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二章 羣毆與怒火

而白教爲了獲取外援,擊敗依靠吐蕃分裂出來古格國,支持之下獨霸吐蕃腹地紅教。其掌教波南覺,親率四大弟子趕到西京赴會。相對於擔心白教攔截,而繞路川西路悄無聲息來西京的紅教。白教這位上師爲了弘揚佛法,一路上可謂法號齊鳴,旌旗招展、鑼鼓喧天。

一路上更是講經說法,不斷宣揚白教的教義。雖說從青海湖到西京更近,可卻晚於翻越了諸多大雪山,繞路而來的紅教僧侶。先發而後至,一路上都在忙着弘揚佛法,所以來晚了的白教,一看居然被死對頭紅教搶先,當時面子上就有些掛不住了,尤其是紅教還是自己來的。

這兩派在吐蕃,就因爲對經書以及教規的理解不同,更是爲了爭奪地盤,本身就相互看不順眼良久了。結果當白教到了會同館,發現了紅教的人居然已經到了兩日後,雙方爲首的兩位大師倒還是冷靜。只是對視一眼,心中暗罵了一句賊禿該死,便各自回房休息了。

可雙方的隨行人員,卻沒有這二位的涵養,相處就沒有那麼愉快了。都在一個地方居住,可以說是比鄰而居,免不了舌頭碰到牙齒了。先相互之間冷嘲熱諷。一個指責對方未接到請帖擅自而來,一個指責對方打冒支。也不看看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竟然敢來西京弘揚佛法。

隨着爭吵越來越激烈,雙方進而迅速的將罵戰升級爲口水,再前後直接發展成了全武行。從最基本的拳頭、牙齒,到手中的法器,腳上的僧鞋,到隨手撿起來的石塊、板磚,甚至是木棍都成了武器。一時之間會同館內再一次鑼鼓喧天,法器齊響,只不過法器這次砸的是人。

一時之間,會同館內鼻血與僧袍齊飛,慘叫與哀嚎共鳴。而且這羣吐蕃僧人之中,會武實不在少數,一時之間什麼大手印、龍象般若功同時上陣。等到負責警戒的五百官兵,聽到裡面不對彈壓的時候,這間雖說不算富麗堂皇,但卻相當典雅的會同館,已經被毀得差不多了。

除了兩位上師所居之處外,整個會同館內門窗,基本上沒有一個好的。幾處花圃也被拆散,冬季乾枯的樹枝與板磚,都成了趁手的武器。各間屋子內的牀榻、桌椅,也被拆成了零件,同樣成了砸向對手的利器。館內的空地上,則躺滿了雙方的傷患,還有無辜被牽連的差人。

幾位禮部和鴻臚寺派來的接待官員,也受了無妄之災,也一樣鼻青臉腫的躺在地上,哎呀、哎呀的叫疼。只是雖說哦外面混戰的一塌糊塗,兩位上師到底是大德高僧。面對如此混亂的局面,居然不驚不躁,頗有種泰山崩於左而不變色的心態,只是端坐在自己屋子內誦經。

別說出面制止這種有損聲譽的行爲,就是瞟一眼都沒有過。帶隊的武官,以及接到消息後,趕來的西京禮部尚書,加上長安尹面對這個局面,一時也有些手足無措,都不知道該如何的處理。一羣域外高僧,在自己地盤互毆受傷,這該怎麼處理,他們也沒有相關的經驗?

無奈之下,只能上報給了黃瓊。接到奏報的黃瓊,一時之間也是有些無語。他之前,考慮到紅教位於吐蕃腹地,路途有些遙遠。從邏些到西京,更要翻越無數大雪山,長途跋涉才能到長安。所以這次的邀請函,只送給了在青海湖以西,唐古拉雪山以東傳教的白教領袖。

如今分裂成了數塊,在加上開國之初桂林郡王屢次的打擊,如今的吐蕃早就已經沒有那個實力入寇。青海湖周邊的吐蕃諸部,也早已經脫離了吐蕃,有的歸到了大齊的旗下,有的則處於獨立狀態,無論是邏些還是京兆那邊都不靠。不過爲了獲得鐵器,對大齊還是恭敬一些。。

只是大齊自世宗年間便開始衰落,除了青海湖周邊的吐蕃諸部之外,對吐蕃腹地卻是越來越鞭長莫及。即便是拉攏紅教,也基本上是無用之功。再者,就黃瓊看來,紅教控制的核心區古格,以及邏些距離長安城也太過於遙遠。一路上又是雪域高原,又是崇山峻嶺的。

搞不好,等到信使將信件送到了,恐怕都得等到明年了。但卻出乎黃瓊意料的是,紅教反應如此的迅速,爲了防止如今日益興盛的白教,在他們眼中更加強大的大齊,支持之下愈發做大,對自己形成致命的威脅。接到消息後幾乎是立即啓程,這一路上快馬加鞭星夜兼程。

