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此何人哉

杜中宵在院子裡一個人站着,看着皎潔的月光灑在大地上,如夢似幻。已是深秋,地上的草早已經枯黃,月光籠罩在上面,好似下了寒霜。

韓月娘出來,對杜中宵低聲道:“大郎,夜色涼了,還是回房吧。”

杜中宵低聲道:“沒事,我心裡煩躁,在外面走一走。”

韓月娘走到杜中宵身邊,嘆了口氣,低聲道:“我聽人說了譚二孃的事情,那婦人着實可憐,只是除了給她些錢糧,好好過日子,又能如何?這麼多年她都在馬家,也不去報官,也不留證據。等到官人來了這裡,要處置馬蒙了,忽然又一心以爲自己大仇得報了。我問過別人了,事情哪裡有那麼容易。馬蒙爲人奸滑,做事謹慎,根本沒有把柄被人拿住,譚二孃怎麼就認準了自己的仇能報。”

杜中宵沉默了好一會,才道:“譚二孃弱質女子,沒什麼見識,講這些道理沒有用的。若是什麼案子都事實清楚,證據確鑿,官員只要按常規辦理一下就好,這官就當得太容易了。此事最讓我過意不去的不是譚二孃,她天性懦弱,受人欺負怎麼做都無可指摘。我心裡放不下的,是陶十七。那日他不合當街犯案,手刃仇人雖然痛快,也堵死了自己的生路。陶十七不死,我可以從容收拾馬蒙,終究能給譚二孃一個交待。陶十七問斬,這一切還有多大意思?”

韓月娘不語,有些不理解杜中宵爲何會如此說。

多了一千年見識,杜中宵總覺得自己應該比一般的官員強纔是。作爲治下百姓,譚二孃應該有愚蠢的權力。不管她怎麼糊塗,自己都應該有能力替她伸冤,而不是推卸責任。實際按杜中宵的佈置,最後一定會收拾了馬蒙,但陶十七他實在無能爲力了。只是兒子死了,最後的結果對譚二孃還有意義嗎?

基層治理從來是艱難的,不要以爲官小地位低就好對付。縣鄉勢力盤根錯節,官方的力量相對有些不足,很多時候只能求個平衡。不要說這個年代,杜中宵前世號稱對基層管控最嚴的,還有許多城關鎮五巨頭的傳說。沒有上面的支持,堅定的決心,那個時代動地頭蛇也不容易。

馬蒙跟縣裡的官員關係並不密切,他交往的主要是衙門公吏,州里縣裡都有。不能想當然地以爲這些人沒有勢力,官員說什麼他們就會聽什麼,實際陽奉陰違,甚至挾制官員纔是常態。只要想想,在杜中宵前世,一個地方上有財有勢的大戶,跟縣裡市裡的大量科局級官員勾結,查起來有多難就知道了。抓了人要麼找不到證據,要麼永遠找不到證人,很多案子往往就不了了之。

當然,官員鎮懾地方還有一招,就是法外施刑。只是面對衙門公吏的勾結,這一招不好用就是了。

想起此案,杜中宵的心情就有些沉重。自己已經盡了最大的努力,還是這種結果,難免有些失望。

重重地嘆了口氣,杜中宵對韓月娘道:“夜色涼了,你回房歇息去吧。我的心裡亂得很,到外面走一走。月明星稀,去看一看汴河的夜色。”

韓月娘理解不了杜中宵的想法,只好由他去,囑咐早點回來了,自己回房去了。

杜中宵喚了柴信,帶了兩個隨從,出了巡檢寨。

天上一輪圓月高懸,天幕上稀稀拉拉地布着幾顆星,看起來深邃而悠遠。杜中宵月下漫步,不知不覺到了汴河大堤上。

已近冬天,汴河水開始變淺,河面上的船稀少起來。船上掛了燈,三三兩兩布在河面上。

站在河堤上,看着此情此景,杜中宵莫名生出一種感傷。來到這個世界,中了進士做了官,一直都有個問題困擾着他,那就是到底做個什麼官。是在歷史的洪流中隨波飄流,利用自己前世的知識求一個順風順水呢,還是站上潮頭,舉一面旗做一個弄潮兒。甚至呼風喚雨,改變這洪流的流向。

