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逃散之人

黃河從陰山下折向南流,穿過丘陵廣佈的黃土高原,與其支流切出一道道深谷。進入火山軍,河水變得平緩,七折八繞,沖積出一大片河谷平地。大河從山谷之中奔流而出,由南流而折向西流的地方,就是董家寨。這裡北扼河谷咽喉,向西河流變得平緩,則是黃河渡口。

這裡是火山軍控扼周圍近百里廣大地域的中心,比雄勇寨要大得多,寨外也有人戶居住。

知寨樑勝得了稟報,早早迎出寨外,列隊迎接新任知軍的到來。

到了寨廳,杜中宵居中坐了,樑勝帶着手下將領一一參見。

禮畢,樑勝道:“天色不早,下官在寨外青山樓備了酒宴,爲知軍接風。周邊恰好在寨裡的蕃部首領,聽說新知軍到來,無不欣喜,都等在那裡拜見。”

杜中宵正要看看這一帶的情形,點頭同意。董家寨周圍就是大山,又有渡口過河,河對面的道路直通唐龍鎮,向北則有道路通契丹寧邊州,是要害之地。這一帶都是漢人居於平地,山中則是大小蕃部,以党項人爲主。党項人分佈極廣,都是熟蕃,大部分依託於契丹和大宋,元昊新政權對他們並沒有吸引力。

大宋是漢人的國家,契丹是契丹人的國家,党項則屬党項人,但對於三國交界地區的百姓來說,就分得沒有這麼清楚。他們大多根據歷史和現實利益,分屬三方。河東路這一帶,以黃河爲界,黃河以西和以北,居民以党項爲主。如河西的麟豐府三州,從首領折家,到下面百姓,多是党項人。但這些党項人跟元昊新立的政權是死敵,抵抗堅決,對大宋的忠誠還要強似許多軍隊。

董家寨是軍寨,寨內沒有平民,百姓都居於寨外。只有在外敵入侵的時候,他們纔會入寨躲避。是以寨的外面,遠比寨內繁華。從榷場到渡口,有幾百戶人家。

出了寨門,沿着黃河向西行不多遠,是一處圍起來的貿易之地,便是榷場。門口有兵士把守,閒雜人等不得入內。商人進入要辦理公據,寫明身份貨物,纔可入內貿易。榷場依據貿易的貨物,十抽一收實物稅。榷場不是集市,不是尋常百姓可以隨便逛的地方,只進行大宗貿易。

離開榷場,一直到西邊渡口,纔是董家寨這一帶的商業街。路兩邊各種店鋪,從日用雜貨,到金銀玉器,應有盡有。青山樓便就建在這裡,正俯瞰黃河。

杜中宵到的時候,已有十幾個蕃部首領等在門口。見到杜中宵來,紛紛唱諾行禮。他們都是來董家寨這裡辦事,恰好遇到知軍出巡,紛紛前來拜見。蕃部大小不一,窮富有別,這些小首領有的穿着綾羅綢緞,有的穿着粗布麻衣,什麼樣子的都有。

進了酒樓,因爲人多小閣子擠不下,直到二樓大廳,臨着窗子擺下酒筵。

酒過三巡,杜中宵對看着自己有些好奇的小首領們道:“你們以前可是都隸唐龍鎮之下?自党項入寇,擄掠人口,唐龍鎮廢棄,現在那邊情形如何?”

一個小首領起身,叉手道:“回官人,自昊賊入寇,我們族人除了被他們擄走的,都逃散一空。現在居於黃河對岸,有十四族,各自分帳居住。”

杜中宵見此人乖巧,問他:“你是何人?現在對岸有多少人?以何營生?”

那人道:“小的名香布,帶了一百多帳族人,在那邊山裡放牧過活。現在黃河對岸,我們十四族約有兩四五千賬,都在山裡,放牧牛羊駱駝爲生。一應物品,都是到董家寨這裡採買。”

杜中宵點了點頭:“四五千帳,人口也不少了。現在唐龍鎮已廢,可還有党項賊人前去抄掠?”

香布搖了搖頭:“前兩年党項與契丹大戰,雖然最後勝了,也被打得慘,甚少回來。倒是契丹人佔了我們東躔之地,一到冬天黃河兵封,便渡河而來。我們只能四處躲避,實在被搶得慘。”

唐龍鎮屬地以黃河爲界,分爲東躔、西躔,現在東躔已被契丹攻佔,剩下的蕃部居於西躔。這一帶的黃河冬天結冰,每到冬天契丹兵便踏冰而來,搶奪牛羊人口,這些小蕃部只能四處躲避。

杜中宵舉杯:“這些年西北戰起,連年大戰,朝廷照看不到黃河以北,辛苦你們了。且飲一杯。”

