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空軍出手

分成2支機羣的40架“轟-9D”,全都在下午起飛。在跟同樣由空軍安排的大型預警機與電子偵察機匯合之後,以經濟巡航速度向東飛行4個小時,在當地時間夜間10點左右到達中轉島西北。

在此之前,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已經機動到該方向上。

入夜之後不久,第六十一特混艦隊派出了2架“指-6C”與8架“戰-9B”,分成兩個編隊前往預定的待命空域,爲空軍的轟炸機提供掩護。只是按計劃,要在接到命令之後才發起攻擊。

爲此,空軍還專門安排了一個大隊的8架“油-20D”爲作戰行動提供支持。

要說的話,大型加油機的價值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

雖然“油-20”總共才128架,而“油-29A”超過了600架,但是論價值,“油-20”遠在“油-29A”之上。

關鍵就是,“油-20”能夠裝載180噸燃油!

相比之下,“油-29A”那不到100噸的載油量,簡直是不值一提。

шшш ▪тт kǎn ▪C ○

千萬別小看這幾十噸的差距。

原因就是,加油機本身也要消耗燃油。

通常情況,即在距離基地1500千米之外,保留巡邏6個小時的燃油,並且在返航時留下15分鐘的餘油,“油-20”能夠輸出大約120噸燃油,“油-29A”只能輸出60噸,兩者相差了一倍。如果把距離擴大一倍,而其他任務要求保持不變,“油-20”仍然能爲其他戰機提供80噸燃油,而“油-29A”只有可憐的20噸。關鍵是,“油-20”能飛行到5000千米之外進行加油作業。如果不用在前線空域待命,輸油量能達到80噸,而“油-29A”根本就飛不了這麼遠。

此外,“油-20”還能夠當運輸機使用。

在執行貨運任務的時候,“油-20”的最大載貨量達了120噸,而且能夠以這個載重量飛行8000千米。如果不載貨,以滿油狀態起飛,最大航程超了20000千米,能直飛全球任何一處地點。

關鍵還有,“油-20”有一套受油設備,能從其他加油機那裡獲得燃油,從而大幅度延長巡邏時間。

在理論上,一個大隊的8架“油-20”採取接力的方式,能隨時保證讓2到4架加油機處於部署狀態。

此外,D型增加了軟管加油設備,能爲海軍的作戰飛機補充燃油。

只是,“油-20”也十分昂貴。

要說的話,就是因爲“油-20”太貴,而且在很多時候,根本就用不着使用這麼大的加油機,帝國空軍纔在採購130架之後,轉爲購買小得多,不過也便宜得多的“油-29A”,而且陸續購買了700多架。

在執行重要任務的時候,還是得依靠“油-20”。

只是這8架“油-20D”就能夠輸送640噸燃油。

如果需要,還能夠提高到880噸。

這就是把部分返航的燃油提供給其他飛機,然後在返航途中進行一次空中加油,獲得飛回基地的燃油。

哪怕需要待命6個小時,40架“轟-9D”也只需要在發起突擊前各補充15噸燃油。

如果不用待命,就不用爲轟炸機進行空中加油。

這麼安排,主要是以防萬一。

在掛在24枚“KD-30B”之後,“轟-9D”依然能夠以滿油狀態起飛,也就是在飛行5000千米之後,還能夠巡邏4個小時,或者是對7500千米外的目標發起攻擊。如果待命時間達到了6個小時,而且得進行突擊飛行,就會消耗額外的燃油,也就得在此之前補充燃油,確保在完成任務之後,能夠飛回來與加油機匯合。

執行這類遠程奔襲任務,在攻擊的前後各進行一次空中加油,並不是什麼怪事。

當然,由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安排的護航戰鬥機,更需要進行空中加油。

其實,這也是由“油-20D”執行該任務的原因。

在空軍的加油機中,除了幾架爲特種部隊服務的小型加油機之外,就只有“油-20D”配備了軟管加油設備。

要說的話,帝國空軍對軟管加油系統一直都有牴觸情緒。

不然的話,也不會在6年前,周涌濤成爲帝國首輔之後,才啓動了“油-20D”項目,而且在短短的幾個月之後,就完成了第一批“油-20”的改造工作,隨後還順利的通過了由海軍參與的測試驗收。

