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環環相扣

與攻打巴士X不一樣的是,沒有在發動進攻之前進行火力準備。

當天凌晨,第7裝甲師的先頭部隊從阿爾阿爾出發,並且在天亮之前越過邊境,進入伊拉克境內。

不過,打響第一槍的是第17裝甲師。

凌晨4點左右,第17裝甲師的突擊部隊在塞馬沃西北,幼發拉底河北岸遇到了伊拉克軍隊。

隸屬於國防軍的一個步兵旅。

這支步兵旅屬於鎮守迪瓦尼耶的第5集團軍。

可惜的是,伊拉克軍隊根本沒能力擋住第17裝甲師的鋼鐵洪流。

戰鬥持續不到2個小時,伊拉克軍隊就被第171裝甲旅擊潰。

關鍵還有,伊拉克第5集團軍的指揮官在這個時候犯了一個低級錯誤,認定強行渡河的只是一支孤軍。

理由就是,現在正是一年當中的雨季,幼發拉底河正處於高水位,水流非常的湍急。

爲了阻止聯軍渡河,上游水庫還在幾天前開閘泄洪。

就算做了充分準備,機械化部隊渡河也非常的困難。

此外就是,在幼發拉底河南岸向西北推進大約一百千米,在希納菲耶就有一座橫跨幼發拉底河的大橋。

在此之前的2個多月裡,聯軍並沒有重點轟炸這座大橋。

雖然早在7月下旬,聯軍的攻擊機投下的激光制導炸彈,炸斷了一截橋面,但是並沒有炸燬橋墩。

此後,伊拉克軍隊一直在努力的搶修這座大橋,聯軍也多次前來投彈轟炸,不過炸掉的都是伊拉克軍隊修復的橋面。

在這段時間裡,伊拉克軍隊的指揮官一直覺得,聯軍故意留下了這座大橋,其實是想借此消滅伊拉克的工程部隊與工程設備,同時對付那些得從此經過,被阻塞在大橋兩端的運輸車隊。

隨着地面戰鬥打響,伊拉克軍隊的指揮官必然認爲。

聯軍留下這座大橋,其實是想從這裡過河!

正是如此,第5集團軍把重兵放在了希納菲耶,準備在此阻擊從塞馬沃殺來的聯軍裝甲部隊。

爲了阻止聯軍在此渡河,伊拉克軍隊甚至做好了炸斷大橋的準備。

顯然,第5集團軍的指揮官根本就沒想到,聯軍會在下游渡過幼發拉底河。

此外還有,確實有一支裝甲部隊在幼發拉底河的南岸向希納菲耶推進,也是第17裝甲師的突擊部隊,只不過不是第172裝甲旅,而是一個機步營,只是陣仗搞得非常大,那模樣就像是主力部隊。

結果就是,伊拉克的第5集團軍錯過了發起反擊的絕佳機會。

當時,在希納菲耶的後方就有一支隱蔽得非常好的裝甲部隊,哪怕只是一個加強營,而且主要裝備的是一些已經落後的T-62式中型坦克,可是該部隊能在中午殺到,第171旅的渡河行動將持續到傍晚。

顯然,如果這支伊拉克部隊能在中午殺到,肯定會給第171裝甲旅製造很大的麻煩。

可惜的是,該營直到當天中午纔出發開赴希納菲耶,迎戰即將殺到的“突擊部隊”。

藉此機會,第171裝甲旅的主力部隊在當天下午就渡過了幼發拉底河,增援的工程營還搭建了2座舟橋與3條浮橋。

到了當天晚上,不但第171裝甲旅全部渡過幼發拉底河,後面的第177機步旅也已開始渡河。

有趣的是,在希納菲耶那邊,增援的伊拉克軍隊全都沒準時趕到,均在推進途中遭到了空中打擊。

到了當天晚上,第5集團軍的指揮官才意識到,第17裝甲師的主力裝甲部隊已經渡過了幼發拉底河。

只是,伊拉克軍方在這個時候再次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

按戰後獲得的情報,在1日下午,紐蘭共和國的偵察衛星已經發現了從阿爾阿爾出發攻入伊拉克境內的第7裝甲師,而且斷定該部隊的兵力在4萬以上,甚至對該師的主戰裝備的數量做出了一個相對準確的推斷。

