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第187章 波濤

能說出這樣的話,可見這位範姑娘,也是被家人嬌寵着長大的。不知道“當家做主”和“寄人籬下”的區別。

南陽郡是遠不及京城,可在南陽郡,姜韶華可以任性妄爲,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無需看任何人的臉色說話行事。

宮中再好,對她們兩人而言,也不是自己的家。皇室宗女,和公主一樣姓姜,地位卻又有顯著的不同。

如果可以,她們也不願待在宮裡。可惜,她們從來沒有選擇的權利。

這些話,她們兩人私下說一說無妨,當着姜寶華的面,是萬萬不能說的。也只有微笑相對了。

姜寶華笑着對範嘉寧道:“韶華堂妹不願來,想留在南陽郡,情有可原。說不定,過個一兩年,她自己就改了主意想來了。”

範嘉寧笑得有幾分稚氣:“公主說的是。人多也更熱鬧些。”

姜寶華微微一笑。

這位範姑娘,心性單純良善,只知人多熱鬧,卻不知人心複雜。人多了,是非更多。

閒話幾句,衆人隨公主一同回寢宮安歇。

這一邊,鄭宸也被太子等人調侃打趣:“子羨,你在一個月內跑了一趟南陽郡,可親眼見到韶華堂妹了?”

“南陽郡主相貌性情如何?”李博元性情粗豪,大大咧咧地就問出了口。

王瑾心中同樣好奇,不過,他溫雅含蓄得多,並不張口詢問……反正有李博元張口問了。

鄭宸飛快地瞥一眼王瑾,淡淡道:“隨意打探女子相貌,太過輕浮。”

李博元翻了個白眼:“行了,這兒又沒別人。你還會四處宣揚不成。快些說來聽聽!”

王瑾豎長了耳朵。

太子姜頌和高粱王世子姜頤就淡定多了。姜韶華是他們的堂妹,生得美不美的,他們都不是很在意。

鄭宸根本就不樂意討論這個問題,譏諷地應道:“你這麼好奇,不如騎馬去一趟南陽郡,親眼瞧一瞧。”

李博元惱了,冷笑一聲回擊:“怎麼?在南陽郡碰壁吃了郡主掛落,回來就拿我們撒氣?”

無心之言,卻正中鄭宸的痛處。

鄭宸面色冷了一冷。

李博元難得口舌佔上風,愈發眉飛色舞,一副欠打的德性:“喲,該不是被我說中了吧!哈哈!鄭小公爺也有被姑娘家嫌棄的一天,難得難得!”

鄭宸用力握了一下右拳。

太子見氣氛不對勁,忙笑着打圓場:“隨口說笑,怎麼還真地惱了?行了,天這麼晚了,早些回去歇着。明日還得早起讀書。”

鄭宸略一點頭,心裡打定主意,明日上騎射武藝課的時候,要讓李博元“好看”。

……

景陽宮裡,鄭太后正苦口婆心地勸太康帝要提防奸臣弄權。

這幾年,同樣的話太康帝聽了不知多少回,耳朵都快磨出老繭了。他不和鄭太后爭辯,只隨口敷衍:“母后放心,朕心中有數。”

“皇上心裡真有數,就不會被王丞相矇蔽了。”鄭太后在朝中勢力一日比一日更盛,說話間語氣日漸強勢:“不說別的,那新式轅犁送去工部都快半年了,爲何到現在還沒向各州郡縣推廣?”

“工部周尚書是王丞相走狗,王丞相稍一示意,工部就一直拖延至今。皇上就不管一管?”鄭太后越說越惱:“皇上再不管,哀家可要親自過問此事了。”

太康帝有些頭痛:“母后,工部事務繁忙,這幾個月一直在忙着河工諸事。周尚書已經在工部住三個月都沒回家了。”

“工部不是有意拖延,是真得忙不過來,一時顧不上製造推廣新式轅犁。”

鄭太后不是那麼好糊弄的,冷哼一聲道:“疏通河道重要,推廣農桑一樣重要。工部沒有時間製造推廣新式轅犁,至少能讓人畫出圖紙,送到各州郡府衙。”

“有圖紙,他們照着圖紙造一些新式轅犁就是。”

這倒是個可行的主意。

太康帝想了想道:“母后說的不錯。不過,要仿製圖紙,也是個精細的活。工部的匠人們大多不識字,他們仿製不來圖紙。”

“那就從翰林院裡找些擅長丹青的翰林學士,”鄭太后早有思慮,張口提了個十分靠譜的建議:“圖紙哀家看過,雖說精細複雜些,也能仿製得出來。”