到大戰爆發前,“油-20D”總共只有20架,還全都部署在東望洋這邊。

道理也很簡單,東望洋是帝國海軍的主場,而且主要基地都相距很遠,對航程有很高的要求。

所幸的是,與“油-20B”,也就是空軍的主力型相比,“油-20D”就只是增加了一套軟管加油設備,並且對操控系統的軟件做了必要的改動,能用來控制軟管加油設備,其他的方面都是一模一樣。

也就是說,只要有需要,空間可以把所有的“油-20B”改造成“油-20D”。

只是現在看來,暫時沒有這樣的必要。

如果只是爲護航戰鬥機加油,哪怕第六十一特混艦隊把搭載的艦載戰鬥機全都派來,也沒有任何的挑戰性。

“戰-9B”的最大載油量不到9噸,通常的加油量在4到6噸之間。

要用光8架“油-20D”運載的640噸燃油,得出動100多架“戰-9D”,而第六十一特混艦隊總共都沒有這麼多的戰鬥機。

其實,這也能看出大型加油機的巨大價值。

一架“油-20D”裝載的燃油,至少相當於10架“攻-5F”在執行夥伴式加油任務時能提供的燃油。

空軍一次出動8架,絕對是下了血本!

要說的話,也就是確保在機會到來的時候能夠抓住。

結果就是,在白華偉下達命令的時候,兩支轟炸機編隊均已到達待命海域,其實是剛到不久。

當時,提供掩護的“戰-9B”已跟加油機匯合,正在進行第一次空中加油。

確認作戰命令是來自前線總指揮之後,跟在轟炸機羣的後面,負責指揮協調的大型預警機才轉發命令。

要說的話,確實太早了。

按白華偉做的安排,在發起攻擊之前,第六十一特混艦隊還要增派一批戰鬥機,以增強掩護力度。

關鍵是“KD-30B”的射程僅650千米。爲了提高命中率,得把投射距離控制在600千米以內。

如果攻擊目標是紐蘭海軍的特混艦隊,就肯定要面對防空戰鬥機。

其實,這也是空軍出動大型預警機參與攻擊行動的原因。

海軍的“指-6C”沒有空中加油能力,最多能夠在待命階段爲護航戰鬥機提供幫助。

在突擊行動開始後,只能靠空軍的大型預警機。

那麼,就得安排戰鬥機爲預警機提供掩護。

第六十一特混艦隊還爲此專門做了調整,兩支聯隊都減少1個大隊的多用途戰鬥機,增加了20架重型戰鬥機。

也就是說,總共有88架“戰-9B”。

正是如此,白華偉才安排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出動一個大隊的24架戰鬥機,其中的2箇中隊執行攻勢護航任務。

簡單的說,就是在兩個進攻方向,各安排1箇中隊的8架“戰-9B”到轟炸機羣的前方開路,其實是引開敵方的防空戰鬥機。通常採用的戰術,其實是突擊敵方的預警機,逼迫敵方後撤並收縮防線。

這裡,涉及到一個很重要的戰術。

紐蘭艦隊的外圍防空圈,也只向外延伸了450千米,並且依託F-14使用的AIM-54,獲得600千米的攔截距離。在這種情況之下,預警機只能留在艦隊上空,並且跟防空戰艦協同作戰。

當然,這也是在尋求防空戰艦的掩護。

如此一來,只要能逼迫紐蘭艦隊的預警機後撤,“轟-9D”有機會在“KD-30B”的最大射程上發起攻擊。

可問題是,第二批兩個中隊的“戰-9B”還沒有出發!

