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一切都很新奇

見到砂糖這一樣貨物,耶律不花對這裡就有了信心。哪怕別的生意不做,只從這裡大量批發砂糖回契丹,就是好大生意。實際上大航海時代,糖的生意還要大過茶葉和瓷器,這本就適合大宗貿易。

此時糖的產地以川蜀爲主,浙東一帶次之。至於後世種甘蔗最多的廣南地區,僅在番禺地區有零星種植,其餘地方還沒有發展起來。川蜀貨物出來,最便捷的是翻越秦嶺,進入陝西路,再運入中原。這個時候火山軍的地理位置,就遠強過雁門寨,有渭河黃河水運,運費便宜不少。

耶律不花把砂糖仔細收起來,繼續逛集市。

沿邊地區的民間貿易與內地不同,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特別是山裡的蕃戶,財物以牛羊爲主,每處集市都有一個龐大的牲畜市。蕃人到這裡賣了牲畜,再到其他地方買些日用品。

作爲契丹人,耶律不花身不由主地就到了牲畜市裡。這裡熱鬧非常,不過這個季節牛羊不多,倒是驢馬不少。賣牲畜的蕃人都蹲在太陽下,三三兩兩說着閒話,一些漢人四處走着看牲畜。三五個牙人在人羣裡察顏觀色,尋找着合適的買家。

耶律不花一入市,幾個牙人就眼前一亮。一個穿着羊皮襖的漢子走上前來,低聲道:“官人要買什麼牲口?驢?馬?還是騾?小的馬六,販賣牲口幾十年,必能幫官人買到合心意的。”

陶十七道:“這是知軍官人貴客,到這裡閒逛,並不買牲口。快快走開,浪費脣舌!”

馬六認得陶十七,聽了有些失望,道聲打擾,退到一邊,繼續尋找買客。這些牙人互通聲氣,不一會都知道耶律不花不是買客,再沒人上來詢問。

很多蕃人不會做生意,甚至有的言語不通,到了這裡都是靠牙人。每有人趕着牲畜進來,幾個牙人便一擁而上,看明白了牲口,問了大致價錢,便四處尋找買主。生意做成了,他們從中抽頭。這是鄉村集市的特點,涉及到大宗買賣,必有牙人。買賣雙方互不認識,涉及金額過大,無人撮合,生意很難做成。

官府也靠着這些牙人實現對集市的管理。比如火山軍規定這裡不得買賣軍馬,只要中格的,牙人見了要先報官府,官府來人確認,中意就買走,不中意的才允許繼續交易。官府要買什麼東西,也是提前通知牙人,用最少的錢,買最好的貨物。

自太祖時起,便就規定對草市之類的百姓小額交易不收稅。集市上收稅的地方實際不多,只有那些生意做的大的專業商人才繳稅。杜中宵學習前世的制度,對這些人實行登記制度,固定稅額,雖然稅少了些,管理卻方便。集市的管理,主要是靠牙人。

耶律不花四處閒逛,見這裡的馬大多入不了眼,不要說軍馬,連日常騎乘都不夠資格。偏偏生意還火爆得很,忍不住問陶十七:“十七郎,這裡的馬都駑劣不堪,怎麼還這麼多人買?”

陶十七道:“我們這裡缺馬,比不得北國。這些馬雖然不堪,但用於拉車耕地,勉強能用。來這裡買的,都是附近農戶,買回去做農活的。若是騎乘的好馬,鄉間的集市上哪裡能夠買到?”

耶律不花聽了笑道:“只聽說用牛耕田,馬也可以耕田麼?”

陶十七道:“將就能用。這裡地薄,耕得淺一些,也能種地。只是用來耕田,馬比得不騾,騾又比不得牛。郎君看這集市上,都是騾最好賣,價錢也比馬高。”

耶律不花點了點頭,當作在這裡見到的異鄉見聞,原來漢人還用馬耕地。

馬的拉力較小,而且耐力不好,用來耕地實際不好用。好在這裡土質疏鬆,一些山坡上的旱田,耕得較淺,用馬也能耕。而且馬能用來拉車,這一帶又好放養,對農戶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以前這裡是不用馬耕地的,營田務開墾的時候杜中宵試着用,給了附近的農民一個新天地。用馬耕地就需要有適合的挽具,營田務的工場製做這些東西,又開闢了新的市場。

在耶律不花的眼裡,這處牲畜市場實在乏善可陳,跟契丹境內比起來差得遠了。沒有辦法,宋朝缺馬,市場自然也顯得寒酸。略看了看,耶律不花便另一邊的出口走去。

到了出口附近,就見到地上擺了幾個攤子,售賣牲畜使用的各種物品。走到這裡,耶律不花一眼掃過去,便就停住了腳步。這幾個攤子非常不起眼,但上面擺的東西,卻讓耶律不花大開眼界。

