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各懷鬼胎

跟之前兩次南方次大陸戰場一樣,在開戰初期,梵羅軍隊把重點放在北邊,對巴鐵首都伊堡發起強攻。

在戰線的南面,卡拉港這邊,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雖然在卡拉港這邊,梵羅國也投入了重兵,但是以二線步兵部隊爲主,僅有的主力部隊還只是一個機步師,主戰坦克僅100餘輛。在突破了巴鐵軍隊的邊境防線之後,梵軍的推進速度驟然降低。結果是,等到第五陸戰師的主力到達卡拉港,梵軍還在海拉城東邊的沙漠裡面轉圈子。

至於該方向的裝甲部隊,自始至終都沒越過邊境線。

此後,在遭到反擊之後,梵軍就一路潰退。

到10月上旬,還沒有等第五陸戰師上場,梵軍就退回到邊境線東側,並着手加強邊境防線。

這個情況,並沒有超出丁鎮南的預料,或者說是不值得大驚小怪。

道理也很簡單,巴鐵這一側的道路交通條件也非常糟糕,向西進攻的梵軍,或者向東推進的聯軍,都要面對後勤保障難以爲繼的難題,也就無法投入足夠的兵力,因此在進攻的時候肯定會有所保留。

當然,還有政治層面的原因。

說得直接一點,梵羅當局就沒有想過,要在紐蘭共和國參戰之前取得戰略突破,因此在開戰初期打得比較保守。

在北方戰場上,這個問題體現得更爲明顯。

雖然巴鐵當局早有準備,及時進行了軍事動員,但是受各種因素影響,特別是沒識破迪迦拉的苦肉計,導致對局勢的判斷出現了重大失誤,比如在梵羅國進行軍事動員的時候,還想當然的認爲是在加強防禦部署,沒有往進攻方面考慮。由此導致的直接就是,巴軍的戰前準備並不充分。

開戰當天,在拉合外圍防線,守軍的在崗率還不到六成!

在梵軍發動進攻的時候,有大約三分之一的軍官在家裡,甚至有部分高級軍官在伊堡的總參謀部。

結果就是,在梵軍攻過邊境線的時候,巴鐵軍隊根本沒有進行像樣的抵抗。

隨後3天,梵軍不但突破了拉合外圍防線,還推進到古傑蘭瓦拉郊外,切斷了從拉合到伊堡的交通線。

由此導致的結果是,巴鐵軍隊不得不在古傑蘭瓦拉投入重兵發起反擊。

因爲一直沒能擊潰梵軍,打通交通線,所以巴鐵軍隊只能從西邊的戈傑拉向拉合輸送增援部隊與作戰物資。

問題就在這裡。

走戈傑拉,不但在繞行,多出幾十千米的路程,道路狀況也不太理想,而且當時沒有在這邊部署防空部隊。

和平時期,該方向的防空部隊都沿着伊拉高速公路部署。

此外,在前沿防線崩潰之後,巴鐵軍隊來不及調整防禦部署,很多撤下來的防空部隊聚集在前沿防線後方,根本就沒有得到有效利用。即便到10月份,依然有不少防空部隊處於打醬油的狀態。

在整個9月份,巴鐵軍隊的主要工作都是解決後勤保障與指揮協調的問題。

受此影響,巴鐵軍隊在拉合方向上的投入,一直不是很充足,在很多地段甚至是以民兵爲主。

以當時的情況,只要梵軍投入足夠的兵力,肯定能拿下拉合。

從戰略的角度來看,拿下拉合的意義,絕不在強攻伊堡之下,甚至可以說,只有在拿下拉合之後才談得上攻打伊堡。

此外,拿下拉合能夠獲得更多的選擇。

哪怕北上攻打伊堡,存在很多難以克服的問題,比如是從平原向高原進攻,守軍能夠居高臨下的阻擊進攻部隊,可是從拉合出發,能輕而易舉的掃蕩梵羅河平原地區,打掉巴鐵的根基。

關鍵就是,巴鐵八成的人口,幾乎全部的農業產區,所有人口超過100萬的大城市,幾乎全部的工業重鎮,都在這塊面積相當於國土三分之一的平原上,而且梵羅河由南向北,在東西方向幾乎沒有戰略縱深。

可見,丟掉了拉合,就等於丟掉大半個梵羅河平原!