據此,紐蘭情報機構認定是帝國陸軍的第7裝甲師。

wωw. TтkΛ n. ¢〇

其實,這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爲了確保足夠快的推進速度,也爲了減輕後勤保障負擔,第7裝甲師是沿公路推進,車隊都是在公路上面行駛,除了衝在前面擔任突擊任務的第701裝甲旅之外,其他的幾個旅的主戰裝備都由平板拖車運送。

顯然,在偵察衛星拍攝的照片上數清楚坦克的數量,對情報分析員來說並不是難事。

此外,這份情報及時送到了伊拉克當局的手上。

可問題是,伊拉克當局沒有采信這份情報。

當時,侯賽因認定,那是一支擔任佯攻的部隊,而且是沙烏地皇家陸軍的部隊,聯軍的主力在巴格X南面。

理由也很簡單,從西邊突擊的距離實在太遠了,後勤保障的難度極大。

依靠一條几十年都沒修繕的沙漠公路,根本無法支持大軍團作戰。

再說,除了沙烏地皇家陸軍,哪支軍隊會在突擊的時候,用平板拖車運送坦克?

此外,侯賽因的靠山是迢曼帝國,而在八年的兩伊戰爭當中,紐蘭共和國一直在支持波伊國。

要是沒有紐蘭共和國的支持,波伊國早已戰敗,至少會丟掉至關重要的低地省。

哪怕全球大戰已經爆發,侯賽因也未必願意相信曾經的夙敵。

正是如此,在當天晚上,也就是第5集團軍確認聯軍主力已經渡過幼發拉底河之後,侯賽因把擔任戰略預備隊的一支共和國衛隊的裝甲師派了過去,準確的說是派往迪瓦尼耶,用來支持第5集團軍發起反擊。

只是,侯賽因確實是高估了第17集團軍。

雖然第171裝甲旅與第177機步旅在10月1日與2日分別渡河,只不過,這2支部隊都沒北上,而是在鞏固灘頭陣地之後,徑直朝希納菲耶殺去,擺出了前去攻佔幼發拉底河大橋的架勢。

此外,在2日下午,第172裝甲旅也開始渡河。

這下,伊拉克軍隊的處境變得非常尷尬了。

在只有一個共和國衛隊裝甲師的情況之下,第5集團軍只能在一個方向上發起反擊,要麼奪回塞馬沃北面的橋頭堡,要麼守住希納菲耶的大橋。憑一個裝甲師的兵力,不可能兩頭都照顧到。

顯然,從當時的局面看,伊拉克軍隊應該放棄希納菲耶。

這樣,首先就能集中兵力反擊塞馬沃北面的橋頭堡,阻止第17裝甲師的作戰部隊繼續渡河,並圍繞橋頭堡打一場會戰。

其次,希納菲耶根本守不住!

就算沒有第171裝甲旅與第177機步旅從後方包抄,南岸的佯攻部隊到達之後,伊拉克軍隊也會放棄這座城鎮,以及在城鎮西南方向的幼發拉底河大橋,根本不存在死守希納菲耶的可能性。

再說,這座大橋沒有多大的價值。

隨着聯軍北上攻打巴格X的作戰行動開始,所有部署在迪瓦尼耶南面的作戰部隊都開始向北回撤。

可見,不管侯賽因是否願意,都只能放棄南部地區。

那麼,還有必要死守這座位於南北公路幹線上的大橋嗎?

不要忘了,在之前的一個多月裡,伊拉克軍隊爲了守住這座大橋,在聯軍的空中打擊中損失慘重。

即便到了現在,在大橋兩端,都擺着上千輛坦克戰車的殘骸!

