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擔憂

韋信赤着腳走過來,在身上拍了拍手,道:“直娘賊,這裡看着平坦,可到處是水澤。這裡的蘆葦又多,想挖個排水渠也異常艱難。”

朱照仁道:“開墾荒地,可不就是這樣?你還想着跟家裡的地一樣,那麼好種呢!”

韋信嘆了口氣,到衆人面前,選塊石頭蹲在上面。旁邊的人遞給他兩根樹枝,算作筷子。道:“都少說幾句吧。沒聽塗押司說,這些地只要開出來,朝廷免三年賦稅。”

中間是今天的晚飯,一大鍋黃米,一小盆鹹菜。還有一個大盆裡,是在附近池塘抓的魚,直接加鹽煮了,撒了些野菜。這些日子,他們都在這塊地裡挖排水渠。把水排幹之後,到了冬天纔好燒荒,春天開墾成耕地。地裡都是蘆葦和各種樹根,這活不好乾。

孟學究帶了兩個人,抱着幾個袋子。到了衆人面前,把袋子扔在地上,道:“衙門裡新發下來的鐵杴,說是相州鐵監製的,極是耐用。一會我們尋些樹枝,把這鐵杴裝起來。”

韋信打開袋子,拿出裡面的鐵杴頭觀看。都是圓頭,看起來非常輕薄,前面磨得鋒利。用手指輕輕彈了一下,便就聽到嗡嗡的聲音。不由讚了一句:“真是好鐵!宋人的這些農具,制的真是好!”

朱照仁道:“如此好物,不便宜吧。”

孟學究道:“五貫足錢一把,當然不便宜。可如果不用,我們能開出多少地來?”

朱照仁點了點頭,仔細看杴頭。道:“若是在北邊,五貫錢可買不到。這樣的好鐵,必然是拿去打刀劍了,怎麼會給農戶使用?看來朝廷對我們這些,倒是不錯,沒有乘機漲價。”

孟學究道:“那是自然。我問過塗押司,說是比附近集市都便宜,衙門優惠給的。”

把手中的鐵杴放下,韋信提起一邊的酒罈道:“不說了。我們喝酒。那邊賣酒的老兒,被說了好幾次,終於不再賣酸酒給我們。我聽人說,城裡的酒更好,而且有極烈的。以後我們飲酒,還是派個人到城中去買好。這些鄉下人,做生意就沒有實誠的。”

一邊說着,一邊給衆人倒了酒。各自舉碗,一飲而盡,極是暢快。

喝了幾碗酒,朱照仁道:“前幾日地震,聽說契丹免了析津府的賦稅,涿州也不修城了。着實是可惜,若是早幾日地震,我們也不需要渡河。”

孟學究道:“地震上天管着的事情,哪個能知道?快不要說這些了,已經到了這裡,只能夠用心幹活,把地開出來,種上糧食,以後纔有好日子過。”

韋信吃了一口飲,道:“如果我們不過河,說不定也不會地震了。你們沒聽說過,地震是上天發怒了。契丹人抓人修城,當作牲畜一樣,這是懲罰他們呢!”

朱照仁聽了笑道:“這不是胡說!地震死的可不是達官顯貴,受災的多是小民。”

幾個人一邊吃飯喝酒,一邊說着最近的新鮮事,倒也是熱熱鬧鬧。

前兩天,聽說契丹免了析津府賦稅,還停止修城,許多人都後悔逃了過來。特別家裡地多的,更有婦人日日痛哭。還好都知道,如果再回到河對岸,不但是宋人饒不了他們,契丹人也饒不了他們。如果不是這樣,說不定就有人又跑回去了。經過了這兩三天,衆人的情緒才穩定下來。

塗押司擔心了兩天,見沒有出大事,才放下心來。特意從河間府的商場買了些好農具回來,貸給這些開墾荒田的人。一把鐵杴五貫,確實是實惠價,塗押司並沒有多收。

地震的發生,一方面造成了巨大破壞,另一方面,也使契丹的各種差役停了下來。民間雖然遭到慘重損失,免了賦稅又沒有差役,百姓南逃的風潮很快平定下來。

這個年代,民房大多都是草屋,住的又分散,地震並沒有死多少人。只是房子塌了,橋樑斷了,民間的生活受到了影響。宋朝沿邊幾州也有損失,不過並不嚴重。

飲了幾碗酒,朱照仁拍了拍肚子,道:“昨天附近的那個村子,有人聽說契丹停了差役,半夜帶着家人,偷偷渡河回到家裡去。你們猜最後怎麼着?”

