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朝會辯罪

“哼!”

來人圍着他轉了幾圈,終於又哼了一聲,正要返回宮內。忽然有來早朝的官員與來人打招呼,“楊大人早!”

楊仁趕緊回禮,“顧大人早!”

兩人一起說說笑笑地走向宮中,班超這才又一下癱倒下來。他知道,剛纔這人正是內廷第一帶劍侍衛楊仁。此公手段高強,早在聖上做太子時,便隸屬太**,現在則是聖上手中的一張最可靠的王牌。他是南宮衛士令,還兼領侍中之職,手下有一批身懷絕技的郎官、謁者,是漢廷令人生畏的一支力量。看來,自己已被楊大人盯上了,一場切磋自是難免。

從古至今,天下劍客都有一個共同的毛病,那就是凡是見面便要分個高下。

凌晨時分,遠處圍觀的雒陽人依然很多,一個深目高鼻、體形高大的西域胡人,兩個頭戴皁紗冪蘺的高挑胡人女子,慢慢走出人羣,先鞠躬,然後將一個酒壺和一冊胡餅遞與侍衛。

一名宮廷侍衛伸手接過,檢查了一下,見酒壺中裝着濁酒,咕咚喝了一口,纔將壺與餅放到班超身前。班超在黯然的晨光中快速喝盡壺中酒,並將胡餅吃盡。身上迅速有了點力氣,他動彈了一下痠疼的胳膊,準備打持久戰了!

“故徐令之子班超上殿見駕!”

就在這時,太監奶聲奶氣地一聲傳呼,皇帝果真召見班超了。

圍觀的人羣一片歡騰,紛紛拍起掌來。班超隨着太監,搖搖晃晃、一步一步地挪上丹樨。禮制規定百官上朝走到丹樨時,要脫履解劍後,小跑進殿,稱爲“趨”。班超雖不是官員,但也是世家子孫,講究“通五經貫六藝”。因此,班超脫履解劍,小黃門檢查了一下後,班超卻“趨”不起來了。

他雙腿已經麻木,脖子和身體已經僵硬,根本不聽使喚,好不容易一步步挪進卻非殿大殿內,撲嗵跪倒,伏身長拜。

“大漢故徐令之子班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願陛下千秋萬歲,長樂未央!願陛下千秋萬歲,長樂未央!”

拜完雙手扶額,伏地再拜叩首,如是三次。

“大漢故徐縣令之子班超,昧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願陛下千秋萬歲,長樂未央!願陛下千秋萬歲,長樂未央哪!”

帝國最高統治者皇帝劉莊一身絳紅色朝服,頭戴十二旒冕冠,威嚴端坐於御坐之上,仔細端詳着珠簾外堂下的這個班家後人。稍頃,才溫和地道,“班超,行了行了,汝不必再喊,且起來說話。奏章朕已閱過,朕問汝,身爲徐令後人,民不得私修國史,難道爾不知乎?”

“謝皇上!民不得私修國史,小民兄弟二人身爲史家之後,自然知道。可是皇上,兄班固並非私修國史。家祖世代爲大漢史官,曾受先皇上賜予全套典藏副本。家嚴爲朝廷修史多年,家君過世後,兄弟班固繼承衣鉢,決心繼續爲國修史。此是爲朝廷修史啊,豈能與民私修相類?”

班超慷慨陣詞,有理有據。說完,又手扶額,再次伏身長拜於地。其實,他之所以再次長拜,還是太累、太虛弱了,借長拜可以緩一下氣。

“班超,不必再跪,且起身說話。爾言爲國修史,有何爲證?”

“稟報陛下,有小民父兄二人所修《<史記>續書》(注:即《漢書》)爲證!“班超費力地慢慢站起,身體搖晃了一下,頭一陣暈眩,好不容易纔站住。

”班超,汝是要朕當堂判讀麼?“劉莊平靜地問道。

班超聞言,一下子豁出去了,他接着皇帝的話頭說道:

“皇上,班氏祖上即爲史官。家翁當年,嘔心瀝血,續編前漢史。父殤望都,兄長居憂安陵,繼承阿翁之志,勤苦修前漢史,已歷五年。現書已完成近半,然被京兆尹查抄,抄家時且損毀不少。小民懇請陛下,命京兆府尹將已查抄之書呈閱陛下,即可證明清白。到那時,如有半點虛妄之言,小民班超情願受罰領死,絕無二話!”

劉莊依然面無表情地看着他,班超說完上面的話,見朝堂上毫無反應,君臣一點動靜沒有,乾脆一吐爲快,便將父兄兩代人幾十年修史的艱辛,宣揚“漢德”的志向,班家在安陵邑的艱難生活,一一訴說了一遍。

皇帝與滿朝文武,都靜聽班超辯白。

劉莊從始自終沒有打斷班超,他知道修史可是個苦差事,學問活兒,一般儒人都幹不了,況乎庶民乎。班家世爲史官,自願修史,與庶民私修自然不能相提並論。只是他更沒想到,史家班彪後人,家道雖然敗落,卻依然繼承班彪衣鉢,竟然熬得住寂寞,耐得住苦寒,自願秘修國史。

他已經隱隱有感覺,朝廷是錯怪了班氏後人。而三輔則有人是故意欲加害班家?

