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分岐

月亮漸漸爬上來,光亮皎潔,好似一個大銀盤一樣。點點星星,散落在月亮身邊。

杜中宵看着樓下的百姓,盡情遊蕩,在御街上來來往往,有些感嘆。自己有多少日子沒過過這種自由自在的日子了。官場上闖蕩多年,不由有些懷念。自己不是個功名心特別重的人,今日地位,已經滿足了,再追求也沒什麼意思。想要大權在握,就要承當大權在握的代價,自己並不想承當。

有皇帝在,對臣子的權力是非常警惕的。放棄權力,換取自己的富貴,杜中宵願意承受。

隨着天色黑下來,許多官員開始有了酒意,說話越來越沒有顧忌。宣德樓下,甚至官員開始有了爭執。也不知道是有人勸酒不喝,還是有人喝得大了亂說話。

宋庠道:“耶律洪基自到京城,依然是一副桀驁不馴的樣子。安排做的活計,他堅決不做,也沒有人能把他如何。唉,說起來也是,從一國君主,淪爲階下囚,確實難過。”

杜中宵道:“牢城營裡,做了十分的活計,就有十分的飯吃。他不做活,難道不餓肚子?”

韓琦道:“耶律洪基終究是契丹君主,哪裡真能餓他肚子?再者說,裡面關的都是他的臣子,逼得急了,自有人去幫他。已爲階下囚,也沒有必要逼他,就由着他們去了。”

杜中宵正色道:“話可不是這樣說。之所以把耶律洪基關進牢城營裡,就是給其他契丹人做一個榜樣。若不乖乖投降,就要進牢城裡改造之後再說。不能讓耶律洪基守規矩,其他人怎麼會守規矩?”

一邊的田況道:“太尉,所謂改造,就只是說說而已。耶律洪基一國君主,若真是讓他跟別人一樣做活吃飯,反爲不美。在牢城營裡關些日子,放出來便就罷了。”

杜中宵道:“若是如此,那就不如現在放出來。關進牢城營,就是要讓他明白,兵敗被俘,所謂君主也沒有用處。幽州時,耶律洪基見聖上依然傲慢無禮,豈能輕輕饒他!”

文彥博道:“太尉是帶兵的人,什麼事情都認真無比。捉了耶律洪基來,關進牢城營,已經足夠顯朝廷威嚴,也足夠羞辱他。不必身體上折磨,讓他在裡面關些日子就好。”

杜中宵看了看衆人,見他們都是這個意見,搖了搖頭:“我提議把耶律洪關進牢城營,是要讓他明白,自己現在是戰俘。認清了自己身份,才能知禮儀,才能夠生活。如若不然,他一直認爲自己還是契丹皇帝,這一輩子,就無法掙脫出來。如果不能夠改造好,過些日子放出來,他如何過活?難道出來之後朝廷發錢給他,養起來嗎?那又何必入牢城營,直接關起來就是。”

衆人一時語塞,都不說話。

曾公亮道:“太尉的意思很明白,耶律洪基入牢城營,就要跟別人一樣,做活有飯吃。做了十分活有十分飯,做一分就有一分飯,不做活就餓肚子。只有過這種日子,他才能明白,自己已經不是契丹的皇帝了,而只是我們的戰俘。等到做得好了,再放出來,他自己可以養活自己。”

文彥博看了看田況,微微搖頭,也不說話。耶律洪基可是契丹皇帝,俘虜回來,不禮遇有加也就罷了,如果再跟犯人一樣,如何說得過去?在幽州耶律洪基無禮,杜中宵說了要關進牢城營裡,京城的官員不好違背,只好關進去。但他終究跟別人不同,還真能當犯人管理?

趙禎見場面有些尷尬,忙道:“契丹已經戰敗,耶律洪基還有幾分實力?牢裡關些日子,讓他明白自己身份,就放出來好了。養他一個人何難?朝廷每年發些錢就是。”

杜中宵沉默一會,拱手道:“陛下既是如此說,臣又有何言?不過,幽州一戰雖然勝了,打得卻也辛苦。五十萬大軍,百萬人辛苦數月,並不容易。更不要說,幽州百姓受苦極重,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夠恢復過來。此一戰,是耶律洪基不顧他人想法,一意孤行,纔有這個結果。不受到懲罰,不讓他清楚地認識到這個後果,臣終有不甘!若陛下恩准,臣願親管這牢城營,讓這些契丹人明白,錯在哪裡!”

