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雟州有冤案

牛仙客又磕了一個響頭,道:“還請冀王爲原州都督張審肅伸冤……”

然後,他將兩年前發生的一件冤案娓娓道來。

當時,張審肅手下有一個部將叫陳篡仁,貪污軍餉,被抓了個正着。

不過,州乃大唐的邊疆地區,漢人少蠻人多,經濟不發達又多瘴疫,但凡有點能力的官員都想往內地調,對地方官的節操不能要求太高。所以,張審肅只是打了陳篡仁三十軍棍了事。

但是,陳篡仁卻懷恨在心,向朝廷誣告張審肅“冒戰級、私傭兵”,意圖不軌。朝廷知道後,派監察御史楊汪前去調查。

就在楊汪走到半路的時候,陳纂仁又進一步誣告張審素與其屬下董堂禮合謀造反。

於是乎,楊汪下令,將張審素暫時關押在雅州監獄,再慢慢調查。

其實這時候還沒定張審素的罪,只是將他調離駐地,以防不測而已。但是,董堂禮一個大老粗可不懂這個,他就明白,自己的老大陳篡仁因爲誣告被抓了,自己恐怕也得步其後塵。

於是乎,董堂禮帶着七百官兵譁變,抓了監察御史楊汪,逼迫他爲楊審肅申冤。

譁變等於造反,沒過多久,周邊其他的大唐軍隊趕到,殺了董堂禮及其部屬,救了楊汪。

然而,楊汪經此一變,又驚又怒,直接把張審肅和董堂禮當作一黨,“因深按審素,構成其罪”,簡單來講就是把張審肅屈打成招了。

最後,張審肅因謀反之罪被抄家滅族,只有兩個孩子尚小,被流放嶺南道。

張審肅對牛仙客有知遇之恩,牛仙客幾次上書朝廷,爲張審肅鳴冤,但都沒什麼迴音。他絕望之下,決定投靠崔耕,藉助“崔青天”的力量,爲恩主報仇。

最後,牛仙客道:“雖然張審肅對下官有知遇之恩,但下官絕不僅僅是因爲私情纔要幫他申冤,實在是張都督清正廉明,確實是被冤枉的。冀王若是心存疑慮的話,儘可以找從州逃回來的老卒查問。”

崔耕對張審肅這事兒,還真沒啥不信的,因爲歷史上確有記載。

當然了,州都督被冤枉致死,還夠不着上史書,關鍵是其後續。

在歷史記載中,又過了幾年,張審肅那兩個兒子張、張,一個十一歲,一個十三歲,從嶺南“逃回了”洛陽附近。當時楊汪已經升任殿中侍御史,並且改名叫楊萬頃。就在楊萬頃縱馬奔馳之際,被張、張二人埋伏的“絆馬索”絆倒,楊萬頃墮馬,身受重傷。

兄弟二人走上前去,手起刀落,爲父報仇。

然後,他們又準備前往劍南道,找陳篡仁報仇。可惜沒走多遠,就被地方官抓住了。

本質上,這又一個“徐元慶案”,立即引起了朝野震動。

其實此案的蹊蹺還是相當多的,嶺南道是朝廷罪犯的主要流放地。若那麼容易逃亡,還不早就跑光了?

一個十一歲、一個十三歲的孩子,能從嶺南道逃回洛陽,不用問,是有同情張審素的人在或明或暗的幫忙。

躲在暗處之人的小算盤也很好猜。

對於這種“爲父報仇”的案子,朝廷雖然不鼓勵,但都是從寬發落的。

貞觀年間,絳州有個叫衛無忌的女子,其父爲同鄉人衛長則所殺。於是乎,衛無忌在一次宴會上,用一塊板磚擊殺了衛長則,並且向官府主動請罪。最後,唐太宗不但免了衛無忌的罪,還嘉其孝烈,給田宅嫁妝。

唐高宗時,濮州有孝女賈氏,父親被同族人殺害,她發誓不嫁,將弟弟撫養長大,以報父仇。待弟弟殺了仇人之後,她取仇人的心肝祭奠亡父,又欲代弟服罪。高宗皇帝知道後,哀憐這姐弟倆,給予特赦免罪。

還有徐元慶案,在沒有崔耕影響的世界裡,是“殺其身,旌其節。”

按照這些先例來看,張、張這二人被處死的可能性並不大。他們還沒成年,這又是一條免死的理由。

當時天下的大多數人,也都是這麼想的。

但是,李隆基爲皇,卻專門下了一道旨意,認爲“復仇雖禮法所許,殺人亦格律居存。孝子之情,義不顧命,國家設法,焉得容此!殺之成復仇之志,赦之虧格律之條。殺人而赦之,此途不可啓也。”

最終,李隆基下旨處決了張、張二人。

這個處置就太混賬了,人家老爹被冤枉死了,還不許人家報仇?哦,你的法律在楊萬頃被複仇的時候發揮作用了。那張審肅被冤枉,屈打成招的時候,律法又在哪呢?

