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成人之美的鼓勵

這個婦人不僅有着,即便甚至比黃瓊身邊諸女之中,最爲漂亮的林晚清,還要豔麗一些的姿色。又有着極其成熟、豐盈,並不比自己身邊身材最好的段錦差,與範劍那位嫂子不相上下的身材。哪怕之前便已經知道,司馬宏這個兒媳婦長的漂亮。

否則當初在密州的時候,德妃那個孃家侄兒,拼了命的想要不折手段,將他的這個兒媳要搞到手。便是連一些官場,這些年的一些潛規則都顧不上了。若不是被黃瓊給遇上,甚至做出了即便是景王府那些惡奴,當初也沒有做出來的事情,直接便要動手強行搶奪。

但當黃瓊真正細打量面前的婦人時,依舊被眼前豔麗逼人的這個婦人,給驚豔得微微有些失神。好在黃瓊反應還算是很快,失神只是在極短的時間之內,隨即便掩飾住了自己的神色中的失態,沒有被桌上的自己那羣,明裡、暗裡的老婆看出來。

不過,不敢在多待下去的黃瓊,草草的敬了這位被黃瓊這位英王的出現,着實有些驚嚇到的婦人一杯酒之後,便立馬退了出來。不過回到自己位置上,黃瓊費了好大的心思,才壓制住心中一些不好的想法。轉身又與司馬宏,以及範劍幾個人聊起科舉一事。

今年是大比之年,雖說因爲還在丁憂期間,賈權與宋之喚都無法參加科舉,範劍不想參加科舉,但司馬宏的那個小兒子,今年卻要參加大比。原本司馬宏在被流放之後,他這個小兒子作爲犯官之後,原本已經失去了參加科舉的資格。

不過,只是隨着司馬宏被赦免,在加上年前黃瓊出面去吏部打了招呼,才又有資格參加科舉。而黃瓊也聽出司馬宏對他那個,身爲所謂詩書傳家的長子,最終選擇投軍不滿。將更多希望,都放在了這個小兒子身上的意思。對於自己這個小兒子,此次能否進士及第看的很重。

聽到司馬宏對長子的抱怨,黃瓊也只是微微一笑並未說什麼。雖說武官擔負着保家衛國的重任,但在無大戰亂的年景之中,文官卻是一向對武官有所排斥,或是說看不起。從司馬宏的語氣之中,黃瓊聽的出他原本對這個長子期望甚重。

卻沒有想到這個長子,沒有按照他的要求去考科舉。卻在正好的時候,從國子監退學選擇了從軍,他心中不惱火就怪了。更讓其惱火的是,他那個長子跑去投軍的時候,正好是司馬宏爲其下聘定親,還有不到兩個月便要成親的時候。

結果他那個也算是書香門第的親家,聽到這事二話不說便要退親。爲了保住自己的顏面,司馬宏無奈之下 ,只能讓小長子一歲的小兒子,頂替自己兄長迎娶了未來嫂子,也就是現在的這個兒媳婦。這麼一弄,被氣得大病一場的司馬宏,直接與兒子斷絕了關係。

並將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一直老實讀書的小兒子身邊。其實司馬宏對這個幼子如此這般看重,黃瓊卻是有些不以爲然。他這個小兒子,年前去司馬宏那裡,黃瓊並非不是沒有接觸過。在黃瓊看來,這個人才學倒是還算不錯,至少不比宋之喚差,可就是有些書生氣過重了。

這樣的人,進入官場未必是他的福氣。搞不好,重蹈他的覆轍都未必不不是沒有可能。甚至最終的結果,還未必有他好。要司馬宏雖說弄了一個蒙冤罷官的下場,可爲人卻並不迂腐。他的失敗,只是在那個位置上不由自主的陷入了皇子之間爭鬥罷了。

那個時候,換誰來都未必會討到好處。司馬宏能混一個只是罷官流放,而不是一同被陪綁問斬,也算是此人有一定的手腕,給自己弄了不少的自保之法。若是換了他的這個小兒子去,恐怕腦袋掉了還不知道怎麼一回事,自己究竟得罪了誰。

最關鍵的是本朝科舉之中,廢除了前唐科舉之中的詩詞歌賦,以及書法內容,將明經科與進士科合併。科舉第一天,考的是經義,也就是說四書五經中的內容,這一點以那位司馬小公子才學來說,應該是沒有什麼大問題的。只是經義在整個取士成績之中,佔據的比例不大。

