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慶功

火車到了開封府火車站,趙滋嚇了一跳:“太尉,車站好多人!”

杜中宵看出去,就見到車站那裡人山人海。仔細一看,原來是文彥博、韓琦、田況等宰執全部都在那裡,後邊跟着文武百官。衛士之外,則擠滿了開封百姓。

轉念一想便就明白,雖然最後趙禎親征,幽州一戰還是自己指揮的。收復燕雲,大敗契丹,在宋朝是至高無上的武功,遠超收復西域。今天自己回來,是宰相帶百官出迎,至高無上的禮遇。

開封百姓一向喜歡熱鬧,有這樣的事情,扶老攜幼來觀看。從開封城到車站,被擠了水泄不通。

進了站,火車停下。杜中宵起身,理了理衣冠,對趙滋和李復圭道:“下車吧。今天必然會熱鬧得很。今天正月十七,算起來還是上元節假期,回來的時間倒是好。”

趙滋和李複稱是。站起身,隨着杜中宵一起下車。

火車一停,外面的鼓樂就響了起來。杜中宵三人的身影出現在火車門口,外面便就響起歡呼聲。

文彥博帶着百官上前,拱手道:“奉聖諭,今日太尉歸來,特帶百官在此相迎。”

杜中宵忙道不敢。與文彥博等人客套一番,行禮如儀,才一起走在前排,當先向城中走去。出了火車站,文彥博道:“太尉帶兵復幽州,大敗契丹大軍,俘其國主,爲前所未有之功。今日我們騎馬,百官在後相隨,一起入城。聖上在宣德樓迎,樓上設宴,爲太尉慶此大功!”

杜中宵謝過,上了趙禎親賜的御馬,與文彥博一起,向城中行去。後面大兩省官以上騎馬,其餘百官步行,簇擁着兩人。兩邊百姓歡呼,都觀看立功歸來的杜太尉。

州橋旁邊的酒樓上,杜循看着馬上的杜中宵,嘆了口氣:“不想能有今日!想當年,我科舉落第的時候,一貧如洗,只能乞討回家。兒子趕考,卻一舉中第。不到二十年,就有了今日。”

韓幼娘在一邊,輕輕拉着孩子,看着窗外,沒有說話。是啊,誰能想到,當年那個沿街賣羊蹄的少年,能夠做到太尉,能夠帶領大軍擊敗契丹,收復幽州。今天的這一切,簡直就像是夢一樣。

杜中宵過了州橋,心有所感,擡頭向旁邊的酒樓看去。模模糊糊看不明白,每個窗口都有客人探出頭來。不過總是感覺,其中一個窗口是自己的家人。

幽州一戰,契丹徹底被擊敗,宋朝周邊已經沒有威脅。杜中宵感覺,自己也沒有什麼大事做了。以後可以安享富貴,不必再東奔西走地忙碌。至於以後如何,哪個知道?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點,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責任,自己做的已經夠了。其餘的事情,應該由其他人完成了。自己的開拓已經足夠多,以後只要守成,就非常優秀了。

至於改變制度,進行資本主義、社會主義改革之類,那就是搞笑。這個時代,沒有土壤,也很難成功。前世學的那些內容,有許多特殊原因。人類社會是向前發展的,但如何發展,卻沒有被規定好。掌權者貪得無厭,終究會被推翻。新的掌權者不吸取教訓,終究會重蹈覆轍。

什麼樣的制度好?上學的時候,書裡總是盡力給出答案,寫書的人總是以爲知道了答案。然而現實總是無情,被認爲多麼完美的制度,總會遇到自己的問題。有的亡於戰爭,有的亡於天災,還有莫名其妙就一下子崩潰了。設計出完美的制度,怎麼可能做到?

杜中宵知道自己做不到,但知道只要解決了最重要的問題,社會就會向前發展。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又會遇到新的問題。人們讀歷史的時候,總是發現,現在的問題,歷史上總有似曾相識的曾經。想出來解決問題的辦法,與古人也暗合。一切不稀奇,人類總是在一圈圈地原地踏步,前進總是很難。

以後會怎麼辦?按正常的情況,杜中宵該由樞密院調任中書門下,做宰相了。宰相有宰相的各種各樣的事情,但不會是大事情。只要一步一步去做,事情總要容易許多。,

過了州橋,沿着御街到了宣德門。趙禎親自下樓,拉着杜中宵的手,上了宣德樓。站在樓上,看着御街上人山人海的百姓,趙禎道:“幽州一戰,前所未有。太尉指揮戰事功勞卓著,今日便就在這宣德樓下,擺宴慶功。今日上元節的花燈還掛着,正好讓百姓也一起慶賀。”

杜中宵拱手:“微臣如何敢當!”

趙禎笑道:“當得,當得!幽州一戰,殲滅契丹八十萬大軍,這樣戰績,何曾有過!”

