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 歸家

秋風送爽,烈日當隱,汴州城落下了第一片梧桐葉。

京都的時節流轉不是潛移默化的,往往發生在—瞬間。比如,今晨雲束推開窗,裹着青草芳香和泥土溼氣的涼意便絲絲縷縷地沁入她的衣衫中。

她用過早飯,抱着喜兒在院中走上一圈,便將喜兒交給朱禾與乳母。她從屋內取出一冊竹簡,坐在廊下,右臂搭在欄杆上,倚着良辰薰風,參悟書中義理。

鄰宅設宴,邀請歌場瓦肆名伎前來彈曲歌詠助興。此時,佳人正吟唱秦少游的《虞美人》。婉轉美妙的歌聲飄過院牆,在明媚的秋光裡搖擺盪漾。

“行行信馬橫塘畔。煙水秋平岸。綠荷多少夕陽中。知爲阿誰凝恨、背西風。

紅妝艇子來何處。蕩漿偷相顧。鴛鴦驚起不無愁。柳外一雙飛去,卻回頭。”

心中若有若無的哀愁仿若綠窗外的晴絲嫋嫋。

身後一片光影被遮住,煦光自遮擋物兩側流泄,投射在花窗、廊柱上。

她回過頭,見欄杆外立着一位秀頎挺俊,着半新茶青窄衫的男子銜笑望着她。

雲束呆怔在廊邊。

男子笑言:“準是如今的這副粗糙模樣讓你認不出來了。”

雲束依舊癡愣地盯着他

男子問:“可認出了?”

雲束笑了一聲,眼中有淚光閃動。

陳均白把背在身後的左手移向胸前,手中拿着一枝嫩紅的鮮花,道:“我匆忙歸來,並沒有爲你帶禮物。今早從宮中回來,路過朱雀橋,見有賣鮮花的擔子。我身上的錢不多,不能買其他名貴的花卉,只夠買下這枝薔薇。”

雲束微笑着接過花,移至鼻尖下輕嗅後,才道:“我不知道你歸宅的訊息,沒有提前爲你備接風宴,連一份禮物都沒有準備。但你既贈我薔薇,我也應該回你一份禮。跟我來吧。”

雲束引陳均白穿過長廊,來到廂房。院中奴僕見他歸家,皆是滿臉激動的神情。

陳均白未迴應在場人興奮的情緒,只眸色沉沉地凝睇着搖籃中啃着小手的喜兒。

他向雲束投去求證的目光。雲束似笑非笑地說:“這是我給你的回禮。”

陳均白緩緩走至搖籃邊,半屈着身體,注視着女兒。喜兒不怕生,瞧一個從未見過的人盯着自己,反而邊啃着手指邊大膽地迎上他的目光。

陳均白小心翼翼地將手伸向搖籃內,輕觸喜兒的小臉。喜兒喜歡別人撫摸她的臉,揮舞小手,朝陳均白笑了一下。

陳均白先是怔了怔,接着露出一個靦腆的笑容。他轉頭望了眼雲束,見她朝自己眨了一下眼。 他的一方期許、懷疑被那能夠衝上雲霄的意外之喜所取代。一時之間,黃沙漫地、甲光金鱗、屍山血雨均從他腦海中閃退。他的心當下只容得下一妻一女一家。

陳均白去了汪氏的屋子,汪氏見他平安歸家,不禁喜極而泣。陳均白遂好言相慰。

晚上,於宅中掛燈備酒,到瓦肆裡請幾個小唱名角,擺一桌接風宴,爲陳均白接風洗塵。

宅中人觀看錶演,談話嬉戲,只至戌時筵席才罷。

夜闌人靜,更漏已深。雲束卻毫無睡意,遂翻了一下身。一句人語自枕邊傳入耳中“還沒睡?”

雲束道:“睡不着。你怎麼也沒睡?”

陳均白道:“以往這個時候,我要麼在營中值夜,要麼在駐守城樓。因害怕西夏軍隊偷襲,就連小憩時,也要高度警覺。況且正值戰時,宋夏交鋒,我也無心睡眠。”

雲束偎着他,道:“索性睡不着,我們說會話吧。”

陳均白含笑道.“好呀,你想聊什麼?”

