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罰充蘭臺

或許是感覺到了皇帝的不悅,或許是覺得之前未盡到臣子的責任,兩位扛鼎之臣奏完,朝臣們紛紛出班發表意見,但形勢明顯在向班氏有利的方向發展。

衆人都說得差不多了,德高望重的大鴻臚包鹹,也顫顫巍巍地出班奏道,“陛下,驃騎將軍所言極是,衛尉大人也言之有理。私修國史固然不美,然班氏私修不能與庶人同。今天下承平,百廢俱興,老臣以爲,班氏不僅不應受罰,還應詔班固充蘭臺,爲國修史,使班氏之學爲朝廷所用也!”

劉莊起身,恭敬地頷首道,“大師坐言可也,大師之言,餘深以爲然!”

權倌扶包鹹返身坐於案後,劉莊這才重新坐回御牀之上。

包鹹是帝師,建武中期即進宮授太子劉莊以《論語》,後任諫議大夫、侍中、右中郎將、大鴻臚。每次進見,皇帝都賜坐幾、手杖,允進宮不趨(注:趨即進宮門小牆後小步快走),司儀唱禮時僅稱職務,而不稱他的姓名。皇帝遇到經學上的疑難問題,總是派小黃門到他家中去請教。包鹹病重時,皇帝必親自來府上探視,榮寵至極。

老師都說話了,劉莊雖然心裡對衆臣騎牆的作派十分惱怒,但也是愛才心切,因此便又問蘭臺主官御史中丞薛池道,“薛卿以爲如何?”

蘭臺既是檔案典籍庫,置蘭臺令史二人,掌奏及印工文書,史官也在此修史。蘭臺同時還是漢帝國的御史臺,設治書侍御史二人,侍御史十五人,前者掌選明法律,後者掌接受公卿奏事、察舉非法、彈劾違失官員等。

東漢時代,州府郡縣可根據事情的輕重緩急,按級或越級直接將奏章上達尚書檯。公卿郡吏這類級別較高的官員,一般其奏章的受理,全部歸於專門由身居蘭臺的侍御史負責。侍御史接受公卿州郡奏章後,會迅速報御史中丞。御史中丞則決定哪些報尚書檯受理,重要的奏章,御史中丞會直接親呈皇帝。

因此,蘭臺作爲御史臺,是東漢朝廷僅次於臺閣(注:即尚書檯)的重要部門。而御史中丞,則是僅次於尚書令的重要官員,其地位比百官聞之膽寒的司隸校尉部還要尊崇。

御史中丞薛池是御史臺首官,位高權重,朝會時與尚書令孫堪、司隸校尉鮑昱三人,單獨側向並坐,位在三公之下,九卿之上。

薛池原爲蘭臺侍御史,是當朝大儒,也是著名的能臣。前御史中丞趙禮幾個月前病故,趙大人臨終前向劉莊舉薦了侍御史薛池。當時,朝內各大山頭盯住這個位置的人很多,薛池是資歷最淺的一個,但是,劉莊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破格拜薛池爲御史臺首輔。

劉莊是大儒,他之所以如此器重趙禮,緣起於一個典故。

趙禮與其兄長長樂衛尉趙孝兄弟二人,都是恭敬謙虛、舉止有禮、行爲淳厚的仁者、大儒,也是劉莊最信得過的親近大臣。其父趙普,爲王莽新朝時的田禾將軍。更始之亂時,天下大亂,餓殍遍野,人相殘食,易子而食,是普遍現象。

一次,趙禮爲一羣餓賊所擄。就在賊人點起柴火將釜中水燒沸,並將趙禮洗淨欲投入釜中烹煮之時,趙孝救弟心切,主動將自己雙手縛住,來到賊人處道,“趙禮長久捱餓,人很瘦弱,不如趙孝肥胖,肉多好吃。諸君既欲烹食,不如烹趙孝!”

這些餓賊也是一幫窮人,感其仁義,便把他倆全放了,還對他們說道,“汝二人可暫且歸去,並帶慄米來。如敢食言,定不輕饒。”

可當時天下無糧,兩人回去後,卻找不到糧食。於是,趙孝便又回去向賊說明,並情願被衆賊烹食。據說,衆賊人大感驚異,於是竟然將兄弟二人一齊放了。

光武中興後,趙氏兄弟二人都成爲朝臣。劉莊對趙氏兄弟格外恩寵,每想起“兄弟易食”典故都感動得淚落。他詔命趙禮每十日必須到衛尉府來一次,由太官奉送酒食,命他們兄弟二人相對飲酒進餐,享盡和平歡樂,數年來從未間斷。而趙氏兄弟感皇帝知遇之恩,也都成爲當時的能臣。

趙禮去世後,劉莊神傷不已,命趙孝從官屬送喪,回家治喪埋葬趙禮。

薛池接任御史中丞後,接受外官奏事、彈劾有過官員,無不兢兢業業,深受劉莊器重與倚重。此時聞劉莊詰問,薛池略一沉吟,便出班奏道:

“陛下,班固前在太學時,即學問過人,精通五經,爲衆博士贊。故徐令班彪生前,確實一直在修史,且多次至蘭臺查閱典藏。班氏前人,前漢時深受皇恩,向爲國家修史。臣以爲,包大人所奏有理,班固乃三輔文章領袖,當納入蘭臺,罰其繼續爲國家修史!”