蕃部以帳爲單位,一帳相當於漢人一戶。黃河對岸四五千賬,人口比火山軍還多,哪怕是殘部,佔的地盤也是火山軍的數倍之多。不過他們居住的地方都是破碎丘陵,交通不便,道路難尋。若不是這種地理條件,契丹和党項早就吞併他們了。

一過黃河,全是溝壑縱橫的丘陵,不適合大軍行動。戰爭都是以幾百人,甚至幾十人的小股部隊進行,過千人的部隊保障就非常困難。當然,這些小蕃部都是分散居住,面對契丹大軍沒有自保能力。

與契丹和党項相比,宋朝幾乎從不會搶掠這些小部落,是以他們心向大宋的居多。只是宋朝在邊境處於守勢,軍隊實在照看不了他們,只餘個名義統屬而已。

杜中宵問起附近貿易,香佈道:“這裡地處偏僻,牛羊不值什麼錢。今年因爲有幷州毛皮貨場,多了些收羊皮的商人,比往年好過一些。前幾年,我們只靠向朝廷市馬,換些絹帛茶葉。”

杜中宵奇道:“原來你們向朝廷賣馬麼?怎麼我沒有見到?”

香佈道:“官人不知,我們的馬都是賣與府州,火山軍這裡只是偶有買賣,非常少的。”

府州是折家地盤,對抗党項的前線,與這些小蕃部有同樣的背景,比較親近一些。而且以前這些小蕃部名義是隸屬於府州折家,大宗貿易都是跟他們做,火山軍都是小規模貿易。不過最近幾年,麟豐府三州的藩鎮色彩越來越淡,麟州楊家和豐州王家都已衰落,折家出了個折繼閔,有些中興氣象。

此時的馬匹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河東路州軍雖然也養馬,但遠不夠軍中使用。宋朝馬的一大來源便是府州市馬,只是党項叛後,這些小蕃部馬的數量有限,馬市已經漸漸衰敗了。

一年幾百幾十的馬匹朝廷不在意,杜中宵卻是極感興趣,詳細詢問首領們能賣多少馬匹。

香佈道:“自党項入寇,部族分散,我們現在每年只能賣出兩三百匹好馬。府州治下養馬的部族衆多,不缺我們這一點馬,中間的豐州又已殘破,近兩年只有零星買賣。現在各部倒是存了些好馬,官人若是有意,小的們倒是願意賣到這裡來。只是道路難達,轉運困難,價錢只怕要貴一些。”

杜中宵道:“能有多貴?”

香布與身邊幾人商量了一番,道:“二十貫總是要的。我們都是好馬,自該貴些。”

聽了這話,杜中宵笑道:“便是二十貫,你們有多少,我可以買多少!”

河東路的好馬大約就是二三十貫,如果到了京城,那就五十貫往上了。對於蕃部來說,二十貫算是天價,對於杜中宵來說,二十貫一匹軍馬,完全划得來。

第173章 帶話就是第60章 交鋒第149章 人員安排第83章 衆官請客第131章 放手第119章 故人蒙難第60章 無商不富第29章 讓你吃雞第73章 舊人第211章 風雨欲來第117章 牢城營第111章 權在官員第71章 錯位第18章 審案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21章 逃出生天第30章 殺人者死第198章 定調第122章 新的時代第55章 西壽軍司第120章 遠方來客第9章 地方的難處第128章 模範農戶第75章 小人書第18章 無路可走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187章 大戰將起第104章 安排第202章 不理他們第119章 鐵路上的馬車第46章 民亂第43章 自有人買第121章 在此一舉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5章 刁難第24章 追與逃第56章 心生去意第85章 會計天才第61章 力敵第107章 超出想象第92章 鄭重其事第39章 壟斷漲價第224章 炮的威力第31章 炒鋼第57章 怎麼軍改?第129章 產業規劃第53章 分兵第101章 慶功宴第141章 且先等等第169章 你有手段嗎?第119章 一定要做好第93章 三碗不倒第47章 有賞有罰第121章 蠻荒之地第117章 無路可逃第146章 誰知從前第191章 集議第202章 離去第85章 會計天才第111章 不降立斬第63章 陰錯陽差第85章 大比武第44章 奇兵第75章 進擊第116章 都堂議事第79章 有進有出第136章 再次掛帥第234章 狄青南下第202章 動物園第127章 該讓而讓第157章 長久之計第240章 錢與物第21章 契丹來客第225章 新與舊第270章 讓一讓如何?第114章 獻城第77章 誰買誰倒黴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134章 懼其不來第1章 面君第199章 打虎隊第15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100章 兩使相遇第242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上)第34章 人心惶惶第21章 練兵第260章 內亂第71章 何去何從第154章 快進快出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50章 好酒第51章 進逼甘州第3章 新家第135章 不爲他人做嫁衣第76章 試刀第116章 好時機第146章 貢品第96章 歸順第126章 故人敘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