關鍵還有,伊拉克軍隊只需炸斷這座大橋,就能阻止在幼發拉底河南北兩岸齊頭並進的聯軍突擊部隊會師,從而大幅度的降低迪瓦尼耶的防禦壓力,確保有足夠的兵力用來抵擋從塞馬沃渡河的聯軍。

至於向希納菲耶突擊到的2個旅,根本就不足爲懼。

道理也很簡單,沒有後方的支持,這2個旅遲早會因爲後勤跟不上而停止前進。

在塞馬沃那邊,只是依靠2座舟橋與3座浮橋,還要繼續讓裝甲部隊渡河,能夠送到北岸的物資肯定非常有限。

此外,前期主要是作戰部隊渡河。

也就是說,後勤保障部隊還沒有跟上。

短期之內,第17裝甲師也只能從塞馬沃北上,不存在繞道希納菲耶,然後包抄迪瓦尼耶的可能。

要說的話,做出這些判斷並不是什麼難事。

可惜的是,在2日夜間,第7裝甲師的前鋒到達努海卜,而且連夜發起了進攻。

這下,不管侯賽因是否願意承認,都必須相信,紐蘭共和國提供的情報沒有錯,聯軍主力在西邊。

不說別的,只是進攻之前的炮火準備,就足夠證明那是一支主力裝甲部隊。

在短短的15分鐘之內,第7裝甲師的幾十門遠程火箭炮就用彈雨覆蓋了整座城鎮,直接就打垮了守軍的士氣。

結果就是,守軍指揮官在發出了努海卜淪陷的電報之後,就下令投降。

關鍵還有,守軍指揮官哈利姆少將是侯賽因的外甥!

當初,侯賽因安排他在這邊,其實是讓他遠離戰場。

正是如此,侯賽因認定,從塞馬沃出發的那支裝甲突擊部隊,也就是正在朝希納菲耶挺進的2個旅纔是真正的主力。

準確的說,那是南面的主力。

理由就是,聯軍把重點放在戰場西邊,從南面突擊的部隊沿着幼發拉底河北上,爭取與從西邊突擊的部隊會師。

這樣一來,除了能夠解決後勤保障的問題,還能夠加大突擊力度。

發展到這一步,就不是炸斷希納菲耶大橋那麼簡單的了。

在希納菲耶的北面,還有好幾座大橋!

要想2支部隊會師,不但要在必要的時候炸斷希納菲耶大橋,還必須在這裡阻擊北上的聯軍。

據後來獲得的情報,侯賽因在當時策劃了一套反擊計劃。

簡單的說,首先得在希納菲耶阻擊第17裝甲師的突擊部隊,爭取3天到5天,然後由部署在巴格X西面的第3集團軍,在侯賽因的次子烏塞指揮的共和國衛隊的支持下,殲滅西邊的聯軍。

只要這場殲滅戰能打成,就有希望讓聯軍放棄攻打巴格X的行動。

在侯賽因看來,還能夠反敗爲勝。

不過,前提是在希納菲耶擋住北上的裝甲部隊。

爲此,侯賽因給第5集團軍的指揮官下達了一道死命令,不惜代價的守住希納菲耶,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炸燬幼發拉底河大橋,只是絕對不能從希納菲耶後撤,哪怕必須要集團軍司令官親自守衛陣地。

結果,在3日凌晨,在增援的共和國衛隊裝甲師的支持之下,第5集團軍2個步兵師開始向希納菲耶挺進。

至於塞馬沃那邊的聯軍,根本就顧不上了。

侯賽因高估了伊拉克軍隊的實力,而且再一次做出錯誤判斷,即第17裝甲師的兩個旅並不是去攻打希納菲耶。

第171旅與第177旅沿着幼發拉底河突擊,仍然是佯攻。

說得直接一點,是爲了減輕塞馬沃的那邊壓力,並降低橋頭堡的兵力密度,讓後面過河的部隊有地方可呆。

一支擁有5000名官兵的裝甲旅,在野戰狀態下的部署範圍超過100平方千米。

如果展開戰鬥,活動區域至少都要擴大10倍!