太康帝點頭應了。

鄭太后見自己的建議被兒子採納,終於展顏而笑:“哀家見皇上整日爲國事操勞憂心,總想着爲皇上分憂。”

太康帝笑道:“母后一片慈愛,兒子心裡都清楚。說起來,是兒子不孝,本該好好奉養母后,讓母后安心頤養天年。現在還要母后這般操心。”

鄭太后最忌諱聽“老”這個字,立刻道:“哀家好吃好睡,身體好得很,還沒到頤養天年的時候。能爲大梁朝堂操操心,哀家樂意得很。”

太康帝笑容微微一頓。

看着一臉煥新的鄭太后,太康帝到了嘴邊的話委實難以出口,只得笑了一笑。

第二日,太康帝下旨,令翰林院選五位翰林學士去工部仿製圖紙。

能考中進士進翰林院的,不乏擅長丹青之人。翰林掌院很快選出五位翰林學士。

這五個翰林學士,去了工部後,先吃了個閉門羹。

“新式轅犁的圖紙十分要緊,被周尚書親自收起來了。”

“那就請周尚書將圖紙拿出來啊!”

“不巧得很,周尚書今日一早就離京,去巡視河工了。”

“周尚書什麼時候回來?”

“這不好說。可能十天八日,也可能兩三個月。不過也不要太急,周尚書年前肯定回來。”

於是,五個翰林學士空着兩手回來了。

翰林掌院捋了一把鬍鬚:“既是如此,就等周尚書回京再說。我親自去回稟皇上。”

翰林掌院親自去天子面前回稟。

太康帝知道了,也沒說什麼,略一點頭作罷。

鄭太后大怒,在景陽宮裡大發雷霆。令人傳信給安國公,讓安國公即刻派人去尋周尚書,索要圖紙。

安國公不愧是鄭太后手中利刃,立刻派了一隊侍衛去追周尚書。

251.第251章 用意166.第166章 神醫(一)148.第148章 禮佛98.第98章 撐腰(二)195.第195章 高低(一)第12章 難堪330.第330章 亂民(三)377.第377章 請求386.第386章 遠行(三)199.第199章 盧氏第34章 謝恩192.第192章 酒醉(一)372.第372章 格局268.第268章 大敗(二)119.第119章 無情269.第269章 國喪(一)112.第112章 投誠222.第222章 李穎(二)315.第315章 蝗災(一)211.第211章 猛虎97.第97章 撐腰(一)336.第336章 重逢367.第367章 相伴(四)392.第392章 能臣(一)261.第261章 忠心129.第129章 公審(二)275.第275章 初見(二)221.第221章 李穎(一)第1章 輪迴187.第187章 波濤235.第235章 異心(一)104.第104章 舊情318.第318章 點評251.第251章 用意318.第318章 點評84.第84章 會面(二)188.第188章 官司181.第181章 出手257.第257章 大怒294.第294章 王府279.第279章 故人第14章 軍營(一)383.第383章 請纓(二)219.第219章 內卷(一)266.第266章 欽差(二)332.第332章 妥協(一)271.第271章 國喪(三)213.第213章 雛鷹(一)222.第222章 李穎(二)第30章 發作(二)46.第46章 無知106.第106章 跪服315.第315章 蝗災(一)110.第110章 內鬥(一)161.第161章 地盤378.第378章 人心(一)140.第140章 提攜(一)373.第373章 書院387.第387章 遠行(四)157.第157章 宏願371.第371章 荒田(二)46.第46章 無知302.第302章 罪臣(二)113.第113章 玩伴(一)46.第46章 無知369.第369章 銀山(二)343.第343章 鷹衛(一)57.第57章 夜襲(二)113.第113章 玩伴(一)85.第85章 懲戒(一)244.第244章 出兵(一)355.第355章 問題(二)102.第102章 威勢349.第349章 向善151.第151章 命案(二)308.第308章 安置(三)280.第280章 藩王56.第56章 夜襲(一)194.第194章 新年89.第89章 軍餉72.第72章 女匪(二)第37章 春耕(一)264.第264章 風至第20章 審問第3章 託夢184.第184章 離別64.第64章 安排337.第337章 萌芽(一)132.第132章 斷案(一)131.第131章 餘波380.第380章 瘟疫(一)第1章 輪迴208.第208章 出行213.第213章 雛鷹(一)122.第122章 命案第35章 獻寶340.第340章 新生(一)80.第80章 月下(二)325.第325章 眼界398.第398章 好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