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後宮之變

荊無計臉色未變,道:“荊某實在是爲了王爺的性命而來,若不是爲了這個,難道還是其他。”

燕王淡淡道:“原來荊先生是安王的說客,本王倒是失禮了。”

荊無計突然哈哈大笑了起來,站起身來,道:“王爺恐怕早已經接到進京弔喪的聖旨了,而現在卻棲身江南大營之中,可以說已經是犯了死罪。而現在又瞻前顧後,荊某實在看不到王爺還有什麼保身立命的法子,倒不如儘早離去的好。天地悠悠,自有荊某的立身之地。”

說着作勢欲走,不過兩個人心裡都很清楚,荊無計走不了,而且燕王也不會讓他走。

燕王目光盯在他的身上足有一炷香的時間,最終還是破顏而笑,道:“先生請坐,本王方纔一時激憤之言,還望先生勿要見怪。”

荊無計這才坐了下來,燕王確實是一個不好對付的人,還要和他玩點兒技巧才行,要不然劉淵也不會如此顧忌他了。

燕王笑道:“荊先生方纔所言,本王都已說過,若論才學智謀,本王確實不如安王,但是本王倒也有一個疑惑,不知道先生願否解答!”

荊無計道:“王爺請講!”

燕王道:“荊先生如此之才學,爲何偏偏棄才華橫絕的安王不顧,千里迢迢來到本王帳下,難道只是爲了告訴本王不如安王麼!”

荊無計知道他對方纔自己的那番話心中還有芥蒂,看來自己的這個激怒燕王之策用的有些過頭了,像他這樣的人心機頗深,現在是用到了自己,可以和顏悅色,若有一日用不到自己的話,那麼方纔那些話就足以使他心動殺機了。

輔佐一個人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挑選可以輔佐的人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荊無計道:“王爺恐怕比荊某還要清楚此事吧!”

燕王故作疑態道:“本王倒是不知……”

荊無計知道自己不能用對付太子的方法來對付這個人,只好道:“王爺不應妄自菲薄,雖然現在大漢天子另有其人,但荊某若是料得不錯的話,不過數年,王爺和安王纔是大漢未來的天子人選。”

燕王眯上雙眼,並未說話。荊無計爲什麼來找他,他心裡很清楚,但是他倒想讓荊無計分析一下自己到底有多少勝算。

荊無計道:“安王現在雖然掌握國事,但是大漢精兵卻全部都在王爺手上,當年先皇武帝將江南大軍交給秦王掌管,其實便是知道了這其中的重要,若不是秦王殿下早就表明永不回京城的決心,先皇未必會將江南大軍交到他的手上,王爺以爲如何呢!”

燕王淡淡一笑,還是沒有說話。江南大軍確實大漢最爲精銳的軍隊,但是也並非全部,只是在劍南一地恐怕也有十數萬的精兵,而且現在竟陵又沒有在自己的手上,這其中的勝負還很難說,他一直沒有動手便是因爲這個原因,因爲根本沒有必勝的把握。

荊無計也明白此點,何況劉淵手裡還有整個蜀國。他雖然沒有查證,但是也知道現在蜀國的大軍恐怕已經到了揚州了,所以他纔要前來勸說燕王,按照自己的計策去辦才行,繼續道:“王爺坐擁大軍,雖然說是佔了不少優勢,但是荊某卻以爲尚是不足以擊敗安王,只要竟陵不失,安王緊守揚州,明軍背後逼至,王爺自認是否有能力求得一勝!”

燕王點了點頭,這正是他擔心的,自己現在處在兩強之間,這個滋味並不好受,還沒有反出大漢還好,若是一旦反了,要面對的可不僅僅是劉淵一個強敵,明軍漢口的駐軍並不是白癡,定會趁這個機會在背後捅自己一刀,說不定到了那個時候,自己的這支江南大軍就會被夾在兩軍之間,左右爲難了。

荊無計知道他已經有所意動,忙道:“王爺現在可以說是處身危險之中,卻有一個法子可以使王爺立即無須再有後顧之憂!”

