,是個街頭混混,但到了這個時候,卻分外沉得住氣。看着賬外,一聲不吭。

日上三竿,正在曹制等人不耐煩的時候,張巒從外面快步進來,向王則叉手:“見過香主!”

王則沉聲道:“現在官衙內如何?可曾取到鎖匙?”

張巒從懷中取出一把鑰匙道:“幸不辱使命,取到了甲仗庫的鑰匙。只是軍資庫的鑰匙在通判董元亨身上,他爲人謹慎,用盡手段也沒有辦法。”

王則道:“有甲仗庫的就足夠了!到時取了兵器,佔了州城,還怕取不來!——其他兄弟怎樣?”

張巒道:“卜吉兄弟一早便就到了保驍捷軍營,單等我們這邊舉事,開了甲杖庫,他們便響應!”

“好,乘狗官們去天慶官,衙門無人把守,我們此時不舉事,還待何時?隨我先去開了甲杖庫,取了刀兵器甲,殺了狗官,佔了城池!只要我們守住貝州,消息傳出去,周邊的齊、德等州,必然會紛紛響應。到時天下大亂,我們殺入開封府,奪了趙家的天下!到時,你們都是開國重臣,榮華富貴享用不盡!”

聚在帳裡的人等的就是這句話,紛紛叫好,呼聲震天。

指揮使曹制到底是當官的人,會看眼色,第一個上前跪在王則面前,高呼道:“屬下參見大王!”

王則雙手扶曹制起來,道:“指使,我們同甘共苦,只可兄弟相稱,不必行此大禮。”

曹制哪肯起來,口中道:“大王上應天命,下合人心,帶我等兄弟舉大事,開一新世界。天下不可一日無主,趙家天命已盡,大王不稱孤道寡,何以安人心!”

張巒見了,急忙跪在地上,與曹制一起,讓王則先登王位,以正名分。

他們這些人準備已久,國號年號這些早就商量定了。王則見人心可用,也不推辭,當下自封爲東平郡王,國號安陽,改年號爲得聖。

張巒起來,對王則道:“大王,我們今日舉事,其實正合天意。古時已冬至爲年,是爲元旦,春秋雲:‘王正月’,新王即位爲正月,以爲開元。大王今日即位,與我們先前商量的一般,只是古禮而已。”

王則聽了大喜,對張巒道:“你飽讀詩書,又熟悉衙門事務,便是我的宰相!”

張巒大喜,急忙向王則謝恩。

王則又對曹制道:“指使,你依舊領宣毅軍士卒,爲步軍都指揮使,三衙太尉,爲步帥!”

這官比張巒的宰相顯得低了些,不過好在是武將極任,勉強可以接受,曹制也謝了恩。

安撫了衆人,王則帶了宣毅軍一衆官兵,浩浩蕩匯出了軍營,一路向州衙而去。先到後面開了甲杖庫,給衆人分發了兵器盔甲,派人佔了州衙,便向天慶觀而來。

城中的官兵,除了訓練和出外執行任務,平時兵器都是收在甲杖庫裡。手裡有了刀,這些人的膽子就大了起來,擡首挺胸,沿着州城大街,向天慶觀去。

貝州雖然不是大州,但位於河北路,是抵擋契丹的前線,甲杖庫存的兵器甚多。王則分派黨羽,凡是彌勒教衆,都可以前來領取兵器。

天慶觀裡,張得一和田京正與一衆官員一起,焚香祭拜。一個吏人慌慌張張,快步跑來。

張得一看見,厲聲道:“這種時候,何人敢擅自亂闖!來人,與我拖出去亂棍打死!”

那吏人通地跪到地上:“官人,大事不好,城中王則與一衆軍賊做亂,佔了州衙,正向這裡來了!”

田京嚇了一跳,急忙止住張得一,讓那吏人起來,詳細問怎麼回事。

聽了吏人的話,一衆官員都怔住,不知道該怎麼辦纔好。城中只有宣毅軍和保驍捷軍,其他廂軍差役都不堪戰鬥。宣毅軍都隨着王則起事作亂,情況已經相當危急。

想了一會,張得一道:“爲今之計,沒有別的辦法了。田都監,你帶屬下士卒,對擋住亂軍,我現在就到保驍捷軍營去,調那裡的士卒平亂。”

第34章 新錢第207章 不奉旨第109章 請派監軍第74章 兩個拳頭第9章 培根固本第78章 党項來人第4章 汴河上的縴夫第186章 刺刀戰第207章 慶賀第199章 打虎隊第27章 知己知彼第80章 新婚第11章 決戰第108章 教科書式失敗第180章 戰於龜茲第233章 大國遊戲第87章 大同來使第111章 首告第110章 變出來的錢第58章 臨行之言第41章 阻力重重第138章 進退不得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44章 奇兵第212章 通車了第121章 在此一舉第17章 破城第34章 青臺鎮第146章 遇仙樓重聚第102章 這是小的?第136章 再次掛帥第71章 試槍第137章 再回幽州第120章 坐山觀虎鬥第203章 一切都變了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109章 新式菜餚第186章 夫妻相見第58章 請求第174章 大炮主義第26章 爲天地譜曲第86章 塵埃落定第132章 一年大勢第211章 各有各煩惱第170章 圍城第117章 牢城營第62章 新奇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52章 建節第123章 軍令軍政第12章 打就大打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121章 家事第72章 比刀第68章 稀罕物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182章 軍中封建第127章 劍指西域第140章 拒絕第111章 都是小錢第171章 初敗第138章 佈置第30章 兵臨城下第213章 京城第17章 言過其實第109章 請派監軍第197章 鴉兒看第109章 獻不獻城?第11章 墾田第179章 戰前嚴令第48章 高朋滿座第137章 再回幽州第243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下)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63章 文臣論兵第83章 自相殘殺第18章 無路可走第158章 準備進軍第60章 聞風而至第256章 死裡逃生第128章 進城前夜第133章 送來的軍功第196章 不能退讓第163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110章 吃好喝好第32章 世交第71章 壓路機第128章 模範農戶第119章 使節第160章 新生活第20章 威力盡顯第164章 戰還是降?第236章 同年再會第22章 分別對待第82章 霹靂車第116章 全力向西第11章 党項收人第189章 被圍第181章 焉耆第7章 糟白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