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都堂議事

進了都堂,與中書的諸位宰執見禮,各人落座。

文彥博道:“京城新得大同府來的消息,耶律宗願已經獻城,收復大同府。到現在,燕雲地區土地已經盡復,大宋一統宇內。接下來如何,需要我們仔細商議。這幾年對外戰事不斷,朝廷花錢太多,有些撐不住了。幽州之戰,已經賣了一年的債券,接下來的一年要還本付息啊。”

其實杜中宵記憶中的國家債券,沒有這麼麻煩。從來都是一年比一年的債券多,發新債還舊債,只要政權穩定,根本不需要考慮還債券的問題。不過這是新生事務,朝廷還真當是一回事情。這些年的財政狀總良好,朝廷不希望欠債。如果入不敷出問題巨大,他們就想着賴賬了。

田況道:“幽州和雲州,山前山後,本是連成一體。現在盡取兩地,夾在兩州之間的奉聖州朝廷必取。如若不然,奉聖州可以威脅兩地,時間長了,契丹實力恢復,又成大患。我與杜太尉商量過,現在天下有禁軍七十五萬,契丹大敗,當行裁撤。保留四十萬到五十萬之數爲宜。裁撤禁軍,不是一天就可以做完的。在此之前,可以用兵於奉聖州。一邊打仗,一邊裁軍。”

杜中宵道:“裁軍有許多種辦法,一是直接裁掉某些軍號,二一個就是各軍裁減人數。除了少數幾支精銳之外,大多數軍,平時不滿員。比如一般的軍,保留三萬人,就能裁不少人。”

韓琦點頭:“這個辦法好。現在各軍,有大量的炮兵、騎兵等,不適合裁減。而裡面的步兵,比較容易補充。只要留下骨幹,到了戰時,迅速補人就是。”

杜中宵點了點頭:“不錯。所以此次裁軍,不必大張旗鼓,讓軍中人心惶惶。我們招兵的時候,普通士卒,都有服役的期限,一般是五年。到了現在,許多人的役期到了,只要不招新兵,人數自然慢慢就減少下去。時間長了,人數裁夠,再慢慢恢復招兵就是。”

文彥博等人商量一下,都覺得這樣最好。要是在大勝之後,迅速裁減軍隊,難免軍心不穩。這樣用自然退役的辦法,不損害軍隊利益,就和緩許多。

韓琦道:“進攻奉聖州要用哪些軍隊?現在契丹兵力不多,不必集中大軍。”

杜中宵道:“幽州一戰後,劉幾五萬人駐幽州,張岊五萬人駐平州,防契丹和女真各部。馬懷德五萬人駐大名府,駐河北路。賈逵五萬人,由幽州去攻儒州,與王凱、和斌一起攻奉聖州。其餘各軍,暫且全部撤回京城來。重立軍校,各軍整訓後,再分駐各地。”

宋庠沉吟道:“十萬人攻奉聖州是不是少了些?幽州一戰,可是五十餘萬大軍。”

杜中宵道:“幽州一戰後,契丹已經沒有多少軍隊了。耶律宗願獻城之後,現在契丹能不能組織起十萬軍隊來,很成問題。現在對外用兵,一二十萬人已經是大軍,不必再像以前那樣聚集兵馬。”

韓琦點頭:“不錯。耶律洪基被俘,到現在,契丹都沒有立新主,國內一團亂麻。我們出兵,攻城掠地,實際並不困難。東京道女真人作亂,攻佔了許多州府,契丹人都無力鎮壓。”

杜中宵道:“女真人吸收了渤海人後,也是大族,不可大意。等到佔領中京道後,要聚集大軍前去征討。東京道地方廣大,又多耕地,可以供養數萬之軍。一有不慎,被他們發展起來,又是大患。”

文彥博道:“女真人茹毛飲血之輩,吃飽也是艱難,不必懼他們。”

杜中宵搖了搖頭:“相公,歷朝歷代,都是在強盛的時候,不關注邊疆異族。結果時間長了,他們慢慢聚成一團,就成了大勢力。以前不征討異族,是地理過於遙遠,雖然用兵並不多,但運糧就難了。我們現在有了火車,運糧容易,就不要犯前朝的錯誤了。凡不服王化者,不可令其東征西討而成大患。”

文彥博點了點頭:“太尉說得也有道理。這是後話,現在先放在一邊吧。”

杜中宵道:“凡撤回京城的禁軍,除了上四軍外,都開始裁軍。等到佔領奉聖州後,其他各軍也要裁減人數。七十餘萬禁軍,朝廷雖然供養得起,卻沒必要了。”

韓琦皺了皺眉:“上四軍也不必齊裝滿員。他們常駐京師,並無強敵,只要留住炮兵、騎兵和軍中骨幹即可。到了用時,再被入兵員不遲。”

杜中宵笑道:“上四軍的事情,還是要看聖上如何說,我們不好做主。天下兵馬,總要有一些軍隊歸於殿前,我們臣僚不必干涉過多。”

文彥博本要出聲反對,仔細想一想,杜中宵說的也有道理。作爲皇帝,不管是真管也好,還是假管也罷,總要直接插手軍事。便如以前,軍中凡是指揮使以上,都要皇帝親自任命,便是如此。現在軍隊中士卒的徵募,軍官的升遷,都有了制度,但不能把皇權影響徹底排除。

韓琦道:“到大同府的雁門關,山路崎嶇,不好通行。龐籍曾派人去查探過,修不了鐵路。佔了大同府之後,若是鐵路修不到那裡,終究不妥。現在看來,還是要從勝州起,一路修到大同。這一路多是山路,雖然不險峻,難度卻是不小。而且一路上人口稀少,並不容易。”

