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有好酒

“放炮?”張岊搖了搖頭。這個年代的砲是石砲,其實是投石機。這兩根大鐵管怎麼放砲?張岊想不明白,也懶得去想。雪地裡走得久了,他現在只想趕緊找到宿營地。

走不多久,就看見樹木圍起來的柵欄,聽見大雪裡的馬嘶聲。

杜中宵對張岊道:“前邊就是牧馬地,有幾處房屋,是牧馬人住的。都監可與我歇在那裡,全軍在附近紮營。離此不遠有條小河,因是從地底流出來,並不結冰,可以取水。”

張岊點頭,吩咐部將跟陳勤的人一起,查探周圍地形,準備紮營。牧場只有幾間住人的房子,張岊所部數百人,還是要在外面紮營。

見到眼前出現兩排草屋,在風雪中分外顯眼,張岊出了口氣。沒想到一年不來火山軍,這裡發生了這麼大變化,連專門的牧馬地都有了,甚至建了房子起來。

紛紛下馬,杜中宵把張岊一行讓進廳裡,吩咐十三郎帶人去準備熱茶。

看着十三郎離去的背影,張岊道:“好一條大漢,若在軍中,必然是一員猛將。”

杜中宵道:“這人是十三郎,本是我在宿州爲官時治下的農戶,見他勇猛,帶在身邊。”

張岊點了點頭,連連讚歎。他出身低微,因爲勇武被選爲牙將,與黨項之戰中屢立戰功,一路提拔爲禮賓副使,官至都監。自己經歷的原因,對十三郎這種猛將苗子特別有好感。

大宋立國數十年,不乏從小卒升至高位的將領,張岊如是,現在真定路都部署狄青也如是,在禁軍中並不罕見。這跟宋朝的軍制有關,從制度上,宋軍比較注重依據戰功選拔將才。天下軍兵,凡身材高大勇武有力者選入禁軍,禁軍再進行選拔,優秀者入上四軍。上四軍是第一等精銳,所謂首戰用我,參加的戰役極多。其中的小卒,只要在戰場上立功,便被擢爲小軍官,再依次晉升。現在的管軍大將,有一半就是這樣從小卒升上來,這是宋軍的一個特點。

有時候杜中宵想,宋軍的這種選拔制度,按前世的說法,是非常合理的。名將不問出身,只要敢打敢拼,就有出頭的機會。而且沒有天花板,在軍中可以一直升到最頂層。然而最大的問題,是禁軍小打小贏,大打大輸。一兩千人的戰鬥,禁軍不管是對契丹還是党項,大多都處於上風。但幾十萬人的決戰,禁軍大多都會一敗塗地。對於精銳禁軍來說,戰鬥力不是問題,組織與指揮的能力肯定是有大問題的。這是從五代軍閥時期傳下來的胎裡病,過於注重個人勇武,軍功過於注重戰陣殺敵,而對於組織和指揮能力重視不足。當時代變化,從軍閥混戰轉變爲大統一王朝的國戰,便處處不適應。

五代時候,軍閥要生存,大頭目有自己的精銳親兵,小頭目也有自己的精銳,都是精挑細選,首領有絕對的權威。合到一起作戰,只要上下首領同心同欲,便紀律嚴明,所向披靡。如果意見分岐,戰事往往根本組織不起來。到了大一統王朝,這種小集團被限制,整個組織便渙散了。

一千年前,秦國依靠軍功爵制和以首級計功,混一六國,這給了後人很多錯覺。秦國的成功,更多的應該歸功於其嚴明的紀律和強大的組織能力,其次纔是戰意盎然的士兵。秦軍的中高級將領,也很少從普通小兵中選拔,而更注重將才。組織和指揮能力,在高級領中,是比個人勇武更加重要的因素。

哪怕對党項戰敗,宋軍中也不乏猛將,但能夠指揮大規模戰役,又有人望的,確實沒有。多了一千年的見識,這是杜中宵面對宋軍,直覺中就感到不靠譜的。現在一些管軍大將,不說靠家世升遷,根本不能上戰陣的,就是憑着軍功升上來的,很多也是隻能獨當一面,而不能統籌全局。用前世的話來說,就是不乏好連長好團長,但是沒有好指揮好司令。

杜中宵很喜歡十三郎,但在他沒有學會組織戰事,指揮戰役之前,還是做個隨從好。

在廳中落座,張岊奇道:“咦,這裡面倒是溫暖如春。”

杜中宵道:“此地石炭不缺,屋裡建了火道,外面燒着爐子,自然溫暖。”

張岊聽了喜道:“既是石炭不缺,可發些到軍中,讓將士們烤一烤火。他們從雪中下山,這一路凍得慘了。烤了火,再燒些熱湯,安心過上一夜。”

