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誕子

中秋日,桂香蟹肥,諸色水果新上市。宅內管家採買石榴、梨、棗、橙子、葡萄幾類水果。雲束各挑了些,攜丹枝、朱禾去汪氏屋子裡給她賀節。

她們被侍女引進暖閣,正瞧見汪氏倚着柏木圈椅,以帕拭淚,丁姨娘在一旁好言相勸。

雲束問:“ 好端端的,母親怎麼哭了?”

丁姨娘嘆道:“還不是想念巖哥了。難得過個節,兒子還不在身邊。今早,她見城裡別戶人家都是一個不落,歡歡喜喜的過節,自己家卻是這樣冷清的光景,孩子在外打仗,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她又聽別人講敵軍兇猛,很是厲害,又擔心起巖哥的安全了。思來想去,又是一番痛苦鬱結肺腑。”

雲束道:“母親快別哭了,大過節的不幸哭。母親愛子之情我感同於心,可若因哭壞了身子,就不值當了。等均白回來,知母親因他而流淚、生病,反而責怪自己因公事而未侍奉好母親。這反倒違背了母親的初衷。即便均白不在宅中,母親也不是孤零零一個人,有我,丁姨娘,丹枝,朱禾及宅內的奴僕婢女陪您一起過節。喝酒賞月,聽曲玩牌,母親愛幹什麼,我們便會陪您做什麼。再言,均白雖是母親的兒子,更是大魏的將軍,他的職責便是保家衛國。母親看見那些齊齊整整的人家,正是由像均白這些將卒的守護,纔有歡度佳節的機會。今年的中秋節,汴州城內不能團圓的門戶,何止我們一家。別說中秋,甚至以後得新歲、上元、寒食、清明、天中,均白也不一定能與母親一起過。母親到時候又該怎麼辦?”

雲束神情冷靜地說出這通話,倒引得在場人俱是一驚。她們未曾料到,雲束沒有一味勸藉汪氏,卻靈思敏捷地向她陳述道理。

汪氏捏緊手中的羅帕,不再流淚。丁姨娘道:“雲束說的很在理。夫人,你可比我幸運多了,這些年來孩子一直陪伴在你身側。可慷芒八歲入宮做了侍童,至今已有十九年,我卻再也沒有見過他了,只收到一次報平安的紙條。夫人,相比之下,你可真是有福氣,不比我這低賤之人……”丁姨娘雲淡風輕地撕開自己的傷口,全作開解汪氏的藥劑。

汪氏僵在圈椅上,目光澀滯。雲束早知曉真相,心上百感交集,又明白丁姨娘是爲了安慰汪氏才主動提出這件事,便更是同情她,道:“姨娘你放心好了。像你這麼好的人,上天一定會庇佑你,讓你同大哥相見的。”

丁姨娘聽之,眉眼盡染笑意:“多謝娘子吉言了。”

中秋已過,漸入立冬。一晃新歲迎來。

嘉和二十六年正月十四日上午,雲束半倚在榻上看書。忽然腹部一陣疼痛,隱約有下墜之感。她見自己高隆的腹部,意識到自己將要臨產。

她呼吸越發急促起來,自腹中傳出的陣痛感也愈加強烈。她咬緊牙關,喚了幾聲朱禾的名字。可是臨產前身體的許多變化似乎鎖住了她全部力氣,讓此刻簡單發聲都成了困難。

她無意將榻上銅鏤橢圓式六瓣手爐打翻在地。朱和聽到聲響,入室一看,大吃一驚,忙去報告汪氏。汪氏即刻遣人去請穩婆,匆忙趕至雲束的院子。

穩婆來宅後,給雲束接生。是夜亥時四刻,雲束平安誕下一個女嬰。她耗盡全身的力氣,遂沉沉睡起。

次日,雲束是被山藥蓮子粥的香味喚醒的。 夕陽殷紅,映射在窗櫺上,像是織綿院新蠟染出的朱綾。 孩童的嬉鬧聲從宅外傳入。

雲束虛虛地撩開眼皮,見丹枝立於圓桌邊,桌上放置一個盒蓋半開的食盒。她欲起身,卻爲四肢酸脹乏力所縛,遂不得起身。

她躺在牀上,輕呼出一口氣。丹枝聞見聲音,朝牀邊挪幾小步,見她睜眼,欣喜道:“少夫人,你醒了!我去告訴夫人!”還沒等她發聲,丹枝忙不迭地跑出去。

中庭內的朱禾瞧見丹枝在長廊上莽撞奔走,便猜測少夫人醒了,進屋一看,少夫人果然醒了。

見雲束欲起身,趕忙上前扶她坐起,又拿一隻憑几放至她身後,讓她能夠舒服地靠着。

“少夫人剛生下姑娘,身子虛,快別太用力氣。奴婢扶你坐好。”

雲束問:“姑娘現在何處?”

