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有些茫然

回到官廳裡,李璋喝了杯茶,覺得坐不下去。自己對於機宜司要做的事情不熟,隨便一看,覺得不懂的事情更多,一時間不由得心煩氣躁。最後沒有辦法,出了官廳,想了想,向一邊的後勤司那邊走去。

李復圭得了消息,急忙迎出來,把李璋接到了自己官廳,上了茶來。

請了茶,李復圭道:“不知太尉來有何事?”

李璋放下茶杯:“在官廳裡面,一時間不知道做什麼事情,出來走一走。想起在河曲路的時候,你管了許多時間情報,便來請教。”

李復圭聽了笑道:“原來如此。太尉不必憂心,機宜只是要求細心,事事留意,不出差漏。現在機宜司,軍官將領多是從河曲路調來,他們做此事久,知道厲害。太尉只要總其大略,有事命令他們即可。”

李璋道:“今日河曲路來的人在那裡佈置,我過去看了一看,見做的事情實在是雜,又要從中理出條理來,非一般人能做到。杜太尉曾講,國家大政,興軍伐戰,機宜司事宜極重。我是從軍的人,向來沒有做過這些事情,着實是怕做得差了。”

李復圭聽了搖頭:“是太尉的心思重了。只要放寬心,多留意庶務,事情並不棘手。開始的日子不需去管他們,只要立下框架,讓那些將領自己去做即可。太尉從旁看着,一一記在心裡,事情便就會慢慢熟愁。機宜不似他司,日常許多都是小事,從中理出條理,需年深日久才行。”

李璋嘆了口氣:“以前在京城裡,只聽說河曲路大軍對哪裡作戰,戰無不勝,立了多少軍功。現在才知道,一切都是靠運氣。天下各路帥司,哪裡有如河曲路這般,事事都做得如此仔細。”

李復圭道:“杜太尉做事,一向喜歡仔細。只要有可能,什麼事情都要搞清楚。最開始,河曲路的機宜司其實只是瞭解周邊,熟知民情。到了後來越做越細,便就成了這個樣子。”

看看天色,李復圭道:“看太尉苦悶,不如我們去尋賞功陳待制,飲兩杯如何?給太尉講一講河曲路的事情,知道下面的人怎麼做事,不需過於擔心。”

李璋道:“如此也好。只是麻煩兩位。”

李復圭道:“太尉客氣了。我們同衙爲官,本就該相互幫扶,才能做得好。”

一邊說,一邊喚了個士卒過來,到旁邊的官衙去請陳旭。

李復圭是世家出身,爺爺李若谷官至參知政事,父親李淑童子出身,做過翰林學士。他自己是慶曆年間的進士,後來跟在杜中宵身邊,入朝爲官。雖然家世顯赫,李復圭也天資聰穎,精於吏事,只是其進取心一直強烈,馭下很嚴,與身邊的同僚倒是關係良好。

不多時,李旭到來。三個人結伴出了官衙,到附近的清風樓,叫了一個臨街的閣子。

點了酒菜,李復圭道:“以後我們三個同衙爲官,正該互相照拂。京城裡比不得河曲路,很多事情不同了。京城官員衆多,不管做什麼,都有官員議論,不比那個時候自由自在。”

陳旭道:“是啊,現在樞密院裡,事事都要講規矩,我也覺得拘束。上面雖有太尉,還有許多使副看着。他們以前又不是帶兵的人,許多事情不明白。”

李璋道:“以前是帶兵的人又如何?便如我一樣,帶兵多年,現在卻事事不懂,汗顏得很。”

李復圭道:“太尉不同,不過是因爲現在帶兵與以前不一樣罷了。等到慢慢熟悉,自然一切都會好起來。再者機宜司與其他衙門不一樣,主要是總攬大局,事情都是下面的人在做。”

陳旭道:“是啊,樞密院的四個衙門,細務最多的就是機宜司和後勤司,不過官吏也多。主官只要抓好大局,下面不缺做事的人。最要緊的,其實是軍令司。”

李璋聽了,道:“對了,今日爲什麼沒有請軍令司的趙太尉?”

李復圭笑道:“太尉,軍令司不同。不要以爲都是樞密院下的一個司,軍令司就跟我們這幾個司一樣了。軍令司管的是各路帥司,還有全軍的各個軍,擬定作戰計劃,決定軍隊駐紮,重要無比。趙滋可不是我們幾個人能比,地位還在三衙諸管軍之上。這些日子,樞密院大事決策,諸位使副外,趙滋幾乎從不缺席。今日去請,他必然也沒有時間出來。”

李璋聽了不由有些不可思議,一樣是司的主管,怎麼相差這麼遠?前日後苑飲宴之後,這兩日都沒有人找過自己,卻不知道趙滋竟然這麼忙碌。

看了李璋神情,陳旭道:“軍令司其實是帥司的大部分,與地方相比,分出來的就是我們幾個。當然,還有管錢糧的,獨立於四司之外。全國軍情,都是軍令司在管,這個時候哪有時間。”

