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力求全殲

崇政殿裡,趙禎看着幾位大臣,道:“河北杜太尉來奏,近些日子契丹似有不支。擔心其退去,擬出動大軍,傾全力征討。衆卿以爲如何?”

文彥博捧笏:“不知杜太尉的征討,是意欲如何?”

趙禎道:“全殲四十萬契丹大軍於幽州,不使其只馬北還!”

聽了此話,崇政殿裡的幾位大臣有些發矇。雖然多次聽過要全殲契丹大軍的話,但直正到了這一刻的時候,還是感到震驚。對於衆人來說,打敗契丹人並不騎怪,要想全殲,實在難上加難。

文彥博道:“陛下,契丹戰兵四十萬,皆虎狼之師。杜太尉欲要將其全殲,談何容易。當然,真能做到,可謂蓋世之功。不過,前線只有四十餘萬人,能不能做到?”

趙禎道:“依杜太尉所說,雖有難處,總要爭取做到。不過,相公說的是,前線四十萬人,要做到着實難了。是以,我欲命龍衛軍張玉,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雄州,聽杜太尉指揮。契丹人是騎兵,騎兵不足難以全殲。現在捧日軍和神衛軍在德州一帶,一時之間,趕不到北方。”

衆臣一起捧笏:“陛下聖明。”

龍衛是原來的上四軍,屬騎兵司,整訓之後依然是騎兵。杜中宵手下有不少騎兵,不過都是分散在各軍之下,沒有單獨的騎兵部隊。如果契丹人敗退,追趕並不容易。

現在前線部隊,除了杜中宵所部,還有在京東路堵截契丹南下的十三郎所部的捧日軍和劉渙所部的神衛軍。如果杜中宵北進,這兩支軍隊必然要立即北上,配合馬懷德等人圍剿契丹軍隊。

杜中宵直接指揮的軍隊三十萬,加上十三郎和劉渙的十萬人,還有馬懷德的約九萬人,兵力已經超過契丹。雙方戰力相差甚遠,實際處於絕對優勢。

不過,殿中的羣臣卻不這樣想。在他的眼裡,軍隊的實力主要還是人數,甚至某種程度上,契丹軍隊哪怕人數少一些,也依然是強軍。杜中宵要用四十餘萬人,全殲契丹四十萬大軍,令人吃驚。

趙禎看着衆人,一時間沒有說話。自己也沒有想到,真有這樣一天,不只是收復燕雲,而是要全殲契丹大軍。這些日子趙禎很清楚,契丹的四十萬大軍,是北方草原的全部戰力。如果一次全殲,後邊進攻草原就是勝利大進軍。自中唐以來,壓在中原頭上的草原勢力,從此就一掃而空。

這是怎樣的功業?自己會成爲歷朝歷代武功最盛的帝王,無人可比。十幾年的時間,平滅党項,恢復西域,再北上草原,這樣的戰果無人作到過。

田況捧笏:“杜太尉言,幽州被契丹刻剝尤苦,民間已經無餘糧。大軍北上之後,朝廷要給予救濟才行。不然,民間無糧,數十萬人飢寒交迫,只怕會出大亂。”

文彥博聽了連連搖頭:“太尉,數十萬大軍在河北路幾個月了,加上原來的河北路禁軍,不知費了多少錢糧。再要給幽州百姓救濟,哪裡變出糧來?”

曾公亮道:“到了這個時候,無論如何也是要有糧的。如若不然,朝廷重佔幽州,治下百姓卻沒有糧吃,會出現什麼事?相公,不管用什麼方法,都必須有糧食。”

文彥博只覺得頭大如鬥,一時間沒有說話。最近幾年戰事不斷,供應軍糧已讓政事堂頭痛。如果再救濟幽州,實在太難。

韓琦道:“如果這樣,只能從兩浙和江南路想辦法。讓那裡儘快把糧食運來,運到河北路。兩浙路和江南路並沒有徵糧,民間應該還有餘糧。”

趙禎點頭:“那便如此,從兩浙和江南路徵調。前些日子印了債券,朝廷還有餘錢,可以用錢向民間和買。現在只要能買到,就是大事。”

學會用債券,一下子很多事情就簡單了。戰爭再花錢,提前借一年的不能吧?以現在宋朝的經濟實力,每年的財政收入,一年的錢,足夠應付戰事了。

商量了戰事,幾位大臣告辭出來。出了垂拱門,文彥博對田況道:“太尉,剛剛月初,杜太尉怎麼就要進攻契丹?以前說的,不是等到年後,天氣暖和的時候,再大舉開戰嗎?”