顯然,塞馬沃北面的橋頭堡根本容納不了多少作戰部隊。

當然,在戰術上也不需要等到全部部隊渡河之後再發起突擊。

其實,在丁鎮那擬定的計劃當中,伊拉克軍隊會集中兵力攻打塞馬沃的橋頭堡,不會去希納菲耶。

這樣一來,並不存在要搶功希納菲耶的可能性。

至於跟第7裝甲師協同作戰,更加是子虛烏有,最多也就算得上配合,遠沒有發展到協同的程度。

不是指揮能立不足,也不是兩個裝甲師合不來,而是沒必要。

在整個作戰計劃中,攻打巴格X的作戰行動跟第17裝甲師就沒有多大的關係。在首輪突擊行動結束之後,第17裝甲師就將撤回去,集中力量掃蕩與控制南部地區,幫助第7裝甲師解除後顧之憂。

正是如此,在發現了伊拉克第5集團軍把主力派往希納菲耶之後,丁鎮南立即就對作戰行動做了調整。

要說的話,也就是將計就計。

3日凌晨,第171裝甲旅與第177機步旅加快突擊速度,同時收到強攻希納菲耶的作戰命令。

此外,在南面佯動的那個機步營也加快了突擊速度。

爲了確保萬無一失,丁鎮南不但讓第17裝甲師派出師屬工程營,從幼發拉底河的南岸前往希納菲耶,確保在大橋被伊拉克軍隊炸燬之後,能夠架設舟橋與浮橋,確保及時爲北岸部隊提供後勤保障。

畢竟,第171裝甲旅與第177機步旅並沒帶上多少彈藥物資。

此外,丁鎮南還派出了一支特種部隊,嘗試通過偷襲的方式,奪取與控制希納菲耶的幼發拉底河大橋。

第274章 人海戰術第52章 禍根第156章 故意刁難第520章 順水推舟第115章 統帥之才第142章 來自北面第83章 不期而遇第458章 左右開弓第51章 變與不變第277章 勢如破竹第36章 別人買單第156章 反艦利器第359章 果斷出擊第35章 清理庫存第234章 突擊空運第352章 超級說客第252章 摧枯拉朽第479章 策劃第425章 三種可能第102章 計劃周密第52章 禍根第34章 蜂擁而入第157章 舉棋不定第179章 快馬加鞭第244章 油船挨炸第511章 要害第138章 敗軍之將第459章 爭分奪秒第623章 天下大亂第341章 劉向真出手第380章 鬢角生白髮第628章 巨大的差距第349章 突然到來的驚喜第10章 走投無路第555章 西進第一槍第156章 故意刁難第275章 齊頭並進第529章 新的想法第371章 陸軍的事第76章 臨時變更第621章 隕落的統帥第421章 “宰相”出擊第229章 運乎命乎第171章 搗亂分子第352章 超級說客第125章 兩頭兼顧第321章 破交與護航第501章 突擊得手第127章 奪取大橋第421章 “宰相”出擊第556章 一帆風順第366章 誰輸誰贏第57章 進退失據第104章 長途奔襲第57章 先驅第61章 勁敵出現第17章 先聲奪人第216章 再遇張小卿第240章 北上借人第350章 替死鬼第621章 隕落的統帥第459章 爭分奪秒第155章 信使與絕筆信第137章 現實難題第77章 鐵桿盟友第354章 三大要素第127章 獨當一面第11章 快馬加鞭第113章 發現平頂船第332章 投奔紐蘭的田實第285章 必須過的坎第81章 擒賊擒王第467章 取捨第607章 取捨的結果第28章 風雲突變第623章 天下大亂第106章 今非昔比第200章 心裡話第542章 聯席會議第153章 有限目標第121章 剛愎自用第106章 今非昔比第79章 佯攻行動第94章 大禍臨頭第213章 緊急回國第490章 憂心忡忡第174章 雙管齊下第548章 內患第59章 迎難而上第239章 口頭威脅第43章 大戰之局第112章 必不可少第286章 私下的討論第1章 平民軍官第45章 主動撤離第176章 這是幻覺嗎第474章 交付第43章 大戰之局第203章 見好就收第351章 出謀劃策