杜中宵搖搖頭:“都監不知,石炭是有臭氣,用來烤火,一個不小心就會中毒而死。只能在帳外點些火堆,讓軍兵烤火,身上熱了再入帳歇息。”

河東路煤炭到處都是,冬天烤火可能中毒時有傳說,張岊也有耳聞,也不堅持。吩咐親兵,各軍組織在帳外烤火,輪流當值。他們帶得有糧食,搭起營帳後,埋鍋做飯。

杜中宵道:“牧場養得有羊,我這裡選十隻,宰殺了分到軍中。羊肉雖不夠吃,煮成湯分給兵士也是好的。這種天氣,喝上一碗熱湯,暖暖地歇息一夜。”

張岊沒見過這種吃法,說了一句麻煩,並不堅持。軍中吃飯一向講究簡單快捷,有肉要麼是大塊煮熟,要麼烤了吃,哪裡會費許多功夫。

杜中宵精打細算慣了,宰一隻羊,那是從皮毛到骨頭,一點都不浪費。幾個月間,羊肉湯已經在火山軍普及,幾乎處處皆有。人多一點的地方,就有人專門賣羊湯。家裡寬裕一點的人家,都是煮好了黃米飯,到外面買一碗湯,澆在米飯上,既順口又有營養。

身子暖過來,杜中宵吩咐上了酒,對張岊道:“火山軍地方貧瘠,不產米麥,以前米麥釀酒,價格不菲。這幾個月這裡學了中原的法子,用高粱、蕎麥等粗糧釀酒,價錢便便宜很多。這酒有力氣,正適合這種天氣飲用,都監嘗一嘗。”

張岊端起碗嚐了一口,連連讚歎:“好酒!好酒!用高粱、蕎麥釀酒,怎麼沒聽過這法子?中原產白酒,我也嘗過,與邊地並沒有區別。”

杜中宵笑道:“我家裡原是賣酒的,這法子本是自家秘法,漸漸傳開。北地盛產高粱,再用米麥釀酒着實不值,不如這個法子。這一帶地方貧瘠,不少地方只能種高粱粟米,省下米麥來吃。”

張岊聽了嘖嘖稱奇。不過他是將領,不管地方事務,也懶得問杜中宵具體的方法。

陳勤安排了駐軍事宜,回到廳裡,安排牧子們端了一大盤熟羊肉來,叉手道:“官人,晚上用些什麼菜餚?備的有熟羊肉,只是冷了。剛殺了羊,還有些雪花羊肉,不知如何收拾。”

杜中宵道:“你備個銅鍋來,我與都監吃些涮羊肉,慢慢說話。”

第82章 不甘心第157章 護路的人第98章 回京奏事第98章 必死之局第66章 給錢第67章 無法可想第10章 血濺五步第51章 有錢還不賺?第122章 豈能饒過!第155章 兩難第139章 善後第156章 兩說第222章 戰事關鍵第133章 忘記以前第158章 暫且忍耐第77章 誰買誰倒黴第93章 工農並舉第137章 無可奈何第164章 戰還是降?第13章 殺良冒功第163章 夜議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252章 初戰第55章 自尋煩惱第33章 臣願出征第52章 分岐第44章 閒情第228章 奇怪的軍隊第69章 志同道合第10章 攻守易勢第41章 爲考而學第48章 慶功第29章 去不去?第194章 南下人口第8章 麟府路援軍第44章 吾鄉有人第267章 敵軍再至第133章 忘記以前第226章 進退兩難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122章 見面第15章 意外收穫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39章 雜談第118章 韃靼人第143章 包車第32章 火炮對決第117章 大主顧第78章 仙人跳第101章 要熱鬧第4章 汴河上的縴夫第95章 特區第66章 給錢第190章 重立規矩第152章 讓你衣錦還鄉第58章 糧草到了第51章 猜題第223章 軍制暗合第38章 民豈能與官鬥第57章 用人不疑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223章 軍制暗合第96章 歸順第116章 重臣雲集第109章 不必書生意氣第51章 各有封賞第57章 荒唐手段第175章 帶兵叔侄第14章 去葉縣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187章 關鍵一戰第89章 賺錢第一第95章 秋收第123章 新家第69章 各有算盤第21章 一起抓走第90章 十三郎第15章 朝爭第151章 裝車如打仗第153章 外戚第158章 百貨商場第114章 富弼第70章 建房築路第46章 分道揚鑣第10章 模範部落第79章 有進有出第75章 小人書第87章 先利其器第39章 兩難第15章 人多官少第18章 買空賣空第142章 商路第261章 戰機不能失第63章 文臣論兵第106章 夫妻團聚第6章 糟民第37章 白紙做畫第48章 雙刃劍第225章 新與舊第109章 不必書生意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