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提拔

過了新年,還在正月裡,韓月娘產下一子。杜中宵一家歡喜異常,天天圍着他們母子轉。永城政務已經走上正軌,杜中宵的時間大多花在裡,陪着家人。

看看到了二月初,夏竦突然送信來,讓杜中宵立即去亳州見他。杜中宵向董主簿和程縣尉兩人吩咐罷了,讓柴信帶了幾罈好酒,一些永城有名的土產,動身前往亳州。夏竦是知州,杜中宵這些知縣平時都有各種孝敬。杜中宵從不送錢,都是這些比較值錢的物品,記在公社的賬上。

日上三竿,杜中宵一行了進了亳州城,徑直來見夏竦。

柴信幫着蒙大海把禮物搬進後衙,杜中宵則由夏家僕人領着,到了花廳。

夏竦正在花廳裡喝茶,氣定神閒,見到杜中宵來了,吩咐設座。

行過禮,分賓主坐下,杜中宵拱手:“不知相公喚卑職來,有何吩咐。”

夏竦看着杜中宵,笑着道:“自是好事。今年朝廷貸元昊之罪,西北罷兵,聖上念起過往,終究還是我當年所說爲是。因此朝廷有意,讓我再轉武資,前往邊地。”

杜中宵愣了一下,不知該不該慶賀夏竦。按夏竦的意思,好似他要升官了,可從道理來講,從文資轉武資,不是好事。夏竦來亳州,就曾經鬧過,自己從武資轉爲文資。

夏竦並沒在意杜中宵的神情,自顧自說道:“朝廷有意讓我到河東安撫一路,都督兵馬。此事已是定論,單等詔敕下來,我與新任知州交接,便就成行。你在亳州三年,政績卓著,永城錢糧廣有,百姓安樂,甚是難得。我有意帶你前去河東,爲我籤判,意下如何?”

杜中宵愣了一會,才明白夏竦是又要升爲邊帥了,實權在握,是以甘心改爲武資。反正到了他這個地位,文武之別已不那麼明顯,武資可升使相,比文資還強得多。重臣到邊路爲帥,以文改武是常例,夏竦當然坦然接受。只有自己這種中下層小官,纔對文武之別那麼敏感。

見夏竦眼巴巴地看着自己,杜中宵急忙拱手:“相公擡舉,卑職自然遵命,以備驅馳!”

夏竦點了點頭:“你第一任到亳州,按常例下一任也要到邊地。我以河東都部署、經略安撫使判幷州,你便跟我到河東路爲幷州籤判。知縣,你下一任若是做得好,前途無量,你應該明白。”

杜中宵道:“卑職謝相公賞識!只是,籤判事關重大,只怕卑職才具不足——”

夏竦擺了擺手道:“你不必謙虛,這兩年你在永城的施政我都看在了眼裡,相信我,我不會看錯人的!治一縣之地,對你來說有些屈才了。等到了河東,我專心一路,幷州事務便全委託於你。那個時候你可以盡顯胸中才華。做得好了,朝廷不吝破格提拔,你要心裡有數。”

杜中宵再次拱手謝過。河東路都部署、經略安撫使按例兼併州知州,一般來講,他們不會在一州事務上分心,州里政務多委託於屬下,就是籤書判官廳公事。

州里通判不是知州屬官,不管地位多位懸殊,兩者都是互相監督的關係。知州的自己人其實是幕職官,他們從職位設置上就是輔佐知州的,特別是幕職官之首判官。

夏竦這種又是特例,主要的職務其實是路一級,知州只是兼任而已,幕職官是可以自闢的。夏竦看中杜中宵,並不需要向朝廷舉薦,他決定就可以。碰到這種事情,也有官員婉拒,只是杜中宵的頭還沒有那麼鐵,自然滿口答應。籤判是一州幕職官之首,其實是代表夏竦治理幷州,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自己可以提前有理一州之政的經驗。如果拒絕,不說失去一次難得的升遷之機,還徹底得罪了他。隨着西北罷兵言和,當年在西北主和的夏竦地位上升,可不是他來亳州的時候可比。

見杜中宵答應得爽快,夏竦很滿意,道:“永城知縣一職,會由他人接任。我預計會在八月間到河東上任,你到時與我到幷州會合即可。在此之前,你可以回鄉看一看。此職是我闢署,不必守缺。”

杜中宵急忙謝過。本來官員到任,要到京城守缺,不定等到什麼時候纔有下一任,這中間的空閒時間不計入履歷。幷州籤判是夏竦自避,不需要守缺,相當於給杜中宵放了個長假。

看夏竦的心情格外好,杜中宵心中一動,拱手道:“相公,卑職在永城這幾年,除了營田務,還建了一些實業,都好生興旺。若是來個不曉事的知縣,只怕敗壞了,甚是可惜。”

夏竦道:“哦,莫非你心中有什麼合適的人選?”

