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開拓兩湖

杜中宵把公文放到案几上,對一邊的田況道:“難怪契丹人答應得如此爽快,原來是他們國內出了亂子。有運糧民夫,殺了押運的官兵,佔了弘州,一時聲勢頗大。不過,很快就有契丹大軍趕到,亂軍被迅速平息。如果不是有此事,只怕契丹人還要羅嗦上些日子。”

田況道:“既然亂子被迅速平息,契丹還怕些什麼。”

杜中宵笑道:“太尉,是運糧的民夫作亂,這可不是小事。說明從幽州運糧草到前線,民間已經無法忍受。再打下去,這次亂子平息了,下次呢。”

曾公亮道:“既然契丹答應了條件,能結束戰事就好。這一個多月,我們關於軍改的事情,不知道上了多少道奏章。諸事齊備,就是前線打仗,聖上一直沒有批下來。現在戰事結束,也就可以軍改了。”

杜中宵知道,要想軍改,正在作戰的幾支軍隊,必然要有大量將領調回京城來。沒有他們,用什麼人軍改?很多人事位置,只怕皇帝心中已有預案。

田況點了點頭:“是啊,要想軍改,只靠我們還是不行的。必須有大量的將領參與,才能夠真正辦好。戰事結束,人力充足,可以真正開始了。京城三十萬大軍,都知道要軍改,不免人心惶惶。如果不早點開始,非出事情不可。”

張昇道:“此次軍改,不只是樞密院,還要改三衙。若是以後軍政全歸三衙,動作可是不小。”

幾個人點了點頭。三衙軍改,杜中宵等人已經送上了多次方案,趙禎一直留中不發。軍改的內容中軍政軍令分離,主持軍改的卻是樞密院官員,不知道皇帝的心中到底怎麼想的。

軍權的重要性,怎麼比喻都不爲過。趙禎登基以來,經過党項戰事,對宋軍頗爲失望。與黨項議和之後,對於軍隊基本放任,一些重要職位更是當作給外戚的獎賞。直到杜中宵開拓河曲路,四周打遍,並無一個敵手,趙禎才突然明白,原來宋軍也可以這麼厲害。隨着杜中宵回朝,在趙禎的心裡,對軍權越來越重視。到底怎麼改,用哪些人,心裡自有主意。

田況道:“三衙舊人,必然是要換掉的。這些年來,三衙管軍大多都上了數年軍校,雖然不是一直在裡面學習,每隔一段時間總要去。不過,他們學得到底如何,能不能適應軍改,可不知道。”

張昇道:“不能適應,就換人好了。給個閒散職位,俸祿不缺就是。”

田況搖了搖頭:“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好說話的。此事做得好了,皆大歡喜。如果不能服衆,只怕會起風波。三衙諸將,還有要離開京城禁軍的將領,都是難題。”

杜中宵想了想,道:“其實高級將領不需要擔心。就連狄太尉都自請外任了,軍中還有哪位將領敢戀棧不去?要注意的是,不能待他們苛刻,離開軍隊隨便打發,終會惹出事情。妥善安置,讓所有人都說不出什麼來,纔是上上之策。”

田況道:“軍中必須揀汰,要離開禁軍的,豈會甘心?”

杜中宵笑道:“所以,要給他們出路。揀汰必須要公平,明訂資格,過了的就是過了,不能過的絕不寬貸。離開禁軍的,必須要有出路,要讓他們衣食無憂。”

田況道:“如何做到這一點?”

杜中宵道:“這些日子我命人算過了,若是開拓兩湖,可以接納四五十萬人。只是,一邊要開墾荒地,一邊還要防蠻亂,花錢不少。這個錢不能省,錢花出去了,到兩湖的人才能心安。”

聽了這話,幾個人都沒有吭聲。雖然之前,杜中宵就說過,揀汰下來的禁軍可以到兩湖營田,朝廷卻並沒有下定決心。許多官員畏難,對此事心中反對。對於他們來說,揀汰下來的禁軍,以些銀錢讓他們自謀生路就好。到兩湖營田,朝廷要發錢糧,要派人管理,實在太過麻煩。

看了衆人表情,杜中宵笑道:“諸位,此事是不得不面對的。如果不管揀汰士卒的出路,開封附近哪裡容得下他們?一個鬧起來,京畿出了亂子,不是小事。”

田況道:“可數十萬人到兩湖營田,官府不好管理事小,地方難爲。更重要的,兩湖地區有諸多蠻族,本就時常叛亂。現在派了大軍前去,只怕蠻人會生事。”

