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亂起

弘州附近,桑乾河旁,一隊運糧的隊伍正在休息。他們是析津府順州人,奉命押運糧草,來到了這裡。此時河谷裡桃花已謝,桑葚漸長,微風和煦。

看看天上的太陽,一個契丹士卒長身而起,厲聲道:“起行!天黑之前,我們要趕到下一處驛站!”

地上一個漢子道:“前面山路走得着實辛苦,大人,且容我們歇息得透了,纔好趕路。”

那士卒揮起手中鞭子,一鞭打在說話漢子的身上,高聲道:“你胡說些什麼!運糧都有路程,一個慢了,就要受罰!都快快起來,向前趕路!”

那漢子從地上起來,口中道:“從幽州一路趕來,河裡又行不得船,我們累得快要死了!再這樣逼下去,還怎麼活着到大同府!這個季節,我們不做家裡農活,來運糧已是苦命。又不給糧食,只靠着我們自己帶的糧,這不是要人命嗎!”

幾個運糧的漢子起來,一起說是,叫苦連天。

契丹士卒大怒,手中鞭子沒頭打下去,口中道:“前方聖上帶兵苦戰,一天不知死多少人!你們只是運糧,便就有這麼怨言,還是打得少了!”

那漢子被打得身上出現血痕,一時心中惱怒,一把抓住鞭子,厲聲道:“爲潑賊只會打人,爺爺可忍不了你!去死吧!”

說着,手中用力,一把奪過鞭子。那契丹士兵身子撲過來,被漢子一腳踢在胸口。這一腳真地是力大無窮,契丹士卒一聲慘叫,便就倒在了地上。掙扎幾下,便就一動不動。

其餘幾個士卒不由傻了眼,過了一會,清醒過來,一起喊道:“唉呀,殺了人啦!你這廝是要造反嗎?速速捉了,砍了他的腦袋!”

說着,一起圍了上來。掏出腰刀,把漢子圍在中間。

卻不知這漢子是這羣運糧百姓的首領,平日裡極得人心。見他被圍住,運糧的百姓一聲喊,把幾個士卒撲倒在地。繳了腰刀,一個漢子道:“七郎,這向個賊廝鳥如何處置?”

七郎看了看地上的幾個人,咬牙道:“已經死了人,報上官去,我們哪裡還有命在?這運糧就是個要命的活計,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就此反了算了!殺到弘州,搶些錢財,我們自己去找活路!”

運糧的漢子一起說好,擡起腰刀,把幾個契丹士卒全部砍了。

馬邑契丹軍營,耶律洪基坐在帥帳裡,看着兩邊的衆將道:“宋使已經到了朔州,正與我們商談是在這裡,還是回大同府去。耶律仙童說,宋朝所佔的土地,不會還給我們。但是,被他們俘的皇叔,卻會送還北國來。此事重大,諸位怎麼看?”

耶律乙辛道:“朔州有重兵駐守,南國不還也就算了。北邊的德州等地,如何也不還?”

貼不道:“他們佔了,如何還肯還?想還,前邊不佔就是了。國內交兵五年,諸事雜亂,急需休養生息。若是交回重元,倒也可以。”

耶律乙辛道:“重元有什麼用?我們已經佔了大同府,重元只是孤家寡人而已。”

貼不道:“雖是孤家寡人,但在宋人手中,卻有許多用處。國內重元遺黨,還有不少。若是宋軍以重元爲號,難保不會大亂。北邊幾州,都在羣山之中,沒有什麼大用處,給宋國就是了。”

耶律洪基看着衆人,見其餘人都不語,心中明白。在馬邑快一個月了,無法奈何宋軍,臣下許多人都不想打了。這仗也打不下去了。前方攻不破賈逵的防禦,後方運糧艱難,實在支撐不住。

正在這時,一個士卒進來,叉手道:“陛下,弘州急報,有運糧隊伍反了!”

耶律洪基一聽,猛地站了起來,厲聲道:“怎麼回事?有多少人?”

士卒道:“稟陛下,初時的人並不多。誰知他們出其不意攻破了弘州城,裹挾百姓,現在拒說有數萬之衆。聽探報說,這些人知道陛帶大軍在大同府,正四處搶掠,要向南邊的蔚州去!”

耶律洪基揮了揮手,命士卒下去,一時間眉頭緊皺。

貼不拱手道:“陛下,現在的糧草都是要從弘州運來。那裡一亂,糧道可就斷了!”

耶律洪基點了點頭。過了一會,斷然道:“這仗打不得了!讓宋使到軍營,就此議定。南國送重元回來,我們撤軍!朔州和德州,就交給宋國算了。等上兩年,備得齊全,再與他們爭鋒!”

