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分岐

樞密院裡,杜中宵放下手中公文,道:“雄州一戰打完了,劉幾和張岊報來,俘契丹主將耶律佛奴以下,一共一千三百餘人。另外,此戰中斃契丹人近八千人,可謂大獲全勝。”

田況道:“擊斃近八千人,才俘一千多人,怎麼俘虜這麼少?”

杜中宵道:“此戰是在晚上,必然是死的人多,也不奇怪。”

富弼道:“一戰被消滅了近萬人,契丹必不肯善罷干休。接下來的日子,可有的忙了。”

其實正常來說,契丹即使過境,宋軍也只要早做防備,嚇唬一下契丹人就好了。此次杜中宵刻意讓劉幾早做準備,把契丹軍隊全殲,有故意挑起事端的嫌疑。

禁軍整訓到現在,杜中宵受到的壓力不小。滅掉党項之後,實際宋朝已經沒有個部的軍事威脅,朝臣中要求穩定的聲音很大。收復燕雲,雖然是天下一統的大義,雖然有皇帝支持,卻不能說服整個朝廷一直到處戰爭準備中。想消滅分岐,最好的辦法就是戰爭。

此次一定要把越境的契丹人全部消不,杜中宵是故意的。契丹人不打,就會失去與宋朝打交道時的主動權,整個邊境的形勢都會就化。而一旦契丹準備戰爭,就可以藉此平息對禁軍整訓的議論。

接了前線戰報,幾位樞密使副一起,商量接下來的行動。

張昇道:“此戰過後,契丹必會派人交涉。朝廷該如何迴應?”

杜中宵道:“此戰是在雄州,從頭到尾,本朝兵馬都沒有越過邊境。有什麼好迴應的?契丹人無端越境,等同入侵,該我們向契丹問罪纔是。”

田況搖了搖頭:“事情哪裡能夠那麼簡單?終究是契丹折了近萬人,不會善罷干休。”

沉默一會,曾公亮道:“現在臘月,離着春天還有近兩個月。你們說,此戰之後,契丹會不會在幽州集中兵馬,南下河北?河北路整訓過的軍隊,只有十五萬人,此時與契丹開戰,還是早了些。”

杜中宵道:“劉幾已經河間府建起了軍校,河北路的禁軍,可以整訓了。契丹要想大規模開戰,總要等到下年。我們加緊時間,應該能編練出足夠的軍隊來。”

聽了這話,其餘人搖了搖頭,一時沒有說話。不經過足夠訓練,整訓過後的禁軍,就只能像滅党項時,狄青所部一樣。雖然能打,毛病不少。而且指揮不便,對朝廷不是好事。

看着衆人,杜中宵嘆了口氣:“自全軍整訓,到現在半年多了。諸位看出來沒有?越到後面,軍校裡教出來的軍官越不如人意。雖然比以前嚴了許多,但軍中風氣,實在讓人搖頭。”

田況道:“有什麼辦法?軍校教的內容就是那些,只要用心,總能夠學出來。現在軍校中,多是將門子弟,或者世代從軍的。這些人,總是比百姓中新招來的有更難管些。”

杜中宵點了點頭:“其實不是在軍校中學得好了,便是良將。真正的良將,應該是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不打仗,軍校也治不好禁軍。自晚唐以來,兵爲將有,軍隊不考慮天下百姓的疾苦,已經二百多年了。想靠着幾所軍校,把軍隊的面貌改過了,如何做得到?”

田況聽了,沉默一會,問道:“太尉的意思,是要在契丹的戰事中,把軍隊改過來?”

杜中宵點了點頭:“不錯,正是如此。現在天下錢糧充足,幾場大勝,軍隊的士氣正旺。不在這個是候作戰,等到什麼時候呢?一時不能全部整訓完沒有什麼,到戰場上去。真正的良將,總能夠在戰場上脫穎而出的。單靠軍校,並不能選出將帥來。”

田況想了一會,搖了搖頭:“太尉,是因爲有戰事,而需要有軍隊。而不能夠爲了整訓之軍隊,而挑起戰事。如果爲了整訓軍隊而與契丹開戰,恕我直言,在下不能同意。”

杜中宵看着田況,一時不語。田況說的不錯,沒有戰事,也就沒有必要有軍隊。可問題是,話是這麼說,但世間會沒有戰事嗎?即使沒有契丹,大草原上還會有其他部族。只要朝廷的軍隊弱,草原軍隊必然就會南下,沒有什麼僥倖可想。從這個意義上說,爲了整訓軍隊,改變軍隊面貌,挑起一場大國的戰爭是正常的。戰爭對杜中宵來說,沒有什麼軍功加成,現在的軍功已經足夠了。

