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自去收埋

偏頭寨裡,杜中宵對王凱和張岊道:“契丹人已經到了,我們前去迎接,也是好客之意。”

王凱道:“來的是契丹安撫使司的官員,還是知軍前去迎接的是。我們隸屬於軍馬司,不好參與此事。左右人在這裡,有事知軍知會一聲,我們一起商量就是。”

“也好。”杜中宵也不勉強,起身出城,去迎接耶律高家奴一行。

邊境衝突,向由兩國的安撫使司對等談判,這也是鄭戩表奏杜中宵爲經略安撫司判官的用意。衙門的名稱爲安撫,表示以和平爲主,目的是維持現狀。而經略司,顧名思義,則以開拓進取爲主。雖然到了現在宋朝邊境都是兩衙門合一,掛兩塊牌子而已,但面對不同事情,要使用不同的身份。

邊境衝突,一般是安撫使司和地方官聯合談判,現在杜中宵是兩個身份合一。杜中宵注意到,契丹來人中,並沒有朔州的官員,只有安撫使司和西京道,他們是以和爲主。

出了寨城,杜中宵帶着隨從一路北行,到了十里之外,接到耶律高家奴和耶律不花。行禮畢,互相查看了公文,一起回到寨城來。

看看天近傍晚,杜中宵對耶律高家奴道:“天色已晚,我在城裡面備了酒筵,爲使臣接風。等到明日,再詳談此次邊境的誤會。使臣遠來,正當在城裡多住些日子。”

高家奴道:“此次事體非小,安撫使司上下等着我回去交命,不好耽擱太久。”

杜中宵道:“不差幾日。正是事體非小,我們纔要仔細議論。”

一邊說着,一邊進了城,寨中官員已經迎在寨廳之外。

進了寨廳落座,上了茶來,杜中宵道了辛苦,禮節性地問了高家奴一路上的情景,坐着閒談。

旁邊的房間裡,王凱和張岊相對而坐,就着一盤羊肉閒坐喝酒。看窗外契丹近百人各自忙碌,王凱道:“契丹人來的不少。看來北次之敗,他們着實重視。”

張岊笑道:“一戰折了近千人,連個水花都沒打起來,豈能不重視!”

王凱笑着點頭:“這種事情若是發生在我身上,也着實不知該如何處置。蕃部倒也罷了,那三百契丹正兵,可不好交待。說起來,杜知軍吩咐沿路上凍餓而死的契丹人,就讓他們在那裡,我們不收拾。過了這些日子,也不知道被虎狼吃得還剩多少。”

張岊道:“知軍的意思,是讓契丹人自己去看,他們的人是自己餓死在路上,非關我們的事。這種景象他們看了,談起來也對本朝有益。”

王凱覺得杜中宵對此事的善後挺有意思的。在契丹人深入宋境的時候,宋軍不主動進攻,一直給他們留着回去的路,讓他們不致於狗急跳牆。而有可能獲得補給的路線,全部堵死,讓他們自生自滅。等到全軍覆沒之後,宋軍就只作不知道,任由契丹人保持着原樣。現在談判的契丹人來了,只是收屍,就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不知道杜中宵會不會收一筆燒埋銀子,王凱搖了搖頭。

後衙備好酒筵,杜中宵請耶律高家奴和耶律不花赴宴。

分賓主落座,杜中宵舉杯:“使臣遠來辛苦,且飲一杯。”

放下酒杯,高家奴的臉色有些緩和,道:“天寒地凍,飲一杯烈酒,身上立馬暖和許多。本朝這兩年也有烈酒在賣,卻總是不如南朝來的醇香可口。”

杜中宵道:“既如此,使臣多飲兩杯。”

酒糟中蒸白酒的技術並不複雜,根本做不到保密,前兩年就傳到契丹去了。不過契丹大米罕見,以粟和黍爲主,蒸白酒不易,限制了他們的生產。

酒過三巡,高家奴忍不住,問起前兩月寧邊州入唐龍鎮劫掠的事件。由於此次全軍覆沒,契丹人的情報非常雜亂,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把事情搞清楚。

杜中宵道:“自本官到火山軍,就有小蕃部傳言,附近貴國兵馬要在黃河冰封之後,過河劫掠。因兩國交好,約爲兄弟之國,當時對此不爲然,只當謠言。萬沒想到,黃河冰封之後,約有千餘人不知從哪裡而來,前去攻打唐龍鎮。本朝駐唐龍鎮兵馬不知究竟,把攻城的兵馬打退。這些人離了唐龍鎮,一路南來。因是發覺似是貴國兵馬,我軍一直謹慎小心,只是遠遠護送,未曾攻擊他們。只是天寒地凍,這些人北迴的路上,損失極多,最後也不知如何。”

