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溜了

清軍溜了,這是寧渝所沒想到的,跑路倒比來時還要迅速。

就在寧渝大軍抵達仙桃鎮之際,五里外的清軍大營便開始後撤,無論是王文煥還是恆瑞,此時都已經有些絕望,這幾日打下來,連個五百人的復漢軍都沒能啃下來,更別說這幾千人了。

真可謂是將無戰心,兵無戰意,因此遠遠見到寧渝的大軍,便毫無疑問要撒腿逃跑了,寧渝瞧見已經不見蹤影的清軍大營,不由得嘆息了一陣,若是手上有一支精銳的騎兵,那還能在這溜走的清軍上咬下一塊肉來。

程之恩也有幾分驚歎,他過去也是綠營中的將佐,笑道:“王文煥這人我是知道的,用狼來形容頗爲準確,遇到了肉那是咬住狠狠不鬆口的,可要是碰上了硬茬子,那估計跑得比誰都快,至於恆瑞這人,草包一個罷了。”

寧渝輕笑道:“可惜他們這次撞上了我雛鷹營裡的狼!想當初在雛鷹營當中,董策和許成樑二人可是並稱爲虎狼,許成樑就是那霸氣十足的雛虎,而董策就是一條孤狼!”

聽到這董策還有這麼一段往事,倒是讓程之恩有幾分佩服,他佩服的不光是董策這個人,還有這個傳奇的雛鷹營,因爲從這幾次戰役中都能發現,從雛鷹營出來的軍官,個頂個的硬漢,沒有一個軟骨頭,想到這裡,程之恩便說道:“師座,雛鷹營制度雖然好,可是目前的人手太少,如今我復漢軍規模日益擴大,這雛鷹營是不是也應該更進一步?”

程之恩這番想法其實也代表了其他家族的意見,他們並不擔心自己手上的兵權被奪走,因爲現狀就是他們在掌權,雛鷹營目前最高位也不過是一個團長,根本不會影響到他們的利益,反而多了雛鷹營的存在,能夠讓復漢軍變得更爲強大,這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利好。

寧渝苦笑,這個想法不僅程之恩有,他自己也有,只是目前還不夠成熟罷了,當下揮揮手,“等這次仗打完了,咱們至少有幾個月的喘氣的時間,到時候可以集中來做這件事情,當下之急,便是打到荊州去!”

程之恩點點頭,道:“根據大都督那邊傳來的消息,近期內大都督恐怕會有一番大動作,那兩萬綠營兵根本就不夠大都督一口吃的,到時候佔據襄陽恐怕不是難題。而我軍目前已經佔據了武昌、漢陽等地,再加上襄陽,這湖北全省也就差一個荊州了。”

打下了荊州,不光是在戰略上佔據了主動權,還能向全天下發出一個信號,那就是滿清不行,這就能貫徹當初大都督府的戰略目標,讓更多的反清勢力開始崛起,吸引清廷的注意力。

寧渝的手指在沙盤上移動着,“仙桃鎮距離荊州也不過三百里地,一路經過潛江、浩口以及沙市等地,按照清軍的移動速度來看,恐怕會在沿途層層設防,這一路可不好打!”

這一番話在後面的日子裡得到了驗證,在之後的日子裡,寧渝一路尾隨着清軍,一路雖然也攻克了潛江、浩口等地,可是由於這些城池都不願投降,因此只好用火炮轟擊,遷延日久,轉眼間便是半個多月過去了。

一直到康熙五十九年的年終時,寧渝的四千多人馬纔將整個荊州城團團圍住,預備進行攻城,而此時的荊州城內,除了三千多人的旗營,還有整整八千綠營,一萬多人就這麼縮在城裡不願意出來,氣的寧渝直罵他們是縮頭烏龜。

而此時的大都督府也傳來了消息,湖南的三萬人馬已經被擋在了漢陽府黃逢山下,此山雖然不夠高大,可是地形卻十分險峻,易守難攻,雙方雖然血戰日久,但是卻依然拿黃逢山沒有什麼好辦法。

至於寧忠源方向也十分順利,一萬大軍在太平山將綠營整整兩萬兵馬給消滅殆盡,總督滿丕在戰場上也被一發開花彈給命中,當場死亡,巡撫憲德一路逃回了襄陽,此時也被團團包圍了起來。

可區別就在於,此時的襄陽城已然是一座空城,城內還有不少白鶴道的人,打算來一出裡應外合,因此攻克襄陽之日已經不遠了。

也就是說,目前的三路大軍唯有寧渝方向受阻,雖然從一開始他的任務只是抵擋住王文煥和恆瑞的兵馬,可沒想到仙桃鎮一戰打得太過於精彩,一下子嚇住了王文煥和恆瑞,二人竟然不敢再出城迎戰了。