杜中宵道:“沒有雷霆手段,何顯菩薩心腸!數十萬大軍,什麼蠻人作亂平定不了?只要朝廷捨得花錢,捨得給軍糧,不信蠻族能鬧出事來。”

曾公亮搖了搖頭:“平定兩湖,認真說起來,可是一場大戰事。”

杜中宵點頭:“不錯,這就是一場大戰!只不過,蠻族終究不是北方胡人可比,雖然鬧,都只是小鬧。只要營田務組織廂軍,就足以平定。最關鍵的,是朝廷要捨得花錢。”

兩湖地區,一直到現在,實際都沒有完全開發。山中各種蠻族極多,隔幾年就鬧一次。雖然規模都不大,一般周圍的州府就可以調兵剿滅,卻無窮無盡。一般來說,官府管到的地方,就是平原地區,和一些城鎮。有的州縣,只有縣城周圍的很小地域,是在官府的管治之下,其餘地方全是蠻族。至於後世說的湖廣熟天下足,現在還沒有影子。

要想平定蠻亂,開發兩湖地區,就是要捨得花錢。在那裡派駐大軍,不斷地開發土地資源,吸引山裡的蠻族出來。同時對那些一心作亂的蠻族,必須痛下決心剿滅。這個過程很漫長,不是幾個月打上幾場仗就可以結束的。下定決心,在那裡大量駐紮部隊,才能真正開發出來。

田況想了想,道:“太尉的意思,是把揀汰下來的禁軍派到兩湖地區,一邊營田,一邊平蠻?”

杜中宵點了點頭道:“不錯,正是如此。兩湖地區營田,以洞庭湖爲界,可以分爲東西兩部分。東邊安州、漢陽軍、復州、鄂州和嶽州,只是空曠,水澤衆多,沒有蠻族,以開拓墾地爲主。西邊的則大有不同,澧州、鼎州、潭州、衡州,周邊的蠻族極多,而少水澤,當以剿蠻爲主。這九個州軍,都有不少平地,可以開墾出來。揀汰下來的禁軍,到那裡營田,實際人數不多。不過,初期必然耗費甚巨,需要朝廷拿出許多錢糧。三五年後,才能見到好處。”

田況點了點頭,一時不語。兩湖的情況,田況當然知道。不過要下決心,真地開拓那裡,花的錢糧可是不少。要想讓朝廷下這個決心,不是容易的事。

第105章 寶貨第23章 可曾讀書?第42章 債券第120章 不問從前第125章 提攜舊人第66章 反殺第78章 不情之請第6章 糟民第76章 人心惶惶第81章 新知州第18章 買空賣空第212章 通車了第199章 能放手則放手第102章 願意獻城第129章 產業規劃第39章 前線第162章 佈置第42章 疑惑第70章 建房築路第57章 用人不疑第30章 京西營田第131章 受不了了第52章 分岐第150章 破城第77章 先關起來第180章 奇人第54章 贊助者第25章 何不拼一場第9章 鑄門炮吧第128章 模範農戶第116章 疑惑第103章 不湊巧第115章 該裁軍了第203章 給錢第30章 誰敢告他?第44章 貴人?第92章 杖責第202章 不理他們第125章 党項商人第61章 水車第119章 一定要做好第71章 壓路機第192章 全軍覆沒第17章 自尋出路第149章 農事第220章 生活不同了第51章 有錢還不賺?第4章 新的形勢第35章 來客第154章 避風驛第61章 力敵第112章 慶功第75章 進擊第41章 阻力重重第155章 看你像賊第60章 無商不富第52章 一敗再敗第157章 避嫌第219章 兩府聯手第35章 古之龍泉第155章 販魚第59章 順手牽羊第141章 北進第34章 親臨前線第14章 惡人還須惡人磨第189章 被圍第80章 各有前程第40章 派兵第231章 大不一樣第117章 牢城營第135章 準備出擊第65章 天賜良機第137章 主僕矛盾第79章 破靜州第58章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第219章 兩府聯手第71章 錯位第121章 迴歸第68章 審明紀律第93章 恩威並施第85章 會計天才第87章 末路第84章 議降第219章 打獵第54章 相持第202章 不理他們第19章 攻破曲陽第64章 形勢逆轉第99章 科學的勝利第106章 故人重逢第47章 你去葉縣吧第68章 稀罕物第20章 莫多管閒事第58章 糧草到了第117章 大主顧第19章 攻破曲陽第189章 行文有司第84章 議降第5章 中招第127章 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