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重回揚州

“稟告王爺,揚州就要到了!”

劉淵從沉思中清醒了過來,向霍烈點了點頭,道:“去安排一下吧,要知道本王此行是秘密的,除了王峻和蜀中將領,誰都不見,尤其是那些江南望族。”

霍烈急忙答應一聲,走下去了。

劉淵手指輕提起面前的茶杯,茶早已經冷了,這是自己第三次趕來揚州,心情卻是每次都不一樣。

燕王還是反了。

宣和二年六月,燕王率領十萬精兵攻打竟陵,連續打了半個月,雖然全力以赴,但還是被龍城等人阻止在了城外。然後燕王採取了圍城的策略,同時率領大軍將揚州和竟陵的通路全部封死,然後又將揚州和漢口之間的二座大鎮攻破。等到宣和二年七月中旬,揚州刺使王峻和各鎮遞上來的軍報放到明帝面前的時候,明帝完全傻了。

劉淵卻知道這一日終於來了,一個月前晉王劉潛已經來到江南督辦軍事,雖然他的效率差勁了點兒,不過畢竟還是讓燕王大覺前途不妙,尤其是當晉王秘密通知各鎮加強防禦之時,燕王哪裡還會繼續白癡下去,知道劉淵已經準備對付自己,只能先發制人。

晉王手中下給各鎮的聖旨就是劉淵將燕王逼反最重要的一步。其實現在形勢非常清晰,若自己是燕王,早就揮兵南下了,對明帝抱有任何幻想都是沒有用的。

但是真正走到了這一步,劉淵心裡確實還是有些複雜。

現在就是關鍵之戰了,劉淵心裡的感覺大爲不同,上次兵敗揚州的情景還是歷歷在目,這次關係到自己是否能夠破除那個糾纏已久的宿命,自然要全力以赴。

若是擊敗燕王,然後逼退相王,那麼就該是自己登上帝位的時候了。

他臨行前已經在明帝面前將國事全部託付給了顧憲,明帝當然萬般願意,雖然不捨得劉淵離開京城,不過到了這個時候卻也顧不得了,那些關於燕王的摺子,每天都足以讓他心驚膽跳,唯有劉淵纔是他最大的希望。

大船漸漸地靠近了岸邊,劉淵站起身來,走到船邊,見辛古銘和王峻帶着數人早就候在岸上,急忙走下船來,笑道:“諸位不必多禮,本王暫時還不想暴露身份。”

話雖然是這樣是說的,衆人還是紛紛上來行了禮,然後便簇擁着劉淵往揚州行去。

王峻又將劉淵安置到了刺使府中,然後劉淵便將辛古銘、沈雁和留守揚州的雷霆軍大將餘敏召了過來,這算是一個機密的軍事會議,畢竟這些人才是擊敗燕王的主力。

現在揚州守軍十萬出頭,還是以蜀軍爲主。王峻手中的人馬不提也罷。

見衆人都神色緊張起來,劉淵笑道:“諸位將軍,本王這一路上一直在想,燕王是否有這個膽量攻打公然攻打揚州?本王倒想看看他是否會將整個江南大營全部派來!”

他聲音雖然平淡,但是聽在王峻耳朵裡卻是另有一種震撼,自從三年前揚州別後,他就再也沒有見過劉淵,這次見了,劉淵已經改變太多。

已經不僅僅是那種從容和淡定了,現在更多的是震懾之氣。

辛古銘算是軍中首將,忙道:“燕王手下至少有二十萬的精兵,不過他還要圍困竟陵,恐怕能夠到揚州城下的大概不足十五萬。但是兵貴精而不貴多,江南大營中的士兵雖然大部分都是嘉祐六年從江南征召而來,但是這幾年一直攻打漢口,再加上燕王領兵有方,想必都已經成了精兵了。”