看着高大的荊州城牆,寧渝的嘴角也不由得有幾分苦笑,這裡的城牆可不是別處能比的,長期作爲清廷控制湖廣的戰略要地,不僅城池修得十分高大堅固,而且攻守兼備,城牆上的大炮都有許多門,如果發起強攻,或許能打下來,但是傷亡是寧渝所無法面對的。

幾陣炮火轟鳴的聲音劃過了天空,接着又是另外幾道炮火的聲音,這是復漢軍的士兵正在與荊州的守兵之間發生的炮戰,彼此的炮彈劃過天空,落在了對方的陣地上,不同的地方就在於復漢軍的火炮打得距離要遠很多,也精準很多。

隨着炮火的轟鳴,一陣軍鼓聲音也從復漢軍陣中傳了出來,幾個由復漢軍士兵組成的大型橫陣走了出來,人人穿着的紅色軍服將整個天地都染成了紅色,這番場景落在了清軍眼裡卻是膽戰心驚,在之前,他們已經將復漢軍士兵稱爲紅衣鬼怪,如今看了這番場面,更是驚駭不已。

荊州城內的百姓也以訛傳訛,說城外的復漢軍士兵剪了辮子不說,還把頭髮都剪短了,穿上那身大紅衣,要多嚇人有多嚇人,還說復漢軍士兵都是吃人不吐骨頭的鬼怪,連朝廷大軍都打不過,這些謠言傳得到處都是,不過也更好的渲染了復漢軍士兵的神秘性。

復漢軍士兵們穿着統一的軍裝,扛着統一的燧發火槍,隨着鼓點一步步走了過來,接着便是擡起槍口,對着城牆上縮頭縮腦的清軍發起一輪排射,雖然以下往上射擊準頭已經大大不足,可畢竟是上千杆燧發槍,總有幾個倒黴鬼從城牆上摔了下來。

清軍們也不甘示弱,紛紛舉起鳥槍和弓箭還擊,每次射倒一名復漢兵時,城頭上便會發出一陣歡呼,彷彿已經戰勝了復漢軍一般。

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一百九十七章 琢磨琢磨第一百九十三章 緩兵之策第一百一十三章 廟算第九十四章 溜了第十二章 問責第一百五十九章 有進無退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五百三十八章 廣州碼頭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三百一十八章 授勳定銜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四百五十二章 運籌帷幄第二百一十章 決戰練潭鎮(三)第二百五十七章 奪嫡之爭第二百九十八章 八爺黨覆滅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五百六十三章 慘烈搏殺第一百三十八章 屢敗屢戰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四百一十六章 出使日本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一百一十七章 出征第一百四十四章 功夫高又如何第五十七章 拿下第二百五十四章 嶽鍾琪的野望第五百一十章 飛蛾撲火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二百三十六章 戰康熙(六)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三百九十三章 總督駕臨第四百三十六章 反擊開始第一百四十章 備戰第七十三章 再見崔姒第四十章 出鞘第二百九十二章 江陰抗清第四百九十四章 特別執行第四十五章 湖廣商會第四百三十五章 李紱辭官第三十三章 後患第八十四章 太宗故事第一百四十三章 以命換命第二百五十二章 皇上又暈了第二百七十八章 壓榨殆盡第二百七十五章 兵進江南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一百八十八章 臨戰大祭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第五百一十二章 分封建國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一百零八章 巡視第二百四十一章 王對王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爾丹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八章 何爲教書?第四百一十章 平定西南第四百一十五章 雍正立祠第五百零七章 三宣六慰第三百九十章 誰買誰就是傻子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心思變第五百五十五章 戰前準備第兩百章 男兒至死心如鐵第二十四章 嚴肅軍風第二百七十三章 內憂外患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四百五十章 北伐前夕第五百零三章 濟州島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五百三十二章 高瞻遠矚第四百八十九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九)第二百三十五章 戰康熙(五)第二百九十章 收買人心第四百五十七章 死中求活第一百六十五章 朔本清源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五百一十七章 金幣還是友誼第四百零五章 土司內亂第七十二章 擴軍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三百九十五章 聯土抗楚第二百七十四章 謝主隆恩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舊迎新第一百二十九章 喜迎大捷第九章 雲夢礦鹽第三百五十九章 攻惠州第二百七十七章 東進之路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四百四十章 花錢買命第二百四十八章 生或死第三百九十七章 戰土狼兵第四百零三章 上當了第五百五十一章 大汗易位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四百五十一章 聯合大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