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一命換一命

亳州州衙,趙抃正在房內洗漱,一個隨從急急跑來,稟報道:“官人,大事不好,衙門外死了一個婦人!現在門口那裡圍了許多人,官人速去!”

趙抃吃了一驚,草草收拾一番,跟着隨從出了州衙。就見到揭榜的白壁那裡,圍了一大圈人。分開人羣進去,就見到一個婦人吊死在白壁上,旁邊放了一塊白紙。

見到趙抃過來,守在這裡的吏人出了口氣,急忙上來唱諾:“官人,小的清早出來看,就見到這婦人吊死在這裡。因不明原由,不敢亂動,帶人守在這裡。”

趙抃指着地上的白紙道:“拿來我看。”

吏人取了白紙過來,雙手奉給趙抃。這紙其實他們已經看過,重新放回那裡而已。

展開白紙,只見上面扭扭捏捏,寫了幾句話。大意是這婦人是州里死囚陶十七的母親譚二孃,數年之前因爲販藥材,被永城牙人馬蒙所騙,虧了本錢還欠了他的貨款。丈夫回家籌款,將要籌齊的時候,同來的陸虞侯殺了丈夫,攜款而逃。數年之後陶十七當街手刃仇人,卻被判了斬刑,感上天不公云云。

最後,是一行大字。這婦人沒有辦法,吊死衙門前,一命換一命,求州里放了陶十七。

趙抃看完,倒吸了一口涼氣,拿了狀子,對身邊的吏人道:“你速去譙縣縣衙,讓他們派人查清這婦人何時入城,進城見了什麼人,做了什麼事。查完之後,立即來報。還有,知會仵作,來收了屍身。”

吏人應諾,轉身去了。

趙抃仔細看了白紙寫就的狀子,上面的字跡歪歪扭扭,不像個讀書人的筆跡,心中迷惑。他最怕面前的這個婦人不是自殺,而是被人殺了做成這個樣子,又是一樁疑案。自陶十七當街殺人,牽扯出許多陳年舊案,卻都查無實據,讓州里的官員極是頭大。再加上一樁,就實在難辦了。

等了一會,司理參軍和仵作到來,趙抃吩咐幾句,拿了狀子進了州衙,向知州韓億稟報。

韓億已經年邁,這些日子正在上表請求致仕,政務基本不理,還是要由趙抃處置。

知會過了知州和通判,趙抃回到使院,把狀子放在一邊,重新調出陶十七的案卷,仔細查看。案子已經過去多年,各方的證詞錯漏不少,很多地方對不起來。比如陶十七說是父親故去之後,母親才離家改嫁。但從譚二孃那裡得知,是她先到了永城縣馬蒙家裡,那時丈夫健在,後來只聽說丈夫不見了。後來再問的時候,陶十七原來好些日子不見父母,是聽人說起事情的經過。最後被接到家裡,見到陸虞侯,接着就是父親斃命,那時譚二孃並不在家。

這種錯漏的地方着實不少,年深日久,周圍的鄰居記憶不清,很多事情都已說不明白。正是因爲如此,這案子才成了疑案,最後只按陶十七當街殺人,一斬了之。

把案卷放下,趙抃重新梳理一遍。如果假設譚二孃說的是真的,馬蒙和陸虞侯勾結謀財害命,則很多事情就講得通了。陶十七的父親回家籌錢,爲防意外,把兒子送到別處,直到錢籌得差不多了,才把兒子接回來。只是不知陸虞侯最後怎麼改了主意,害了他的性命。陶十七當時年紀幼小,周圍的人對他說的話有真有假,未必是要害他。這個時候再問,當然沒人承認那時說了假話。

正在趙抃整理卷宗的時候,譙縣鍾縣尉前來拜見。行禮畢,道:“下官查訪清楚,衙門自盡的婦人是譚二孃,前些日子當街殺人的陶十七的生母。她昨日進城,找了幾個寫信的先生,各寫了幾句話,大致就是狀詞的句子。只是這婦人仔細,每處都是寫幾個字,連貫不起來,最後她照着描成狀詞。昨夜她並沒有入客棧,不知在那裡候到半夜,一條索子吊死在州衙門口。”

趙抃放下案卷,問道:“既如此說,就是母親心痛兒子,別無隱情?”

鍾縣尉道:“依下官查探,當別無隱情。”

趙抃閉目不語,過了一會,喚過一個隨從來道:“你去請諸曹官到使院來,我們有事相商。”

隨從去了,趙抃又把旁邊案上新任的掌書記喚過來,安排坐了。

把事情說了一遍,趙抃道:“項書記,依你看來,此案該如何處置?婦人自縊當無可疑,我們可以着人收殮,此事便此做結。要麼——重議陶十七一案?”

