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帶你看炮

張岊停住馬,看着片片雪花飄落,周圍羣山蒼茫,不由皺緊眉頭。沉默一會,問身邊親兵:“前面離董家寨還有多遠?若是趕不及,我們便選地方安營下寨。”

親兵叉手道:“回都監,董家寨尚有數十里路,兼且山路難行,今日難以趕到。不過向西十里之外便可出山,有火山軍新建的營田務,可以到那裡歇。”

張岊道:“正要到火山軍去,與那裡的新任知軍尚議邊情。好,不去董家寨,去營田務。”

一衆將士應諾,紛紛傳令,改變方向,轉向西行。

牧場附近,杜中宵穿着一件皮袍,站在小山坡上,看着山下陶十七和十三郎一衆人擺弄火炮。

營田務已經初具規模,各種事務都已經走上正軌,就連火槍的改進也遇到了瓶頸。經過近一年的折騰,火槍的形制基本定了下來,點火率穩定在七成以上,不影響使用了。沒有實戰,現在的火槍也就失去了改進的方向,再繼續折騰意義不大。這個時候,杜中宵能騰出精力來搞火炮了。

火炮比火槍簡單得多,由於杜中宵自己官職的關係,才放到了火槍後面。利用寨堡佔地盤,火炮比火槍更加有用,也緊迫得多。好在有了火槍的基礎,相對簡單了許多。

隨着一聲悶響,黑煙升起,彈丸射在數百步外的土堆上。周邊的山林裡,野獸野鳥亂飛。

杜中宵並不知道現在技術的火炮應該打多遠,有多大的威力,只能試出來什麼是什麼。這個年代最常見的火藥,又稱爲焰硝,其實是以發煙點火爲主的。此時已經用於軍用,沿邊貿易中,焰硝是嚴禁流出境外的。根據記憶,杜中宵改良了配方,成爲了黑火藥。不過杜中宵一直懷疑,配方還不精確,只是沒有精力去仔細試驗,只能用着再說。他記得,火藥還有什麼混合均勻、顆粒化等路線,都留待以後。

雪花落下來,打在臉上涼涼的。胡天八月即飛雪,火山軍雖然還沒到那種程度,一進入九月,第一場雪還是落下來了。邊地苦寒,杜中宵現在才真正明白這句話的含義。

遠處的麥田已經一片青色,雪花落在上面,慢慢點綴上一片一片的白色。上午的時候,杜中宵特意到麥田看了看,還專門問過南邊晉州來的老農,能不能安全越冬。得到肯定的答覆,才放下心來。

買麥種的時候,杜中宵特意從晉州一帶僱了幾戶人家,到營田務指導種麥。現在看來,自己的這個決定非常正確。火山軍的地理位置已經非常靠北,若不是羣山環繞,根本種不了冬麥。自己記憶中的那點農業知識根本就不夠用,這些老農的農業經驗非常寶貴,能夠掐準種和收的時間點。

正在這時,一騎快馬在漫天雪花中從西邊奔來。到了杜中宵所在的山坡上,騎士翻身下馬,快步跑到杜中宵面前,叉手唱諾:“小的是巡檢兵士,西邊山裡來了一隊兵馬,言是都巡檢使張都監。小的們不敢自作主張,特來稟報知軍。”

杜中宵一怔,猛地醒悟過來,已經到了深秋,要防備契丹人的侵擾了。秋高馬肥,遊牧民族把牲畜趕到了越冬地,無事可做,經常四處搶掠。不只是會到宋朝境內,就是在契丹境內,各個部族之間也經常發生戰爭。到了這個季節,沿邊州軍要做的一件事,就是防秋。前些日子,爲了防秋,杜中宵跟岢嵐軍的張岊和府州的折可閔,有許多公文往來。

隨着營田務的興建,大量山裡蕃人前來應募,杜中宵初步建起了一個情報網。羣山中的蕃部,從西北的唐龍鎮,到東北的寧邊州,火山軍對蕃情掌握得比較準確。據杜中宵得到的情報,過些日子,等到黃河冰封,寧邊州的契丹人會渡河攻擊河西的蕃落。現在唐龍鎮一帶的蕃部,多在向火山軍靠攏,想借宋朝的力量躲避契丹人的搶掠。契丹人還沒有膽子來攻擊兩千駐軍的火山軍,杜中宵只是加強了巡視。

張岊是麟府路駐泊都監兼沿邊都巡檢使,駐地在岢嵐軍。到了這個季節,要帶兵巡邊,經過火山軍一直到府州去。在府州修整一段時間,在春天原路返回,剛好把邊境巡視一遍。

府州是藩鎮,治下以蕃人爲主,軍權受到限制。張岊是府州人,但並是不折家部將,他以戰功迅速升遷,明鎬舉薦他爲沿邊都巡檢使,已與折繼閔平起平做。折家作爲藩鎮,只能指揮蕃兵和鄉兵。麟府路的禁軍和廂軍,是由並代路鈐轄兼任管勾麟府路軍馬事統一指揮,下面部將主要有都監張岊、部署王凱和折繼閔,其中折繼閔指揮編入禁軍和廂軍序列的蕃兵。