正是如此,就算是遭受了極爲慘重的損失,巴鐵軍隊都沒有放棄拉合。

可問題是,梵軍反到沒在拉合投入太多的兵力。

從第一天開始,梵軍就把重點放在了北面,感情有把握能一鼓作氣的拿下伊堡,主力全都在北面。

當然,站在事後的角度,誰都知道梵羅當局的真實意圖。

只是,在當時看清楚這個問題的人並不多。

不說別的,巴鐵三軍總參謀長就一直在鼓吹梵軍的威脅,藉此向帝國施壓,要求帝國把重點放在西北。

當時,巴鐵總理還親自趕到帝都向周涌濤提出,希望帝國能夠從本土西北衛戍部隊當中抽調幾個師的兵力,協助巴鐵加強在本土方向上的防禦力度,並且提前在該方向上發起戰略反擊。

簡單的說,就是通過戰略反擊來牽制梵軍。

以當時的情況,感情梵軍已經到了伊堡的郊外,隨時有可能攻入城內。

可實際情況是,梵軍的進攻部隊,一直沒有越過古傑蘭瓦拉。

以梵軍投入的兵力,就算能夠攻佔古傑蘭瓦拉,那也是強弩之末,根本就不可能攻佔重兵把守的伊堡。

此外,梵軍也沒有向伊堡進軍的打算。

在9月份,梵軍的重點是在拉合這邊,準確的說是動用遠程炮兵,對付部署拉合西邊的巴鐵軍隊,尤其是幾支野戰炮兵部隊。此外就是出動戰鬥機跟巴鐵空軍爭奪制空權,而且主要是低效率的空中戰鬥。

在古傑蘭瓦拉這邊,梵軍投入的兵力一直沒有超過5萬,基本上是1個主力師加2個二線師。

這點兵力,別說是進軍伊堡,連攻佔古傑蘭瓦拉都不夠!

正是如此,帝國當局才頂住壓力,沒有立即向巴鐵增兵,更沒讓第54機步師提前發起戰略反擊。

導致這一切的原因,其實是梵羅當局對紐蘭共和國的承諾持懷疑態度。

說得直接一點,如果紐蘭共和國沒有在承諾的時間參戰,梵羅國將單獨承受樑夏帝國的軍事打擊。因爲沒有絲毫取勝的把握,所以在擬定計劃的時候必須以防禦爲主,考慮得更加長遠一些。

其實,就算紐蘭共和國按時參戰,梵羅當局同樣會有所保留。

不要忘了,從紐蘭共和國到梵羅國的海運航線,根本就沒法確保暢通無阻,還很有可能遭到戰略封鎖。

也就是說,在紐蘭海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之前,甚至是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梵羅國還是隻能孤軍奮戰。

在戰略層面上,這就要求必須以防禦爲主。

對梵羅國來說,最大的優勢,並非數百萬大軍,而是超過了10億的人口,以及炎熱潮溼與和網密佈的岡伽羅平原。

言外之意,梵羅國能依託的,絕不是沿着邊境線佈置的防線。

要說的話,這也是第二次南方次大陸戰爭之後,巴鐵跟樑夏帝國結盟,樑夏帝國直接干預南方次大陸戰略格局之後,唯一能夠採用的防禦戰略,也是梵羅國在過去十幾年裡進行國防建設的基本理論依據。

正是如此,到了10月,紐蘭共和國正式參戰之後,梵羅國並沒加強進攻力度。

當然,這很好理解。

就算紐蘭海軍在東望洋大獲全勝,也不可能立即出兵梵炎洋,最多能打通前往西南東望洋的航線,並且策動奧洲舊移民反抗組織起事。在拿下奧洲之後,才能利用奧洲西部港口進軍梵炎洋。