趙禎道:“太尉既如此說,那便這樣吧。牢城營本在樞密院管下,你只管放手去做就好。戰場上耶律洪基不是你的對手,現在又算什麼。”

杜中宵拱手謝恩。他就是氣不過,耶律洪基造成了這麼嚴重的後果,怎麼可以不受到懲罰。不要看宋軍死傷不多,幽州百姓受到的損失可大了。四十萬籤軍,最後只活下來幾萬人。還有糧食被徵走,造成民間大量百姓餓死。由於這一戰,幽州損失的人口,有七八十萬人,幾近一半。

冷兵器時代的戰爭,雖然殺人效率不高,但對於社會的影響卻遠超後世的時候。一場大戰,人口減半簡直太容易。哪怕太平年月,百姓多數就吃不飽肚子,戰爭來了,光餓死就不知道多少人。徵糧的時候人好好的,等糧食徵走了,很快就餓死人。

燕雲等地本來就因爲耶律洪基和耶律重元爭立,打了幾年仗。此次大軍南下,當地被連根拔起,受到了極大的損害。契丹人又不管漢人死活,造成的傷害特別大。

趙禎見場面有些不對,道:“幽州一戰結束,契丹主力盡滅,其他地方就好打了。太尉,圍攻大同府也有些日子了,現在如何了?若是進攻不易,再派些兵去。”

杜中宵道:“因爲幽州戰事正酣,當時命令王凱和和斌,不必全力攻城。幽州戰事結束,大同府就好辦了。前些日子,派了耶律仙童、耶律仁先和蕭虛烈去,勸守城的西京留守耶律宗願獻城。耶律宗願倒是不反對獻城,就是要些好處。耶律洪基都被關進牢城營裡,如何應他?一時僵住。王凱給了耶律宗願三天時間,時間到了,若是不獻城,攻進去就是。”

聽了這話,文彥博又是心中嘀咕。一座大同府,契丹的西京,耶律宗願獻城,要些好處怎麼了?朝廷難道還難不起?杜中宵不答應,實在太過小氣。不過幽州勝利,此時杜中宵聲望正隆,不好說些什麼。

趙禎道:“耶律宗願如此想,也不令人意外。不過,太尉說的有道理。此時契丹已無強兵,大同府再是死守,沒有援軍,終究是守不住的。”

杜中宵道:“豈止是守不住。其實是王凱、和斌兩軍沒有全力攻城,才拖了這些日子。再加上去大同府的道路崎嶇,重炮未到,才守得住。若是拼着死人,王凱兩軍全力蟻附攻城,很快就下了。”

文彥博道:“若是耶律宗願不獻城,最後城破,太尉打算如何處置他?”

杜中宵道:“已經給了他機會,若不抓住,等到城破,斬於城頭就是了。讓他做個例子,給其他契丹守將看一看。破大同府後,還要攻奉聖州,讓契丹人明白怎麼辦。”

聽了杜中宵的話,一時大家都不說話。耶律宗願是皇叔,不是一般皇族,是皇帝的親叔叔,這樣就殺了,總是讓人覺得心裡怪怪的。不過,想想耶律洪基關進牢城營裡,杜中宵還要收拾,殺一個皇叔也就不稀奇了。

第104章 安排第95章 經銷商第200章 時移世易第134章 不原諒第138章 提前賣票第38章 如何治理?第66章 酬功第101章 慶功宴第13章 聲東擊西第51章 進逼甘州第50章 如釋重負第1章 疾風暴雨第129章 慢用第49章 明哲保身第68章 看中了你的資質第110章 俗文化第44章 新與舊第191章 于闐路口第183章 針鋒相對第101章 要熱鬧第29章 再次自薦第150章 破城第155章 看你像賊第240章 錢與物第38章 向東第36章 窮則獨善其身第15章 攻城第153章 窮途末路第64章 不嚇你們第90章 自去收埋第76章 無冕之王第74章 兩個拳頭第80章 長嘯卻胡騎第181章 開店第55章 傳頌天下第54章 同病相憐第146章 圍城第74章 壓力第209章 難題第241章 保值第92章 不買別動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175章 帶兵叔侄第68章 稀罕物第21章 練兵第17章 通判要來了第190章 無路可退第146章 圍城第23章 物是人非第58章 臨行之言第21章 一起抓走第149章 人員安排第75章 進擊第87章 先利其器第24章 劫富濟貧第9章 鑄門炮吧第148章 楊家將第226章 進退兩難第191章 集議第44章 吾鄉有人第148章 楊家將第196章 不能退讓第72章 兵臨靈州第209章 編制第181章 開店第265章 使節第254章 畏敵如虎第45章 邪教第57章 喜事第162章 佈置第141章 北進第104章 賞識第146章 誰知從前第141章 平安不便宜第52章 分岐第26章 文還是武?第82章 亂起第157章 護路的人第57章 怎麼軍改?第147章 曾經的上司第136章 再次掛帥第135章 事發第245章 越次入對第96章 歸順第136章 學校第2章 城狐社鼠第11章 決戰第51章 大敗第7章 審案第253章 斬將奪旗第11章 党項收人第67章 我來了第177章 分岐第119章 小火慢燉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151章 裝車如打仗第69章 各有算盤第122章 見面第150章 爲什麼第117章 無路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