與黨項的戰事平息,折繼閔的地位下降,在邊事上並沒有多少發言權。張岊從岢嵐軍來,這一帶與他共同決定邊事的,只能是杜中宵。雖然官職較低,杜中宵怎麼也是總攬一地的知軍,統管軍政民政。

吩咐陶十七等人停住,杜中宵帶了十三郎等幾個隨從,前去迎接張岊。

向西行了數裡,就見在山腳下,約有數百兵士。杜中宵住馬,派人前去通稟。

雪花中的天空一片昏間,也看不出時間,張岊的心中有些焦躁。在他的印象裡,這裡數裡內一片荒涼,只有董家寨一地可以駐軍。新任知軍杜中宵在這裡搞營田務,也不知是個什麼樣子。數月時間,最多也就幾個村落,數十人家,怎麼能招待得了自己五六百兵馬。

張岊巡邊帶的糧草不多,全靠沿途補給。這一帶哪裡有堡寨,哪裡有蕃部,張岊都爛熟於胸,一般不會出意外。這次是因爲偏頭寨被廢,那一帶的蕃部被契丹人逼迫逃亡,才如此窘迫。

得知杜中宵親自來迎,張岊吃了一驚。遇到火山軍的巡邊士兵不奇怪,這麼短的時間,杜中宵能夠迎上來就讓人驚奇了。吩咐了部將,張岊打馬上前。

見到前面一個少年官員,張岊知道是杜中宵,上前叉手行禮。

杜中宵回禮道:“都監遠來辛苦。不巧今日下雪,大軍不好在野外逗留。離此不遠,是本軍的一處牧馬地,都監可帶手下兵馬,去那裡歇息。”

“牧馬地?”張岊心下疑惑,什麼時候火山軍還有地方專門牧馬了?也不好問,與杜中宵作別,回去安排兵馬,由杜中宵帶來的人做嚮導,向不遠處的牧場行去。

雪越下越大,已經不適合行軍,張岊收中焦急,問身邊的杜中宵:“知軍,牧馬地還有多遠?這般大雪,大軍行進艱難。若是太遠,便就在此地紮營便了。”

杜中宵道:“一兩裡外就是了。都監稍安勿躁,牧場雖然房屋不多,但燃料充足,又有糧食,足夠大軍駐紮。我看將士們已經疲憊不堪,到了牧場好好歇息一番纔好。”

話單剛落,那邊陳勤已經帶着牧場的人迎了上來。漫天雪花中,露出房屋的影子。

張岊出了一口氣,一轉頭,看見不遠處趴着兩根巨大的鐵管。一時好奇,問杜中宵:“知軍,那裡怎麼有鐵堆着?這樣大鐵,着實罕見。”

杜中宵笑道:“那是我新制的火炮,犀利非常。知軍如急着趕路,明天我帶你看放炮。”

第82章 日暮途窮第71章 戲中人第59章 重騎立功第87章 既要面子也要裡子第183章 專業化第191章 合圍第105章 面對第229章 如果勝了呢?第29章 波及部族第180章 戰於龜茲第131章 邊打邊談第191章 于闐路口第80章 長嘯卻胡騎第45章 各有前程第94章 誰不缺油?第69章 南線出兵第10章 攻守易勢第53章 先党項後契丹第29章 再次自薦第45章 葉縣改革第73章 內部牽制第33章 各個突破第191章 于闐路口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198章 定調第67章 安排第8章 賈逵出兵第51章 大敗第109章 國情不同第14章 去葉縣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157章 避嫌第167章 陣兵河北第10章 模範部落第135章 不爲他人做嫁衣第176章 佔領高昌第151章 畏難的營田軍隊第102章 投降第123章 不要鬧事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199章 軍校第144章 不許殺人第74章 出乎意料第211章 分岐第8章 派人第66章 力求全殲第40章 模範村莊第93章 恩威並施第51章 各有封賞第116章 都堂議事第81章 出鐵第235章 先鋒南下第20章 官哪第60章 交鋒第153章 窮途末路第87章 軌道第32章 不許看第167章 本是練兵第132章 不服打過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222章 觀軍第58章 臨行之言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76章 吃好住好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130章 商路第122章 見面第109章 不必書生意氣第47章 不念舊惡第83章 千里投奔第50章 烈酒如火第44章 奇兵第197章 不歡而散第1章 平安是福第137章 馬車第32章 首戰潰敗第35章 古之龍泉第167章 本是練兵第73章 在商言商第22章 釀酒證明第45章 邪教第234章 狄青南下第21章 眼見爲實第3章 官制第62章 盡心而已第191章 集議第80章 柳暗花明第95章 絕路第54章 爭端第137章 什麼教育?第19章 各有門路第46章 遊學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9章 鑄門炮吧第134章 不原諒第36章 收錢第96章 好土第69章 南線出兵第25章 何不拼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