杜中宵想了想,道:“如此一來,勝州就成了天下大城,不是以前可比。不管是對西域,還是去塞外,還是去大同府,都走那裡,非同小可。”

文彥博點頭:“我們商量過,到大同府的鐵路一修通,勝州就是天下要地,非是重臣,不能鎮守那裡。不過也沒有別的辦法,要穿過陰山、燕山,只有勝州合適。”

對於後世來說,過陰山、燕山並不難,路線不同,只是花錢多少而已。這個時代不同,技術條件根本不支持難道過大的交通。幽州向北過燕山鐵路很難,只能從西邊繞行。鐵路可以修到幽州附近,但翻山必須靠其他交通工具。而沒有鐵路,要控制廣闊的北方草原,可就難得多了。

佔領奉聖州後,鐵路從陰山、燕山交接處北上,有了據點,宋朝纔會出動大軍,佔領草原。而後利用路,連接各個要地控制。只有如此,才能徹底斷絕北方草原對中原的威脅。

杜中宵開拓河曲路已經多年,現在那裡發展起來,已經成了要地。不管是西域,還是塞北,外地的貨商都在那裡聚集,而後沿鐵路到京城。再把鐵路修到大同府,連接幽燕地區,那裡的地位就更加重要。

以前在河曲路任職的時候,杜中宵曾經想過,對外的鐵路路線。最後不得不承認,這個時代的重要交通接點就是勝州,很難有其他更合適的地方。而且勝州周圍,有黃河水灌溉,糧食相對充足,是建立大城市的合適地方。現在看來,也確實如此。

有了鐵路,交通格局跟沒有鐵路的時候,肯定不一樣。全國各大地區,必然有自己的交通樞鈕。便如開封府,道路四通八達,就是中原的交通樞鈕。

勝州便是如此。最早修到西域的鐵路,由於河西走廊在党項手中,選擇了走黑水城,勝州成了西域各國入中原的大門。打敗了契丹,由於燕山現在難以翻越,還是要從那裡翻山。兩條鐵路連接起來,勝州成了東西交通的樞鈕之地。

想了想,杜中宵道:“若是從勝州修鐵路,以後必有大軍駐於那裡。不管哪裡出事,都可以從那裡發兵,沿鐵路迅速出發。這個道理,跟京城駐大軍是一樣的。京城駐一二十萬大軍,不只是內外相制,而且因爲交通便利,出發方便。”

衆人一起點頭。有了鐵路之後,以前看起來有些傻的內外相制,京城駐重兵,突然就成了非常好的政策。不管是哪裡有戰事,京城禁軍都可以快速趕到。

韓琦道:“不過,從勝州向各處修鐵路,由於那裡人口稀少,修路工人哪裡來?”

杜中宵笑道:“這有何難?幽州一戰,俘虜的契丹人近三十萬,全部派去修鐵路就是了。這事情以前在河曲的時候,已經做過。只要幾萬軍隊看着,再補入舊的修路人員,用他們做苦力好了。”

韓琦道:“這也是個辦法。反正幾十萬契丹俘虜,放是不能放的,養着徒費糧食。用他們修路,不用徵調民夫,省許多功夫。”

杜中宵道:“說起契丹俘虜,我倒是有個想法。從耶律洪基,到現在獻城的耶律宗願,實際他們都不情不願。幽州一戰,俘獲的契丹戰俘中,許多都是高官顯貴,一時不好處理。不如這樣,專門建一處牢城營,把不遵朝命的關在裡面。做上幾年活,且看看他們會如何。到時放出來,自己有辦法吃飯,不必一直由朝廷養着。兩軍交戰,殺俘不祥。可不殺俘,總要想個辦法出來,不能由朝廷白養。”

第99章 破靈州第106章 自來火第131章 放手第31章 你想錯了第2章 託付第46章 分道揚鑣第28章 也是狗官第208章 奇才第176章 錢荒第135章 不爲他人做嫁衣第48章 慶功第9章 培根固本第71章 錯位第237章 循路而來第72章 比刀第56章 身邊人第65章 介紹進學第24章 大軍集結第125章 遊街第220章 生活不同了第211章 分岐第139章 善後第101章 陛下,降不降!第57章 怎麼軍改?第95章 絕路第130章 普遍貧窮第112章 調回京城第108章 想法不同第223章 軍制暗合第3章 官制第129章 取朔州第31章 你想錯了第57章 荒唐手段第267章 敵軍再至第71章 試槍第57章 用人不疑第136章 學校第22章 難題第29章 再次自薦第98章 必死之局第87章 大同來使第89章 各有側重第49章 諸多不足第108章 勸降第79章 得償所願第114章 富弼第60章 全軍出擊第60章 全軍出擊第47章 有賞有罰第9章 葉縣第219章 兩府聯手第94章 錢堆出來的第67章 生意第115章 錢糧有了第31章 你想錯了第77章 諸事不同第4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235章 突破口第3章 同行是冤家第13章 破飛狐第60章 目標黑水城第86章 塵埃落定第15章 攻城第69章 南線出兵第95章 賭東道第51章 大敗第68章 別出心裁第45章 乾寧軍第21章 嚇了一跳第50章 如釋重負第207章 慶賀第201章 廣招人手第23章 物是人非第73章 舊人第255章 殺人滅口第86章 逝者已矣第35章 這是掛麪第224章 炮的威力第178章 富國強兵第193章 分岐第162章 不如離去第238章 營田務的作用第75章 全部押中第236章 時移事易第133章 回鄉第171章 主戰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104章 海商第249章 內賊第48章 雙刃劍第26章 突發大案第22章 大局已定第115章 該裁軍了第14章 去葉縣第153章 有人來,有人走第28章 醉仙釀第23章 割韭菜第53章 分兵第15章 人多官少第19章 鐵錘砸開硬核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