按照計劃,攻擊最快在凌晨開始,而且得在掌握紐蘭艦隊的大致方位之後,再由第六十一特混艦隊派出護航戰鬥機。

在此之前,海軍派出的巡邏機並沒有發現紐蘭艦隊,第六十一特混艦隊也就沒有提前出動護航戰鬥機。

此外,計劃中也沒有提到要首先攻擊登陸艦隊。

所幸的是,登陸艦隊的戰鬥力遠遠比不上特混艦隊。

只是,對付登陸艦隊需要動用全部轟炸機?

在電令中,白華偉只提到由空軍的轟炸機發起攻擊,沒有對具體戰術提出要求,也沒有這個必要。

結果就是,在綜合權衡之後,負責作戰指揮的空軍軍官只給甲編隊下達了攻擊命令。

20架“轟-9D”,總共有480枚“KD-30B”,哪怕按80%的可靠性計算,也有多達384枚反艦導彈。

對付幾十艘登陸艦,肯定是綽綽有餘。

此外,也沒有等待第六十一特混艦隊的護航戰鬥機,而是讓之前到達,正在進行空中加油的8架“戰-9B”轉爲執行護航任務。準確說,是讓掩護乙編隊的4架“戰-9B”加速飛到前面執行攻勢護航任務,另外4架“戰-9B”留在後面掩護預警機,而乙編隊的20架轟炸機暫時後撤500千米。等到第六十一特混艦隊增派的戰鬥機趕到後,再返回待命空域,並繼續等待攻擊命令。

預警機轉發命令的時候,爲中轉島時間12日的22點過。

甲編隊的待命空域,在中轉島西北1500千米之外。

也就是說,乙編隊的“轟-9D”最快能夠在23點左右發起攻擊。

至於攻擊前的偵查行動,根本就沒有必要。

天黑之前,紐蘭海軍的登陸艦隊就在登陸場裡,爲艦隊提供掩護的驅逐艦還炮擊了守軍陣地。

關鍵還有,6艘兩棲攻擊艦離中轉島都不太遠。

主要就是,由兩棲攻擊艦搭載的垂直起降攻擊機一直都在轟炸中轉島,爲登陸部隊提供空中支援,壓制守軍的炮兵陣地,哪怕只剩下了幾門迫擊炮。這種攻擊機,因爲只能從攻擊艦上垂直起飛,最多短距離滑行之後升空,在掛上2噸炸彈之後,根本飛不了多遠,作戰半徑還不到200千米。

其實,這也是帝國海軍對垂直起降戰鬥機沒什麼興趣的主要原因。

一直到天黑後,都還有“鷂”式出現在中轉島上空,而且使用的是500磅與1000磅級航空炸彈。

此外,在夜間的首輪偵查中,來自威島的一架巡邏機發現了登陸艦隊,用雷達探測到幾十艘大型艦船。只是受到防空戰艦的威脅,加上“鷂”式具有一定的空戰能力,所以巡邏機沒有飛得太近。

綜合這些信息,有理由相信,哪怕登陸艦隊也已經開始向東撤退,也沒有跑遠。

要說的話,需要擔心的,其實是留下來掩護的特混艦隊。

正是如此,空軍前線指揮官才安排4架“戰-9B”加速前出,除了吸引敵人的關注,還順帶執行戰術偵查任務。

不過,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戰-9B”是典型的制空戰鬥機,雖然配有非常先進的火控雷達,但是主要功能是對空搜索。就算具有一定的對海搜索能力,也不會很好,根本無法跟大型巡邏機搭載的對海搜索雷達相比。