雲束道:“我想知道你在外的一年多時間是怎麼過來的。”

陳均白笑意凝在嘴角,又悄然散去,頓了片時,才道:“行軍在外,便是把性命繫於腰帶上。戰場上金戈流矢,戰場外天災人禍,沒有一個地方是徹底安全的。在這裡,生命的凋落只在剎那間,可能是一支箭,也可能是—口水,甚至你無意中接觸到的東西也可能要了你的命。孟元甫大將軍對我們說,既做了將士,一定會有上戰場的那天。我們的命從來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不過是閻王讓我們暫時保管,說不定哪一天就收回去了。既然這樣,不如趁自己這條命還在的時候,衝鋒陷陣,報得君恩,贏取功名,將來能夠受到天家蔭庇。”

雲束明白孟元甫大將軍的這習話是爲了鼓舞士氣,讓士卒在戰場上搏殺,莫做逃兵。

“國軍往慶州支援,還未到達,便遇到慶州知州派來送信的士兵,說李合旂知道聖上派禁軍前來增援,膽顫不已,不僅撤了慶州城外的軍隊,還主動向他示好。我們收此佳信,心中大喜,便放緩了前往慶州的步伐。誰知,李合旂發起突襲,一舉攻下慶州。隨後,乘勝南下,包圍渭州。渭州知州慌忙請求駐紮在秦鳳路的禁軍增援。五萬禁軍赴渭州作戰,至渭水,中了夏軍埋伏,損失過半,幾位將軍被俘,渭州遂被攻克。我們收到這一消息,痛惜難言,責罵自己輕看敵軍,以至失去慶、渭二州。”

雲束認真傾聽他的話,問:“後來呢?”

“之後,我們加緊趕往延安府。駐營完成後,監軍和諸位將軍與帳中商議對戰策略。眼下敵軍主要分駐於慶、渭兩州,支援夏軍還留於大魏邊界。監軍張聿鈞提議於延安府設壘,防禦夏軍進。孟元甫大將軍卻言,李元旂志於南下,西面設壘不起作用,應派兵往鳳翔府,阻擋敵軍繼續南侵。

姜朗大將軍冷言道昨日李元旂擄掠謂州百姓及財寶歸去,且用詔書形式誥諭百姓,內言“今朕今親臨謂水,不日直據汴州”,此等忘乎所以的小人之態,全然忘卻昔日聖祖恩德。區區蠻奴,膽敢貌視皇恩,犯我大魏,張大人竟膽怯至此,何故忍讓不抵?對於他的質問,張聿鈞啞口無言。姜朗沉聲道,他僅是一粗鄙之人,空有滿身武力,不比那些飽浸文墨的文臣。但他知道國難當頭,拒不抗敵,一味退避,任由敵人侵我河山,欺我人民,這樣的官員會是大魏的罪人,是要被後世的人戳着脊樑骨罵的。

姜朗雖是指桑罵槐, 其字字珠璣亦令雲束萬分折服。一國既有禦敵之軍,卻甘願忍退求穩,任由河山凌於敵手。這樣的大臣,甚至君主,必會受萬人唾棄。

陳均白繼續道:“姜朗指出,夏軍眼下氣焰正囂,若我軍退避,反倒助長敵軍士氣,渙散國軍軍心。因此,直面迎敵,便是良策。如今敵軍主要集於慶、渭二州,可派將領分率五萬兵過洛水、渭水紮營,以持環繞之態,防止李合旂繼續揮師南下。另讓退於鳳翔府內的餘下軍隊與當地廂軍編合,以備支援。”

清輝滿室,透過紗縵,映射在他的臉上。在幽光下,他的面容晦明不清,一雙眼睛卻顯得異常淡漠。

將軍角弓,的盧飛馬,平沙莽莽,青山白骨,料得當時再壯闊,史官提筆頗不盡,皆爲一地月華所洗,成了不眠夫婦夜中閒談,可謂是亙古未變。

雲束正在心中由感而抒時,陳均白忽握住她的手,放在他胸前。

雲束問:“這是做什麼?”

陳均白答:“這裡被一流矢所傷,留下了疤痕。”

雲束手掌覆在他中衣上,感受他心臟的跳動,問:“如何傷到的?”

陳均白道:“我於城樓上巡夜,突然一支箭自城外飛來,射在我的鎧甲上。守城士卒大驚,當即進入警戒狀態。一個士卒忙請軍醫來爲我治傷,幸而箭上無毒,也未傷及心肺,拔下箭,上藥包紮後,觀察了幾天,便無大礙了。”

雲束輕聲道:“看來,閻王都不想收你的命。”

陳均白淺笑,道:“出征在外,生死全憑個人命數。每逢戰事吃緊,士兵都高度戒備,不眠不休地守着營地和城樓。將軍於主帳內,討論最好的作戰攻略。待戰時緩和,我們白天需得在沙場點兵,夜間還要在帳中看兵書。就是這段時而緊張時而枯燥的日子,你知道我是如何堅持下來的嗎?”