高家奴聽了,面色陰晴不定。杜中宵說的什麼宋軍不知情,一直不主動攻擊,他一個字也不信。但已經兵敗,軍馬覆滅在宋境是實情,也只能由着宋人說了。從杜中宵的話裡,加上以前的情報,高家奴大致勾勒出了事情經過。無非是石家奴跟往年一樣,到了冬季四出劫掠,結果沒有摸清敵情,攻打唐龍鎮時受挫。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最後死於非命。

沉默一會,高家奴道:“如此多的北人喪命南境,不知現在屍身在何處?”

杜中宵道:“因此事太過蹊蹺,加之天氣嚴寨,人手不足,除了城寨附近的屍首我們已經妥善安葬之外,其餘還在路上。非是我不欲收殮他們,實在是沒有人手,使臣見諒。”

高家奴一怔,急道:“判官的意思,這些人依然沒有收埋?”

杜中宵搖了搖頭:“他們都是走的山間小路,這個季節,哪裡有人手去收埋?使臣來了,一切就都好辦了。你可帶屬下隨從人馬,沿路去料理他們的後事。若有我幫得上忙的,儘管開口。”

高家奴看着杜中宵,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麼好。從石家奴攻唐龍鎮受挫,宋軍就一直在一邊看着,他們一步一步走入鬼門關。等到他們喪命,連屍身都不去碰一下。這份定力,高家奴覺得心裡冒涼氣。

沉默許久,高家奴才緩緩點了點頭:“判官說的不錯,人死爲大,收殮亡人是第一要務。”

杜中宵連連稱是,這就是他要的效果。一邊是契丹人主動進攻,一邊是兩國都不想破壞的盟約,那些進入宋境的契丹人,沾一下杜中宵都覺得麻煩。不要以爲收埋那些人是小事,沿途數百里,全都是荒無人煙的地方,要花不少錢糧呢。而且他也要讓契丹人看一看,攻入宋境是什麼後果。

談到這裡,高家奴再無心談論其他的事,只是一心想着先把那些人的後事料理了。他也要現場看一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纔好定下來以後談判的基調。此事過於不尋常,讓高家奴覺得分外棘手。

第126章 細作第59章 要學好第84章 議降第76章 天生神將第89章 內亂第193章 進軍于闐第33章 各個突破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12章 三個和尚沒水喝第73章 各想出路第197章 新式印刷術第44章 背後勢力第64章 自投羅網第28章 當要大變第258章 出首第238章 營田務的作用第81章 故人來第53章 無主之地第157章 拿人第15章 朝爭第114章 難以捉摸第229章 軍制變了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240章 錢與物第22章 大局已定第91章 爭鬥第220章 早做準備第70章 喜憂參半第143章 包車第141章 傳言第9章 初戰第49章 諸多不足第145章 開拓的本錢第73章 形勢突變第108章 賞功第42章 故交第21章 契丹來客第44章 吾鄉有人第219章 打獵第32章 危機第110章 笨蛋,是人民!第133章 送來的軍功第143章 亂起第171章 初敗第132章 離別第94章 針鋒相對第14章 不管事的縣令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234章 泄密第50章 烈酒如火第6章 兩軍對壘第226章 霹靂車第125章 遊街第87章 先利其器第84章 生活問題第40章 壟斷經營第90章 等不得了第34章 青臺鎮第75章 全部押中第49章 諸多不足第78章 回鄉的榮耀第127章 重回鐵監第16章 生意興隆第103章 接見使節第31章 党項戰略第182章 擒賊擒王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88章 隨你們打去第138章 進退不得第117章 大開眼界第57章 荒唐手段第173章 大軍聚集第29章 夜戰第65章 佔地賠償第68章 有好酒第65章 提前反攻第129章 取朔州第46章 分道揚鑣第248章 北上第67章 帶你看炮第89章 同去第59章 順手牽羊第249章 內賊第24章 抓人第2章 連夜攻城第44章 新與舊第222章 觀軍第27章 回城第5章 生意人家第1章 投其所好第104章 都堂問對第78章 期貨第168章 你們不管我管第163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9章 地方的難處第42章 故人屬下第212章 通車了第110章 笨蛋,是人民!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170章 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