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左右爲難

天章閣裡,趙禎仔細地看着桌上的地圖。河北路北邊,是契丹的南京道析津府,也就是宋朝常說的幽州地區。契丹的州制比較複雜,州下有州,與宋朝接壤的是涿州和易州。

由於黃河北流,這一帶河流縱橫,陂塘遍佈。加上宋朝持數十年開發陂塘,作爲阻擋契丹鐵騎南下的屏障,地理條件非常複雜。黃河經東的滄州地區沼澤遍佈,人口稀少,並不適合大軍行動。宋朝和契丹軍事交鋒的正面,其本是保州到雄州一線。

看了好一會,趙禎直起腰來,對一邊立着的李璋道:“你掌機宜司數月,做得如何?”

李璋捧笏:“回陛下,機宜司事務,涉及到的實在太多。雖然微臣時常用心,還是不能完全掌握。”

趙禎道:“無妨,只要知其大略,細務不必要去深究。機宜司既要明曉兩國地理,又要知道契丹的軍情,於朝堂、百姓幾乎無所不包,可謂包羅萬象。你事事都知道是不可能的,只要把握大節,以供朝廷參考即可。其餘細務,自有手下的官員去做。”

李璋道:“謝陛下體諒。臣定細心學着去做。”

趙禎點了點頭,離開桌子,道:“最近一些日子,拒馬河經北百姓南逃,惹得朝論喧譁。樞密院杜太尉爲首,認爲不應該失了幽州百姓的人心,逃過河的人該妥善安置。而中書文相公,則因爲這幾年年年大戰,實不堪重負,勸朝廷安撫契丹。最近他們爭論不休,實在讓人頭痛。”

見說起朝中大事,李璋沉默不語,站在那裡。

在案後坐下,趙禎道:“接納了南逃百姓,依契丹的性子,很可能會訴諸武力。現在河北路二十餘萬禁軍,雖然人數不少,想讓契丹的大軍有來無回,還是難以做到。”

說到這裡,趙禎嘆了口氣:“自去年杜太尉回京,時常講解兵事,我與朝中大臣聽了不少。現在看來,以往禁軍不設大將,實在有許多壞處。不設大將,一到戰時,大軍無法統和,往往落敗。要想敗契丹恢復燕雲,像以前那樣是不行的。不過要整訓禁軍,沒有兩三年的時間,怎麼完得成?”

李璋道:“既是如此,陛下不如下詔,把契丹南逃的百姓全都還回去,平息契丹怒火。再等上兩三年,全軍整訓完畢,那時開戰不遲。”

趙禎搖了搖頭:“如果把人還回去,必然失河北百姓之心。還不只如此,河北路的官員,必然覺得朝廷懼怕契丹,事事都束手束腳。”

李璋小心道:“如此,那就把人留下?契丹若是南下,大軍迎戰就是。”

趙禎搖頭:“依杜太尉所奏,要想有效遏止契丹,靠現在河北路的駐軍是不夠的。不是河北路的禁軍不夠,而是機動兵力不足。哪怕把劉幾一軍調去,還是不夠。要把西域的張岊一軍調回來,才能夠有備無患。西域啊,不說是萬里之遙,那裡也不能有絲毫閃失。自中唐以來,那裡便就不在中原治下,好不容易收復,豈能出意外?”

李璋聽了,再不說話,靜靜站在那裡。顯然,現在的趙禎很糾結。年初對契丹大勝,現在無論如何不想跟契丹示弱。可不示弱,又沒有足夠的兵力遏止。

宋軍的機動力不足,到了冬天,如果契丹集中兩三萬兵馬,選宋軍防守薄弱的環節,突然南下搶掠一番,宋軍沒有辦法。又沒有立即進攻契丹的實力,只能吃一個啞巴虧。

這幾天,樞密院杜中宵的意思,是把能調的兵全部調到河北,形成堅固防線。而中書門下以文彥博爲主,則認爲這幾年年年大戰,實在應該緩緩。幾百個南下百姓,還回契丹人就是了,沒必要爲了這些人而跟契丹交惡。只要緩上兩三年,宋朝也就不怕契丹了。

朝中的官員爭吵得很厲害,既有人支持杜中宵,也有人支持文彥博,不相上下。從杜中宵北上開拓河曲路開始,這幾年宋朝軍隊連戰連勝,去年更是滅了契丹,主戰派人數大漲。不過連年戰爭,花費十分浩大,也有很多官員主張緩一緩。

