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蠢蠢欲動

天章閣,杜中宵、趙滋和李璋肅手而立。前面趙禎看着桌子上的地圖,仔細查看。

直起身子,趙禎道:“你們估計,此次堵截進犯的契丹人,有幾成勝算?”

杜中宵捧笏:“張岊是名將,一向以勇悍著稱。自所部成軍,隨着微臣一路打到西域,打贏了對喀喇汗國的最關鍵一仗。如果前方所奏無誤的話,應有八九成勝算。”

趙禎點了點頭,想了一會,道:“依帥司所奏,此次契丹南下的兵馬,可能有萬人。如果全殲了這一萬兵馬,契丹人會怎麼想?後邊如何應對?”

杜中宵道:“自微臣到河曲路,唐龍鎮兩次大勝,逼退耶律仁先。那個時候,契丹人雖敗,大多還是認爲是國主不幸而亡,形勢逼迫。等到今年初,馬邑賈逵獲勝,許多人都看得出來,此時契丹軍力已經不如本朝。不過那次是守,契丹還是有人心存僥倖,以爲真正大打,不懼本朝。如果此次勝了,則天下再無話說,本朝軍力就是勝過契丹。後邊,許多事就不同了。”

趙滋叉手道:“臣以爲,此次勝了,契丹極有可能向幽州增兵。”

趙禎一愣:“本朝在河北路增加了十五萬大軍,契丹人本就應該增兵纔是。”

趙滋道:“契丹內戰五年,雖然草原穩健,但幽州受創很重。契丹人要修養生息,不在幽州安排重兵駐紮。據微臣所知,整個幽州駐軍,纔不足五萬人。”

杜中宵道:“陛下,契丹人的眼裡,不認爲本朝膽敢北進。哪怕年初在馬邑輸了一仗,他們依然如此認爲。所以兩國交界的地方,契丹兵馬不多。”

趙禎點了點頭,一時沒有說話。直到今年初馬邑大勝,趙禎才真正認識到,宋朝的軍力已經實實在在地超過了契丹。也是從那時起,才堅定了要恢復燕雲的決心。改組樞密院和三衙,整訓禁軍,便是爲了北進做準備。卻沒想到,契丹人還是無動衷,不做準備。

想了很久,趙禎才道:“若是此次全殲契丹南來的軍隊,豈非說明,進攻幽州也不難?”

杜中宵捧笏:“陛下,進攻幽州本來就不難。向來中原北上,不是幽州難攻,而是不能速勝。戰爭一打起來,契丹便就點集草原兵馬,大股南下。幽州兵馬不多,契丹草原點集的兵馬不少,所以往往先勝後敗。所以攻幽州,最重要的,是要防住大股南下的契丹草原兵馬。”

趙禎道:“契丹點集草原兵馬,有多少人?”

杜中宵道:“保守估計,五六十萬人馬應該不難。”

契丹皇帝的直屬兵力,約有十五六萬人。加上其他王公,和各地大王,五六十萬人並不難。這纔是契丹的真正實力,燕雲地區更多是農業供應地區,改善契丹的經濟,爲遊牧提供糧草。

趙滋道:“契丹兵力,一二十萬人隨國主身邊,還有三四十萬人,在各王公和大王手中。現在契丹依然國勢強盛,一旦舉國之後,五六十萬並不困難。”

過了好一會,趙禎道:“如此說來,沒有六十七萬兵力,難攻契丹?”

杜中宵道:“也不是如此,還要看本朝的目的是什麼。如果只是恢復燕雲,佈置得力,行軍速度夠快的話,有三四十萬兵力,也足夠了。快速佔住城池,只是防守,契丹人並沒有辦法。而失了燕雲,只靠草原遊牧,契丹也就沒有了長期作戰的能力。”

趙禎點了點頭:“如此說來,只要再整訓一二十萬軍隊,便可以北進幽州了?”

杜中宵道:“若以兵力論,本朝禁軍八十餘萬,足夠可以北進。只是,沒有整訓完,指揮不便,大規模作戰,很可能會出亂子。若是把各軍編起來,逐軍整訓,速度還可以快一些。”

趙禎點了點頭:“也有道理。此事先不談,此次雄州之戰,一定要萬無一失纔可以。”

趙滋叉手:“末將已經再三查看了帥司來的公文,他們準備極是充分。只要契丹人敢來,定要叫他們有來無回!經此一戰,河北路該固若金湯!”

趙禎點了點頭,看着地圖,一時間委決不下。過了好久,纔對杜中宵道:“若是全殲了來犯的契丹兵馬,集中河北路十五萬大軍,能不能攻下幽州?”