燕王目光突然間凌厲起來,沉聲道:“先生不用說了。”

荊無計忍住繼續說下去的衝動,燕王對這一點的堅決是他沒有想到的。不過這也難怪,燕王若是與明國有了任何的關係,那麼就算他奪取了帝位也是心有不甘的,何況燕王又一直有志掃平明國,統一中原。

燕王擺了擺手,道:“先生暫且休息去吧,待來日本王再與先生詳談。”

荊無計知道現在無法勸服這位大漢親王與明國結盟,急忙起身告辭。

※※※

劉淵現在可以說是最爲難過的時候,碧素公主和白葳來到京城之後,白思淵幾乎就成了她們幾人的中心,包括柳朝雲在內,再無一個人願意抽出時間和他這個大漢安王多說一句話,而最讓劉淵難受的是碧素公主和白葳簡直就沒當自己存在過,每天見面都是視而不見。

真不知道她們千里迢迢地跑來大漢到底是爲了什麼。

難道這是爲了將這個女孩送給田柔和柳朝雲等人?

不過幸好這段時間要安排軍備,而且自己還可以將大量的時間放在讀書上。

辛古銘和林越然已經到了揚州,十萬大軍對揚州略微顯得多了一點,而且太過於顯眼了一點兒,所以辛古銘將五萬人馬留在了運河附近。爲了讓揚州能夠對燕王的反應有所準備,劉淵特意寫了一封親筆信給王峻和許謹,兩人當即表示了忠心,顯然已經看出來劉淵不日將登上帝位了。

現在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只要燕王一反,劉淵便立即可以興所謂的正義之師,東去抗敵。但是現在劉淵卻不想將燕王逼反,江南大營的糧草已經慢慢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選擇一個恰當的時候讓燕王不得不反纔是最主要的。

時間一直到了次年春,也就是宣和二年,事情終於有些微妙了起來,先是明帝下旨,要燕王擇日攻下漢口,然後卻派了晉王劉潛爲行軍總管,至江南征兵,其實就是爲了完全將江南大營的糧草線控制在手中。

燕王不是白癡,知道這意味着什麼,也知道是該自己行動的時候了。他先是試圖將竟陵得到手中,不過有了準備的龍城和郭瑭根本不給他任何機會。

燕王大怒之下,率兵攻打竟陵,連續攻打十日不見成效,終於收兵而回,同時給明帝上了一道奏摺,說道竟陵軍偷襲江南大營,要求明帝嚴懲龍城等人。

明帝馬上將劉淵召進宮來,將摺子遞給劉淵,嘆氣道:“五弟他是否對朕有所不滿,竟然做出這樣的事來,九弟有什麼看法!”

劉淵心道這位三哥果然有些迂腐,竟然還沒有將燕王和謀反聯繫起來,不過這也不能怪他,燕王大部分都是衝着自己來的,若是沒有自己的話,說不定他還會效忠於現在的明帝,急忙道:“皇兄勿要多疑,五哥恐怕只是一時氣憤而已,現在四哥正在行進江南途中,若是他到了江南,五哥手中的權力肯定將會大打折扣……”

明帝明白了他的意思,點了點頭,道:“九弟以爲朕要如何下這道聖旨!”

劉淵心道燕王是該反了,再不反的話,恐怕他真的會選擇投靠明國,到了那個時候麻煩的只能是自己,道:“皇兄只管下旨說改日將撤換竟陵守將便是,並讓五哥提出是否有好的人選……”

明帝點了點頭,大喜道:“九弟的胸懷果然異於常人,朕雖然知道是五弟的錯,但是卻不忍心讓兄弟有所齷齪,九弟能夠這樣做,朕就放心了。”

龍城就不用說了,郭瑭手中的雷霆軍完完整整的是劉淵的人,所以明帝纔會高興劉淵如此明理。

劉淵不好意思的點了點頭,燕王生性多疑,這道聖旨一下,他定然會認爲這是明帝想要穩住他的辦法,恐怕聖旨到了他手中時,也就是他要造反的時候了。

明帝高興的將聖旨交給旁邊的管事太監,笑道:“五弟雖然一直與朕不合,但是他確實是我大漢的棟樑之才,若沒有他鎮守邊關,恐怕朕與九弟都無法睡得安穩了。”