劉淵含笑點頭,辛古銘說這些話是有用意的,燕王不比順王,手中握着的並不是一堆爛兵,而是真正身經百戰強兵,他的用意是想提醒劉淵不要輕敵。

一個大將能夠用這種方式來提醒主帥,也算是不錯了。

辛古銘繼續說了下去:“龍將軍已經從竟陵傳來軍報,燕王顯然已經決定暫時圍困竟陵,先行南下。所以末將認爲燕王將會全力攻打揚州。至於江南大營麼,末將認爲燕王也許會佯攻漢口,給明軍造成假象,然後才率軍南下。現在明軍只圖緊守漢口城,而且此刻已經進入秋季,明軍不敢輕動,所以燕王纔會選擇這個時間起兵謀反。”

王峻沉吟道:“辛將軍所言有理,不知是否可以透露一絲消息給明軍,只要他們能夠出兵威脅燕王,燕王便不敢將大軍全部派到揚州來了。”

劉淵點了點頭,王峻這招雖然有些並不仁義,但是卻也說明他是個懂得變通的人,明軍雖然是大漢大敵,但是現在卻可以結爲夥伴,一起夾攻燕王。

只是這是根本不可能的。

首先相王不會如此愚蠢,就算他要出兵威脅燕王,也是要威脅燕王投靠他,而且根本不會和燕王進行任何有損失的決戰;其次燕王也不是塊木頭,他現在不願意投靠明國的原因只是因爲他還有一絲希望,而劉淵就是爲了這一點纔會一直等着他首先出手,若是將他這絲希望也破滅了的話,那麼劉淵敢斷言,燕王絕對會在第一時間嚮明國稱臣。

不過這些都不是可以和王峻說出來的,至少不能夠用自己的嘴說出來,劉淵目光掃視衆人,最後落在了林越然的身上。

這位蜀國未來的大將心裡明白,上前一步,道:“明人都是狡詐之徒,若如刺使所說一般,恐怕明人會試圖坐收漁翁之利,他們只要從漢口出城,緊逼江南大營,然後等待揚州戰事結果便可,到了那時,損失的恐怕……”他一邊說話,一邊微笑地看着王峻,當看到王峻臉色變了時,林越然急忙停了下來,王峻顯然已經有所怒氣。

劉淵也沒有想到王峻心胸竟然如此狹窄,看來自己對他還是並不瞭解,笑道:“本王明白將軍的意思,王大人覺得如何?”

王峻急忙掩飾怒氣,道:“下官不懂軍事,一切還要王爺決定。”他是何等聰明之人,看出劉淵是想借林越然之口來否定自己的觀點,當即心裡就有些微微怒,本來他才該是劉淵的心腹之人才是。

劉淵也沒有將此事放在心上,原來他就擔心蜀軍和漢軍是否能夠和睦相處,現在看起來效果還算不錯,將領之間有些小的齷齪還是正常的,笑道:“諸位以爲燕王將會如何攻打揚州。”

林越然出了一口氣,他最怕得罪的就是這位揚州刺使,因爲他對王峻也稍有不滿,此人略微有些傲慢,看到劉淵將這事揭過,急忙退了下去。

餘敏身爲雷霆軍的首領,而且又是揚州舊將,當然不好不說幾句話,忙道:“稟告王爺,燕王現在已經將漢口、揚州之間的三座大鎮佔領兩座,看來他是想要屯兵永豐鎮,然後如當日明軍一樣圍困揚州。同時竟陵、揚州之間的風雲集也已經落入燕王手中,他應該會在這幾天就將大軍移到前營集中。”

這些軍報劉淵早就看過,燕王是想徹底斷絕竟陵和揚州之間的關係,兵分兩路,最終的目的是在揚州城下會合。

王峻這次倒並沒有說話,一者他確實不懂軍事,另外也因爲方纔自己的意見被劉淵否定而心中有些膽怯。

辛古銘點頭道:“餘將軍所料應該不差,不知道王爺的意思是……”

劉淵淡淡道:“若是本王也兵分兩路,一支將燕王軍阻擋在三裡集之外,一支卻搶先佔領永豐鎮的話,燕王是否有這個心理準備,願意與本王在永豐決戰!”

