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離別

陳勤、陶十七和十三郎幾個人裝上最後一些雜物,趕着牛車到路上等着。杜中宵站在農具場務的門口,看着一片生機的原野,心中無限感慨。自己來的時候,這裡還是一片蘆葦蕩,中間除了有野鴨等各種小動物,還有殺人放火的強盜。兩年多過去了,現在成了一眼望不到邊的良田。

身邊的蘇頌感嘆道:“當日我來這裡審理馬蒙一案,還是蘆葦遍地,荒無人煙。現在卻已經村莊遍佈,雞犬相聞。待曉在這裡兩年,端的是爲百姓做了話多事情。”

杜中宵笑道:“當日爲了對付馬蒙一夥強盜,我在這裡開了營田務,卻沒想到,離去時竟是自己最大的政績。世事難料,誰能夠說得清楚呢?如今這裡的營田務,竟是亳州最大財源,外州有災,還要從這裡調糧。子容再做上一任,這裡的人戶差不多就要超過永城縣了。”

說完,指着不遠處的空地上趴着的巨大的蒸汽機車,道:“自我到永城,便就想着把此物做好,只是忙了兩年有餘,也只是能跑而已。真地能拉貨物,還不知何年何月。此物太過沉重,帶不走,便留在這裡,子容有閒,可以在此物上用心,不定有哪天,能如陳州韓通判那裡的車船一樣。”

蘇頌點頭:“這幾年我也在想,待曉在蒸汽機上用功是對的,此物端的是有許多好處。放心,我會招攬熟手工匠,繼續改進,爭取有一日如車船一般,在地上跑。”

杜中宵點了點頭,這算是自己留在永城的遺憾了。當初要制蒸汽機的時候,本來以爲模型很容易就做出來了,實用也不會太難,沒想到過了五六年,還是個大玩具。當然,自己只是知縣,能夠動用的資源有限,也是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蒸汽機涉及到的產業過多,要想在小作坊裡補齊各個環節,着實不容易。以蘇頌的能力,自己留下的產業他必能繼續發展,杜中宵最希望的還是能把蒸汽機做好。

回身看了看依然熱火朝天製作農具的作坊,杜中宵道:“時候不早,該上路了。”

說完,大步向等在路上的牛車行去。

杜中宵來永城的時候,與韓月娘只帶了個貼身女使。現在那女使已經嫁人,多了曲五娘和小青、晶兩晶兩人,等在營田務那裡。此時離去,跟着杜中宵走的,還有陳勤夫婦、羅景夫婦和陶十七,他們跟杜中宵私人有些關係,跟着去追尋前程。十三郎則是因爲身體長大,適合從軍,特別是做了杜中宵的隨從之後,學了些弓馬射箭,不想在地方埋沒了。杜中宵此去幷州,那裡是前線,正是發揮他長處的時候。

蘇頌一路相送,兩人到了營田務衙門,喬保平早已帶了公吏等在那裡。這些都是杜中宵到永城之後新招的人,隨着營田務成長、發家,跟杜中宵的感情不是永城的那些富貴員外可比。

行禮畢,杜中宵對喬保平道:“宴席終有散的時候,你我有緣,同事兩年有餘,從來沒有爭執,一起把營田務做到如許大。我離任以後,由蘇知縣提舉營田務,你當跟以前一樣好好畏佐。”

喬保平叉手唱諾。

杜中宵看了看營田務衙門,自己親手植下的一株桃樹開得正豔,幾隻黃鸝在春光裡鳴唱,一派安靜祥和。微嘆了口氣,對喬保平道:“諸位請回,時候不早,我該上路了。”

說完,與衆人拱手作別,翻身上馬,

旁邊牛車裡,盧賽賽百無聊賴,對身邊的曲五娘道:“這車子如此狹小,我們兩人擠着,路上還不知道要走多久,活悶殺個人。”

曲五娘道:“姐姐,你擔待些。想數年之前,我們還在唱曲討些錢財,哪裡敢想有現在這種安樂的日子?杜知縣待我們不薄,此去定能過上更好的日子。”

盧賽賽看着外面忙忙碌碌的陳勤,有些慵懶地道:“日子安樂,卻也太過無趣。唉,在衙門裡面做事,又沒有大注錢財,沒有錦衣玉食,也沒大意思。”

曲五娘只能好言相勸,讓盧賽賽不要再想從前的事,以後安心跟陳勤過日子。以前唱曲,周旋在那些富貴員外之間,說是吃得好穿得好,不過是別人賞賜的,其實自己沒有錢,哪裡比得現在。兩家都是小康之家,日常有肉有魚,豈是從前可比。

跟着陳勤在牧場待了近兩年,盧賽賽的心慢慢有些收回來,雖然還時不時地發牢騷,跟陳勤鬧些小性子,終究還是安穩下來。她又不是傻子,自己已經這個年紀,從前的勾當是不能做了,難道還真想着傍上個富貴員外給人做妾?年老色衰,富貴員外也不是傻子。