唐玄宗的這個判決太不合理,在歷史上被廣爲詬病。

崔耕原來當然不知道,幫張、張從嶺南道逃回來的幕後之人是誰。現在看來,很可能就是牛仙客了。

他說道:“此案的是非曲直,本官當然要詳加調查斷。不過,事涉謀反大案,牛刺史一個外人,不顧瓜田李下之嫌爲張審肅申冤,想來是沒有說謊的。”

“崔相真是明察秋毫。”

“對了,張審肅死後,楊汪和陳篡仁又是什麼境遇?”

“楊汪查辦張審肅案有功,被升爲殿中侍御史。陳篡仁因揭發有功,繼任爲州大都督。這次蠻族破州,兵荒馬亂,陳篡仁不知所蹤了。下官聽說……聽說……”

“聽說什麼?”

“聽有蠻人說,陳篡仁已經從賊。但是,此事關係重大,在沒有確切的證據之前,下官不敢妄言。”

“很好,牛刺史雖然和陳篡仁有仇,卻有一說一有二說二,真是頗有君子之風。”

“冀王謬讚了。”

……

又談了一會兒別的事情,崔耕對牛仙客越發欣賞。

忽然,崔耕道:“說起戎州來,本官想起一首詩:江水通三峽,州城控百蠻。沙昏行旅倦,邊靜禁軍閒。漢虜更成市,羅紈靳不還。投氈撿精密,換馬瘦孱顏。兀兀頭垂髻,團團耳帶環。夷聲不可會,爭利苦間關……想必牛刺史能攢下四十萬貫的財帛,是因爲和蠻人做買賣吧?”

這首詩乃是宋代詩人“蘇轍”所作,說的是宋朝時,戎州漢人和蠻人互市時的興旺景象。崔耕引用這首詩,是想以此詩爲引子,和牛仙客聊聊戎州的經濟情況。

沒想到,牛仙客聽了這首詩,卻是面色驟變。

噗通!

他又跪下了,沉聲道:“仙客死罪,多謝崔相寫詩爲某開脫。”

納尼?

爲你開脫?

你到底幹什麼傷天害理的事兒了?

崔耕徹底懵圈兒。

第643章 訪賢徐家莊第1621章 戶部三親戚第1492章 強盜有倫理第1250章 諧美向南行第456章 二郎獻三計第739章 暫借岳父威第790章 同休好算計第1681章 太子翻盤計第203章 美女救英雄第277章 人口失蹤案(四)第359章 坑爹沒商量第1653章 輕取第一題第012章 深夜入狼穴第822章 懷璧是爲罪第609章 撲朔迷離案第1838章 二寶爭輝映第1829章 公主有遺珠第1548章 嶺南起波瀾第1157章 奇香點真兇第036章 長安風波起第472章 二郎有寶物第1641章 元載忽來拜第454章 千鈞懸一線第788章 女時韋也樂第315章 輩份任爾挑第1761章 再見王嫣然第1691章 敵在興福寺第1722章 科舉監察官第1858章 孰人第二功第734章 新爲吊哀使第1015章 二詩讚美人第1858章 孰人第二功第1430章 室韋要崛起第1816章 勒痕斷命案第1643章 禍國程元振第1408章 死而又復生第186章 難解女兒心第224章 大儒躬身拜第121章 水密隔艙術第492章 易得有情郎第878章 禍從四方來第004章 城中人心動第575章 還是中計了第1793章 李晟有底牌第1575章 崖州何履光第1070章 試藥隆慶池第354章 默咄要招婿(兩章合一)第1303章 嶺南成一體第998章 先訪郯公後第1256章 黑水立國記第1356章 壓制閣羅鳳第1113章 文契真湊手第488章 風雲會房州第834章 三勸張柬之第824章 公主鬥氣中第1254章 腐鼠成滋味第1177章 保佑嶺南王第162章 僚人有苦衷第1615章 華宅秘密多第065章 胡縣令升堂第1422章 除去心腹患第1218章 孽緣纏綿綿第169章 拍到馬腿上第498章 泉州有故人第1539章 佛寺有魔母第1616章 南金真作死第1781章 梟雄頓莫賀第1766章 目標中越王第866章 淄州大土豪第1512章 人人真如龍第251章 白兔侍御史第434章 紅顏何其多第119章 林家有遠見第1784章 當機能立斷第1847章 覆滅回紇帳第1477章 雙方共進退第343章 二郎真尿性(兩章合一章)第1276章 三策保後位第1174章 還是得談判第1251章 道州有矮奴第504章 賀禮多玄奇第169章 拍到馬腿上第1416章 大唐三海寇第1646章 王維與碧珠第047章 話說縣學難第785章 婉兒來求救第389章 再添奪妾仇第874章 項莊舉劍舞第1241章 石柱獻白燭第1035章 額米爾來鍾第338章 遍灑金錢雨第465章 一雄領羣雌第088章 此事終罷歇第1514章 昏招與妙計第1220章 偏向虎山行第1274章 九皋火氣大第1160章 楊家來道謝第336章 黑雲隱隱現第981章 懷貞真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