經義之後的,策、論兩科,纔是科舉取士的大頭。也就是說,不單單要讀書,更要將書讀透徹才行。其中策論所涉及到的內容,雖說出題範圍還是以四書五經爲主。但答題內容所涉及到的範圍,卻並不只限於四書五經,其中諸子百家都有涉及。

而到了黃瓊這位皇帝老子這裡,鑑於當年黃瓊外公以武將身份造反,而且歷朝歷代造反者都是以武將無主的前車之鑑,對武官產生了極度不信任。不僅大舉調整了軍制,還一直在想方設法推進以文制武,試圖以文官代替武官統軍,武官只爲將、而非爲帥。

所以在科舉之中,時不時的還要考一些兵書、戰策一類的考題。所以,本朝科舉不單單是,考生對書本的理解能力要求很高,對考生的臨場發揮也要求很高。若是考生一味的只在四書五經上下功夫,策論這兩門在科舉之中,佔了大頭的成績非砸鍋不可。

而司馬宏這個小兒子,雖說不能是讀死書的人,但理解變通能力其實並不強。對四書五經讀的很熟練,但理解上卻只能說是一般。考完全靠死記硬背的經義,基本上是沒有什麼問題。可本朝科舉,佔了大頭的卻偏偏正是策論。說白了,就是隻會死記硬背的那種考生即便是中舉,這名次恐怕未必也會很高。

一甲、二甲,恐怕很難進得去,能考一個同進士的三甲就不錯了。至少六部觀政之後,很難留在六部,外放的可能性很大。但這還是往好的方面去想,若是主考官苛責一些,或是對理解與應變能力要求高一些話,這位司馬公子落第的面很大。

只是看着司馬宏,在談論起這個小兒子才學時,一臉興致勃勃的樣子。黃瓊猶豫了一下,最終一些勸說的話,還是沒有說出口。司馬宏自己仕途失利,還蒙冤被流放到隴右啃了幾年沙子。表面看起來對自己經歷很看得開,實際上卻是並不甘心。

眼下在大兒子投軍之後,便將全部的心思與希望,都放在了這個小兒子身上,自己也不好說什麼。再加上自己已經打算,待大比過後就給司馬宏謀劃起復,專門對接接收桂林郡王府轉交的市舶司。畢竟對於眼下的朝廷來說,這種精通明算的官員本就稀缺。

自己不可能放着這麼一個人才,就在自己府中無所事事的養老。更何況,司馬宏眼下還不到六十,身體看起來也很康健,起復應該不成什麼問題。這個時候,再打擊他的積極性,多少也實在有些不忍心,畢竟這是自己將來準備重用的人。

尤其是眼下距離今年會試,不過一月有餘。黃瓊不想在這個時候,給司馬宏什麼打擊。按照大齊定製,科舉鄉試的時間在每年的秋季,所以被稱之爲秋闈。會試則在鄉試的第二年春季,一般都是選擇在二月份。科舉之所以避開夏冬兩季,是因爲冬天太冷。

科舉又是在考完之前,三天之中不得出考場一步。這三天吃喝拉撒,都要在考場內進行。江南倒還好說一些,可京師洛陽在北方。若是選擇冬季舉行會試,舉子們會被凍得受不了。這是爲國家取士,不是爲了讓這些士子去參加什麼磨練。

至於避開夏天原因更簡單,本朝科舉是在一個封閉貢院內舉行,幾百上千名舉子封閉在一個貢院內,吃喝拉撒不得離開考場一步。若是在天氣炎熱的時候考試,很容易會傳疫的。若是士子大面積病倒,在救治不及時病死幾個,那這科舉還怎麼考下去?

正因爲大比之期將近,所以黃瓊最終還是沒有將會嚴重打擊到,這對父子積極性的感覺說出來。他很清楚,若是自己真正的去評價那位司馬公子的水平,以自己現在的地位,搞不好會把人家打擊的一蹶不振。黃瓊清楚,越是這種書生氣的人,一旦受到打擊恢復能力就越差。

正是考慮到這位司馬公子的承受能力,黃瓊雖說有些猶豫,但還成人之美的說了幾句,鼓勵那位司馬公子好好用功,不要辜負朝廷厚望,不要辜負父親期待的話。不過在心中,卻對司馬宏這個小兒子,並沒有傳承自己父親衣鉢,而是選擇了進士科,黃瓊卻是微微有些失望。

對於黃瓊來說,他一向認爲本朝更缺乏的是精通明算的人才。至於那些策論一類的東西,卻是有不是一般多的人才。尤其是司馬宏這個小兒子,有着先天的家學淵源,卻沒有選擇明算,這無疑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尤其是在本朝,明算人才極其缺乏的情況之下。