大河奔流終到海,可身處洪流中,卻不知哪裡是大海的方向,引導潮流又談何容易。歷史將向何處去,多了一千年的見識,就能找到方向嗎?在杜中宵前世,曾經有數次人類以爲已經到了歷史的終點。歐美的資本主義者瓜分了世界,以爲已經找到了歷史的終點,把人類分爲三六九等,肆無忌憚。可兩次世界大戰,一個紅色帝國的崛起,告訴世界那只是一個新的起點。那個紅色帝國以爲找到了正確的道路,可不足百年就轟然崩塌,人類歷史又走到了另一條道路上去。

站在河的上流,你不知道是否有一條正確的河道通向大海,還是流向泥濘的沼澤。哪怕你學到了千年後的知識,滿腦子生產力和生產關係,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自由平等,依然茫然。照着前世學來的一鱗半爪,以爲自己怎麼做會引導社會走向什麼方向,很可能會南轅北轍。知道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你就能分清這個時代的生產力需要什麼樣的生產關係,生產關係中的哪些要素促進生力發發展,哪些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別搞笑了,認爲自己搞清楚了的,都無一例外失敗了。這本來就是個相輔相成動態發展的過程,而不是挖好了河道讓你向裡面引水。

看着天空,杜中宵突然想起了前世的一個問題:人的正確思想從哪裡來。答案只有一個,從實踐中來,而不是從課本中來。實踐必不可少,教條只是鏡花水月,一個美麗的幻影而已。

正在這時,一聲悠揚的琴聲從河面上傳來,宛如天籟,一下劃破了夜的寂靜。

無論前世今生,杜中宵都是個沒有什麼藝術細胞的人,偶爾聽聽歌,也分不出好壞,分不清高雅低俗。到了這個世界,連小曲都很少聽,他實在感覺不出那有什麼好聽的。

可那一聲琴聲傳來,卻驀然撥動了杜中宵的心絃,好似自己與這天地溶爲了一體。

天上月明星稀,周圍一片寂靜,只有河上的點點燈火,點綴着這寧靜的夜。清揚的琴聲飄揚在夜色裡,好似天地譜出來的曲子,連接着天地脈搏。

杜中宵站在夜色裡,沉浸在琴聲裡,渾然忘記了自己是誰,自己在哪裡。這個時候,從前被他當作應進士考試,死記硬背下來的經典慢慢在心裡流淌,句子隨着琴聲跳動。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隨着琴聲,這句子自然而然自杜中宵口中誦出,抑揚頓挫,恰與琴聲暗合。

隨着杜中宵語落,琴聲戛然而止。微風帶着汴河的水汽,迎面撲到杜中宵的臉上。

杜中宵猛地清醒,對身邊的柴信道:“到碼頭那裡看看,是什麼在這裡彈琴!”

第69章 志同道合第121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128章 伊州來使第66章 給錢第25章 窮治地方第140章 重逢第271章 韓琦第105章 去牢城營吧第14章 去葉縣第159章 大軍西進第18章 威力驚人第63章 文臣論兵第76章 天生神將第74章 兩個拳頭第65章 介紹進學第127章 南下第156章 有些茫然第273章 封賞第147章 曾經的上司第35章 來客第61章 真真假假第28章 醉仙釀第36章 收錢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50章 糧草第103章 不湊巧第2章 腳店和酒樓第131章 不同的聲音第123章 不要鬧事第202章 動物園第194章 截斷歸途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80章 另起爐竈第161章 兩輸戶第164章 商量第56章 心生去意第56章 買書第15章 意外收穫第23章 割韭菜第2章 連夜攻城第208章 基礎不牢第28章 當要大變第205章 人才難題第33章 悔不當初第63章 陰錯陽差第199章 能放手則放手第112章 大生意第5章 舊人第172章 高僧出使第127章 該讓而讓第150章 都不容易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143章 包車第61章 水車第124章 千頭萬緒第67章 數路齊出第80章 另起爐竈第153章 鬼谷口第74章 風波第38章 民豈能與官鬥第71章 何去何從第30章 僥倖第245章 越次入對第70章 試炮第44章 新與舊第80章 左右逢源第21章 逃出生天第167章 陣兵河北第39章 順化渡第29章 過界第78章 仙人跳第183章 專業化第215章 常平判官第34章 大勢第50章 好酒第161章 就近買茶第12章 打就大打第72章 比刀第22章 釀酒證明第111章 不降立斬第53章 分兵第98章 時代的碾壓第112章 慶功第62章 援軍第13章 殺良冒功第15章 朝爭第136章 學校第29章 過界第62章 追查第131章 不同的聲音第201章 廣招人手第18章 無路可走第49章 免死第16章 複雜的地方第164章 過去不須提起第107章 生財有道第145章 不得要領第24章 新知縣第45章 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