劉淵道:“皇兄所言甚是,只不過本王倒是擔心五哥,他此舉確實有些過分,說不定以後……”

明帝笑了笑道:“九弟放心便是,他畢竟還是自家兄弟。”

劉淵心道太子也是自家兄弟,最後還不是落得個自相殘殺的地步,不過這話不好說出來,只能點了點頭,正想出去,明帝突然低聲道:“九弟切莫聲張出去,朕想要處置皇后!”

劉淵大吃一驚,若不是他生性平淡,說不定都會叫了出來,但是仔細打量明帝的臉色,卻又是思索已久的決定,心中轉過無數個念頭,低聲道:“皇兄,這是爲何……”

明帝嘆了一口氣,道:“皇后她在後宮中霸道之極,不守婦道,現在朕都是苦不堪言啊!”

劉淵對皇后倒是沒有什麼印象,但是也隱約中聽過她的事,不過另他倒不是震驚這個,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劉淵第一個想起的就是陸無華。

這個女人給他太深刻的印象了,想忘都不忘不了,尤其是看到慕容清雪整日和她混在一起時,心裡更是十分不舒服。

明帝繼續道:“朕實在無法忍受,已經責令宣臺閣調查皇后的罪行,九弟認爲此事如何!”

劉淵忙道:“宣臺閣有什麼結果!”

明帝搖頭道:“只有部分確實,但是這一部分都足以讓朕無法容忍了。”

劉淵腦中還是不斷地想起陸無華,道:“其餘無法證實的部分是否有人陷害?”

明帝斷然道:“誰會陷害皇后,誰又敢陷害皇后!朕看她是想要一手遮天,總有一日就連朕也要聽她的話才行,這又成何體統……”

他越說越覺得激動,知道自己說的有些過分了,平緩了一下語氣,道:“此事朕未對任何人說過,九弟還要幫朕拿個主意,此事畢竟非同小可!”

劉淵眉頭一皺,明帝對自己可真謂是信任有加,道:“若是皇后被廢,皇兄想要如何處置她?”

明帝咬了咬牙,道:“朕念她多年辛勞,打入冷宮便是了,只要她不再如此霸道,朕自然會放她出來……”

只看他的這副表情,便知道他是言不由衷。

明帝一向溫和,就連對自己的對頭太子都是不忍下狠手,但是卻對這個皇后如此痛恨,劉淵不得不說這是件怪事,他倒並不關心皇后會怎麼樣,反正在宮廷鬥爭落敗的妃子下場不會好到哪裡去,他關心的倒是誰會成爲大漢皇后,急忙問道:“若是皇后確實犯錯,皇兄是否會將貴妃娘娘封爲皇后!”

貴妃便是陸無華的妹妹陸無雙,這個女人與陸無華完全不同。

明帝眼中露出欣喜之色,道:“原來九弟也是這個想法,那就太好了!”

他對陸無雙的喜愛一覽無餘。

劉淵點頭道:“皇兄還要想清楚了,而且處置皇后之事也確實關係重大,若無真憑實據,恐怕天下不服。”

明帝道:“朕當然知道此點,若非如此,也不會找九弟來商討了,皇后還有兩位哥哥現在都在朝中任事,所以處置起來,恐怕並不簡單。”

劉淵淡然道:“着宣臺閣去辦便可,只要皇兄有證據在手,處置皇后自然不成問題,那麼處置兩位大臣也應該沒有人反對,畢竟朝臣心中明鏡一般。”

明帝臉色好轉起來,好像有些迫不及待,道:“九弟真是朕的知音。”

劉淵想起陸無華,低聲道:“不知道皇兄準備如何封賞淑妃!”

