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第190章 音信

陳瑾瑜笑意盈盈地拿着宋淵的書信過來。

宋統領一走就是兩個多月,杳無音信。別說郡主,就是陳瑾瑜也暗暗心中憂慮。

這年月,出門在外不是易事。哪怕宋統領和一行親衛身手驍勇,也難免碰到什麼意外。

今日總算有書信來了。陳舍人喜上眉梢,就連素來沉穩自持的郡主也開心地笑起來:“快些拿過來。”

姜韶華迅速拆了書信,迫不及待地瀏覽。

信如其人。宋淵沉默少言,寫信言簡意賅。難得送信回來,竟只寫了半頁紙,目光一掃就看完了。

陳瑾瑜滿面期待:“怎麼樣?宋統領他們尋到新糧種了嗎?”

姜韶華目中盛滿笑意,用力點了點頭:“尋到了。一行人路上還算順遂,一個月就到了南海郡,然後在南海郡碼頭等了一個月,終於等到一艘海船上有玉米和紅薯種子。宋統領將這些糧種全部都買下了。整整裝了三輛馬車。”

“宋統領讓人送信回來,一是告訴我這個好消息。二來,馬車在路上行得慢,年前怕是趕不及回來。我們耐心跟着就是了。”

陳瑾瑜高興不已,握拳歡呼一聲。

姜韶華笑着吩咐:“快去請陳長史馮長史來,我要將這樁喜事告訴他們。”

陳瑾瑜應一聲,應聲出了內堂。馬耀宗迅速湊過來:“郡主有什麼吩咐?我來去跑腿。”

馬耀宗辦差利索,爲人伶俐圓滑,處處讓着陳瑾瑜,有跑腿出力的活計搶着去。

相處幾個月下來,陳瑾瑜和他日漸熟稔,怎麼也生不出厭惡來。聞言笑吟吟地說道:“郡主要見陳長史馮長史。”

馬耀宗點點頭,麻利地去傳口信。

年末歲底,正是最忙碌的時候。陳長史要給京城那邊有來往的官員們寫信送年禮,要給十四縣的官吏們考覈計檔,身邊幾個長隨跟着一併忙碌。馮長史則要清點一年來的賬目。

兩人聽聞郡主傳召,各自放下手中差事,聯袂而來。

姜韶華和顏悅色心情極佳:“這是宋統領的來信,陳長史馮長史都瞧瞧。”

陳卓看信的時候,馮文銘按捺不住急切的心情,直接將頭靠了過去。

姜韶華看在眼裡,頗覺有趣,和陳瑾瑜對視一樂。

人這一生,能有一個少時相識相伴數十年的至交好友,實在是幸事。

“宋統領此次立下大功了!”陳卓舒展眉頭,笑得開懷。

“首功得是崔公子。”馮長史精神奕奕,笑着接了話茬:“等新糧種帶回來,還得崔公子出力,將新糧種培育推廣開來。如果真如崔公子說的那樣,一畝地能產糧二十石,哪怕是打個對摺,產十石的新糧。南陽郡十四縣每年產的糧食就能翻兩倍。”

“存夠三年的糧食,不是難事。”

“到時候,郡主一定要重賞崔公子。”

說起來,崔渡已經一個多月都沒回王府了。郡主選派了一百個親衛家眷去田莊,崔渡既要照顧暖棚,又要忙着建新暖棚,恨不得吃住都在田頭。

倒是郡主,每過半個月,就會去田莊探視兼巡查一回。

姜韶華笑吟吟地說道:“此事本郡主心中有數。現在不急,等新糧種運回來,試種一年看看收成如何。”

陳卓立刻道:“這樁好消息,總得先派人給崔公子送個喜信。”

所以說,有本事有能耐的人,總會被高看一眼。 崔渡剛開來王府的時候,就是個來歷不明的小啞巴。這大半年下來,就連陳長史也要尊稱一聲崔公子了。

姜韶華莞爾一笑:“這兩日本郡主閒着無事,正好親自去一趟田莊。”

忙得飛起恨不得將自己掰成兩半來用的陳長史馮長史,聽了這話,不約而同地抽了抽嘴角。

……

隔日,姜韶華便騎馬去了田莊。

冬日寒風凜冽,厚實的紅色大氅被寒風吹起,在風中飛舞。遠遠看去,猶如綻放在冬日的鮮花一般絢爛。

陳舍人馬舍人都來了,另有數十名親兵一併隨行。

“崔公子,郡主來了。”

在暖棚裡忙活的崔渡,聽到郡主兩個字,立刻起身躥出暖棚。就如一隻被驚了窩的兔子一般迅捷。

姜韶華笑吟吟的立在暖棚外,看着額上冒汗珠的崔渡:“外面冷得很,你在暖棚裡倒是暖和,汗都冒出來了。”

崔渡咧嘴一笑:“郡主騎馬跑了一路,也到暖棚裡待一待,暖和得很。”

姜韶華嗯一聲,和崔渡一同進了暖棚。

陳瑾瑜習慣性地要跟進去。

馬耀宗咳嗽一聲,低聲建議:“陳舍人,那邊正在建暖棚,我們去瞧瞧如何?”