朱禾一璧替她攏頭髮一璧道:“乳母帶着呢。奴婢剛剛去看過,姑娘睡得正香。等姑娘醒了,便讓乳母抱入屋裡給少夫人看看。”

朱禾爲她攏好發,取來一隻銀簪斜斜綰住,吩咐門外侍女打水給她洗漱,道:“少夫人別隻顧關心姑娘,女人懷孕生子最是耗費自身元氣,你從今個兒起便要好生將養,直至身子完全復原。”

朱禾服侍她洗漱完,正準備喂她喝粥,汪氏、丁姨娘帶丹枝前來探望她。

汪氏說她延續了陳氏血緣,對陳氏實是個有功之人。之後要想吃什麼,玩什麼,只管打發人去和她講。在她承受範圍內,她必定辦到。

雲束稱謝。汪氏和丁姨娘又坐了一會,同她講起女兒出生時哇哇啼哭的模樣,她聽得認真,心底泛起一片漣漪。

一行人走後,雲束食了碗山藥蓮子粥,又吃了一碗朱禾煨的香菇冬瓜雞湯,流入體內的食物爲她增添了幾分能量。

朱禾撤下憑几,給她蓋好被褥,讓她再休息一會。

次日早晨,乳母將女兒抱入她的屋子。雲束臥在牀上,懷中抱着睡醒的小姑娘,正睜着雙懵懂、清澈的眼睛,好奇地盯着她。雲束便認定自己這一生是值得的。

女兒的到來,令她幾乎放下所有的疏離與冷漠,拋棄紛雜的前塵過往。她的全部夙願成了執着女兒柔軟的小手,帶她看人世間最美妙的風景;做她堅強的後盾,爲她抵禦世俗繁難。

她已然享受到初爲人母的喜悅,怎麼還能忍受有朝一日的喪子之痛?

姑娘降生四個月,仍未有名字,宅中奴僕便以“姑娘”、“姐兒”喚之。

一日,汪氏來雲束屋內看姐兒。雲束趁此提出爲姐兒取個名字的想法。

汪氏卻道:“子女的名字,須得父親爲他們取,父親不在,兄長代之,若無兄長,可由同族長輩替之。眼下阿巖遠在西北,不知何日歸家,姐兒又無同母兄長,由何人爲她取名?”

雲束道:“ 我的故地有條習俗,剛出生的孩子若逾四月未有名字,有使邪崇入體,噩運纏身的威脅。姐兒已降生四月,卻仍沒有口喚可書的名字,此舉有違故俗。”

汪氏最怕鬼神怪談, 心下有些動搖。

雲束繼續道:“既如此,我們便爲姐兒取個乳名,既可叫又可寫,還沒有破壞‘子女名皆由父兄、長輩替之’的陳規。母親意下如何?”

汪氏最終嘆息道:“就按你說的辦吧。”

雲束問:“母親可有爲姐兒取名的意向?”

汪氏道:“你是姐兒親媽,又識文斷字,還是你給她取吧。”

雲垂睫半垂,略一思索,沉聲道:“古人曾言‘素衣簞食,卻爲往生幸事。喜人者,居陋室,啖粗食,常樂之’。不如借先人關於‘喜人者’的箴言,叫她‘喜兒’吧。”

汪氏點首應允。

雲束卻暗自在心底祈望,吾兒雖爲陳氏子,無須承擔延續血脈,振興家族之責。吾既不承望其富貴不盡,嫁得簪纓,亦不渴求其獲封誥敕,留名史冊。吾唯念小女一生平安喜樂,免受顛波流離之苦,足矣。

後來,陳均白從塞外回來,雲束讓他爲喜兒取名。他覺得“喜”字寓意甚好,遂把女兒閨名擬作“喜”字。

第七節 處罰(1)第七節 書齋番外 十年生死兩茫茫(壹)第三十八節 求官第六節 敬茶第十一節 煙火第十一節 煙火第十五節 靖榮第二十二節 探病第七節 處罰(1)第二十七節 月恆第十一節 聖上第二節 離閣第三節 醉語第九節 故人第三十一節 竊物第二十二節 探病第三十六節 借輿第十六節 昭君番外 十年生死兩茫茫(貳)番外 十年生死兩茫茫(貳)第六節 丟玉(2)第四節 藏鉤第八節 上香第七節 書齋第三十二節 離間(1)第三十二節 離間(1)楔子 國滅·繁華歇(壹)第三十二節 離間(1)第十三節 御侍第八節 處罰(2)第五節 丟玉(1)第十五節 車轎第十九節 解釋第二十六節 太子第三十節 貴妃第三章 山月不知人事改 第一節 回宮第十四節 恩寵第二十四節 論畫第四十節 溫成第二十三節 春賞第三章 山月不知人事改 第一節 回宮第十五節 靖榮第二十三節 來謁第三十八節 求官第二節 帝后第二十四節 皇子第五節 畫生第五節 畫生第三章 山月不知人事改 第一節 回宮第二十節 越史第六節 丟玉(2)第三十二節 離間(1)第二十六節 夜雨第三十七節 交鋒第二十四節 皇子第二十節 越史第四十節 溫成第二十節 輪轉第十四節 恩寵第二十節 越史第十節 獻舞(2)第九節 故人第十節 獻舞(2)第三十五節 紅瓷第七節 書齋第二十節 越史番外 十年生死兩茫茫(貳)第三十一節 竊物第三節 醉語第二章 當時只道是尋常 第一節 夜訪第十三節 御侍第二十四節 論畫第三十九節 花朝第五節 丟玉(1)第四節 記憶第三節 醉語三十四節 委蛇第二節 魏宮(2)第三章 山月不知人事改 第一節 回宮第十四節 恩寵第十五節 車轎第二十五節 幼悟第二十五節 國喪第三十九節 花朝第四十節 溫成第十七節 安壽第三十九節 花朝第三節 醉語第二十六節 太子第七節 處罰(1)番外 十年生死兩茫茫(壹)第二十六節 太子第二十三節 春賞第三十節 貴妃第三十五節 紅瓷第十九節 解釋第十七節 安壽第二節 離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