說完,與杜中宵一起落座,文彥博才帶領其餘人坐下來。

大兩省以上官員在宣德樓上,以下的官員則在樓下,向東西側伸展。樓下的御街,寬二百步,寬闊得有些像廣場。中間是御道,是皇帝專用道路,不許百姓進入。御道兩邊有河溝,裡面遍植荷花,岸邊栽了桃、梨、李杏等樹木。河溝外面是御廊,兩邊是店鋪,熱鬧非凡。

今天與往日不同,中間的御道允許百姓進入,裡面有各種各樣的攤販,做着各種生意。京城百姓遊走其中,累了找個小吃攤吃些東西。挎着籃子的小販穿梭其中,高聲叫賣,顯得非常熱鬧。

旁邊的樹上,掛着上元節的花燈。因爲幽州大勝,今年的上元節比往年盛大,依然在狂歡中。

見衆人落座,趙禎舉起酒杯,站起身來,道:“去年冬天,契丹數十萬大軍悍然南下。以奇兵自太行山中來,攻破曲陽城,不知殺傷多少百姓。杜太尉領朝命,率軍救援。至年底,才把契丹大軍全部圍在武清城。就在農曆新年那一天,大軍向契丹軍隊攻擊,一日全殲!契丹此戰損失宮室和部族軍四十萬,籤軍四十萬,國中青壯一空!實前所未有之大勝!今日太尉回京,特在些設宴,大宴羣臣!”

一衆大臣聽了,一起高呼萬歲。

杜中宵在樓上看見,一些官職較低的官員,實際上已經離宣德樓很遠,不可能聽清楚。估計他們眼巴巴地看着樓上,別人喊他們也喊。或者是早有禮儀官員,把這一切都排好了。

把杯中的酒一飲而盡,趙禎道:“今夜慶功,衆卿可盡情歡飲,大醉而歸!”

說完,坐了下來。衆臣謝恩,一起落座。

文彥博道:“年前契丹大軍來攻,大家都以爲,擊敗他們不難,但也要付出很大代價。卻沒想到太尉堅壁清野,雖然花了錢,卻保了河北百姓,讓契丹搶掠不成。纏鬥些日子,就把契丹主力圍在了武清。”

韓琦道:“是啊,誰能想到!消滅契丹八十萬人,本朝只損鐵兩萬餘人而已。幾個月前,誰敢說出這種話來,肯定被認爲是發瘋了。可杜太尉到河北,就真做到了。”

趙禎笑道:“多年以前,杜太尉在隨州練營田廂軍,滿朝文武都不當一回事。直到救唐龍鎮,斃契丹國主,才知道新練的軍隊那麼厲害。現在全部禁軍整訓過了,果然犀利!”

幾個大臣一起誇讚,簡直把杜中宵要吹到天上去。

杜中宵只道不敢,與衆人飲酒談笑。心中卻是明白,這次回來,自己很快要解兵權了。自己的功勞實在太大,軍隊又是自己訓練的,朝廷怎麼放心?

這種事情不稀奇,正常的國家,都會這樣做。國家軍權集中於一人,威望太高,不做皇帝,怎麼讓人放心?不管軍隊了也好,自己過上安心日子。

從杜中宵回到朝廷做官,跟文官階層的關係一直不深。做御史中丞,再做樞密使,都是跟文官關係不深的職位。不過,杜中宵本是文官出身,轉回文職也順理成章。

第111章 鐵甲第33章 使者第175章 逃跑第73章 出門難第248章 北上第154章 避風驛第185章 地方矛盾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12章 三個和尚沒水喝第204章 萬事新奇第45章 乾寧軍第63章 葉縣第14章 交涉第140章 重逢第46章 失誤的代價第86章 逝者已矣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44章 閒情第137章 馬車第21章 契丹來客第145章 不得要領第234章 狄青南下第26章 爲天地譜曲第61章 真真假假第188章 妙計第232章 回頭路第57章 民以食爲天第76章 無冕之王第80章 另起爐竈第220章 早做準備第100章 輕鬆時刻第200章 捕虎第77章 禍福自招第145章 康員外的煩惱第266章 清洗第105章 寶貨第63章 脫胎換骨第24章 追與逃第100章 要不要也降?第157章 拿人第111章 石州第154章 避風驛第122章 見面第66章 屬官第102章 願意獻城第35章 怎麼切換?第35章 怎麼切換?第44章 債券第152章 重甲守城第5章 舊人第59章 要學好第126章 前路第38章 如何治理?第83章 衆官請客第122章 稀奇第83章 千里投奔第22章 大局已定第69章 志同道合第125章 党項商人第133章 忘記以前第117章 苦寒之地第138章 佈置第48章 慶功第11章 未雨綢繆第102章 坐車第216章 三策第126章 細作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82章 霹靂車第109章 新式菜餚第183章 專業化第52章 若即若離第85章 幽州是災區第219章 兩府聯手第50章 困難第72章 一路向西第77章 禍福自招第117章 大主顧第62章 追查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151章 畏難的營田軍隊第115章 該裁軍了第107章 無可奈何第159章 新軍北上第150章 陳勤當官第11章 攤派差役第74章 鄰居登門第62章 新奇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67章 帶你看炮第90章 狼狽爲奸第61章 真真假假第29章 波及部族第143章 拉攏第10章 愛信不信第57章 用人不疑第55章 西壽軍司第85章 內亂第62章 盡心而已第58章 鐵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