趙禎自己,當然是不希望對契丹服軟。不過,他心裡清楚,現在朝廷手中兵馬,也實在不到與契丹大戰的時候。這次禁軍整訓,是趙禎全程參與,心中明白整訓的重要性。聽杜中宵講了一年軍事,也不再是那個對戰事一竅不通的時候。只要再有兩三的時間,就可以有把握對付契丹,實不要想生事。

想了一會,趙禎起身,又到桌邊看地圖。一年學習,現在的趙禎已經大致知道,從地圖上估計戰事的方法。地圖上有多少條路,每條路大約可以支撐多少軍隊,要多少時間,總有一個規律。甚至於多少軍隊,展開能防守多寬正面,部隊行軍速度,多少軍隊可以完成合圍,都心中大致有數。

指着地圖,趙禎對李璋道:“河北路的防禦,西邊是保州,東邊是雄州。保州後邊是真定府,雄州後邊是河間府。只要守住了這四個地方,契丹便就沒有辦法。如果有二十萬兵馬駐防四州,契丹縱然是舉國之兵,也不怕它。可現在,只能挪出十萬兵來,着實讓人煩惱。”

李璋道:“若依杜太尉所說,調張岊一軍到河北路,則有十五萬人。再加上現有的禁軍,倒也不怕契丹南來。如果鐵路修得快,在冬季之前修到雄州,就更加不怕了。”

趙禎搖了搖頭:“有兩個難處。張岊一軍在西域,如果調回河北,萬里調軍,前所未有。至於修鐵路,中書已經算得清楚,冬到最多隻能修到保州,雄州是到不了的。如此保州和雄州之間,一二百里,足夠契丹人南下。只要讓契丹軍隊來去自如,朝廷就難保顏面。”

當然不只是顏面,而是契丹和宋朝的攻勢在何方。如果契丹人證明,他們可以在宋朝來去自如,對宋朝就是非常大的打擊,年初的勝利萬果化爲烏有。

李璋不敢吭聲,站在那裡不說話。

看了好久,趙禎道:“此事實在重大,不可輕下決心。這幾年連戰連勝,一有敗績,怕就是要動搖人心。慶曆年間,與黨項戰事連連不利,最後只能議和。整整數年,朝臣無人敢言戰。杜中宵到河曲,幾年間打了這麼多勝仗,才把心氣提起來,不可輕廢。”

說完,趙禎轉過身,對李璋道:“回去之後,你多派人手到雄州一帶,打探消息。記住,南逃的百姓不要管他們,重點在契丹應對。如果知道他們會來,從哪裡來,許多事情就不同。”

第210章 韓琦到來第66章 自作聰明第57章 喜事第29章 再次自薦第121章 迴歸第111章 首告第48章 慶功第59章 兩軍會師第2章 夜襲第55章 上下相制第2章 腳店和酒樓第126章 行會第46章 工業種子第100章 輕鬆時刻第172章 擔憂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42章 故人屬下第138章 價格雪崩第142章 旅遊團第38章 如何治理?第167章 本是練兵第106章 自來火第205章 抓人第200章 時移世易第190章 進佔疏勒第158章 百貨商場第23章 多調人來第158章 準備進軍第47章 你去葉縣吧第188章 妙計第11章 亂起第1章 壚邊人似月第13章 關鍵證人第161章 兩輸戶第42章 債券第69章 志同道合第40章 不進則退第104章 海商第30章 殺人者死第150章 都不容易第222章 觀軍第83章 攻城受挫第71章 壓路機第110章 俗文化第111章 石州第70章 試探第133章 回鄉第42章 吃個痛快第71章 試槍第221章 賈逵出兵第156章 不去管了第254章 畏敵如虎第36章 集議第119章 鐵路上的馬車第1章 疾風暴雨第207章 慶賀第133章 大戰在即第33章 家事第120章 不問從前第28章 難題第123章 廣種棉花第4章 隨從與屬下第5章 當街兇案第181章 焉耆第97章 各取所需第100章 意外之喜第113章 創業維艱第106章 自來火第116章 好時機第5章 中招第147章 兩軍齊出第79章 由遠及近第123章 年前時節第107章 大同府第75章 制刀第82章 契丹要害第60章 全軍出擊第146章 提舉常平第62章 援軍第30章 僥倖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130章 香布的改變第51章 猜題第129章 慢用第53章 升遷第44章 新與舊第151章 裝車如打仗第143章 兵臨城下第16章 毛遂自薦第94章 武都第179章 典型的賀大第44章 新與舊第4章 汴河上的縴夫第65章 介紹進學第242章 百鍊鋼化繞指柔(上)第176章 重設帥司第72章 比刀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25章 此何人哉第30章 兵臨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