班彪是開國功臣,且官至徐縣令。平夕爲人謙恭,寬仁宏厚,官聲甚好。且博學有才,名冠前朝。班氏前漢時即爲顯赫望族,現敗落至此,令人感嘆。因此,待班超說完,滿朝文武,交頭接耳,稱歎不已,更多的人則點頭稱是。

劉莊見班超一席言語,不僅自己令自己震驚,而且顯然已經打動了卻非殿中百官,自己先忍不住笑了,他對這個喋喋不休的世子好感倍增。嘴裡說道,“好了,好了,班超,不用再說了。卿的話朕已經聽明白了,不知衆卿以爲如何?”

當朝大臣們羨班彪之名,與班氏後人更無過節。班彪曾爲河西軍智囊,畫冊事漢,赫赫有名。入朝後,在徐縣、望都官聲俱佳。在司徒府爲掾吏,溫厚敦仁,才高謙遜。因此廷議之時,三公九卿之下,尚書檯和各府衙大臣,竟然無一人有點滴異議,這讓劉莊大爲震驚!

今天這是怎麼了?朝內山頭林立,即位以來,凡遇廷議,朝內大臣必各抒已見,總是要爭得面紅耳赤、你來我往、差點動拳頭纔算完。可今天,卻出奇地一致。竟然無一人對班超所言,提出異議,這到底是怎麼了?

右扶風有人上奏,告班固私修國史,當時吾下詔羈班固時,汝衆人爲何不阻止?此時卻都做了好人,難道這惡人非得朕一人來當不成?!

看着簾外朝堂上站立的朝廷衆官們,劉莊心裡不禁有點惱了!

正在此時,東平王劉蒼出班奏道,“皇上,前時右扶風奏章一面之詞,臣等不知內幕,故而不敢妄斷。今聽班超所言,似句句是實。然臣以爲,是否私修國史,布衣班超一已之言不足爲信。班固私修國史是實,但班家以史傳家,確不能與庶民私修國史相提並論!”

衛尉趙憙出班抱拳道,“陛下,臣以爲應檢視班固所修之史,再作定論!”

東平王劉蒼是劉莊同產胞弟,手足情深。已定於年內正式就國,徙居無鹽。而衛尉趙憙原爲太尉,光武帝駕崩後,主持喪事並扶助劉莊即位,被封爲節鄉侯,後於永平三年因事免太尉,並代竇融爲衛尉。

兩位重臣所言,讓劉莊心裡的惱怒消除一些,他俯首致意。

第二章 雷霆反擊第二十七集 圍魏救趙第四章 暗度陳倉第六章 夜咒毳賊第二十七章 漢廷震怒第四章 犬惹不起第二十六章 竇固出征第七章 順手牽羊第二十三章 慎之又慎第四十四章 風雨飄搖第十六章 漢苑定策第十四章 現世報應第六章 女國歸附第二十七章 名坊深處第二章 除痾祛寒第二十七章 回師敦煌第十四章 耿恭自薦第三章 救婢立威第二十五章 開刀問斬第四十二章 畫策事漢第七章 安鵲傳信第六章 御前咆哮第二十三章 再陷詔獄第二十五章 全軍傾覆第十章 又愛又恨第二十五章 兵行險招第四章 明帝駕崩第二十七章 當廷雜考第四章 命中註定第三十六章 私鹽官鹽第二十五章 滿覆虛欹第七章 歙渠脫險第四十三章 魚兒心機第三十八章 夜回安陵第八章 匪夷所思第四十六章 生命垂危第四十一章 屯人之後第二十三章 放棄西域第二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二十八章 涼州大營第十一章 明察秋毫第三十四章 砲擊羅晟第九章 夢中訣別第十五章 氐池林氏第十五章 三徵車師第二十九章 愁腸百結第四章 竇氏封后第九章 王師來了第二十二章 身後之事第十四章 鄰家笨牛第二十五章 一端累金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三十八章 血色長夜第二十六章 別時亦難第十一章 二下伊吾第二十一章 少裝可憐第二章 苦盡甘來第二章 蒲類建國第四十三章 書傭帶兵第二十章 重見天日第八章 重整河山第六章 女國歸附第二十五章 大勢已去第一章 河西戰旗第三十四章 柱璽之謎第五章 痛下殺手第二十一章 張侯謀反第二十一章 張侯謀反第六章 羣魔亂舞第五章 撫慰公主第四十六章 血洗官署第四十六章 妒火中燒第四十一章 侯氏田舍第五章 赤地千里第二十六章 北嶺告急第二十九章 藝僧討打第三十三章 雷霆出手第二十四章 帝都名媛第十一章 天下大旱第一章 帝宮夜色第二十九章 聚陣死戰第五章 漢宮夜讀第三十七章 致命節點第五章 兵出高平第十九章 烽煙四起第七章 羊同古國第六章 死到臨頭第六章 死到臨頭第七章 羊同古國第二十九章 聚陣死戰第十五章 廢除私刑第二十六章 雪寒風狂第二十九章 活色生香第九章 雪中送炭第三十四章 查抄班府第四章 駝隊北上第九章 千鈞一髮第十章 觸及靈魂第十四章 智斬東吾第六章 商隊遇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