杜中宵道:“宿州推官蘇頌,與卑職是同榜進士。我在永城立的實業,多有他的參與。如果由他來接任永城知縣,定然能夠更進一步,不致讓卑職做的事情半途而廢。”

夏竦沉吟道:“這個蘇頌,是龍圖蘇紳之子,我也聽說過。若是此人,倒也合適。”

杜中宵急忙道:“此人學問精深,政務嫺熟,是個理政良才,定然是可以的。”

夏竦點了點頭:“好,我便向朝廷舉薦蘇頌來接你永城知縣之職。對了,你如此心急,是家裡有事麼?蘇頌現在去接任,你倒是有幾個月的空閒時間。”

“不瞞相公,卑職近日得子,想帶着回家鄉一趟。我和賤內都無兄弟姐妹,想回家安排一番。”

夏竦道:“哦,你近日得子,怎麼沒有知會同僚一聲?大家做個東道,爲你賀一賀。此事你不必擔心了,我這便上奏章,舉薦蘇頌來代你爲永城知縣。”

杜中宵拱手謝過。蘇頌是推官,若是改任知縣,就必定要升京官的,跟杜中宵以前一樣。杜中宵舉薦蘇頌,也是幫朋友一把。而且在他看來,自己留下在永城的那些產業,蘇頌是最合適的繼任人選。

韓絳在陳州製出車船,已經能在河裡航行,雖然用於實際運輸還不成熟,但已邁出了重要一步。他跟杜中宵這些人不同,中進士之前已經出仕,官職較高,下一任不回京城任職,就可以任知州了。

以杜中宵現在的資歷,出任籤判是正常的,屬於正常升遷。但到幷州這種重地任籤判,則屬於越級提拔,特別是由邊帥夏竦自闢,地位與一般州里的通判不同。一任做滿,只要沒有過失,再一任就可以做通判了。做了通判,便是州官,纔算跳出幕職官這一階級。

告辭夏竦出來,杜中宵走在亳州的街道上,仔細回味着跟夏竦的談話。其實自夏竦到本州上任,跟杜中宵接觸得不多,關係也談不上多親密。這是夏竦的特點,官場上就沒有推心置腹的人。他在調往邊地的時候重用自己,純粹是因爲在永城的政績。

想到這裡,杜中宵呼了一口氣。這樣也好,自己也不是喜歡做別人跟班的人,純粹因爲能力被重用反而比較好接受。如果夏竦私植黨羽,拉攏杜中宵入夥,杜中宵反而要猶豫了。杜中宵曾不懷疑自己做出政績的能力,官場上的關係,還是這樣純粹一點好。

第84章 實在聽不懂第97章 重任第220章 早做準備第200章 捕虎第63章 陰錯陽差第53章 技術狂人第43章 自有人買第168章 你們不管我管第2章 同年第199章 軍校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100章 要不要也降?第131章 放手第133章 回鄉第8章 制硝第85章 幽州是災區第147章 前路艱難第229章 軍制變了第110章 笨蛋,是人民!第69章 什麼都要基礎第93章 死路一條第69章 他鄉遇故人第227章 利器第144章 不許殺人第82章 契丹要害第195章 意外之喜第11章 攤派差役第133章 兩件大事第79章 得償所願第51章 各有封賞第217章 新式軍器第169章 你有手段嗎?第69章 南線出兵第216章 集結葉縣第38章 兵臨渡口第142章 巧遇第209章 御史中丞第57章 民以食爲天第27章 回城第50章 困難第76章 試刀第109章 新式菜餚第78章 仙人跳第54章 贊助者第92章 杖責第162章 佈置第157章 避嫌第169章 你有手段嗎?第114章 辦個會員吧第59章 要學好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35章 這是掛麪第87章 進城第196章 不能退讓第58章 百年計第6章 糟民第112章 大生意第37章 接待第143章 包車第164章 過去不須提起第159章 新軍北上第212章 通車了第77章 誰買誰倒黴第128章 剛剛好第86章 以工代賑第130章 交接第259章 劉淮在此第45章 各有前程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94章 誰不缺油?第215章 軍校第59章 兩軍會師第95章 特區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92章 大戰將起第220章 生活不同了第24章 秘密回京第173章 廣立村社第55章 自尋煩惱第138章 價格雪崩第24章 大軍集結第34章 人心惶惶第156章 審問第72章 不務虛名第14章 不管事的縣令第239章 各處皆有用處第57章 民以食爲天第121章 家事第5章 當街兇案第64章 謀劃第93章 一切都很新奇第142章 商路第104章 終於降了第125章 規劃第272章 諸使慶功第69章 什麼都要基礎第4章 應對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78章 党項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