顯然,這需要足夠多的時間。

哪怕奧洲的土著居民一直在盼望紐蘭大軍,因爲忠於樑夏帝國的新移民高達上千萬,也肯定不會輕易屈服,所以就算紐蘭海軍掌握了絕對的制海權,也需要耗費幾年時間才能控制奧洲。

至於另外一邊,經過遠望角,由南夕落洋進入梵炎洋的航線,因爲南玄是東方集團的成員國,樑夏帝國在南玄也有數萬駐軍,還有十幾座大型軍事基地,所以從這邊進入梵炎洋的機會更加渺茫。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梵羅國都得孤軍奮戰。

按戰後披露的消息,在9月下旬,梵羅當局擬定了“停戰聲明”,如果紐蘭共和國沒有按承諾在10月初參戰,就立即發表,爭取能單方面跟樑夏帝國媾和,做出必要的犧牲以保全國家的核心利益。

其中,包括解散迪迦拉政府,如果有需要還得考慮讓迪迦拉承擔戰爭罪名。

即便到了10月份在紐蘭共和國按照承諾參戰之後,梵羅當局依然持觀望態度。

顯然,在“霍瓦依羣島攻防戰”宣告結束之後,梵羅當局的立場就更加明確了。

在紐蘭海軍輸掉海戰後,已無任何打通海運航線的希望,在可以預見到的未來,都難以扭轉戰局。

那麼,擺在梵羅當局面前的選擇,其實就是在何時發佈停戰聲明。

說得直接一點,是在什麼時候向樑夏帝國提出停戰請求。

客觀的講,不管需要承受多大的壓力,遭受多麼慘重的損失,都必須獲得跟樑夏帝國進行停戰談判的籌碼。

正是如此,在回到卡拉港的當天,丁鎮南就收到了消息,西北戰場上的梵軍在有秩序的撤退,而且留在後方的作戰部隊已經進駐邊境防線,開始加強邊境地區的防禦部署,爲抵擋巴鐵軍隊的反擊做準備。

關鍵還有,已經有部分非戰爭部門離開了德城,遷往岡伽羅平原西南,德干高原西北的佔西。

梵羅當局已經啓動遷都計劃!

前面已經提到,梵羅國首都德城在帝國遠程炮兵的打擊範圍之內,而且沒有有效的防禦手段。

爲此,梵羅當局早就制訂了在戰時遷都的秘密計劃。

只是,丁鎮南怎麼都沒想到,聯軍還沒有發動反擊,梵羅當局就開始遷都!

不過,這也反映出,梵羅當局對勝利沒有多少信心。

換個角度,這也是周涌濤支持丁鎮南,決定把重點放在西南,而不是以西北爲重的關鍵所在。

當然,這還跟帝國針對南方次大陸的基本戰略有關。

長期以來,帝國都把梵羅國當成心腹大患。

不爲別的,梵羅國的人口超過10億,國土面積超過300萬平方千米,而且擁有得天獨厚的光熱條件,比如耕地面積大約有30億畝,比樑夏帝國多了將近20%,比紐蘭共和國都要稍微多一點。在帝國周邊,乃至整個世界島,都找不出類似的國家。理論上,不管是實現了工業化,把10億人武裝起來,還是爆發大規模戰亂,導致10億人流離失所,都會對帝國構成巨大威脅。

關鍵並不是人太多,而是這麼多人都屬於一個國家。

在與巴鐵結盟之後,帝國擬定了針對南方次大陸的基本戰略。

說得簡單一點,不管是爆發全球大戰,還是第三次南方次大陸戰爭,帝國的基本目的都是粉碎梵羅國。

雖然能夠通過攻佔梵羅國首都來實現目的,但是很有可能產生適得其反的結果。

道理也很簡單:梵羅當局很有可能在德城淪陷之後繳械投降,以保護核心利益,也就是國家的完整性。

此外,這裡還涉及到巴鐵當局的立場。

雖然一直把梵羅國當成頭號威脅,當初就是爲了對抗梵羅國纔跟樑夏帝國結盟,但是站在巴鐵當局的立場來看,在過去十幾年裡,巴鐵能受到重視,獲得大量的援助,乃至在東方集團裡的地位,其實都跟梵羅國有關。

如果來自梵羅國的威脅不存在了,巴鐵還會受到重視嗎?