明帝也覺得這是一個問題,陸無華畢竟還是爲大,若是陸無雙當上皇后的話,她心裡肯定難以接受,不過陸無華總給他一種莫大的壓力,就算在牀笫之事也是如此,更勿論其他了,明帝倒有些怕她,苦笑搖頭道:“九弟有什麼好的建議!”

劉淵道:“不如將她也貶入冷宮之中,皇兄應該知道她恐怕無法接受貴妃成爲皇后吧!”

明帝本想一口答應,但是對陸無華還是心中不忍,道:“此事日後再提吧,淑妃畢竟毫無過錯,若是驟然將她貶進冷宮,朕倒是心有不忍。”

劉淵斷然道:“皇上若是想封貴妃娘娘爲皇后,那麼就必須將淑妃貶入冷宮,否則定會有所混亂。”

明帝擺了擺手道:“九弟不要說了,讓朕再想一想!”

劉淵看着他猶豫的樣子,心道自己是不是做的有些過分了,難道真的就爲了一個慕容清雪,而想將陸無華置於死地麼!

第184章 處心積慮(上)第186章 紅顏知己(上)第86章 無奈之戰(下)第223章 後顧之憂(下)第134章 嬌媚佳人(上)第118章 庭院之戰(上)第302章 倭寇巢穴第335章 顧憲歸隱第271章 女帝之夢第246章 黑冥道長(上)第216章 蜀王禪位(上)第196章 陰毒之計(上)第240章 表白心意(上)第6章 偷來之福(下)第161章 生死護衛(下)第223章 後顧之憂(下)第331章 郭瑭叛亂第203章 狂士戰遊(下)第46章 揚州大治(下)第248章 坦然面對(上)第229章 陣前折將(下)第122章 船頭弔喪(上)第145章 天生對手(下)第215章 叛逆之臣(下)第30章 年輕氣盛(下)第110章 重見伊人(上)第188章 尷尬宴席(上)第93章 大漢使臣(上)第194章 爲卿分憂(上)第75章 新科狀元(上)第103章 蜀地書生(下)第174章 蜀國改代(上)第73章 人若抗命(上)第298章 船上賭約第203章 狂士戰遊(下)第27章 創書賦詞(上)第168章 宣臺總管(上)第112章 陪嫁女官(上)第53章 竟陵城頭(上)第206章 真假難辨(上)第176章 奇兵來援(上)第172章 妖道逞兇(上)第334章 前塵舊事第26章 突遭大難(下)第31章 幽禁王爺(上)第5章 偷來之福(上)第111章 重見伊人(下)第63章 鬼谷門人(上)第177章 奇兵來援(下)第58章 故地重遊(下)第287章 建立水軍第300章 揚州內亂第271章 女帝之夢第38章 王侯之命(下)第106章 煉丹之術(上)第334章 前塵舊事第154章 無法抗拒(上)第168章 宣臺總管(上)第327章 火器逞威第112章 陪嫁女官(上)第262章 雙嬌之爭第85章 無奈之戰(上)第277章 雷霆出擊第9章 不凡婦人(上)第259章 臨行之諾第37章 王侯之命(上)第253章 父女相見第251章 逼上絕路(下)第301章 秘密會議第78章 竟陵之戰(下)第61章 風月夜話(上)第167章 夢想之軍(下)第302章 倭寇巢穴第274章 後宮之變第279章 陣前落馬第314章 重見伊人第30章 年輕氣盛(下)第117章 北朝軍師(下)第291章 結盟條件第98章 贈君一語(下)第291章 結盟條件第54章 竟陵城頭(下)第73章 人若抗命(上)第93章 大漢使臣(上)第285章 退隱之心第109章 席間對峙(下)第294章 終報大仇第192章 結拜兄弟(上)第225章 非常之人(下)第106章 煉丹之術(上)第44章 怒火中燒(下)第211章 貴妃掌國(下)第192章 結拜兄弟(上)第174章 蜀國改代(上)第198章 蜀王之命(上)第303章 明國鉅變第98章 贈君一語(下)第216章 蜀王禪位(上)第77章 竟陵之戰(上)第174章 蜀國改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