吐蕃福地雖說不是大齊治下,可百餘年前桂林郡王鐵騎,在雪域高原奔襲突襲上千裡,直搗邏些城,給這些吐蕃人留下的印象太過深刻,至今還記憶猶新。再加上百餘年來,爲了減輕西北壓力,防止吐蕃在一起興起,給大齊朝西北方向帶來什麼麻煩,防止自己兩面受敵。

一直到理宗年間,朝廷每隔三五年,便要派出西北大營騎兵深入吐蕃內部,在歸順朝廷的青海吐蕃部落配合之下,深入吐蕃內部襲殺一番。雖說因爲不適應高原,基本上止步於唐古拉大雪山以東,百餘年從未再踏入吐蕃腹地。但卻給吐蕃人,帶來了長達近百餘年的創傷。

一度唐古拉大雪山以東的肥美草原上,再也見不到吐蕃部族遊牧。多年來,吐蕃對大齊屢戰屢敗,多次被齊軍鐵騎攻入腹地。使得吐蕃諸部,已經將大齊視爲天朝上國,從上到下畏懼很。在紅教看來,一旦白教獲得大齊朝廷支持,那麼對於紅教來說,威脅就是在太大了。

若是齊軍再來一次西征,對紅教來說那纔是滅頂之災。所以在得到青海紅教寺廟,跑死了十幾個僧人,才拼命送來的消息後,紅教甚至當天便出發。爲了加快速度,每人都帶了幾匹馬,一路上可謂是星夜兼程。甚至爲了避免被白教攔截,還專門繞路川西路走漢中。

相對於白教因爲距離很近,顯得有些不急不慢的動作相比,自然要快上許多。在加上白教的高僧,要與青海湖周邊的吐蕃諸部族同行,一路上又要弘揚佛法,這速度自然就慢了許多。即便是紅教這一路的繞道川西路,也搶在了白教前進了長安城,而且在第一時間便上表求見。

雖說那位掌教上師,因爲身體不適而沒有來。可卻派出了他的師弟,親自前來西京城。在得知紅教來人,黃瓊也下了一跳。因爲他只邀請了白教,而根本就沒有邀請紅教。這個紅教不請自到,將禮部的官員都給搞得出錯了。熱烈歡迎了一番之後,卻發現來的是另外一個教。

其實,對於吐蕃這些教派,朝廷本就稀裡糊塗的。別說絕大部分的官員不知道,就連禮部自己的官員都搞不清楚,這其中究竟有什麼區別,在他們眼中都是和尚罷了。而且不僅僅是吐蕃的教派,朝廷稀裡糊塗的。甚至就連吐蕃內部如今的情況,除了一些邊軍將領之外。

大部分人,也都一樣一無所知,甚至包括黃瓊現在的父皇。畢竟吐蕃已經百餘年來,對大齊朝沒有過任何的威脅。反倒是無論青海吐蕃,還是川西吐蕃諸部,都被齊軍壓着打。近幾十年來,更是溫順的很。尤其是青海吐蕃諸部,對朝廷畢恭畢敬的很,甚至任由搜刮。

看到對吐蕃宗教各派之間,稀裡糊塗的禮部官員,還有那位長安尹,黃瓊有些頭疼的撫頭。那位長安尹倒也罷了,可這位禮部尚書當的是真不合格。吐蕃與回紇的貢使,每年到京兆府朝聖,都要途經西京。你禮部尚書平日裡,在西京屁事沒有,這件事幾乎等於你唯一的差事。

但凡只要長點心,也不至於無知成這個樣子。就算你禮部的官員,被調任西京就等於進了養老院,整天嘛事都沒有,可摸魚摸成你這個地步的,對自己每年只要皇帝不來,僅有的一間差事居然陌生成了這樣子,就很是有些過分了。甚至就連屍餐素位這四個,都是好評價了。

無奈,但更無語的黃瓊,看着這幾位一臉茫然的傢伙。也只能讓陪同紅教一行人的西川路官員,陪同白教一行人的西寧州撫蕃同知,給這老哥幾位解釋一下。至於自己,則端起茶碗拼命的灌茶水,想要壓制住一下心中的火氣。只是卻沒有想到,碗中新沏的茶水燙的很。

剛喝一口就被燙得受不了的黃瓊,一口茶水又噴了出來。口中被燙了一下,雖說不是什麼大事,可卻讓他本就有些壓制不住的心火更勝。手中的鈞瓷御製茶盞,被他一把重重的摔在地上,怒道:“那個不中用的混賬奴才伺候的,給寡人上這麼燙的茶,居心到底何在?”