韋信笑着道:“還能怎麼樣?契丹人恨他南逃,豈會輕饒?”

“正是如此!那漢子被刺了字充軍,家裡老小被契丹賣爲奴婢,家產全部收了去。”說到這裡,朱照仁搖了搖頭。“那漢子不知怎麼想的,已經南逃,怎麼會認爲契丹不會追究!”

孟學究道:“契丹人也是不會治國。現在這個時候,正該不追究逃回去的人,其他人見了,纔會慢慢回去。一有人逃回去,就重懲嚴治,其他人見了,哪個敢回?”

朱照仁道:“學究,這話就不對了。逃到南岸來的不過幾百人,契丹人並不會太在意。重懲逃回去的人,才能出他們胸中一口惡氣。”

韋信道:“說起此事,你們說,契丹人如此恨我們,到了冬天,會不會派兵過南岸來?”

朱照仁連連搖頭:“到了這裡有些日子了,你們沒有聽說?現在的契丹,再不是從前時候,與宋人開戰,可沒有半分勝算。所初在朔州,打了些日子,契丹一點便宜佔不到。”

“是啊,現在的宋軍不比從前,不怕跟契丹人打仗。”孟學究點了點頭。“聽人說,真正的宋軍都是用槍用炮,幾百步外傷人,根本不短兵相接。契丹人不會造槍,吃了許多苦頭。”

韋信道:“這裡可是沒有。你們看雄州的宋軍,拿的還不是刀槍?”

朱照仁搖頭:“誰知道這些事情,我們只是聽人說而已。現在最要緊的,是契丹不要冬天過河來抓我們。拒馬河冬天結冰,契丹人的騎兵縱馬過來,可是容易得很。”

說起此事,幾個人都有些擔心。雖然宋朝在雄州也有重兵,可依過去經驗,並沒有擋住契丹騎兵的能力。契丹人即使不能打大戰,只要知道位置,過河來抓幾百村民,可不是什麼難事。

孟學究道:“這裡是易水以南,跟邊境幾十裡遠,不信契丹兵馬能來。雄州的宋軍不是擺設,豈能任由契丹兵馬來去?我們的安危還是小事,這裡官員的帽子可是大事。”

雖然嘴中這麼說,孟學究也有些擔心。邊境地區,契丹是驕橫慣了的,逃了數百姓,很難就這麼過去。宋人強硬,契丹人除了派兵南下,好像也沒有什麼其他辦法。數十里距離,對於騎兵來說,一日間就可以來去,實在難說得很。

第35章 古之龍泉第167章 陣兵河北第123章 超期不贖第21章 契丹來客第108章 教科書式失敗第144章 做大事情第12章 打就大打第144章 做大事情第143章 拉攏第93章 工農並舉第256章 死裡逃生第68章 審明紀律第84章 接駕第156章 有些茫然第75章 全部押中第16章 好大的雪第199章 能放手則放手第34章 似是而非第252章 初戰第114章 難以捉摸第187章 關鍵一戰第47章 不念舊惡第178章 進攻焉耆第144章 做大事情第78章 期貨第146章 誰知從前第58章 請求第1章 面君第59章 地方矛盾第204章 赴考第12章 打就大打第46章 人心惶惶第216章 三策第125章 規劃第25章 地斤澤第151章 進城第112章 撞鐵板第20章 結冰了第49章 明哲保身第138章 佈置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5章 刁難第154章 投奔第30章 僥倖第58章 百年計第36章 獻城第65章 強行收錢第157章 護路的人第13章 聲東擊西第23章 全力應戰第157章 拿人第36章 集議第19章 應募者第3章 新家第241章 保值第49章 因地制宜第173章 廣立村社第210章 當戰則戰第71章 關鍵第一戰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202章 離去第98章 只取朔州第148章 西進第65章 佔地賠償第188章 妙計第166章 惡人當道第62章 援軍第126章 行會第131章 放手第66章 酬功第126章 故人敘舊第75章 一潰千里第146章 貢品第93章 工農並舉第159章 琳琅滿目第20章 威力盡顯第80章 新婚第81章 故人來第152章 裝車的辦法第61章 于闐商人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86章 逝者已矣第10章 不賣給你第158章 人贓俱獲第235章 突破口第30章 京西營田第145章 沒有準備第167章 本是練兵第93章 工農並舉第121章 派人探望第74章 鍊鋼第30章 換酒而已第217章 是東是西?第11章 墾田第65章 天賜良機第129章 處處不同第76章 偏頭寨第86章 以工代賑第69章 打出去第20章 結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