王峻首先驚住了,他一直都想着劉淵會怎麼守揚州城,沒有想到他一到這裡來,竟然就是直接出擊。

其餘衆人都是有些戰陣的經驗,倒並沒有顯得像王峻那樣震驚,林越然首先點頭道:“稟告王爺,燕王軍從竟陵而來的這一支乃是主力,更有燕王親自率領,聲勢非比尋常,而三裡集卻只是一座不足百米的土城,想要將燕王軍阻擋在其外的話,恐怕……”

劉淵的意思是要將燕王永豐這一支吃掉,然後才與燕王決戰,這個想法不能說不好,只是實現起來並不容易,首先兩軍勢力本來就有些差距,若是無法阻擋竟陵這支燕王軍的話,那麼自己就會被圍在永豐鎮中,這等於是死了一半。

辛古銘道:“林將軍所言甚是。”

劉淵點頭起身,他確實有些心急了,想要儘快擊敗燕王,這才提出這樣的建議,看來還是頭腦清楚點兒好。自己不能在此重蹈當日救援竟陵失敗的覆轍了,笑道:“諸位暫且回去休息吧,明日再商討一下。”

諸將紛紛離去,只有沈雁和餘敏留了下來,餘敏道:“稟告王爺,現在末將手中已經有了五千重騎兵,相信比明國的前鋒營更爲強悍,希望還能夠有機會大展身手。”

沈雁點了點頭附和道:“確實如此,這次是楊樓主親自督辦的重甲,學生認爲用之衝鋒陷陣,最是適合不過,而且燕王未必見過如此厲害的騎兵,定然無法抵擋。”

劉淵笑道:“既然連先生都將他們說的如此之好,本王倒是有了興趣,明日一起去見識一下吧!”

兩人這才拜退。

劉淵又將整件事在心裡想了一下,想要擊敗燕王,而且又能夠將他一次性的擊潰,必須要出奇計才行,否則的話,只會將他逼到相王那裡去。

一想到那個眼睛細長的大明相王,劉淵心裡的危險感覺就升了起來,那個人纔是自己的生平大敵啊!

※※※

劉淵出行後慕容清雪幾乎便住在宮裡了,一者是因爲陸無華一心挽留,一者卻是因爲宮中發生了大事情。

戚皇后終於還是捅出了一個大婁子,若是明帝還擔心抓不住她的馬腳的話,現在她確實是犯了一個大錯,竟然在她的鳳翔宮裡找到了一個棉布的玩偶,上面赫然寫着明帝的名字和生辰八字。

巫術早就被大漢所禁止,戚皇后如此做法,確實讓明帝順勢震怒一下,一聲令下馬上將她打入冷宮之中,而此時劉淵已經在去揚州的路上了。

顧憲匆忙進宮面聖,但他畢竟不是劉淵,在明帝面前還沒有那麼大的分量,就連想將此事查清都沒有做到,明帝斷然下旨,永不赦免戚皇后。

這已經算他是格外開恩了,他恨不得戚皇后死了纔是,這些年來他一直受着這女人的氣,現在終於有人爲他撐腰,而且也做了第一步,就不怕繼續做下去了。

無奈之下,顧憲只好找到了慕容清雪,問她是否知道此事,慕容清雪一臉茫然,但還是匆忙和安樂公主一起派人調查此事,最後卻不了了之,因爲就算有人嫁禍給戚皇后,那人也沒有露出什麼馬腳。

顧憲馬上意識到宮裡現在出了大問題了,而且他也首先想到陸無華這位讓人一見難忘的女人,若說只有一個人想要致戚皇后於死地的話,那麼定然就是這個女人無疑了。

但是陸無華顯然並不會武功,而且她也沒有出入鳳翔宮的機會,她的父親雖然現在是風光無限,但是卻也說不上什麼實力,更不用說在宮裡了。

顧憲派出的可是龍騰閣的高手,竟然都沒有查到一點兒蛛絲馬跡,這件事只好放棄。他雖然早就料到會有這一天,但是卻沒有料到竟然會如此之快,而且恰好發生在劉淵剛剛離京的時候,這其中的有些東西確實耐人尋味。