他側首詢問她。雲束搖頭。

陳均白卸下心上重負,開顏道:“全靠你夾在夏衫袖中的那張字條。我常在殘陽如血,羌笛笳聲的塞外城樓上默唸於心。”

“吾待君歸來,共看上林花。”雲束隨他附和。

陳均白垂下眼瞼,道:“束娘,你知道嗎?當我被夏人流矢射中的那一刻,我腦海中第一反應是我將命喪於此。要是以往,我並不害怕,因爲我要是在死於戰時,算是全了忠君報國之志。聖上會爲我追封賜緡,既能夠保母親下半生衣食無憂,也可恩蔭門第,實現母親重振家門的夙願。可是這一次,我的心裡卻涌現出無盡的懼意。我怕自己就這麼死去,還未能看見戰局扭轉,未能承侍母親膝下。我也很不甘心就這麼死去。因爲我知道,有一個一直在家中等我,等我回去與她品詩填詞,與她共看花景。爲此,便是刀山火海,我也要平安度過。”

陳均白用極剋制的語氣訴說着心底的秘語,雲束聽其於心,猶感真切,不由眼睛泛酸。

她細聲慰道:“你受苦了。”

“不,”他搖搖頭,“當我踏入家門的那一瞬,見到你,見到喜兒,拜見了娘,那段經歷便遁無蹤影。同夏人作戰的那段漫長、艱澀的時間,現在回憶起來,也縮短成幾個無關緊要的影像。我才明白,爲何漂泊和戍守在外的人會灑淚寫下詩篇,寄託對家和親友的思念。因爲那份牽掛不只是心頭那一縷揮之不去的悲愁,更是助他們度過窮困時光的明燈。”

他們又依偎在一起說了許久的話。待月光漸散,破曉在即,雲束問了最後一句話:“國軍贏了嗎?”

他沉頓了片刻,方道:“可能贏了吧。”

第九節 故人第三十八節 求官第二十二節 推卻第八節 上香第二十三節 春賞第十四節 恩寵第十節 獻舞(2)第十二節 有孕第二十五節 國喪第三十九節 花朝第七節 處罰(1)第三十一節 竊物第十七節 安壽第六節 丟玉(2)第一章 燈火將盡 第一節 魏宮(1)第二十節 越史第四節 藏鉤第一章 燈火將盡 第一節 魏宮(1)第二節 魏宮(2)第三十八節 求官第二十二節 探病第十三節 御侍第三十六節 借輿第二十三節 春賞第三十節 貴妃第二十四節 皇子第十七節 安壽第三節 欲求第八節 上香第十八節 發冠第十六節 昭君第三節 醉語第十一節 聖上第二十七節 月恆第二節 離閣第三節 欲求第十四節 恩寵第六節 丟玉(2)第十四節 歸家第二十三節 來謁第二十六節 夜雨第九節 獻舞(1)第十四節 歸家第四節 集歡(2)第二十四節 皇子第十二節 太后第三十七節 交鋒第十六節 昭君番外 十年生死兩茫茫(貳)第十節 上元第八節 處罰(2)第九節 故人第十四節 歸家第四節 藏鉤第一章 燈火將盡 第一節 魏宮(1)第三節 醉語第二十五節 幼悟第十節 獻舞(2)第十八節 東宮第十四節 恩寵楔子 國滅·繁華歇(貳)第二十二節 推卻第三十六節 借輿第九節 獻舞(1)第十六節 金橘三十四節 委蛇第二十二節 推卻第二十六節 夜雨第十二節 有孕第三十九節 花朝第二十四節 皇子第十七節 安壽第二十節 輪轉第三十二節 離間(1)第二十四節 論畫第三十五節 紅瓷第二節 魏宮(2)第二節 魏宮(2)第三節 醉語第三十九節 花朝第十一節 煙火第二十三節 春賞第十七節 安壽第十二節 太后第七節 書齋第十三節 誕子第二節 魏宮(2)第三節 欲求第七節 書齋第二十三節 來謁第十九節 解釋第十八節 東宮第三十六節 借輿第三十九節 花朝第十二節 太后第六節 丟玉(2)第二十六節 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