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 做個厚道人

除去這兩支昂貴無比的胸甲騎兵團以外,另外還組建了三支龍騎兵團,即騎馬步兵團,每個團的額定編制兩千人,全團配備的便都是貿易得來的蒙古馬,至於士兵則都配備火槍以及工兵鏟,作戰時並不是在馬上作戰,而是下馬結陣作戰。

簡單來說,龍騎兵團更像是一支快速反應部隊,馬匹只是他們的運輸工具,通常會利用馬匹快速轉移到作戰地點,然後下馬進行結陣作戰,如果出現緊急防禦任務時,則可以快速轉移到目標地區,使用工兵鏟構築防禦陣地作戰。

正因爲如此,龍騎兵團對馬匹的要求並不高,尋常的蒙古馬便足以使用,其成本相對來說也只有龍騎兵團的一半不到,將來會成爲寧楚的主力騎兵構成,預計會編練三十個騎馬步兵團出來。

在騎兵這個點上,目前的寧楚也只能做到這麼多了,畢竟無論的馬匹培育還是騎兵人才的培訓,都將會是一件極爲漫長的事情,就長期規劃來看至少需要五到十年,才能形成規模化的騎兵作戰部隊,

好在這一次北伐戰場上,真正實現騎兵對決的機會並不多,主要還是看步兵之間的較量,因此寧渝並不是特別擔心。

真正讓寧渝比較擔心的是第二個問題,便是後勤供應,在這一次北伐中需要保障足足二十萬人的作戰,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儘管寧楚之前也經歷過一些大規模戰事,可是畢竟戰事距離大本營不算特別遠,軍隊也不算特別多,再加上長江黃金水道的幫助,後勤還算理得頗具條理,也沒有出現過什麼大的紕漏。

但是這一次不一樣,北伐之戰只能依靠運河和海運來實現轉運,可問題又來了——寧渝在之前就已經取消漕運了,所有的漕幫子弟如今都轉業的轉業,參加海軍的參加海軍,跑海船的跑海船,漕運體系基本上是廢掉了,只剩下一條波瀾壯闊的大運河。

這倒不是說寧楚就完全用不了運河,但至少在段時間內,肯定恢復不了漕運往日的運載能力,而這也跟寧渝目前的規劃相違背,因此大頭還得依靠海運。

爲了確定這個問題,寧渝便在會後直接找來了海軍提督邱澤,以及總後勤部部長寧承祖二人,將自己心裡的顧慮說了出來。

負責北伐後勤諸事自然不僅僅只有樞密院的總參謀部,但是總後勤部也基本處於居中協調地位,因此坐上這個位置的人也都不簡單,目前的總後勤部部長寧承祖,也是軍中出身的寧家子弟,資歷很深,因此纔有幸擔任總後勤部部長這樣的重任。

“回稟陛下,目前從各省徵募的六十萬民夫已經基本齊備,他們將會歸屬於開封、合肥以及上海三大轉運司,其中開封及合肥轉運司均配屬二十五萬人,作爲陸地轉運人員,而上海轉運司則配屬十萬人,負責海路轉運。”

寧渝輕輕點了點頭,轉運之事事關緊要,不得不由他多關心幾分,特意叮囑道:“前線將士們所需的一應物資,都需要民夫轉運上去,因此要切實保障好他們的安全,還有相關的待遇也絲毫不能少。”

寧承祖點了點頭,凝聲道:“自從相關的民伕役使法案行使以來,我軍凡有戰事,都會根據法案來役使民夫,所有應召民夫都將會享受相應的待遇,役使期間平日每天工資爲十枚銅元,戰時期間爲每天二十銅元,至於一線戰場的民夫,享受每天五十銅元的收入。根據總後勤部的預計,花費在民夫身上的預算大概爲三百萬銀元左右”

說到這裡,寧承祖也有幾分感嘆,他可不是那種不知民間疾苦的人,在過去打仗的時候,通常民夫是得不到什麼錢的,他們不僅身處於危險之地,而且還要自費承擔役期,因此常常被人稱爲破家亡命。

可是如今的寧楚,卻主動給民夫給支付役錢,雖然不是很多,可是每天至少十個銅元,跟碼頭上工人的工錢也差不了太多,因此也不能算薄待了。

寧渝微微點了點頭,三百萬銀元雖然是一筆巨資,可是也不能算白花的錢,原因很簡單,這個費用便是彌補百姓出役的損失,倘若朝廷不出這三百萬銀元,那麼損失便是出在百姓的身上,引起數百萬人對朝廷生怨氣,可謂得不償失。

“恩,這項政策一定要堅持下去,百姓對大楚的信任,便是體現在這些小事當中,倘若這些小事我們都做不好,更不用談其他的大事了。”

寧承祖連忙點頭道:“陛下說的是,此次北伐轉運之事,將會由總後勤部做好計劃方案,絕不會出現半點問題。”

寧渝點了點頭,隨後便望向了身爲海軍提督的邱澤,沉吟道:“此次北伐,中央集團軍需要走海路進攻天津,還有相關的後勤海運之事,海軍可有把握?”

