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兩難

鄭朋到了巡檢寨後院,見已經擺好了酒席,不由眼睛一亮。作爲司理參軍,他從州城到了這裡,便就沒日沒夜地審訊人犯,整理卷宗,忙得天昏暗。雖然很快就把永城縣尉調了過來,人手依然緊張。今天杜中宵請客,終於能夠輕鬆一下,讓他長出了一口氣。

分賓主落座,杜中宵道:“因州里有事,通判回州城幾日。念鄭司理辛苦,我這裡備個宴席,小飲幾杯。一會差人給審案的吏人送些酒肉,讓他們輕鬆一下。”

鄭朋連連道謝:“節推有心!審了這些日子,大致有些眉目,對吏人是該酬獎一番。”

亳州和宿州都是節度州,晚唐慣例,節度使向兼觀察使,杜中宵和蘇頌都是觀察推官,說起來是比節度推官低一級的。不過官場上使用高一級的官稱是常見的事,大家都稱他們是節推。實際上節度推官和觀察推官在職掌上並無不同,只是對選人來說,有品階上的細微差別,這種差別對進士出身的官員無關緊要,他們又不會在選人階依次晉升,只是他們入官場的階梯罷了。

杜中宵飲了一杯酒,取出王安石從揚州來的公文,交予鄭朋,口中道:“通判離開之前,讓我與司理商量此事。裡面提到一個柴節級,一時想不起是何人,不知司理可有些眉目。”

鄭朋接了公文看過,想了一會,突然道:“莫非是他?姓柴的節級,想來想去只有這一人。”

見杜中宵、蘇頌、程縣尉和何寨主幾人都看着自己,鄭朋道:“州院有一個柴本山,原是司理院的節級,後來轉到州院做虞侯。此人爲吏多年,諸如協理刑獄、押解配送犯人,諸般雜事都做過。數年前我到亳州任職,也是此人迎來送往。此人職級不高,但多年押解犯人,跟不少江湖人物熟識。”

衆人點了點頭,心中都覺得應該就是此人了。虞侯源自五代時的馬步都虞侯,那時是州里的實權官員之一,入宋之後跟很多五代將衙的官職一樣,成了吏人職位,地位低微。州衙虞侯都是隸屬於州院和司理院,專門跟犯人打交道。杜中宵前世讀的《水滸》中,押送林沖發配的兩個人,身份就應是虞侯。

入宋之後,五代節度使衙下的許多官員,特別是武官,都成了公吏。他們地位一落千丈,但很多官稱沒變,有的甚至職掌也沒變。五代時候,衙前諸官、孔目、押司、節級等都位高權重,但到了現在,都是衙門裡的公吏差役。不過民間的稱呼,還是習慣性地按照他們的官稱,衙門吏人觀察、節級、虞侯到處都是,算是歷史的遺存,這些本來高貴的官稱實際上現在不是官。

這是時代的縮影,便如杜中宵前世,快速的社會變革,讓國營經濟時代的一些不得了的稱呼,到了改革之後迅速爛大街,是一個道理。千百年後人們讀歷史,一樣會感到困惑。幾十年前的人被稱老總,身份必然嚇壞人,沒多少年就到處是某總,只是當時的人不覺得罷了。

柴本山只是鄭朋手下一個低級吏人,杜中宵等人問起他的事情,一時也說不清楚。當下從外面喚了一個自己的隨從來,讓他拿帖回州城,讓柴本山到巡檢寨聽用。州院和司理院是諸曹參軍的兩獄,雖然並不相同,但人員往來非常頻繁,並不會惹人懷疑。

喝了一會酒,衆人的話題還是回到馬蒙的案子上來。此案涉及衆多公吏,但對官員來說,這些屬下犯事並不會揹負多大包袱。官吏有別,官員不會因爲吏人犯事,自己有連帶責任,衆人沒有心理負擔。

鄭朋道:“現在最棘手的事情,是永城縣的積年老吏幾乎全部犯事,一旦徹查,便無人可用。特別是兩個管事的一個賀押司,一個韋押司,包攬刑獄,多有不法。就是葉主簿管下催收糧稅的里正和鄉書手都多有犯案,更不要說都頭、耆長之類。把這些人全部法辦,則一縣事務,就此癱瘓。”

杜中宵道:“若是如此,把他們清理之後,從別縣調人來行不行?”