等到南方次大陸上出現衆多像巴鐵這樣的中等國家,樑夏帝國有了更多的選擇,未必會繼續倚重巴鐵。

爲了維護地區平衡,樑夏帝國肯定會扶持其他國家,避免讓巴鐵獨大。

可見,巴鐵會在第一時間接受梵羅國投降。

沒有巴鐵參與,帝國在南方次大陸上的軍事行動就失去了合法性,畢竟帝國並不是南方次大陸的國家。

顯然,即便是從帝國的政治立場出發,也不能直接攻打德城。

可問題是,這重局面肯定沒辦法一直維持下去。

隨着戰局發展,特別是主要戰略方向,即大陸戰場上的局面發生逆轉,哪怕首都德城還沒有遭到攻擊,梵羅當局都很有可能決定儘早投降。從時間上看,大陸戰場的局勢肯定會在半年之內發生轉變。

不要忘了,大陸戰場上的大規模作戰行動都在春季進行,現在到明年春季,差不多也就半年。

要說的話,這也是周涌濤只給了丁鎮南半年時間的原因。

半年之後,等帝國陸軍在大陸戰場上發起總攻,梵羅當局有可能直接投降,因此不管有多大難度,必須在半年之內取得重大勝利。

所幸的是,南方次大陸沒有四季之分,有的只是雨季與旱季!

第86章 關鍵課題第537章 遠洋的威脅第591章 王室禮節第240章 全局眼光第50章 破甲連弩第397章 同化的開始第342章 前後矛盾第162章 暴露行蹤第243章 突擊開始第537章 遠洋的威脅第548章 內患第581章 多管齊下第92章 “蒼隆”末途第553章 海軍基地第82章 不謀而同第249章 洛福斯的號召第540章 第二戰場第462章 凱旋而歸第186章 可恥行爲第182章 暗夜鳳凰第154章 事與願違第259章 有苦難言第70章 生死一線第483章 欺騙第639章 新的威脅第589章 互通有無第442章 二號主角第17章 先聲奪人第227章 海航出手第282章 前沿機場第121章 自力更生第73章 舉棋不定第220章 全是壞消息第138章 敗軍之將第520章 順水推舟第179章 空天戰力第32章 犯規搶跑第77章 鐵桿盟友第151章 孤注一擲第415章 風雨飄搖第367章 初具規模第16章 驚天動地第5章 帝國首輔第572章 關鍵之戰第398章 全是佯攻第90章 絕對主力第340章 片刻的猶豫第91章 敵機來襲第195章 全力以赴第480章 繼續推進第577章 會師第149章 迷霧重重第87章 挨炸第609章 新式高射炮第35章 組建團隊第37章 基本盤第259章 有苦難言第6章 情報頭頭第570章 壞消息第248章 忍耐第94章 大禍臨頭第414章 最新消息第71章 虎虎虎第84章 飛行巴士第182章 噩耗連連第177章 主次有別第192章 時過境遷第553章 海軍基地第185章 簡宴第547章 突發事件第604章 皇權與相權第247章 被搶走的主功第355章 好消息與壞消息第187章 誅心第225章 重戰稱雄第67章 犀利無匹第19章 龍的天空第421章 “宰相”出擊第430章 回到艦隊第481章 跨過陸心海第9章 海陸分歧第509章 目標明確第440章 荒唐的命令第166章 決死的魚雷攻擊第188章 空軍出手第452章 絕境反擊第335章 最終的推測第115章 統帥之才第133章 內在關係第179章 空天戰力第341章 劉向真出手第37章 地面部隊第558章 成功上岸第632章 老王出馬第149章 迷霧重重第227章 海航出手第31章 鋪天蓋地第27章 年終歲末第333章 關鍵情報第335章 最終的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