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要強硬

正在杜中宵和幾位樞密使副商量的時候,一個公吏進來,道:“諸位太尉,政事堂文相公發來的貼子,要太尉們到都堂議事。”

杜中宵接了帖子,見寫的是即刻前去,交給一邊的田況。

看過帖子,富弼道:“不必問了,必是前線的捷報送到了中書,要與我們商量。”

剛纔杜中宵與田況的意見不合,曾公亮道:“若是中書問起,如何回覆契丹,我們如何做答?”

杜中宵道:“現在是契丹無事越境,前方打了勝仗,怎麼反倒怕這怕那!今錢糧充足,朝廷兵馬衆多,怎麼還前怕狼後怕虎的!契丹來問,痛責就是!”

張昇道:“太尉說的是。現在打贏的是我們,該當契丹難辦纔是。”

說完,幾個人一起,到了都堂。

文彥博和韓琦等人已經等在了那裡,見到杜中宵等人進來,急忙見禮。

落座,上了茶,文彥博道:“新接雄州捷報,張岊帶兵三萬,圍殲過境的契丹軍隊。俘主將耶律佛奴以下一千餘人,擊斃七千餘人,大獲全勝。”

杜中宵道:“張岊新從西域到河北路,便就獲此大勝,着實不易。”

張方平道:“自今年夏天,有數百契丹百姓,爲了逃避徭役,南下逃到雄州。此番契丹人來,想必還是爲了此事。能夠把契丹人團團圍住,想來樞府早有消息。”

杜中宵道:“不錯,雄州沿邊安撫使馬懷德言,自夏天百姓過境,涿州知州楊績一直不憤。上個月契丹派了六千餘兵馬到了涿州,帥司劉幾估計,契丹人可能越境。樞府安排人馬,與帥司和雄州知州、張岊一起,早做了準備。契丹人不來就罷了,一旦來了,必讓其有來無回!”

文彥博點了點頭,道:“此事樞府做得極好。只是,全殲契丹近萬人,是少有大勝。能夠做到,樞府是不是有故意引誘之嫌?若是契丹人問起來,只怕難以回答。”

杜中宵道:“是契丹人越境而來,大軍入侵,有什麼不好回答的?契丹人敢來,無非是以前也有越境之事,只是或者前線隱瞞不報,或者契丹人平安回去,讓契丹人的膽子越來越大。此番一戰,看以後還有契丹軍隊敢越邊境!”

韓琦道:“太尉說的是。中書擔心的,是契丹以此爲藉口,大舉興兵。本朝禁軍整訓,到現在不足一年,兵力有些不足。如果再等上兩三年,倒也不怕契丹。”

杜中宵聽了笑道:“相公,禁軍就是不整訓,難道就怕契丹興兵?現在整訓過的禁軍,河北路加上河東路近三十萬。尚未整訓過的,還有五十萬。縱然契丹興兵,又能夠如何?世間事就是這樣,越是怕打仗,契丹就越是拿打仗來訛詐我們。等到朝廷不怕打了,看看他們如何?”

文彥博點了點頭:“太尉說的也有道理。自五代時起,契丹對中原少有敗績,跋扈成性。雖然在唐龍鎮連勝幾次,契丹人總以爲僥倖。這一番大勝,他們還有何話說?”

韓琦道:“此前契丹內戰五年,雖然許多王公都是觀望,實力保存了下來。但山前山後燕雲十六州可是結結實實打了五年。此時大戰,契丹人並不容易。”

杜中宵道:“不錯,不能只覺得我們難,其實契丹人更難。”

一邊的田況道:“我以爲,若是契丹人不主動發難,此次還是息事寧人的好。”

韓琦道:“只怕我們想息事寧人,契丹人卻不願。本朝退一步,契丹人就會進兩步,只能夠一步不退纔好。正是因爲如此,接到捷報,中書立即知會諸位太尉,前來都堂議事。”

很多時候,仗不是一方想打就打起來的。往往是雙方針鋒本對,都不退讓,頂在那裡,最後不得不武力解決。如果宋朝不退讓,契丹人的轉圜餘地就小了很多,事情就可能向戰爭方向發展。

政事堂急着與樞密院商量,便就因爲如此。現在已是臘月,契丹的使節很快就到京城,雄州之戰必然是雙方爭論的焦點。宋朝的基調,決定了這場爭論。

如果像田況說的,以息事寧人爲主調,契丹的氣焰就很難打下去。仗已經勝了,宋朝就應該強硬到底。契丹要什麼,只能從戰場上得到。戰場上打不贏,那就什麼沒有。

文彥博沉吟道:“樞府以爲,契丹使節到了京城,應該怎麼回覆他們?”