一定與契丹開戰,而且越快越好,是杜中宵進了樞密院後,越來越強烈的感覺。自己在隨州練兵數年,練了一支三萬多人的軍隊了來。有今天的功績,已經是機緣巧合,非常了不起。到了現在,自己當時帶的軍隊,正慢慢滲透進龐大的禁軍中。靠這三萬多人,把八十萬禁軍改變,是不可能的。

建了軍校,剛開始禁軍將領都不當回事,有一段時間,哪怕不識字,也能夠從軍校畢業。現在皇帝重視了,樞密院管得嚴了,軍校比以前好了一些。但也只是好了一些,而沒有徹底改變。嚴了又如何?以前很多將領不識字,只是因爲流行那樣,軍中識字沒有用處。現在要軍校畢業,要多識字,將門同樣有許多這樣的人。這一段時間,原來禁軍的將領慢慢適應。

軍校在改變着進去的禁軍,進去的禁軍,同樣在改變着軍校。杜中宵估計,只要兩三年的時間,自己辦起來的軍校,就要自己也不認識了。有什麼辦法呢?杜中宵知道這樣不好,卻沒辦法改變。

八十多萬禁軍,有自己的風格,自己的習慣,不是靠着強行去教就能改變的。宋朝立國百年,如果再加上晚唐五代,有太多有家庭已經習慣了依靠軍中生活。哪怕提供了其他出路,他們也不願去,而願意改變自己,繼續留在軍隊中。不打仗,而且得是大仗,這種情形難以改變。

見兩位樞密使意見相左,富弼道:“現在雄州一戰,滅掉契丹萬人之多。此戰已經打了,契丹必不肯善罷甘休。我們想的,應該是如何應對契丹人。”

田況道:“契丹越境而來,薄責即可。俘虜的契丹人可以送還,讓他們嚴加管束!”

杜中宵搖了搖頭:“前方打了勝仗,不可失了將士們的功勞。契丹越境,不是一天的事,以前也經常如此。慶曆年間與黨項作戰,契丹威脅南下,索要關地之地,可曾忘了?最後增加歲幣。蠻夷之人畏威而不懷德,不打得他們服了,邊境終究難以安定下來。”

田況道:“太尉以爲,此事應該如何做?”

杜中宵道:“行文契丹,嚴厲斥責此次他們南下之舉。若不給予賠償,則對俘虜嚴懲!”

(今天只有一更,見諒。)

第127章 重回鐵監第130章 沒有不同第135章 要爲民着想第130章 香布的改變第106章 慶功第51章 進逼甘州第62章 心累第72章 不等了第91章 攜手致富第81章 合議第86章 以工代賑第22章 紙上談兵第100章 要不要也降?第156章 互相幫忙第157章 不可鬆懈第38章 試槍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168章 安撫第213章 演練第125章 提攜舊人第82章 不甘心第37章 不同看法第30章 誰敢告他?第43章 自有人買第34章 親臨前線第112章 撞鐵板第94章 樞密副使第63章 脫胎換骨第75章 進擊第210章 當戰則戰第267章 敵軍再至第94章 開戰第83章 晴天霹靂第37章 貪得無厭第78章 期貨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15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96章 貨物有別第53章 技術狂人第193章 進軍于闐第21章 契丹來客第68章 別出心裁第176章 錢荒第79章 破靜州第219章 打獵第50章 困難第227章 一天一杯果汁第108章 無本買賣第152章 恰逢其時第164章 商量第81章 出鐵第49章 草棉第141章 且先等等第132章 不服打過第34章 親臨前線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183章 針鋒相對第50章 煉焦第223章 軍制暗合第20章 燒成白地第144章 異人第98章 回京奏事第64章 寶地第54章 炮轟甘州第144章 開拓兩湖第213章 京城第78章 党項來人第157章 避嫌第118章 新政失敗第78章 作戰當勇第44章 新與舊第50章 好酒第182章 細作第62章 心累第94章 樞密副使第142章 旅遊團第117章 大主顧第12章 三個和尚沒水喝第19章 鐵錘砸開硬核桃第59章 地方矛盾第229章 如果勝了呢?第85章 四散而逃第65章 胸有成竹第82章 亂起第202章 不理他們第12章 三個和尚沒水喝第69章 什麼都要基礎第122章 倒黴鬼第33章 各個突破第179章 戰前嚴令第61章 心驚肉跳第39章 大軍出動第115章 四面合圍第128章 剛剛好第50章 困難第65章 天賜良機第120章 再見已不是從前第81章 親征第3章 同行是冤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