說起來,寧楚也委實不願意將海運全部交給海軍,因爲這對於剛剛成長的海軍而言,實在是有些壓力太大,可是眼下無論是皇家財團所屬的遠洋公司,還是朝廷工商部下屬的遠洋運輸集團,都還處於起步階段,並不能起到任何的作用。

邱澤神情淡然,似乎並沒有多少緊張神色,輕聲道:“回稟陛下,海軍在經過前番的改造之後,淘汰掉一部分老舊小船,也接受了船廠的六艘三桅戰艦,目前擁有主力戰船十七艘艘,各式中小戰船七十七艘,由於目前清軍水師全軍覆滅,基本無需考慮水戰之事,可以全部搭載陸軍登陸。”

說到這裡,邱澤微微皺起了眉頭。輕聲道:“唯獨新式的運輸船隻不算多,海軍目前能夠集結二百艘左右,到時恐怕還需要其他各大商會支援。”

“此事應該不成問題,工商部已經移文各大商會,暫時徵調各商會商船以及水手,徵調期間的一應費用將來會通過抵稅的方式反饋,現在商會的參與度都很高,到時候太多不敢說,徵調個七八百艘應該不難。”

聽到寧渝這般說,邱澤卻是點了點頭,“倘若有個七八百艘船,想來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若是旁人來看還以爲這事簡單,可實際上只有親身參與過的人才知道,想要在短短時間內徵調七八百艘商船,體現的不僅僅是朝廷的行政能力,還有商會對於朝廷的支持。

可以說,北伐一戰絕不僅僅只是復漢軍在打,而是大楚千千萬萬個普通人對此表示支持的結果,他們希望能夠儘管結束戰爭,也希望過上好日子,因此對於此戰便是傾力支持。

在確定完了大的方略之後,寧渝也沒有歇息片刻,而是直接召見了在外面等候以及的寧千秋,儘管對於這一次大義軍報的期望不高,可是寧渝依然想聽一聽寧千秋的彙報意見,與此同時,樞密院諸臣也一同過來參會。

“啓稟陛下,此番出使大義軍還算順利,目前陳道顯已經答應到時候出兵牽制住年羹堯,但他隨後聲稱目前手裡的火器太少,特別是缺炮,沒辦法對年羹堯造成影響,因此需要我大楚支援一些武器。”

寧千秋恭敬道,他這一次出使西安足足有兩個月,整個人都顯得黑瘦了不少。

寧渝並沒有急着表態,而是望向了樞密使寧忠義,笑道:“北伐北伐,自然不僅僅只有河南、山東、山西以及直隸等地,這事應該在樞密使心裡記掛了很久吧。”

寧忠義沉着地點了點頭,冷靜道:“根據原來的計劃,等到第二集團軍攻下山西之後,將會從山西直撲關中,繞開潼關天險,強迫大義軍往更西的方向走,到時候甘肅也會進一步拿下,就讓他們去青海或者是西藏吧。”

寧渝點了點頭,在這個時代裡,青藏等地的民族複雜,想要徹底同化西藏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也是寧渝遲遲沒有讓川地的復漢軍入藏的原因,他還需要進一步調理目前的地盤,到時候才能用全新的姿態平底青藏等地。

因此爲了避免青藏等地脫離中原的控制,派遣大義軍前往倒是一招不錯的妙棋,他們只要還想穩固自己的根基,與當地的地方派就肯定會發生大的摩擦,到時候也能提大楚提前掃清前進的道路。

想到了這裡,寧渝微微一笑,“既然有了這個打算,那麼多多少少也要給點裝備的支持,否則他們走的心不甘情不願,怕是也沒什麼大用。”

寧忠義仔仔細細想了想,才緩緩道:“在之前的時候,打清軍繳獲了不少裝備,那些東西原本是裝備在國內的二線部隊身上,可是眼下兵工廠的產出暴漲,很多部隊都在提前換裝,那些破爛遲早也是進爐子的結果,那就給他們吧。”

在目前的寧楚軍隊體系當中,本身分爲多個層次,像禁衛師這種可以先拋開,其餘那三十個有正式編號的師便是一線作戰部隊,裝備的都是目前寧楚的主流一代武器,即漢陽造燧發槍,訓練十分嚴苛。

往下一層便屬於各省組織的一個當地守備旅,只有六千人的編制,所配屬的裝備當中只有一部分是漢陽造燧發槍,另一部分用的便是上一代的雷式型燧發槍,不過這一層的各省守備旅人數並不多,加起來大概只有七八萬人。

再往下一層,便是歸屬於各個要地的城衛部隊,他們本身不屬於正式編制,而是屬於各省總兵轄制,人數也不多,基本上都是退伍傷殘老兵加上一些新兵組成,用的傢伙事只有一部分是雷式型燧發槍,另一部分便是繳獲的武器。當然,南京本地的城衛部隊不屬於這個範圍,他們基本上都是由各個正規師下屬的正規團來輪流擔任。

因此,當蒸汽機開始在礦山、軍工廠等地應用以後,也使得寧楚的軍工生產能力暴漲一大截,不僅能夠滿足一線作戰部隊使用,還能幫二線守備部隊換裝,甚至連最次的城衛部隊,都開始全員換裝燧發槍,因此像那些繳獲的老掉牙破爛,也就都收回到了各省的武庫當中。