杜中宵道:“雄州原是取自契丹,治下一向許多兩輸戶。本朝太宗皇帝時就免了雄州稅賦,反是契丹一直在徵。經過此戰,不如就把治下的民戶定下來,不許兩輸了——”

“這——契丹人如何肯答應?沒有這些百姓輸稅,涿州的契丹人只怕難以存活!”田況聽了,不由吃了一驚。依杜中宵這樣說,契丹的損失可就大了。燕雲十六州,本來是契丹獲得錢糧的地方,一個涿州錢糧如果不足,會影響周圍很多地方。

看了看田況,韓琦道:“契丹人不答應又能如何?他們過河偷襲,匹馬未還。雄州之勝,說得明白一點,就是現在契丹想以少量兵馬越境,根本就漢有威脅了。不大打,契丹只能忍氣吞聲。”

田況道:“如果契丹不憤,一定要大打呢?”

韓琦想了想,道:“沒有人想打仗,但契丹人要打,那也只好陪他們。”

文彥博道:“依我估計,現在契丹的情況,也打不起來。耶律洪基處死了重元,契丹的後族需要安撫。雲州和幽州戰了五年,已經筋疲力盡,城要休養生息。”

張方平道:“去年收西域,滅党項,花費了不少錢糧。而且佔領這些地方後,最近幾年,還是要朝廷花錢。這幾年雖然多收了許多錢糧,有了這兩地,也沒有什麼餘錢。最好是再等上幾年,西域和党項不再需要朝廷花了,與契丹開戰纔好。那個時候,錢糧充足。”

杜中宵道:“參政,世上的事,哪裡能夠事事都順心呢。一年時間,党項縱然不收賦稅,養活當地官府不難。至於西域,人口本就稀少,鐵路通了,也無大事。總是想着過幾年就好,契丹又何嘗不知道本朝處境?我們越是想等下去,只怕契丹人越是不願意。”

韓琦道:“且不管那麼多,此次是我們大勝,而且滅的是契丹越境兵馬。理在我們,而且獲得瞭如此大勝,不可向契丹示弱。不許治下百姓向契丹交賦稅有什麼?他們莫不再派兵馬來!”

此話一出,衆人不語。很顯然,宋朝不許雄州百姓向契丹交賦稅,契丹人還真沒辦法。軍隊已經用了,全軍覆沒,還有什麼辦法可想?

第8章 麟府路援軍第158章 百貨商場第148章 西進第30章 以差監吏第260章 內亂第78章 重炮第130章 交接第131章 賊性難改第71章 錯位第111章 鐵甲第273章 封賞第27章 冤家路窄第38章 進山第67章 安排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171章 主戰第76章 人心惶惶第32章 世交第71章 關鍵第一戰第210章 整軍之制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131章 放手第14章 不管事的縣令第47章 不念舊惡第10章 愛信不信第40章 盡殲來敵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72章 比刀第79章 破靜州第31章 你想錯了第18章 審案第121章 派人探望第18章 買空賣空第52章 若即若離第128章 做多吃多第68章 稀罕物第31章 你想錯了第26章 合作第192章 銀錢兩清第21章 員外請客第237章 循路而來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127章 南下第80章 左右逢源第168章 安撫第21章 契丹來客第39章 大軍出動第147章 初戰告捷第120章 不問從前第42章 聚飲第35章 古之龍泉第264章 大勝第97章 無敵霹靂車第71章 戲中人第37章 不同看法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第97章 大刀闊斧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231章 細作第19章 走訪民間第143章 包車第111章 權在官員第103章 杖斃第1章 投其所好第65章 天賜良機第35章 古之龍泉第77章 諸事不同第130章 商路第93章 一切都很新奇第154章 再見陶十七第155章 販魚第167章 本是練兵第106章 夫妻團聚第44章 債券第16章 生意興隆第31章 党項戰略第242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上)第100章 不同心思第33章 家事第154章 快進快出第21章 嚇了一跳第103章 杖斃第172章 擔憂第153章 有人來,有人走第130章 商路第13章 殺良冒功第18章 遊騎第101章 各懷心事第143章 包車第43章 自有人買第26章 突發大案第53章 推而廣之第33章 泄秘第106章 自來火第100章 兩使相遇第45章 時移世易第182章 細作第6章 做個什麼樣的官第5章 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