從馬鞍到套到馬嚼到馬繮繩,一直到馬蹄鐵,一應俱全。耶律不花看得出來,這裡的馬鞍不是用來騎乘的,過於偏小,孩童也坐不上去,以前在契丹並沒有見過。實在忍不住,彎下腰問賣貨的主人:“主人家,你這馬鞍這麼小,要來何用?便小三歲頑童,也坐不上去。”

那主人擡頭看了耶律不花一眼,見不是個買貨的,懶洋洋地道:“你這客人好不曉事,這又不是騎馬的鞍子,用來套馬而已。沒了這個東西,如何拉車?如何耕田?”

耶律不花不知道這些東西怎麼用,不由有些訕訕。契丹境內的馬車比較粗糙,不如宋朝的精緻。耶律不花想不到,就連鄉下的馬車都用到如此多的部件。最讓耶律不花吃驚的,是這裡有許多鐵器,就連馬嚼子也是精鐵打就,如果在契丹境內定然價錢不菲。而且在這邊遠之地,竟然有賣馬蹄鐵,讓耶律不花覺得不可思議。馬蹄鐵早就發明出來了,但一直到這個時代,應用也不普遍,就連軍馬都有許多沒有釘蹄鐵。

契丹人自小長在馬背上,但這裡馬的用具,一大半耶律不花都沒有見過。

牲畜的使用,並不只是選良種,配套使用的挽具更加不可小視。有合適的挽具,哪怕是很一般的牲畜,也能發揮出巨大的作用。沒有合適的挽具,用這裡的馬匹耕田,一兩天馬就廢掉了。車也是如此,有合適挽具的馬車,隨便一匹馬也可以拉上千八百斤。沒有合適的挽具,精選好馬也拉不了多少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在永城縣的時候起,杜中宵便致力於整理一套制式的農具,牲畜挽具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到了火山軍,終於基本完成,大多都是從前世的印象完善來的。

馬驢騾的挽具最明顯,通過各理設計,用挽具對馬的受力進行合理分配,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如歐洲長時間都是用套在馬脖子上使用馬力,使用效率低,對馬的傷害大。中國傳統的挽具,則是合理分配載荷到馬背上,把拉力轉化爲部分壓力,馬的使用效率便就大大增加了。

這整套的馬具看着有不少鐵製件,實際都是統一制式,模具製造,成本並不高。這些都是周邊農戶甚至山中蕃戶最需要的東西,很多家庭當作重要資產,利潤不菲。集市上火山軍真正賺錢的,其實是這些不起眼的攤子,已經帶有了部分工業化特色的商品。

第21章 眼見爲實第66章 酬功第144章 異人第107章 超出想象第164章 商量第37章 接待第3章 同行是冤家第115章 該裁軍了第5章 刁難第161章 兩輸戶第98章 只取朔州第93章 我想謙虛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273章 封賞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34章 面比肉貴第53章 技術狂人第13章 不知道自己幹嗎的第34章 親臨前線第139章 打探消息第37章 熟人第165章 皇子案發第187章 大戰將起第108章 勸降第86章 以工代賑第95章 經銷商第202章 離去第211章 各有各煩惱第65章 生事第261章 戰機不能失第17章 破城第228章 大敵當前第18章 互相推諉第2章 託付第22章 難題第107章 商機第13章 躲藏第85章 四散而逃第103章 爭議第97章 各取所需第111章 權在官員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267章 敵軍再至第65章 佔地賠償第229章 如果勝了呢?第72章 不等了第69章 打出去第54章 同病相憐第33章 各個突破第120章 遠方來客第197章 不歡而散第37章 不同看法第102章 願意獻城第136章 再次掛帥第60章 全軍出擊第72章 進攻第185章 張網第43章 自有人買第65章 強行收錢第153章 有人來,有人走第80章 新婚第83章 自相殘殺第71章 關鍵第一戰第159章 從輕發落第9章 培根固本第90章 自去收埋第11章 決戰第135章 準備出擊第30章 誰敢告他?第103章 不湊巧第49章 圍殲第41章 新奇吃法第40章 兩軍對峙第165章 首戰告捷第166章 兵臨高昌第36章 發財的機會第6章 兩軍對壘第260章 內亂第15章 意外收穫第147章 兩軍齊出第135章 準備出擊第70章 建房築路第242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上)第153章 窮途末路第265章 使節第110章 笨蛋,是人民!第181章 焉耆第206章 不自知第65章 佔地賠償第9章 上元觀燈第131章 邊打邊談第76章 試刀第108章 想法不同第1章 驚天大案第95章 賭東道第64章 曲線前進第258章 出首第71章 花超了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103章 不湊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