宣和二年七月十四日,明帝正式冊封貴妃陸無雙爲正宮皇后,淑妃陸無華卻並無絲毫封賞。

顧憲馬上進宮面聖,將劉淵的意思重新說了一遍,那就是若是封了陸無雙爲皇后,則必須將陸無華貶入冷宮之中。不過明帝只是淡淡一笑而已,顧憲在他心裡的地位遠遠無法和劉淵相比,到了這個時候,他到有些慶幸劉淵沒有在宮裡了,可以說他這一輩子最喜歡的兩個女人就是這對姐妹花,現在去除了心病,自然神清氣爽,別人的話哪裡還聽得進去。

顧憲只好退了下來,這不是他力所能及的事,其實就算陸無華登上皇后的位置也沒有什麼,難道她還會對明帝不利不成。

第278章 恩威並重第259章 臨行之諾第236章 咄咄逼人(上)第179章 橫擊雲州(下)第232章 棄雲之計(上)第28章 創書賦詞(下)第76章 新科狀元(下)第41章 太子劉源(上)第3章 初經人事(上)第272章 秘旨遺承第160章 生死護衛(上)第80章 軍事會議(下)第182章 羅山之戰(上)第65章 疑心重重(上)第233章 棄雲之計(下)第26章 突遭大難(下)第26章 突遭大難(下)第139章 奇計動蜀(下)第263章 有女無華第259章 臨行之諾第106章 煉丹之術(上)第20章 鑑寶大會(下)第58章 故地重遊(下)第85章 無奈之戰(上)第246章 黑冥道長(上)第111章 重見伊人(下)第111章 重見伊人(下)第185章 處心積慮(下)第8章 以假亂真(下)第72章 同門師兄(下)第228章 陣前折將(上)第161章 生死護衛(下)第167章 夢想之軍(下)第20章 鑑寶大會(下)第188章 尷尬宴席(上)第329章 登基大典第28章 創書賦詞(下)第346章 將死之身第82章 難得將才(下)第125章 疑心重重(下)第117章 北朝軍師(下)第180章 奇計無功(上)第174章 蜀國改代(上)第302章 倭寇巢穴第258章 戰遊之策第137章 攜美而歸(下)第39章 江南名妓(上)第163章 誓死跟隨(下)第98章 贈君一語(下)第145章 天生對手(下)第236章 咄咄逼人(上)第178章 橫擊雲州(上)第300章 揚州內亂第176章 奇兵來援(上)第3章 初經人事(上)第170章 李納至蜀(上)第284章 最佳人選第332章 揚州平叛第287章 建立水軍第71章 同門師兄(上)第316章 雷厲風行第176章 奇兵來援(上)第289章 重拾自信第246章 黑冥道長(上)第271章 女帝之夢第109章 席間對峙(下)第116章 北朝軍師(上)第156章 情種深重(上)第158章 艱難別離(上)第229章 陣前折將(下)第279章 陣前落馬第177章 奇兵來援(下)第157章 情種深種(下)第172章 妖道逞兇(上)第73章 人若抗命(上)第219章 吐露心聲(下)第276章 爲君解憂第266章 伏擊失敗第125章 疑心重重(下)第82章 難得將才(下)第274章 後宮之變第275章 重回揚州第314章 重見伊人第63章 鬼谷門人(上)第168章 宣臺總管(上)第251章 逼上絕路(下)第170章 李納至蜀(上)第168章 宣臺總管(上)第88章 痛下決心(下)第137章 攜美而歸(下)第293章 主動撤退第72章 同門師兄(下)第226章 兵進翠石(上)第292章 雷霆揚威第30章 年輕氣盛(下)第262章 雙嬌之爭第12章 機械圖紙(下)第98章 贈君一語(下)第27章 創書賦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