項書記沉吟一會,拱手道:“都有道理,一切聽憑籤判吩咐。”

節度掌書記的本職是與推官共掌節度使印,一起簽署軍事文書。此時推官杜中宵在永城,項書記主管亳州的軍事文書籤署、用印,原則上不預民事。趙抃讓他一起商議刑獄案件,只要不離譜,項書記都不會發表自己的意見。讓他參與,只是一種程序上的尊重而已。

過不多時,錄事參軍帶着司戶參軍和司理參軍一起到來,敘禮畢,分別落座。亳州並不大,各參軍不備置,沒有司法參軍,其職掌一般由司戶參軍兼職。

趙抃把早上發生的事情說了,又把狀詞讓衆人傳閱一遍,道:“譚二孃覺得州衙處置不公,在門前自縊身亡。然而陶十七當街殺人,罪證確鑿,罪無可恕,判斬刑于法於理都無話可說。依此我們大可把譚二孃收殮埋葬,揭過此事。只是如此做,難免州民說官府包庇大戶,小民難活,害朝廷名聲。若只是由於譚二孃自縊,便就放了陶十七,於法無據。是以進退兩難,請各位來各抒己見。”

胡錄事拱手:“籤判說的是。陶十七一案,因他是爲報父報,加之只有十五歲,年紀幼小,判他極刑,本來州里就多有閒言。再加上母親身亡,執意問斬有些不好。不如,我們把斬陶十七推後,把此案上報朝廷,由朝廷定奪。再行文永城杜推官,讓他查一查那個牙人馬蒙。此案處處牽扯到這個牙人身上,若是他出來認罪,由未必沒有轉圜餘地。”

司理參軍和司戶參軍一起拱手:“錄事說得是。”

使院是籤判趙抃主事,州院則是錄事參軍主事,案子沒有什麼疑難的地方,其他人都無異議。

趙抃看着桌子上譚二孃的狀詞,沉吟許久,才道:“不知道這婦人平日是個什麼性子,既然能夠想出到州里來告狀,還知道分開找多人寫狀詞,一命換一命也是性烈,怎麼就這麼做事?她在馬蒙的莊子上多年,難道不知道些什麼?到州里遞一狀告馬蒙也是好的,就這樣去了,着實讓人不解。罷了,看她以死明志的烈性上,我們先暫押陶十七,上稟朝廷。”

第130章 大包圍圈第100章 兩使相遇第16章 佈置第71章 花超了第134章 釜底抽薪第123章 不要鬧事第41章 阻力重重第5章 舊人第256章 死裡逃生第142章 迷惑行爲第48章 衝不動的軍陣第21章 契丹來客第9章 上元觀燈第190章 進佔疏勒第109章 新式菜餚第61章 物是人非第127章 保持距離第116章 好時機第20章 見世面第136章 走向遠方第45章 葉縣改革第82章 不甘心第213章 京城第254章 畏敵如虎第68章 稀罕物第4章 汴河上的縴夫第113章 迎接第60章 交鋒第107章 我有什麼辦法?第75章 一潰千里第75章 全部押中第52章 除夕第226章 霹靂車第224章 回鄉第98章 必死之局第52章 分岐第60章 目標黑水城第54章 逃散之人第240章 錢與物第260章 內亂第156章 兩說第162章 佈置第93章 死路一條第85章 幽州是災區第170章 釜底抽薪第116章 疑惑第153章 各有前程第160章 甲骨第152章 重甲守城第229章 如果勝了呢?第18章 買空賣空第29章 過界第22章 實驗第190章 重立規矩第204章 赴考第64章 聖心難測第59章 大變革時代第34章 人心惶惶第110章 變出來的錢第67章 無法可想第73章 形勢突變第150章 陳勤當官第264章 大勝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70章 各有怨言第51章 進逼甘州第48章 慶功第209章 編制第161章 兵進伊州第65章 強行收錢第159章 琳琅滿目第21章 逃出生天第178章 富國強兵第156章 有些茫然第225章 大戰將至第240章 錢與物第143章 尉遲後人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34章 面比肉貴第116章 疑惑第58章 百年計第34章 大勢第42章 疑惑第99章 輕重緩急第69章 南線出兵第110章 變出來的錢第5章 生意人家第47章 不念舊惡第57章 荒唐手段第163章 貧賤夫妻百事哀第11章 心煩氣躁第85章 會計天才第65章 提前反攻第14章 去葉縣第70章 試炮第81章 故人來第55章 西壽軍司第50章 好酒第172章 高僧出使第148章 各尋退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