大儒、能臣薛池身爲御史臺首輔,卻並沒有說班固有罪還是無罪,他直接讚賞了帝師包鹹之奏,並繼續進言啓用班固。但用的方式卻是“罰”,誰讓你本來就是私候呢。當然,既然“罰”進蘭臺給朝廷修史,私修之名自然也就不必再追究。更進一步,既然是私修,那麼皇上當初羈押班固,也合情合理。

厲害吧?這就是御史臺首輔的厲害之處。既幫皇上解了是不是私修、有罪罰還是不罰的難題,又爲國謀得英才,一舉兩得。

只不過話鋒一轉,薛池又奏道,“右扶風舉孝廉失公允,按律當問其徇私枉法之罪!司隸校尉府督察治下官員不力,當追究其瀆職之罪!”

御史臺首輔六親不認,但當堂彈劾朝廷重臣,這種事很少發生。

薛大人聲音剛落,便如炸雷,讓滿朝文武大臣倍感駭然。鮑昱大人自拜司隸校尉起,成效卓著,京畿和三輔官風爲之一變。但百密一疏,還是讓右扶風給拖下了水,衆官聞御史臺輔之言,無不爲其惋惜。所有人心裡也都戰戰兢兢,生怕這一幕下回便落在自己身上。

劉莊聞御史閣官之奏,頻頻點頭。

司隸校尉鮑昱從坐位上起身,走到堂中面向皇帝跪下奏道,“陛下,蘭臺中丞大人所言甚是。在三輔發生這等事,臣身爲司隸校尉,罪不容赦,深感愧對朝廷、愧對陛下。臣有一請,請陛下允臣戴罪查辦此案,還班固公道之後,再治臣死罪!”

劉莊再一次點點頭,說道,“鮑卿且起身歸坐,此事緩議!”

第八章 天折將星3第九章 黑臉男人第十九章 虛驚一場第十二章 屯田藍圖第十八章 且戰且走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六章 東勒浮屠第十一章 鄯善公主第四十二章 小宛吃醋第二十二章 疏勒事變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二十六章 綁架國王第二十五章 班彪教子第二十三章 天總瞎眼第二十五章 雪上加霜第九章 慘絕人寰第五章 北嶺礪兵第七章 順藤摸瓜第七章 拜井得泉第三十九章 河西往事第二十六章 烏鞘嶺內第三十一章 枕留餘香第十二章 鐵血外交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十一章 鐵血雄師第三十七章 功名上身第十六章 天理難容第十七章 弱兵造勢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十五章 馬防徵西第四十一章 如虎添翼第十二章 縫合屍首第三十四章 西池顱觴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二十四章 桑株古道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三十章 榻前較量第二十六章 天山雄鷹第十九章 不算醜事第三十一章 竇固開府第一章 再度抗詔第四十七章 華陰截殺第二十一章 揮軍出關第二十一章 撥開迷霧第十三章 局勢惡化第三十一章 主帥纛倒第五章 一個理由第二十六章 雪寒風狂第二章 因果相報第一章 秘境神技第十九章 乙卯丙辰第二十九章 冒險收屍第十六章 蟄伏西城第三十五章 癡人說夢第十八章 謀刺班超第八章 大禍驟臨第十一章 古典戰爭第三十一章 奇恥大辱第四十章 尷尬相會第二十四章 大氣磅礴第十六章 風雪孤城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三章 馭人之術第十四章 雨中愁悵第十一章 迷霧重重第十二章 又愛又恨第二十一章 安得之後第二十一章 封地桎梏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二十一章 生不逢時第八章 城破時刻第十七章 傳檄烏孫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七章 刑卒往事第三十七章 洞房花燭第十四章 鄰家笨牛第十五章 地動人怨第十八章 活剮仇人第十七章 蒲犁鎖鑰第四章 命中註定第十章 蔥嶺戰局第三十七章 權氏資軍第七章 安鵲傳信第十五章 母儀西域第十一章 告別祖塋第十一章 爲將之要第十九章 枉自多情第三十七章 濯淖蟬蛻第五章 回師尉頭第十一章 一夥強人第三十五章 班妤山下第三十九章 求見聖上第十六章 納履決踵第九章 舉族活殉第十六章 胡茄響處第二十六章 雪寒風狂第五章 生死旅程第十八章 引敵入甕第五章 穀雨定策第二十一章 劫後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