田況道:“沒有辦法,現在看來,契丹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能打。再不開戰,只所他們堅持不下去要退兵了。四十萬大軍南來,可不是容易碰到的事情,不可放過。”

韓琦道:“說的也是。此次契丹人南下,連一座城都沒有攻破,說起來難以置信。哪怕是野戰,在乾寧軍城外,打了十幾日,反倒是我軍越戰越強。”

曾公亮點頭:“確實如此。特別是乾寧軍城外一戰,可以看出契丹軍力確實不是對手。剛開始的時候,馬懷德防得異常辛苦,幾次差點被契丹打散。等到五六天後,就能防住了。到了十幾天後,已經穩穩佔據上風,不把對面的契丹人放在眼裡了。此次也是馬懷德不耐煩,要求反攻的。”

文彥博道:“這又是什麼道理?雖然向乾寧軍派了援軍,可他們連番戰事也死了不少人,人數並沒有增加。怎麼十幾天後,就穩穩壓住了契丹人?”

田況道:“相公,我們的軍隊用槍用炮,訓練精良,豈是契丹人能比?只不過最開始,河間府軍校只開了一年,軍官不足,纔有破綻。等到十幾天後,能用的軍官出來,軍隊編制齊全,契丹人自然就不是對手了。此事並不稀奇,我軍本就要強於契丹人才是。”

文彥博點了點頭道:“若是如此,此次反攻,豈不穩操勝券?”

田況笑道:“相公,契丹四十萬大軍,打了兩個月,攻不破滄州。乾寧軍城下,十幾萬大軍,戰不勝馬懷德八萬兵馬。打到現在,本朝的主力還沒出兵,契丹人已經難以支撐。此戰當然穩操勝券。”

文彥博想了想道:“杜太尉在河間府,一直不出大軍,就是爲了全殲契丹主力?”

田況點頭:“不錯,若不是爲了全殲契丹人,何至打到今日。現在的契丹,軍隊已經與本朝無法相比。不過他們生於草原,天生騎兵,不是這樣的機會,想殲滅也難就是了。”

韓琦嘆了口氣:“當年杜太尉救唐龍鎮,連戰連勝,我就看他不凡。只是沒有想到,數年之後,會強到這個樣子。若是十年前,契丹四十萬大軍南下,必然天下震動。現在卻波瀾不驚,只想着讓他們有來無回。十年時間,真地是天翻地覆!”

第84章 實在聽不懂第175章 帶兵叔侄第186章 蠢蠢欲動第199章 能放手則放手第109章 新式菜餚第144章 不許殺人第145章 康員外的煩惱第120章 委以重任第15章 人多官少第56章 一碗麪而已第96章 好土第230章 南下不易第124章 千頭萬緒第142章 巧遇第182章 細作第236章 時移事易第110章 俗文化第114章 富弼第38章 進山第78章 期貨第124章 密商第206章 廣南亂起第103章 接見使節第272章 諸使慶功第83章 衆官請客第50章 糧草第269章 斃敵城外第29章 讓你吃雞第126章 細作第20章 農民舉人第67章 我來了第252章 初戰第70章 試炮第108章 勸降第90章 別有任用第203章 給錢第111章 不降立斬第152章 諸事皆難第4章 應對第4章 新的形勢第12章 意外之喜第3章 同年重逢第125章 遊街第128章 剛剛好第18章 買空賣空第63章 陰錯陽差第101章 要熱鬧第147章 初戰告捷第217章 新式軍器第172章 擔憂第227章 利器第28章 當要大變第90章 月餅第121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147章 初戰告捷第16章 佈置第24章 抓人第207章 劉淮的生日第165章 渡河第248章 北上第83章 霹靂車來了第130章 商路第192章 二使前來第133章 兩件大事第219章 兩府聯手第3章 首告有賞第92章 杖責第210章 韓琦到來第50章 困難第108章 教科書式失敗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1章 投其所好第152章 讓你衣錦還鄉第101章 慶功宴第49章 因地制宜第54章 崇政殿演武第18章 無路可走第19章 攻破曲陽第38章 兵臨渡口第132章 正道而行第24章 新知縣第193章 進軍于闐第92章 舊人去向第116章 都堂議事第34章 面比肉貴第80章 洞房花燭夜第204章 萬事新奇第118章 新政失敗第97章 重任第190章 進佔疏勒第42章 吃個痛快第103章 爭議第102章 這是小的?第199章 能放手則放手第253章 斬將奪旗第32章 首戰潰敗第205章 先讀書第43章 舊人相見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第216章 集結葉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