陳瑾瑜怔了一怔,很快會意過來,點了點頭。

至於秦虎和孟三寶等親衛,自然不能離得太遠,各自退開七八米。衆親衛環繞着這座暖棚。

孟三寶衝秦虎擠擠眼,又衝暖棚努努嘴。

秦虎飛了個白眼,比了個快閉嘴的手勢。

也不能怪他們多心多想。

郡主看似隨和,其實能入郡主眼的寥寥無幾。平日郡主最親近的是陳舍人,都是姑娘家,又是少時玩伴嘛,親密些很正常。

這個崔渡來了纔多久?連頭連尾算起來,也不到十個月哪!郡主對他另眼相看青睞有加,每次見面都要獨處許久……

其實,暖棚裡的一雙少年男女,相隔六尺,說的也都是公事,並沒什麼不足人道之處。

“暖棚裡的蔬菜,平日供應王府綽綽有餘。”崔渡笑道:“剩餘的,都送去了親衛營。”

暖棚裡的蔬菜,有七成都送去了親衛營。

親衛營裡有一千八百壯漢……不對,這幾個月裡暗中招募親兵,這數字至少又多了三四百。這麼多人的胃,就像一個巨大的漏斗,每個月消耗的糧食,是一個十分驚人的數字。

養兵從來都不是易事。南陽王府能養得起這麼多親兵,多虧了博望縣的銀礦。

這在王府裡,也是十分機密之事,知道的人不超過五個。

姜韶華沒有告訴崔渡,崔渡也從不琢磨這些。他只默默地做事,希望爲郡主分憂。

95.第95章 急症(二)76.第76章 震動237.第237章 差事(一)192.第192章 酒醉(一)58.第58章 善後(一)373.第373章 書院53.第53章 宏願120.第120章 未眠99.第99章 少年189.第189章 孝敬第2章 父權363.第363章 書信(二)215.第215章 兄妹373.第373章 書院381.第381章 瘟疫(二)388.第388章 再聚(一)218.第218章 遇匪355.第355章 問題(二)145.第145章 馬場(二)第33章 舊情179.第179章 重逢(二)60.第60章 下山370.第370章 荒田(一)第7章 收拾377.第377章 請求284.第284章 棋子(一)302.第302章 罪臣(二)327.第327章 歸去203.第203章 兄弟164.第164章 做主(一)334.第334章 歸來(一)197.第197章 高低(三)第34章 謝恩108.第108章 分化(一)第27章 “陪伴”第10章 神力216.第216章 府學72.第72章 女匪(二)125.第125章 家眷73.第73章 陶大(一)100.第100章 威望(一)283.第283章 太子第34章 謝恩92.第92章 太后261.第261章 忠心54.第54章 剿匪(一)214.第214章 雛鷹(二)73.第73章 陶大(一)245.第245章 出兵(二)186.第186章 金佛92.第92章 太后第33章 舊情73.第73章 陶大(一)133.第133章 斷案(二)296.第296章 朝會(一)289.第289章 震驚162.第162章 相思(一)241.第241章 序幕(一)269.第269章 國喪(一)87.第87章 派系229.第229章 盤算(一)333.第333章 妥協(二)70.第70章 威風262.第262章 動亂(一)388.第388章 再聚(一)365.第365章 相伴(二)55.第55章 剿匪(二)第8章 掏心125.第125章 家眷105.第105章 釋然第14章 軍營(一)147.第147章 雉縣150.第150章 命案(一)194.第194章 新年130.第130章 公審(三)339.第339章 正事第24章 籠絡101.第101章 威望(二)144.第144章 馬場(一)136.第136章 姻緣(二)第34章 謝恩第44章 田莊(二)333.第333章 妥協(二)81.第81章 失意98.第98章 撐腰(二)57.第57章 夜襲(二)260.第260章 奏摺(二)91.第91章 整頓264.第264章 風至237.第237章 差事(一)221.第221章 李穎(一)315.第315章 蝗災(一)195.第195章 高低(一)181.第181章 出手第5章 人心224.第224章 送馬368.第368章 銀山(一)379.第379章 人心(二)218.第218章 遇匪373.第373章 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