衆臣拱手稱是。

耶律洪基又道:“立即派大軍,去弘州剿滅亂賊!若是慢了,被他們裹挾百姓作亂,只怕山前山後亂成一團。命同知樞密院事韓紹文統兵三萬,立即沿桑乾河順流而下,討伐叛黨!”

貼不拱手道:“陛下,弘州數萬亂軍,只出三萬人,聽怕——”

耶律洪基擺手道:“叛軍虛報而已。弘州總共纔有多少人?縱然他們裹挾,也沒多少亂軍。”

衆臣拱手稱是。韓紹文統軍在後面軍營,立即派了傳令親兵,命他帶兵火速出發。

弘州到大同府比馬邑還近,如果亂子傳到大同府,事情就鬧得大了。必須要在宋朝知道亂子之前撲滅,不然,這仗還不容易結束。

朔州驛館,耶律仙童看了洪基來的詔命,有些吃驚。沒有想到,洪基不打任何折扣,就答應了宋朝的條件。本來自己還擔心,與宋朝談定的條件洪基不接受,此事難以結束。看來,這場戰爭對契丹來說極其不順利,爲了結束,寧願付出代價。

與吳湛出了房門,到了富弼和劉永年住的院子。通報之後,兩人進去。

富弼和劉永年迎了出來。耶律仙童拱手道:“太尉,聖上有旨,明日我們一起,到馬邑的軍營裡面去。談定此事,接了詔書,各自收兵。兩國重修兄弟之好,不起刀兵豈不美哉!”

富弼道:“大王,現在可不是兄弟之國。我朝聖上與貴國先弟爲兄弟,現在是叔侄之國。”

耶律仙童有些尷尬地道:“太尉說的是,叔侄之國,叔侄之國。”

契丹突然接受條件,就在馬邑的軍營裡談判,讓富弼感到有些意外。不過,宋朝急着改組禁軍,這仗實在不想打下去了。早早結束戰事,其他的也不多考慮。這一仗,契丹打得稀裡糊塗,宋軍的實力也不足。防守有餘,進攻卻力有不逮,能早早結束,正是朝廷希望的。

馬邑一戰,對於宋朝來說,是向契丹展現了實力。兩軍正面對陣,宋軍戰力居於上風,契丹哪怕兵力佔優,也很難撼動。對於兩國來說,這個結果,會影響後續政策。

第61章 心驚肉跳第107章 商機第15章 朝爭第10章 攻守易勢第29章 過界第3章 破城第134章 趙滋述職第94章 開戰第81章 合議第4章 應對第152章 重甲守城第6章 糟民第84章 窮途末路第38章 試槍第25章 栽培第101章 慶功宴第168章 你們不管我管第106章 慶功第3章 首告有賞第148章 西進第136章 堅守原地第53章 先党項後契丹第84章 窮途末路第22章 分別對待第88章 談判第119章 故人蒙難第35章 怎麼切換?第144章 開拓兩湖第184章 文武殊途第27章 善後第76章 人心惶惶第116章 全力向西第102章 奇風異俗第72章 數字嚇人第18章 買空賣空第59章 兩軍會師第268章 備戰第7章 自己想辦法第67章 生意第16章 好大的雪第42章 聚飲第44章 新與舊第10章 愛信不信第70章 知識是財富第186章 刺刀戰第122章 倒黴鬼第110章 三岔口第10章 血濺五步第6章 從河曲到河曲第205章 抓人第96章 貨物有別第146章 貢品第232章 回頭路第39章 兩難第51章 各有封賞第61章 力敵第25章 終究心軟第105章 去牢城營吧第74章 兩個拳頭第70章 各有怨言第32章 收網第22章 紙上談兵第28章 醉仙釀第94章 開戰第33章 使者第34章 大勢第141章 北進第140章 用人換地第149章 人員安排第43章 自有人買第51章 各有封賞第87章 先利其器第171章 主戰第80章 柳暗花明第57章 怎麼軍改?第7章 糟白酒第90章 狼狽爲奸第39章 大軍出動第124章 郊外探查第147章 曾經的上司第5章 當街兇案第21章 練兵第263章 初勝第130章 香布的改變第262章 一攻一守第65章 介紹進學第21章 一起抓走第41章 天章閣講武第103章 爭議第186章 刺刀戰第268章 備戰第70章 喜憂參半第96章 歸順第34章 面比肉貴第241章 保值第123章 軍令軍政第111章 都是小錢第116章 好時機第9章 葉縣第178章 軍民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