用杜中宵前世的話講,軍令司大致相當於總參謀部,雖然沒有後世的總參謀部那麼大的權力,也相差不多。不管是對外戰事,還是國內軍隊駐紮,大規模的軍隊調動,各種演習軍訓,都是他們的管下。現在整訓的時候,趙滋事事要問,哪裡有時間出來飲酒。更不要說,現在的官員不齊,更加忙碌。

李璋以前做管軍,下面的事情管得很少。日常事務自然有吏人在管,只有非常事情,纔會報到他這裡。那個時候,軍中的管理,最重要的就是簡單。坐衙一日無事,是最好的。沒想到現在完全不是那個樣子了,事前要做計劃,事中要監督,事後還要總結,這些衙門每日裡不知道多少事情。很大程度上,不但是現在比以前的事情多了許多,還把原本是吏人做的事情,歸到了官員身上。

酒菜上來,聽着李復圭和陳旭說着他們的觀感,李璋覺得,簡直像另一個世界的人。以前自己所熟悉的軍中生活,跟現在格格不入。他們說的事情,自己既似曾相識,又一竅不通。

飲了幾杯酒,李璋道:“這幾個你們在河曲路如何?閒來無事,說來聽一聽。”

李復圭道:“在河曲路這幾年,雖然忙碌,日子過得倒還充實。便以現在太尉管的機宜來說,杜太尉不似其他各種主帥,向來不用自己子弟。初開拓河曲路,還是在我的管下。那個時候,太尉讓我做的事情,就是儘快掌握周邊敵情。除了繪製地圖,弄清敵軍佈置,還要知道官員任免,各個官員脾性。那時戰事不斷,做起來着實不容易。到了後來,還要知道党項和契丹的朝政。每隔一斷日子,就要把他們的朝堂任免整理一遍,每個官員的家世、履歷俱要搞清楚。”

李璋道:“這些事情,如何做得來?自己去做,需要多少人手!”

李復圭道:“初時我們也是這樣認爲的,後來做得多了,慢慢覺得此事也不復雜。有了渠道,知道這些事情並不難。便如本朝的政事,甚至官員奏章,京城裡時常有販賣的,他國也相差不多。只要特別留心,並不需要派出專門人員,就有渠道知道。”

李璋知道這些渠道是機密,外面不好說,他也就不問。其實說穿了沒有什麼,無非是宋朝與契丹的商貿,情報部門密切留意。也會有一些情報機構的人,做一些無關緊要的角色,參與商貿。他們一般就是到敵境去聽去看,而不主動做職業外的事情,收集情報。

杜中宵對情報機構的定位,就是收集消息,主要是心細,以前總結整理的能力。至於發展下線和暗殺之類的,從來不做。要需求,也會由其他的機構出面。

這些平時彙集起來的消息,是戰時做出決策的重要依據,最重要的是準確。對於李璋來說,這些事情聞所未聞,聽着甚有興趣。

第226章 進退兩難第139章 求而不得第195章 畢昇後人第150章 只是路遠第4章 包龍圖第9章 酒糟蒸酒第208章 騎兵第一營第127章 三方牽扯第139章 求而不得第200章 捕虎第8章 派人第132章 先下手爲強第103章 只開一路第138章 提前賣票第110章 吃好喝好第215章 常平判官第82章 日暮途窮第210章 韓琦到來第54章 相持第111章 首告第217章 是東是西?第51章 各有封賞第119章 一定要做好第83章 千里投奔第85章 物是人非第53章 重新編組第107章 我有什麼辦法?第70章 商場開業第69章 格外可惡第34章 面比肉貴第109章 請派監軍第235章 先鋒南下第92章 育種爲主第26章 圍點打援第98章 只取朔州第94章 針鋒相對第191章 于闐路口第73章 舊人第40章 模範村莊第93章 我想謙虛第184章 冤家聚頭第8章 兩難第173章 帶話就是第84章 兄弟相見第25章 此何人哉第223章 軍制暗合第57章 民以食爲天第55章 內附第62章 分兵而進第204章 走私第51章 戰俘就是戰俘第13章 躲藏第270章 讓一讓如何?第58章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第151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79章 得償所願第79章 剪羊毛第84章 窮途末路第168章 你們不管我管第98章 無事生非第90章 自去收埋第224章 炮的威力第36章 收錢第107章 大同府第236章 時移事易第150章 破城第259章 劉淮在此第93章 我想謙虛第117章 苦寒之地第21章 嚇了一跳第94章 開戰第231章 細作第2章 夜襲第272章 諸使慶功第207章 不奉旨第117章 無路可逃第108章 勸降第64章 謀劃第73章 內部牽制第22章 紙上談兵第105章 寶貨第71章 關鍵第一戰第133章 送來的軍功第141章 傳言第57章 民以食爲天第141章 平安不便宜第74章 鄰居登門第132章 不服打過第38章 向東第35章 防守反擊第127章 南下第109章 人人有書讀第59章 大變革時代第27章 一命換一命第76章 無冕之王第6章 御史之論第86章 地方龍蛇第63章 長見識第37章 錢的問題第59章 重騎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