嚴格說來,“戰-9B”不適合執行偵查任務。

其實,海軍也從來沒有想過讓戰鬥機執行偵查任務。

在艦隊裡,執行偵查任務的是“攻-5”與“攻-6”,而且艦載攻擊機都配備了對海搜索雷達。

顯然,這也是空軍與海軍的差別。

在空軍中,執行偵查任務的,往往就是戰鬥機,尤其速度快,能夠長時間快速飛行的重型戰鬥機。

當然,空軍的偵察機與海軍的偵察機,並不是同一種性質的飛機。

說得簡單一點,空軍偵察機執行戰術任務,比如獲取敵軍地面部隊的部署情況,或者是甄別打擊結果,而這些任務往往都要飛抵目標或者是偵查區域的上空,主要使用的也是照相機等光學設備。相對的,海軍偵察機主要執行的是戰役任務,主要使用對海搜索雷達搜尋敵人的艦船,不需要飛抵目標上空。

顯然,空軍指揮官把“戰-9B”當成了“戰-11B”。

不過,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登陸艦隊就在那裡,肯定跑不了!

再說,在收到白華偉下達的命令之後,第六十一特混艦隊也立即做出調整,除了增派戰鬥機之外,還出動了幾架“攻-5”去搜尋紐蘭艦隊。最遲在23點半左右,這些攻擊機就能追上登陸艦隊。

也就是說,哪怕前出的戰鬥機沒發現登陸艦隊,也只需要讓轟炸機羣等待半個小時。

這未必是壞事。

如果其他偵察機發現了紐蘭艦隊,就能夠及時做出調整,讓甲編隊的轟炸機首先對特混艦隊發起突擊。

只要能夠幹掉特混艦隊,消滅登陸艦隊更加是易如反掌。

要說的話,在做安排的時候,空軍指揮官肯定在打這個主意,才讓乙編隊的20架轟炸機留下來。

真要是發現了紐蘭艦隊,那麼乙編隊纔是突擊主力!

第148章 第一份偵查報告第108章 再接再厲第197章 論功行賞第97章 迎難而上第87章 防空中堅第455章 遠征艦隊挨炸第60章 輾轉歸隊第158章 去向成謎第226章 完成態的艦載機第15章 虎落平陽第511章 要害第232章 特製燃燒彈第213章 恐怖的潛力第438章 木已成舟第150章 左右爲難第405章 最大的戰利品第398章 全是佯攻第280章 不安因素第325章 步步緊逼第593章 又一個拖油瓶第78章 前仆後繼第171章 搗亂分子第14章 生死一百秒第77章 一錘子買賣第1章 平民軍官第6章 傷亡慘重第306章 把話挑明第204章 真正的對手第189章 乾着急第28章 煽風點火第172章 積極主動第30章 系統之戰第120章 金錢防禦第139章 前出掩護第41章 動員機制第81章 一招輸招招輸第605章 新的消息第464章 第一個難題第250章 各爲所戰第578章 重大消息第382章 貴而無當第125章 兩頭兼顧第10章 鬼使神差第101章 黯然離開第55章 快馬加鞭第530章 求穩第392章 嚴防死守第192章 搶先攻擊第115章 統帥之才第108章 聲東擊西第439章 最大的意外第326章 連番挑釁第612章 出征第370章 必須嚥下的雞肋第630章 殊榮第263章 老交情第306章 把話挑明第353章 快準狠第222章 捲土重來第277章 冤大頭第256章 各奔東西第294章 委曲求全第141章 電磁干擾第393章 層層加碼第4章 太空貓眼第189章 乾着急第309章 世代忠良第137章 揀來的大便宜第351章 出謀劃策第206章 現代女性第13章 遮斷戰術第216章 信心十足第160章 接二連三第453章 勾心鬥角第463章 連帶影響第589章 互通有無第136章 返璞歸真第8章 試探虛實第441章 雄心壯志第232章 幹上一場第419章 炎海前線第49章 奔赴前沿第469章 倍感壓力第506章 強攻第30章 系統之戰第296章 總統的擔憂第254章 高歌猛進第163章 局勢明朗第183章 獨門絕技第585章 立足點第265章 應景的第460章 俯衝撞擊第128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第41章 動員機制第219章 南方爲重第303章 人道主義救援第450章 第一個準確判斷第63章 協同作戰第259章 能者多勞第575章 最後的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