這些破爛原本的計劃是銷燬,然後將其中的鐵回收重鑄,可是寧千秋帶來的這個消息,卻使得大家都改變了想法,倘若把這些都給大義軍,不說別的,至少遏制住年羹堯的攻勢不會太難,畢竟那些破爛的數量還真不少。

寧渝點了點頭,“既然將來還需要他們在前面開路,那麼這次多多少少也大方一點,樞密院可以做個評估計劃出來,如果能都給,那就都給他們了。”

寧忠義微笑道:“前些日子一些武庫還給樞密院發來信件,說這些東西放在他們那裡沒用,還佔地方,然後都要主動銷燬.......後來我讓人做了一份調查,真正能用的鳥銃,加起來大概有三萬多杆,至於火炮不算很多,只有一百多門子母炮還有四五十門威遠炮,若是都給他們,能裝備七八萬人左右,沒什麼影響。”

之所以三萬杆鳥銃能裝備七八萬人,原因很簡單,這個年頭並不是每支軍隊都能像寧楚這般全面火器化,更多還是裝備個三成到五成之間,其他的人都是用傳統的冷兵器,哪怕眼下大清的新軍,火器也只裝備了七成,還有三成拿大刀片子。

當然,儘管只有七八萬的火器軍,對於目前的大義軍來說也夠用了,畢竟年羹堯自從打了上次的敗仗後,他現在手裡的火器也不多,收攏後的軍隊大概只有五萬人上下——雖然西北清軍的戰鬥力比大義軍強一些,可是這麼一算倒也不上不下了。

“恩,樞密院既然有譜,那就給吧。”

寧渝並沒有過多猶豫,倘若還是劉如漢當家做主,那別說火槍火炮了,一根毛都沒有,可是陳道顯畢竟是寧渝的一個便宜老丈人,如今還要人家往西邊的苦寒之地走,多給點火槍火炮,似乎也還算厚道了。

第五百六十四章 不能打了第一百四十九章 穴地攻城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決戰之不惜一切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二百四十章 戰康熙(十)第三百八十一章 琉球前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三十八章 資本力量第三百二十四章 宗室之議第三百四十章 縣令們也要多學習第四百零一章 馬種改良計劃第四百三十章 俄人來使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決戰之死中求活第四百零二章 夔州戰起第三百九十九章 打掃乾淨第七十九章 吃麪第四百二十三章 水師大戰第五百一十四章 封國之道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第七章 思想教育第一百八十一章 生或死第六十一章 去辮第四百三十九章 得鬧一鬧第四百四十六章 沒時間了第四百八十三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三)第三百五十五章 都沒有退路了第五百三十一章 證券交易所第一百七十七章 關鍵抉擇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稱王第五百七十七章 進軍星星峽第一百九十一章 安慶暗戰第二百零八章 決戰練潭鎮(一)第一百一十四章 親征第二百四十二章 刺刀對刺刀第五章 家族產業第四百七十九章 大決戰之最後通牒第五百八十五章 鐵路興國第五百七十五章 一勞永逸第二百九十五章 密摺參奏第一百五十六章 跳出棋盤第二百六十六章 財政改革第三百三十五章 眼裡還有君父嗎第四百零九章 督帥,我願留下!第三百八十九章 老十四的請求第二百三十九章 戰康熙(九)第二百五十六章 康熙醒了第二百零六章 成大事者第五百二十八章 一個都跑不了第十二章 問責第六十五章 排對排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四百零七章 國無信則衰第四百二十五章 最後一擊第九十五章 陳小公子第五百五十九章 三路會攻第五百零二章 朝鮮失陷第一百七十八章 勸降可行?第一百零九章 募兵第四百二十二章 對薩摩藩之戰第五百六十六章 戰漠北(一)第五百一十八章 大清的土地第四百二十八章 風雨欲來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第一百三十五章 南下?東進?第三百八十四章 御前會議第九十章 傷亡第二百六十五章 超級爛攤子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來到的決戰第五百五十八章 混亂的俄羅斯第七十七章 大勝第五十九章 壯志雄心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整軍第一百九十九章 忠心可鑑第一百二十四章 相持第一百五十八章 孤注一擲第三百八十二章 不做賠本買賣第三百二十三章 槍和骰子第兩筆七十九章 利益攸關第四百一十九章 德川綱吉第五百七十八章 嚴正抗議的大英帝國第三百一十九章 光明大道第一百三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一百五十章 傷亡第三百四十四章 七千萬斤鐵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決戰之血雨山海關第四百八十五章 大決戰之八里橋之戰(五)第四百章 忠臣義士第三百二十六章 風雲之變第三百零六章 李馥歸降第三百一十二章 撲朔迷離第五百四十八章 攻佔拉薩第二零五章 白蓮內鬥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決戰之遺詔留書第四百七十章 大決戰之生死博弈第一百一十八章 臨湘第九十二章 雨戰第五百四十九章 冊封藏王第三百二十九章 工業革命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