杜中宵嚇了一跳,沒想到趙禎竟然問出這種話來。忙道:“陛下,現在後方無兵可調,只有河北路十五萬兵馬。後方沒有預備兵力,是作戰最忌諱的事。一旦前線出了意外,再無補救!”

趙禎道:“那就是說,如果進軍,還是可能攻下來了?”

杜中宵點頭:“若進攻得法,是有可能攻下來。不過,一旦契丹快速出兵,就很難說了。此時契丹國主在中京,他迅速帶兵南下,很可能事與願違!”

趙禎不語,過了好一會才道:“只是說說而已。沒有做好準備,不好輕動。”

杜中宵出了口氣,心才安定下來。他看得出來,經過了年初朔州一戰,如果此次再勝,趙禎明顯有些蠢蠢欲動。所謂痛打落水狗,契丹一旦露出敗象,趙禎就想攻上去。

想想也是,恢復了西域,滅了契丹,近在眼前的燕雲不能恢復,趙禎如何甘心。等到現在,實在是因爲整個禁軍還不成體系,契丹的實力又過於強大,不得不忍。

而且現在的契丹,經過了五年內戰,耶律洪基勝子之後要整頓內部,正是最好的時候。斬了耶律重元之後,耶律洪基開始與後族和解,重新啓用後族大臣。後族是契丹重要的力量,一旦整合完成,國力將再上一個臺階。不乘這個時候北上契丹,數年之後,仗就更難打。

最近國內無大事,再加上這幾年錢糧充足,如果不是禁軍沒人整訓完成,宋軍就已經北上了。

回到案後坐下,趙禎道:“等到滅了來犯的契丹兵馬,今年要把鐵路修到雄州。鐵路一通,中原就與河北路連成一體。以後大軍北上的時候,不必擔心後方糧草不足。”

杜中宵道:“中書已經集中力量,多花錢糧,用最快的速度修路。鐵路一旦到雄州,河北路的大軍就連成一體,許多事情好做了。而且以後進軍,有鐵路支撐,確實方便不少。”

趙禎點頭:“此戰如果勝了,契丹必然會做出反應。許多事情,只怕不能從容處置。本朝現在錢糧不缺,應該有所作爲。一切早早做好準備,一旦有變,纔不致錯失良機。恢復燕雲,天下一統,自太祖立國之時,便就思之念之,不可輕心!”

第87章 先利其器第19章 走訪民間第94章 開戰第5章 當街兇案第50章 糧草第109章 不必書生意氣第89章 同去第66章 酬功第71章 戲中人第142章 巧遇第242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上)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31章 競爭第15章 朝爭第10章 不賣給你第111章 都是小錢第241章 保值第14章 去葉縣第17章 破城第269章 斃敵城外第63章 葉縣第63章 葉縣第48章 高朋滿座第36章 集議第45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第93章 三碗不倒第119章 使節第121章 退一步海闊天空第245章 越次入對第224章 回鄉第60章 全軍出擊第129章 提拔第48章 邀賞第28章 難題第156章 審問第84章 生活問題第79章 破幽州第197章 鴉兒看第84章 實在聽不懂第137章 馬車第89章 賺錢第一第133章 兩件大事第106章 殺人越貨第38章 兵臨渡口第68章 稀罕物第7章 御史臺案第189章 必須稱臣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30章 以差監吏第41章 阻力重重第108章 勸降第42章 吃個痛快第123章 軍令軍政第45章 葉縣改革第11章 亂起第38章 民豈能與官鬥第63章 欠債還錢第146章 圍城第83章 自相殘殺第199章 打虎隊第108章 勸降第238章 營田務的作用第28章 三路齊出第78章 重炮第93章 一切都很新奇第2章 夜襲第91章 沒有出路第118章 搶佔先機第97章 軍人本該不怕死第11章 亂起第199章 軍校第43章 自有人買第252章 初戰第177章 分岐第113章 大勢所趨第112章 對牛彈琴第236章 同年再會第42章 吃個痛快第36章 獻城第69章 什麼都要基礎第55章 玩具第117章 大開眼界第40章 大臣議戰事第119章 臨別之言第264章 大勝第137章 再回幽州第39章 前線第38章 向東第106章 夫妻團聚第104章 海商第139章 善後第58章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第19章 齊射最好第32章 危機第99章 鐵路留念第226章 霹靂車第62章 援軍第12章 施粥第111章 鐵甲第69章 格外可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