程縣尉連連搖頭:“這些吏人向來都用本鄉大戶,若用外縣人,哪個服他們?事情就無法做了。”

鄭朋也嘆氣:“官員治地方,吏人是爪牙。他們在本地沒有勢力,便就爪鈍牙崩,無法做事。”

杜中宵想來想去,用自己前世作比,終究還是得同意兩人的看法。他前世的法律規章何等嚴密,各機構齊全,具體的辦事人員依然是以本地人爲主。不如此,新畢業的學生娃能辦成什麼?

鄭朋又道:“若是不法辦他們,又不能震懾衆人。做出這麼多大案,依然好好在衙門當差,那以後這地方就更加難治了。此是兩難之處,只能等知州和通判決斷了。”

杜中宵道:“依此看來,凡是涉案人員,必要究治。不過既然是窩案,刑責可以減輕,讓小錯之人戴罪立功。也就是廣捕廣罰,但責罰除首惡外,不必太重。”

衆人點頭。現在看起來,也只能如此了。

又飲幾杯酒,程縣尉突然搖頭苦笑:“還好此案是在秋稅徵完之後才辦,不然,鄉里大戶幾乎家家有人犯案,今年的稅賦哪裡收去?趁着現在冬閒,此案還要速辦,萬不可拖到來年開春。不然,有些大戶心虛,把家產變賣,逃往他鄉,來年的夏稅又無處收去。”

其他幾人點頭同意,邊喝酒邊商量着細節。

杜中宵在一邊靜靜聽着,一邊思考一邊學習。這纔是真正地方爲官的經驗,千頭萬緒,很多事情牽一髮動全身。不能圖一時爽了,把地方搞得一團糟,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

爲什麼出了案子,很多地方官能壓就壓,能拖就拖?收賄賂、懶於政務的人是有,但更多的,是怕麻煩。案子牽扯到這些大戶,要考慮的不只是公正公平,還要考慮以後的施政。

官員爲什麼很多時候向着勢力人家?因爲這些人家能夠減少很多政務上的麻煩。比如稅賦,一鄉只要壓到里正頭上,讓他去催繳,少了分數先從他家把稅賦強徵上來。至於以後他用什麼手段,怎麼從鄉民那裡補足自己的損失,那就不是官員操心的事情了。一縣十數鄉,只要大多數的鄉里有這種大戶里正,最重要的考課稅賦就基本保證了。

還是那句話,鄉村地區的稅收成本是很高的。朝廷只管考課,可不會管地方官收稅的成本,地方大戶便就成了收稅成本的緩衝器。爲了完成考課,有時對地方大戶讓利,有時逼得其家破人亡,對於官員來說都有可能,單看怎樣做對自己有利而已。

杜中宵的知識,很多是從他前世那樣的時代推算而來,在這個時代還有許多學的東西。

第79章 破幽州第129章 取朔州第131章 京城來使第29章 奏對第50章 困難第37章 白紙做畫第172章 擔憂第16章 毛遂自薦第125章 有些不對第154章 避風驛第37章 錢的問題第115章 契丹相爭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191章 集議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1章 壚邊人似月第95章 經銷商第66章 酬功第137章 無可奈何第148章 願不願一起走?第22章 釀酒證明第47章 你去葉縣吧第220章 早做準備第27章 回城第39章 前線第176章 重設帥司第81章 故人來第65章 生事第16章 複雜的地方第77章 諸事不同第8章 約期舉事第28章 也是狗官第116章 好時機第99章 破靈州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17章 需要改革第64章 自投羅網第142章 旅遊團第47章 京城居不易第40章 模範村莊第258章 出首第74章 鍊鋼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28章 難題第21章 一起抓走第231章 細作第178章 進攻焉耆第169章 攻佔柳中第55章 上下相制第129章 慢用第147章 大亂將起第80章 洞房花燭夜第50章 糧草第38章 如何治理?第92章 育種爲主第128章 模範農戶第12章 要搶佔先機第26章 反噬第99章 奚人降了第7章 堵第99章 破靈州第54章 贊助者第5章 往何處去?第33章 臣願出征第54章 逃散之人第76章 吃好住好第111章 都是小錢第214章 繼續修路第9章 初戰第126章 細作第52章 建節第136章 走向遠方第27章 一命換一命第170章 地震第94章 樞密副使第65章 生事第96章 免稅第235章 先鋒南下第232章 重賞之下第67章 意外第11章 心煩氣躁第176章 重設帥司第227章 一天一杯果汁第58章 臨行之言第75章 進擊第208章 奇才第74章 挑撥第51章 進逼甘州第187章 大戰將起第108章 無本買賣第12章 三個和尚沒水喝第219章 打獵第26章 合作第57章 靜候時機第185章 地方矛盾第150章 破城第199章 軍校第43章 舊人相見第6章 做個什麼樣的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