他這怒吼,原本萬春殿內無論是解釋的,還是聽着的不約而同的閉上嘴,都不由自主的跪倒在地。而聽到黃瓊的怒吼聲,因爲之前黃瓊在與大臣談事,按照他的規矩太監不得在殿內候着,只能在殿外等候的幾個小太監,在一個七品管事太監的帶着下,飛快的跑了進來。

見到這位主鐵青着臉,還有碎得一地茶碗,幾個太監被嚇得直哆嗦,誰也不敢說話,只是跪在地上一味的磕頭。好半天,一個小太監才戰戰兢兢回道:“今兒白天,按照規矩是奴才當值伺候。奴才剛剛奉命進殿,給幾位老大人續茶時,見到太子爺邊上的茶盞一直沒有動。”

“擔心茶涼了走了味,便自作主張給太子爺換上新的。奴才也擔心,這大冷天的喝了涼茶,在引起太子爺什麼不舒服,萬一在壞了肚子。實在沒有想到,奴才換的不是時候,太子爺正要用茶。奴才不是故意的,還求太子爺看在奴才第一次犯錯的份上,饒了奴才這一回吧。”

說罷,跪在地上拼命的磕頭。磕的腦袋都流血了,也不敢停下來。直到眉頭皺得死死的,也知道自己今兒是有些遷怒的黃瓊,有些歉意的出聲道:“起來吧。寡人又沒有說要把你怎麼樣,磕這麼多的頭做甚。你今兒不用當值了,一會找個大夫去看看,別把腦袋磕壞了。”

第五百六十三章 沒有人可以侮辱他第八百九十四章 用非常之人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看嚇一跳第六百二十七章 與子同袍、豈曰無衣第四百五十五章 因禍得福第四百九十八章 歷練(二)第六百八十二章 我在那邊等着你第一百二十章 陳年舊事第三百八十章 陌生與排斥第二百三十八章 俠之大成第四百七十八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三百九十五章 果然是詐死第六百九十七章 董千紅的心思第六百三十章 敢言者無罪第七百五十二章 紀王妃的憤怒第六百二十七章 與子同袍、豈曰無衣第一百九十六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八百三十八章 昨日重現第二百六十二章 至今思項羽第一章 星辰變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會太遠了第五十四章 一桃殺三士第五百三十二章 舉薦第四百六十六章 滕王第八百九十二章 大考第一百零八章 考校手藝的差事第八百三十六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第九百一十三章 算個屁?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七百五十五章 都不是外人第五百一十八章 激將法第二百五十七章 景王秘事第五百五十六章 隴右異變(二)第四百九十六章 給臺階下第九十八章 倒打一耙的皇帝第一百二十八章 頂撞與馬屁第六百二十三章 牛角號聲第六百七十一章 我們自願的第七百二十三章 毛骨悚然的貢品第一百九十八章 把你的餘生交給我第七百一十章 秦氏眼中的驚喜第七百四十三章 觸動很大第二百七十八章 王府一入深似海第七百零四章 借題發揮第二百八十八章 清醒的很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八百八十七章 亡羊補牢?第七百八十四章 不差這兩個月第八百九十章 迫在眉睫第六百二十七章 與子同袍、豈曰無衣第一章 星辰變第二百九十三章 做名臣不做忠臣第五百二十六章 絕不能放她們走第五十六章 該怎麼做便怎麼做第七百一十五章 煩心事第七百一十九章 蜀王行蹤第五百四十三章 你好自爲之第一百三十六章 旱情第五百八十五章 舉薦了你第四百五十六章 禍亂宮闈第三百七十一章 舊案第六十八章 引君入甕第四百一十五章 他怎麼做得出來?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回的年禮第三百九十二章 返京第三百四十五章 你眼神出賣了你第三百四十四章 你居然會武?第一百一十七章 顛倒黑白第二十三章 看戲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一百九十六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七百五十二章 讓她哭吧第四百八十二章 各懷心思第二百四十五章 懷璧其罪第五百六十九章 黃瓊的想法第二百八十四章 景王府第六百七十一章 我們自願的第五百六十九章 黃瓊的想法第一百五十章 還是有所準備吧第二百三十六章 你在威脅我?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第三百四十一章 那錢都沾着血第六百五十二章 善後(一)第三百八十四章 求情第五百三十三章 婚事與放虎歸山第八百二十五章 在精不在多第七百三十九章 憤怒的何氏第七百七十六章 奪爵第七百四十一章 慎妃的爆發第八百八十九章 認清自己罷了第一百九十六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二十六章 太子第四百二十一章 無眠的人很多第六百四十四章 杜涉的判斷第一百零九章 沒那麼簡單第二百二十八章 序幕第一百零四章 這個差事不能接第八百九十八章 吃不消的桂林郡王府第八百七十七章 未雨綢繆第一百零一章 那個人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