杜中宵和十三郎騎馬,陳勤、羅景和陶十七押車,一行近十輛車子,離了營田務衙門。

喬保平一直站在衙門口,看着杜中宵一行遠去,才嘆了口氣轉身回衙門。他本來是一個普通的文筆吏,偶然跟着杜中宵來主管營田務事務,兩年多做下來,已經能夠獨當一面。現在的喬保平,雖然沒有官身,實權其實比許多知縣還大。杜中宵一走,不免有些茫然。依照典制,兩做個幾年,喬保平可以從人吏升爲官,算是熬出頭。只是喬保平有些猶豫,那些小官,未必有自己現在這樣好。

一路西行,經過每一個村子,都有村民聚在路口,爲杜中宵送行。

營田務比不得永城縣,招募來的都是貧民,到了現在也沒有什麼富貴員外,也沒有貧民。偶有村民生了重病,或者婚喪嫁娶欠下些債務,互相幫襯着日子也不會難過。與永城縣比起來,營田務這裡就是世外桃源,與世無爭,富足安樂。

到了大柳樹村,保正關朝印早早帶了村民等在路口,看見杜中宵一行來了,上前見禮。

見十三郎騎了一匹大青馬,分外神氣,人羣裡的劉阿大高聲道:“十三郎,到了邊關,僥倖立功做了將軍,莫要忘了我們這些鄉親。若是得閒,常回來看一看。”

十三郎拱手謝過,看着熟悉的村民,有些揚眉吐氣的感覺。

杜中宵接過關朝印遞過來的酒,一口飲下,高聲道:“鄉親們有心,就此別過。望你們記着在這裡開墾不易,緊守家業。我已經上奏朝廷,營田務這裡定爲永制,不會亂加賦稅,你們放心就是。”

一衆村民一起高聲道謝。營田務裡沒有地主,保正這些差役,都是輪流擔任。由於營田務取的是公田裡的產出,收稅成本較低,農民的日子過得比其他地方好多了。對於他們來說,最擔心的是朝廷見各個村子發展起來,改變制度,讓這好日子一去不返。

杜中宵自己知道,現在營田務荒地衆多,人口稀少,這種制度是適合的。當然,幾十上百年後,人口繁衍,人地矛盾突出,那個時候什麼樣子就說不準了,現在的制度未必能夠堅持。不過自己終究是個普通人,怎麼能管得了未來,以後的事情不該是自己操心的。

喝過了送行酒,辭別衆人,杜中宵翻身上馬。柴信帶着隨從押着車隊,一路向西行去。他將把杜中宵一家送到縣界,回來之後,上司就換成蘇頌了。

第4章 三項任務第236章 同年再會第28章 風高放火天第59章 順手牽羊第155章 兩難第14章 隱情第22章 實驗第120章 遠方來客第189章 被圍第186章 蠢蠢欲動第199章 軍校第22章 紙上談兵第9章 地方的難處第27章 一命換一命第144章 做大事情第144章 開拓兩湖第106章 自來火第3章 官制第142章 旅遊團第115章 該裁軍了第102章 坐車第164章 戰還是降?第180章 勸君熟讀封建論第45章 邪教第72章 比刀第50章 好酒第116章 好時機第140章 拒絕第123章 軍令軍政第177章 分岐第266章 清洗第111章 不降立斬第46章 人心惶惶第82章 契丹要害第51章 猜題第11章 決戰第222章 觀軍第112章 對牛彈琴第179章 典型的賀大第52章 準備攻城第133章 回鄉第127章 三方牽扯第158章 能戰方能言和第201章 兩隻老虎第71章 壓路機第204章 走私第25章 地斤澤第135章 不爲他人做嫁衣第121章 家事第184章 兩翼夾擊第231章 大不一樣第175章 帶兵叔侄第138章 進退不得第17章 需要改革第124章 連碰釘子第48章 邀賞第85章 內亂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1章 面君第6章 從河曲到河曲第73章 內部牽制第15章 攻城第60章 你想做官嗎?第63章 獵物第86章 塵埃落定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23章 會師第28章 風高放火天第6章 偶遇第58章 鐵監第260章 內亂第77章 先關起來第94章 開戰第55章 上下相制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42章 故人屬下第35章 這是掛麪第2章 腳店和酒樓第201章 只去拿人第196章 不能退讓第183章 針鋒相對第14章 準備進攻第11章 墾田第77章 諸事不同第253章 斬將奪旗第120章 不問從前第131章 受不了了第142章 旅遊團第38章 試槍第54章 炮轟甘州第273章 封賞第217章 是東是西?第261章 戰機不能失第43章 戰前聚議第121章 蠻荒之地第67章 帶你看炮第109章 新式菜餚第11章 墾田第36章 發財的機會第16章 用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