更何況,以這位司馬公子的爲人和性格,若是去考明算科的話,結果要好的多。至少以他家學淵源,明算科的狀元未必,但進入三甲卻應該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只不過黃瓊卻是忘記了,正因爲缺乏相應的舉子,明算科已經幾十年沒開了。

若是司馬宏這位小兒子,真的繼承家學淵源。以現在明算科幾乎都開不下去的情況,恐怕他到了科舉年齡的上限,都未必有機會進士及第。而且像這種讀死書的人,即便是在明算方面家學淵源。可對於應變能力要求更強的明算科,在勝算上恐怕還真的未必會超過進士科。

這可不是家學淵源,不家學淵源的事情。學習明算科這種理科課程,要想學好無論在任何時候,天賦都要比汗水重要,理解能力都要高於死記硬背。一個書呆子去學理科,那絕對纔是要他的命。進士科好賴還有部分題,需要死記硬背的,可明算科卻是一點都沒有。

若是這位司馬公子,真子承父業去學明算,不僅在等個幾十年,都未必能夠湊集到足夠開考舉子。甚至以他的那些理解能力,對於他抱有厚望的司馬宏。那就真就要失望了,而且還是那種徹底失望。

第四百三十八章 與虎謀皮第六百二十七章 與子同袍、豈曰無衣第六百四十九章 意外的客人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把我當成什麼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打白條的建議第四百九十九章 滿意的皇帝第六百六十八章 話裡有話第三百九十三章 一根拔不出去的刺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吃醋的女人沒有第七百四十八章 削減第八百一十一章 君臣有別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重就輕(二)第八百一十五章 頂撞第二百二十章 風雨系同舟第六百六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一百三十四章 張遷的感悟第一百五十一章 只能靠英王自己第三百三十四章 避重就輕(二)第三百八十一章 被發現了第四百二十九章 她究竟是誰?第五百三十九章 這是在安撫誰?第二十二章 窺視的眼睛第二百一十五章 清君側?第六百零五章 星夜兼程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忘了本色第六百七十七章 老狐狸第六十一章 磨難即歷練第四百零六章 希望你不要讓朕失望第四百零四章 朕要聽實話第六百七十一章 我們自願的第四百八十九章 排斥與牴觸第六百七十三章 投其所好第八百三十一章 他這是真的喜歡你第四百八十一章 笑的都很假第七百八十九章 那都是百姓血淚第三百二十八章 來者不善第二百八十八章 清醒的很第六百七十五章 膚施郡公第二百六十章 也該倒倒了第一百一十五章 第一次公開交鋒第一百八十二章 要變天了第三百三十七章 一文不值第九百零七章 桂林郡王的心思第七百六十八章 凡事多加小心爲好第三百六十三章 百害而無一利第三百四十九章 那個女人不能留第六十四章 燙手山芋?第一百四十七章 截殺第七百四十九章 往事並不如煙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八十三章 太子的殺心第六百一十三章 沒有退路第四百四十二章 真假世子第三百二十六章 通商之權第六百零七章 糧食的問題第三百一十五章 賽毒士第九百一十一章 你放出了一頭惡狼第八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爲好第八百七十四章 黃瓊的不滿意第一百九十六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四百一十五章 他怎麼做得出來?第二百零三章 死個明白不是?第六百二十四章 英王三箭定寧夏第八百三十三章 徐徐圖之爲好第四百四十一章 恐懼感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帝要的承諾第五百八十六章 被薅了幾十年羊毛的朝廷第二十六章 太子第九十八章 倒打一耙的皇帝第一百二十五章 賈權的觀點第三百七十六章 用心良苦的皇帝第七百六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三百零六章 這個口子不能開第一百三十一章 小心爲上第八百九十一章 靜江鼙鼓動地來第七百一十四章 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第七百零二章 態度轉變第一百九十九章 君不負我,我不負君第五百八十三章 放心有我在第四百零二章 揭皇帝的傷疤第一百二十章 陳年舊事第一百九十八章 把你的餘生交給我第七百零一章 燙手山芋一樣的官職第二百一十五章 清君側?第四百八十八章 首鼠兩端?第一百四十六章 陳瑤的堅持第二百三十章 沒有遷怒與人的習慣第七百六十一章 奇貨可居?第六百四十五章決戰(一)第一百四十一章 打白條的建議第一百二十六章 根本之道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七十五章 火上澆油?第四百一十六章 別怪我第九百零六章 秣陵關(三)第七百三十一章 家的味道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去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忘了本色第四百九十六章 給臺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